追体验论文-马林刚

追体验论文-马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追体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徐复观,“追体验”,文化,道德与艺术

追体验论文文献综述

马林刚[1](2018)在《徐复观文艺美学中“追体验”的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新儒家徐复观在文艺美学的研究中,开创性地运用"追体验"的方法来深度地体验人生,诗意地把握世界。徐复观将阐释主体和"心"的文化相融合,将"追体验"渗透于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中,以此呈现"追体验"深邃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徐松[2](2010)在《“追体验”: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又一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追体验",是现代学者徐复观在《环绕李义山〈锦瑟〉诗的诸问题》[1]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观点。所谓"追体验",意指阅读者寻根探源,去体味、还原诗人原始的创作心境,最终与作者创作时(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0年13期)

刘顺[3](2009)在《试论徐复观的“追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追体验"是徐复观先生在出入东西方文论话语之后,试图重新进入中国传统思想精神境界的重要尝试。在现代学术规则和传统价值认同之间追求平衡是该理论指导原则。大体来说其理论特点主要表现为:汇通考据与义理;平衡情感与理性;统一方法与目的。既试图克服二十世纪上半期主流学风与传统的隔膜,亦希望通过对儒家诗教的承传,为东西方学术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09年04期)

刘顺[4](2009)在《追体验:“突破解释学循环”的一种可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释学"一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随即引发了学界持续多年的研讨兴趣。近十余年来,其学术热点已自早期的"反向格义"转向"中国解释学"体系的构建尝试。在此过程中,徐复观先生的"追体验"~①理论,因其在现代学术话语与传统价值认同之间的有效平衡,而为大陆学者所关注,并渐而成"中国解释学"构建的经典案例。2008年,刘毅青先生先后在国内重要刊物《学术月刊》与《文艺(本文来源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叁十辑)——中国文论的直与曲》期刊2009-11-21)

刘毅青[5](2009)在《中国经典的现代解释——徐复观“追体验”的解释学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复观提出了"追体验"的解释学方法,认为经典思想的现代解释必须以尊重其原意为前提。他认为,对经典的理解是不断追寻作者精神体验的过程,是不断与经典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经典的原初精神意蕴成为指引解释者不断提升精神境界的方向。在精神提升的过程中,先前由于各种成见带来的误解、合法的偏见等,都逐渐被校正、破除,解释者逐步接近经典的精神境界。从而,"追体验"的解释学能够超越解释学循环,达到对经典的贴切理解,实现解释学突破。(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刘桂荣,宋薇[6](2007)在《“追体验”的解读——徐复观美学思想的思维理路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追体验”的思维理路是徐复观美学思想的特色,他的这一问学方式源于他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现实困境的面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独有觉解。因此,徐复观在解读古圣先贤的思想时透出生命的意蕴。徐复观的这一诠释方式不同于西方文论中的作者中心论、本文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07年01期)

朱洪举[7](2005)在《追体验、解码、暗道之寻找——对徐复观《环绕李义山(商隐)〈锦瑟〉诗的诸问题》一文之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复观的《环绕李义山(商隐)〈锦瑟〉诗的诸问题》①一文,体现出一种文史打通的追求,他在此文中着力凸显文学中“人格”要素,并使之与儒道传统结合,与现代化学术体制中的文学研究形成一种鲜明对峙。他对一些作品的阐释,继承古代考据之传统又不拘泥其中,他往往不极力建(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5年15期)

王守雪[8](2003)在《从“追体验”到客观化——徐复观文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复观在文学研究中,非常重视且大量使用的,是"追体验"~①的方法,但它往往又溢出文学研究的范围,贯穿其整个学术。追体验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人文研究中,研究者调动自我的体验,接通研究对象精神体验的因素,向研究对象"生成的真实"作无限的还原努力,在还原的过程中实现今人与古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精神的融通,以古人、作者、研究对象的精神境界提升今人、读者、研究者的精(本文来源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期刊2003-12-01)

追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追体验",是现代学者徐复观在《环绕李义山〈锦瑟〉诗的诸问题》[1]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观点。所谓"追体验",意指阅读者寻根探源,去体味、还原诗人原始的创作心境,最终与作者创作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追体验论文参考文献

[1].马林刚.徐复观文艺美学中“追体验”的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J].文化学刊.2018

[2].徐松.“追体验”: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又一途径[J].中国教师.2010

[3].刘顺.试论徐复观的“追体验”[J].殷都学刊.2009

[4].刘顺.追体验:“突破解释学循环”的一种可能?[C].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叁十辑)——中国文论的直与曲.2009

[5].刘毅青.中国经典的现代解释——徐复观“追体验”的解释学发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

[6].刘桂荣,宋薇.“追体验”的解读——徐复观美学思想的思维理路探索[J].晋阳学刊.2007

[7].朱洪举.追体验、解码、暗道之寻找——对徐复观《环绕李义山(商隐)〈锦瑟〉诗的诸问题》一文之发微[J].名作欣赏.2005

[8].王守雪.从“追体验”到客观化——徐复观文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成就[C].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2003

标签:;  ;  ;  ;  

追体验论文-马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