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具有抑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鉴定及应用探讨

胶州湾具有抑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鉴定及应用探讨

侯竹美[1]2004年在《胶州湾具有抑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鉴定及应用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州湾是半封闭型的浅水港湾,蕴含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过去几十年,对胶州湾生态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本文从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应用的角度对胶州湾海洋链霉菌进行了研究。 从青岛石老人海滨到李村河入海口采集泥样和水样,对其进行海洋链霉菌的分离纯化,获得了 300 株纯化的海洋链霉菌。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以抑菌圈大于 8mm 为标准,其中能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are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八迭球菌(Sarcina sp.)、隐球菌(Crytococcal meningitis)、白色念球菌(Candida albicans)、毛霉(Mucor miehei)、链霉菌 Tu57(Streptomyces vividochromosenes)八株受试菌中至少一种的达 22%。 选择其中 7 株具有高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以及 16S rRNA基因的鉴定,结果表明,M046 和 M165 属于蓝色类群;M189 属于青色类群;M245 属于白孢类群;M268 属于黄色类群,其它 2 株的聚类结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的鉴定。 海洋链霉菌 M259 能够产蓝色素,对其进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使其色价达到 77.4。该蓝色素的色泽随 pH 的变化而变化,在 pH≤6.70 时呈红色,在 6.70≤pH≤10.40 时呈蓝色,在 pH3 和 pH8 时最稳定;能溶于极性大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耐热性较好并且能耐受紫外线的照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此色素无毒,LD50 为 9260 mg/kg体重,为其开发应用打下了基础。 海洋链霉菌 M259 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reuginosa)、隐球菌(Crytococcal meningitis)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基于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M259 有可能是介于产蓝链霉菌( Streptomycescyanogenus)和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eolicolor)之间的一个变种,是否是新种需要取得更多的证据支持。

崔洪霞[2]2004年在《胶州湾海洋链霉菌抑菌活性筛选、2株抑菌活性菌株的鉴定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256株胶州湾海洋链霉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的筛选,并选取10株典型菌株进行化学筛选,获得2株有研究价值的菌株。通过大规模发酵,获得纯化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结构解析。通过与其他5株活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并结合生理生化、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分析,探讨了这两株菌的分类地位。采用液体扩散法,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八迭球菌、隐球菌、白色念珠菌、Mucor miehei (Tü284)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 (Tü57)8株受试菌进行抑菌活性的筛选,结果22%的菌株显示出对至少一种受试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8 mm)。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抑菌活性特点,选择M024、M028、M042、M083、M086、M095、M097、M124、M134和M226 10株链霉菌进行化学筛选。考察了8种培养基和4种培养条件,结果发现菌株M095在Meatextract培养基、pH 6.5、28℃和95 r/min条件下,菌株M097在Meat extract培养基、pH 7.8、28℃、95 r/min(条件Ⅰ)和M_2~+培养基、pH 7.8、35℃、110 r/min(条件Ⅱ)条件下,可供进一步研究。对菌株M095(24 L规模)和M097(Ⅰ为30 L规模,Ⅱ为14 L规模)进行发酵,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和柱层析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通过ESI-MS、EI-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解析,鉴定出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发现菌株M095产生一抑菌活性很强的化合物全霉素,首次证实该全霉素具有抑制丝状真菌的作用;菌株M097主要产生10个化合物,其中8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另外两个化合物中,AloesaponariaⅡ为首次从微生物野生菌株(wild strain)中获得,化合物Cui D为一新结构的蒽醌类化合物。经分子鉴定,初步认为本实验分离的7株活性海洋链霉菌分属于4个链霉菌类群,结合生理生化、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分析,认为菌株M095可能为灰色链霉菌的变种,M097可能为球孢类群中的一个新种。

崔洪霞, 王淑军, 李富超, 秦松, Khaled, A, Shaaban[3]2006年在《胶州湾具抗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筛选及菌株M097的代谢产物》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海洋链霉菌并分离鉴定其代谢产物。方法:利用8株受试菌作为抗菌活性筛选模型,以杯碟法对采集自胶州湾海洋的256株链霉菌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对具有抗菌活性的海洋链霉菌M097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和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具有抗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比例为22%;通过ESI-MS、EI-MS、NMR等波谱数据进行分析,鉴定了3个活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论:具有抗菌活性的海洋链霉菌的比例很高;海洋链霉菌M097在M+2培养基中产生的3个活性代谢产物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Streptomyces griseus产生的feigrisolides A、B和C的结构一致。

侯竹美, 王淑军, 赵方庆, 王宏华, 秦松[4]2007年在《胶州湾产蓝色素海洋链霉菌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在胶州湾沿海采取泥样和水样,从中分离了300余株海洋链霉菌(marine Streptomyces),并对其生理生化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建立了胶州湾海洋链霉菌菌种库。在该菌种库中,约有3%的菌株可产生天然蓝色素。其中一株海洋链霉菌(marine Streptomycessp.)M259能够高产天然蓝色素。M259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reuginosa)、隐球菌(Crytococcal meningitis)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其生理生化性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它可以利用可溶性淀粉、甘油、蔗糖、甘露醇、葡萄糖、D-半乳糖、果糖、阿拉伯糖、肌醇、木糖、D-甘露糖、核糖等碳源;能利用大部分氮源,尤其对酵母粉的利用很显着;最适生长pH为7.0~7.4;最适培养温度为28~30℃。结果提示它属于蓝色类群,并与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yanogenus)和产蓝链霉菌(Streptomyces ceolicolor)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此外还优化了M259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得蓝色素在摇瓶条件下,OD590达到7.74。通过对M259所产蓝色素性质的研究,发现此色素水溶性较强,耐热性较好,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此外,毒性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纯的蓝色素没有毒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色素提供了可能。

侯艳华, 王淑军, 李富超, 秦松[5]2006年在《海洋链霉菌分离株M095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海洋链霉菌分离株M095的基因转移系统。利用属间接合转移将具有oriT的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IJ8600转入EscherichiacoliET12567(pUZ8002)中,获得供体菌。将供体菌与预萌发的菌株M095的孢子进行接合转移,将质粒pIJ8600转入菌株M095中,其转化率为1.99×10-4个接合转化子/受体。Southern杂交证明质粒pIJ8600已经整合到菌株M095的染色体上。同时,将来自Spirulinamaxima(Cyanophyta)的别藻蓝蛋白基因(apc)克隆在质粒pIJ8600的XbaI和BglII位点,产生质粒pAPIJ。用接合转移法将质粒pAPIJ转入菌株M095。通过SDS-PAGE分析,得到2个大小为22ku和17ku的蛋白,分别相对应于别藻蓝蛋白的α和β亚基。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菌株M095的遗传转化体系已经成功建立起来,这将为其他海洋放线菌遗传转化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

邹妍琳[6]2014年在《喜马拉雅紫茉莉及一种海洋链霉菌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本论文选择了来自于西藏、海洋这两种特殊生长环境下的材料,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化学成分研究藏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应用性仅次于传统中药,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吾尔、傣族)之首。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为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紫茉莉属(Mirabilis)植物,藏文名巴朱,为传统藏药。藏医学认为其具有益肾滋补、温肾、排石、利尿、生肌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胃寒、下身寒、肾寒、阳萎浮肿等病症。当前国内外对喜马拉雅紫茉莉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仅从中分离得到鱼藤酮、甾体及苯丙酸衍生物、糖脂、糖苷、有机酸等化合物。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喜马拉雅紫茉莉药用资源、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本文对喜马拉雅紫茉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制备TLC、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UV、IR、MS、1H-NMR和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喜马拉雅紫茉莉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腺苷(XM-1)、色氨酸(XM-2)、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XM-3)、6'-O-(E)-feruloylsucrose(XM-4)、丁香树脂酚单-β-D-葡萄糖苷(XM-5)、阿魏酸(XM-6)、N-反式-阿魏酰基-4-O-甲基多巴胺(XM-7)、大黄酚(XM-8)、大黄素甲醚(XM-9)、Boeravinone J(XM-10)、6-methyl-7-acetyl-1、8-dihydroxy naphthalene-1-O-β-D(L)-glucoside(XM-11)、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XM-12)和Himalain A(XM-13),其中XM-13为新化合物,除XM-5以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一种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化学成分研究海洋环境具有低温、低营养、高盐、高压等特点,这种特殊环境中的资源必定发展出不同于陆生资源的代谢途径,为新菌种、新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条件。目前发现的天然抗生素中70%来自放线菌家族。而从海洋放线菌中己发现的100多个结构新颖且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物质,有90%来自链霉菌属。因此,当前对海洋放线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链霉菌属。为了寻求结构新颖的活性化合物,本文对一株采集自海洋中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制备TLC、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UV, IR, MS,1H-NMR和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海洋链霉菌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2-吡咯甲酸(ST1)、对羟基苯甲酸(ST2)、4-Hydroxy-10-methyl-11-oxododec-2-en-1,4-olide (ST3)、邻羟基苯甲腈(ST4)、2-乙酰氨基-苯甲酸(ST5)、2-丙酰氨基-苯甲酸(ST6)和5-(6,7-二羟基-6-甲基辛基)呋喃-2(5H)-酮(ST7)。

参考文献:

[1]. 胶州湾具有抑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鉴定及应用探讨[D]. 侯竹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4

[2]. 胶州湾海洋链霉菌抑菌活性筛选、2株抑菌活性菌株的鉴定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 崔洪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4

[3]. 胶州湾具抗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筛选及菌株M097的代谢产物[J]. 崔洪霞, 王淑军, 李富超, 秦松, Khaled, A, Shaaban. 中国天然药物. 2006

[4]. 胶州湾产蓝色素海洋链霉菌的初步研究[J]. 侯竹美, 王淑军, 赵方庆, 王宏华, 秦松. 海洋科学. 2007

[5]. 海洋链霉菌分离株M095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侯艳华, 王淑军, 李富超, 秦松. 海洋科学. 2006

[6]. 喜马拉雅紫茉莉及一种海洋链霉菌化学成分研究[D]. 邹妍琳. 西南大学. 2014

标签:;  ;  ;  

胶州湾具有抑菌活性海洋链霉菌的鉴定及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