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_李兴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街道,城市,景观设计,景观,生态,海绵,地域。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振[1](2019)在《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设计与实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街道景观要素,突出城市特征,营造宜人、鲜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章探析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结合绿色街道理念,突出生态街道的设计手法,如缩小街道宽度、增加生物滞留池等,实现街道景观生态性功能。(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11期)

刘颖[2](2019)在《海绵城市背景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建立良好的海绵城市不仅是建立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更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生态系统都能够通过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和谐性体现出来。本文主要针对街道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1期)

石晗玥,张克新,刘玉龙,王里漾[3](2019)在《山海型城市特色街道景观体系的量化构建——以烟台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与延续城市特色是新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建构特色街道景观体系对山海型城市的特色保护与延续有重要意义。既有关于街道景观的研究多集中于特殊类型的街道,系统性弱,少数对于街道景观系统的研究也多以感性的角度出发,可应用的城市尺度较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于自然格局特征显着、人文资源丰富的大尺度城市总体设计,提出了"反向测度—正向反馈—多系统耦合的设计引导"的街道景观系统量化建构方法。通过反向测度的方式,避免了对复杂的街道景观正向评价的技术障碍;通过正向反馈,提高了该算法的合理性;通过多系统耦合的设计引导,更直观明了以及完整地展现了相关引导内容,促进相关规划设计内容的实施落地。最后本文以烟台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借助ARCGIS平台实现了该量化构建方法的应用,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喻雪晴,陆金森,张绿水[4](2019)在《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城市街道是老年人使用较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其品质优劣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街道的适老性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了老年人特征和老年人对城市街道景观特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5项原则,即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易识别性和参与性原则,并从街道网络体系、街道步行空间、街道适老性设施和街道景观等角度系统提出了城市街道景观的适老性设计策略,以优化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和休憩空间,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进入城市街道景观休闲,享受晚年生活。(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范开华[5](2019)在《智慧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城市是以采用信息技术为主,在社会创新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城市模式,是利用现代高科技、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网络等,快速完成集智能体验、互联网随处可用和持续创新于一体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研究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剖析街道景观设计概况,结合当下具体情况,制定智慧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9年09期)

黎铠鸣,安琳莉[6](2019)在《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及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元素包括地下设施、地面、植物、街道家具、建筑物。城市街道景观要素的生态设计主要是雨水管理。将街道路面上的雨水引入到种植池、路牙石扩展池、雨水渗透园和种植沟中去。透水铺装,改变街道的湿度和温度,减少雨水径流,有效阻止地基下沉。街道植物。可以通过阻挡太阳辐射、反射阳光、蒸发来减少热量。分析了生态街道的设计方法,如:缩小街道宽度,能更好地解决雨水问题,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设置生物滞留池,选择能够适应本地区气候特征的植物,改善微生物群落,促进植物修复,以满足城市街道的生态发展需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丁聪,唐睿,祝遵凌[7](2019)在《地域文化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长江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街道是人们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首选场所,可以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同时展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考虑到部分城市街道景观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对街道景观不同层次的需求,该文以南京长江路街道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对城市街道的重要性与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冯琴[8](2019)在《海绵城市背景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生态循环系统的基础就是海绵城市的发展,其可以为居民生活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就当前城市发展而言,需要通过自然景观和谐将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生态体现的淋漓尽致,从而推动生态环境和文明的进一步可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是街道景观,对街道景观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海绵城市背景下街道景观设计的相关思路,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07期)

郑晓东[9](2019)在《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也回归人本化,关注人的精神与内在需求,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街道景观的品质要求非常高,城市除了要承载一定经济发展责任还需要根据人文特点和城市本身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文章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到城市景观设计作用以及当前的设计现状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案作出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增强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大观》期刊2019年07期)

曾煜朗,董靓[10](2019)在《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城市街道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选择雨水管理、透水铺装和街道植物叁类要素阐述生态街道的设计方向。结合绿色街道的相关文献,从缩小街道宽度和设置生物滞留池两方面补充了生态街道的设计方法。以厦门市环岛路为例,分析其街道生态设计的现状,提出完善环岛路及其步道范围的生态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建立良好的海绵城市不仅是建立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更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生态系统都能够通过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和谐性体现出来。本文主要针对街道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兴振.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设计与实践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2].刘颖.海绵城市背景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作家天地.2019

[3].石晗玥,张克新,刘玉龙,王里漾.山海型城市特色街道景观体系的量化构建——以烟台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4].喻雪晴,陆金森,张绿水.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策略[J].绿色科技.2019

[5].范开华.智慧城市街道景观设计[J].城市住宅.2019

[6].黎铠鸣,安琳莉.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及设计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9

[7].丁聪,唐睿,祝遵凌.地域文化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长江路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

[8].冯琴.海绵城市背景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

[9].郑晓东.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大观.2019

[10].曾煜朗,董靓.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

论文知识图

一2交叉口类型来源《城市街道景观设苏州桃花坞大街建筑--内透光照明法一25停车场图4一26停车场一23停车场图4一24停车场与本土风格不符的仿欧建筑

标签:;  ;  ;  ;  ;  ;  ;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_李兴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