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困境论文_孙百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性困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代性,困境,布尔乔亚,拉德,本体,马克思,洞穴。

现代性困境论文文献综述

孙百亮[1](2019)在《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现代性”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性"给中国人口再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资本逻辑造成的相对过剩人口,现代性的生存焦虑,儿童消费主义导致日益沉重的生育压力,享乐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现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对中国人口再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为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伟大复兴,中国需要:加强人口发展的战略研究,重建人口学理论;节制资本,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建构科学的人口价值理念和生育观,探索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强强[2](2019)在《意欲本体及美学之思——王国维美学思想对现代性困境的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意欲本体论的建立,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认识论与价值论统一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因此,如何回应认识论与价值论相分离、主体与客体相对峙、感性与理性相冲突所造成的思想困境也就成为了王氏所要面临的问题。对此,王氏在"审美"之外提出了"审崇高"的解决方案,将现代日常生活场景中感性与理性冲突所造成的剧烈情感体验作为审美的元质,而其哲学基础则在于王氏在意欲本体之外对于情感本体的设置。这一带有本体意义的设置标示出王氏美学思想的现代特质和内在深度,也启示着我们反思当下关于"人生艺术化"问题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9年08期)

段红炜[3](2019)在《从祛魅到返魅:现代性困境的审美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祛魅”是马克斯·韦伯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的核心概念,发生在西方国家从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性转型,社会生活的理性化和制度的理性化导致世界的“祛魅”。随着理性发展到极端引发理性的暴政,形成工具理性之“魅”并催生出西方现代文明的诸多矛盾:摧毁了“目的论式的世界秩序”,摧毁了前现代人们信奉的唯一必然之神,人们的生活分裂成了两个截然区分的领域: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二者遵循着不同的原则。因为审美现代性是沿着启蒙现代性相反的道路走的,所以本文以“祛魅”为切入点,力图揭示西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困境,并从审美的角度阐释“审美现代性”作为价值理性的救赎,可以把人们从工具理性的暴政;即工具理性之“魅”中解放出来,实现审美的“返魅”,审美现代性将对立于传统、对立于启蒙现代性以及他自身。笔者将沿着审美现代性作为对工具理性之“魅”的救赎这一主题,以“祛魅”为核心概念,第一章追溯祛魅的内涵、产生语境以及祛魅带来的后果。第二章承前启后;把魔力从世界中排除的合理化道路就是一个祛魅的世界,理性发展到极端成为新的工具理性之“魅”,因此需要祛除工具理性之“魅”。沿着这一思路,由于合理化进程中的价值领域分化,导致了一个诸神纷争、意义混乱的时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韦伯看到了现代性的根本困境:文化的合理化带导致意义的丧失,社会的合理化导致自由的丧失,一副压抑的现代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是启蒙以来现代性的根本困境,工具理性肆虐,世界已经祛魅……这样一来,审美现代性作为“价值理性”的救赎,可以把人们从工具理性之“魅”中解放出来,审美救赎论正是在现代性危机背景下勃兴的。沿着审美救赎理论在学术史上的发展之路,第叁章将具体展开论述。宗教没落后,韦伯看到了艺术的技救赎功能:由于艺术逐步走向了自律,它便获得了承担世俗救赎功能的前提。作为价值领域重要维度的艺术,以它独特的感性形式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性和颠覆性,更有可能将人们从工具理性规训的世界中解放出来。接下来,论述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现代性思想主要继承了韦伯用艺术拯救的路径,彻底批判由理性异化所导致的西方现代文明的诸多矛盾,同时赋予现代美学与艺术同启蒙现代性相对抗的巨大能量,这也是“返魅”的关键一步。再到走向日常生活美学的救赎:虽然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导致审美现代性凸显出媚俗面相,但是日常生活的反抗论认为:在日常生活的内部隐藏着艺术的、反思的、批判性的因素,涌动着变革的潜流,不需要求助于外,并反对对日常生活做出完全否定的评价。因此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提出意味着:用审美的方式对日常生活做出改变、从而超越日常性。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有着变革人的存在方式、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力量。继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救赎之后,自然美学的“返魅”也是通往审美的救赎之路的关键一步。由于世界的“祛魅”,人与自然处于冲突之中,所以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达到世界的“返魅”,才能回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处境之中。新的美学的诞生正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破产为前提的,克制自己控制万物的霸权心态,学会对大自然保持敬畏和谦卑,以人物平等为基础重建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甚至让人重新融入自然界的莺飞草长中,试图复归于自然,从而实现自然的“返魅”,这是重建一种自然美学的理论基础。最后一章论述马克思实践美学的正确性:以上的审美救赎或者过分强调审美的认识功能,使得审美救赎之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面前显得微弱无力;或者审美逐步走向世俗化、凸显出媚俗面相,使得审美的救赎功能逐步削弱。所以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本身的困境。马克思实践基础上的审美“返魅”意味着:美学更加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与人类解放密切相关,直指人的自由问题,自然美学的合理之处也被吸收进来,审美救赎的愿景也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人能够诗意地、自由地栖居在大地上。因此,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矛盾后,他看到了审美救赎功能的真正实现必须是:无产阶级必须摧毁资产阶级并从异化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审美现代性的美好愿景,绝不仅仅是在精神思辨领域,而是要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变革社会机制、人在自由劳动中实现审美的“返魅”,人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得到了全面自由的发展,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朱许强[4](2019)在《乡村教育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资本形塑乡村空间的进程中,参与乡村教育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村民与学生之间因资源配置不均衡而产生信任危机与风险,这一冲突也是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凸显。从"历史"的视角看,乡村教育的现代性困境只是始终面临变迁的社会世界中的特定"情节片段",其势必随着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民族国家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各主体间的行动反思与调适,消弭彼此间的信任危机,以构建共同体的方式,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黄晓丽[5](2019)在《《楚门的世界》的“洞穴喻”内涵与现代性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的进步带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还有现代人面临精神世界的荒芜与空虚的困境。媒体技术的进步让现代人在追求狂欢化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为了释放人性本有的窥视欲望与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更在屏幕背后推波助澜。影片《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具有荒诞性、黑色幽默风格的喜剧片,导演彼得·威尔通过讲述“楚门秀”主演楚门逃离桃源岛的故事,借此反映当下社会媒体对普罗大众悄无声息浸透的隐晦手段与日常生活商业化加深的社会现实,现代人丧失隐私自由的现实状况。其中综艺节目“楚门秀”的产生,说明现代人的喜剧性审美在大环境中产生极端的偏差,愈发走向病态形式。节目中的人是名义上的自由人,而实际上由技术控制的奴隶。由电影细节之处引发人们思考,即一部真正具有喜剧意识的节目应当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等大局观,从而实现超越,而不是迁就感官意识,放纵低俗欲望。本文开端通过对电影《楚门的世界》喜剧性的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喜剧电影的媚俗化日渐严重,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却无助于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养心”。且从电影的自身发展来看,喜剧电影的真正价值在于清醒地洞察人处于世界与诙谐影视之间的双向关系,这才是一部真正的喜剧电影所具有的面向社会应有的思想高度。笔者从电影《楚门的世界》具体情节解析现代人存在的困境,导演利用电影的拍摄技巧对于影片细节之处的打磨,通过陌生化手法把守在幕后的媒体技术彻底铺展给大众观看。并且文章从深层解析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窥视欲望的来源以及造成现代社会媒体将人的窥视欲明目张胆的放在舞台上的直接原因,即在群体性的窥视下,窥视也就变成了光明正大的“秘密”而无人置喙。在这种隐私公开的过程中,群体得以凭借居高临下的态度俯视被窥视者,从而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与享受。进而追根溯源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洞穴喻”。通过先哲的例子印证人对外物的依赖从古就有,进而对比分析古今时代与人的差异。的确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拓宽人诸如听觉、视觉等的生理机能作用,最重要的是重塑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实际是在前一阶段上的升华,这就要求了人亟需从古典哲学中寻找化解现代性困境的思路。而对柏拉图“洞穴喻”的再探讨,则是为了了解具有新时期特色的现代社会与有相似问题的旧社会在同一个问题上的差异性,进而从经典中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在对影片《楚门的世界》主题再解读中可知,楚门、观众与现代人在媒体控制的社会下早已迈入现代性歧路与“死胡同”,人面对技术的控制早已异化而不自知,人面临个人身份的缺失、群体的迷失与精神空虚等问题,人性在这部电影被诠释的淋漓尽致。尽管电影往往具有戏剧化、夸张化效果,但是它还是如寓言一般警醒当代人。(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李世奇[6](2018)在《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困境及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的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题中之意。从历史语境分析,教育的现代性天然孕育于资本主义现代性土壤之中,依赖行政国家威权的助推,且日益呈现工具理性主义倾向。由此,中国教育现代化正遭受叁大现代性困境:一是教育的现代性专注于提升受教育者竞争社会地位和强化资本货币的"布尔乔亚"人格困境;二是国家威权主义扩张对现代教育运行的羸弱独立性的裹挟和冲击;叁是工具理性对现代教育的宰制。需界定相关"问题域",为超越现代性困境探寻出路。(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刘黎黎[7](2018)在《文艺青年的现代性困境及治愈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的来临意味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摆脱了来自原始自然、宗教神权和封建政权的束缚。然而,世界祛魅、世俗社会崛起的同时也孕育了人类的现代性精神危机。对于时代气息有着敏感嗅觉的"文艺青年",他们不甘于自己的主体精神被客观事物所湮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借助"文艺"这个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寻求诗意栖居的可能。本文拟运用现代性理论,将"文艺青年"这个群体置于更为宽广的现代社会背景之中进行考察,分析其现代生活中的生存困境及心灵治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伟斌,胡海波[8](2018)在《超越现代性困境的文化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着现代性困境,其生成与现代化的社会历史进程密切关联。现代性困境是一场发源于文化的危机,文化自觉是超越现代性困境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在全面吸收马克思以及西方现代性评判理论资源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和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觉超越现代性困境。(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粟盛玉,董强[9](2018)在《马克思对西方现代性困境的理解及克服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与资本的双重作用使人类社会在获得现代性的同时遭遇了现代性困境,而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更深入的理解,指认出现代性困境的真实根源及现代性必将被超越的客观趋势。凭借在全新境域中展开的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为重新理解现代性、重新建构现代性提供了可能,并最终探索出一条克服现代性困境的科学路径。(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下)》期刊2018年08期)

吴宜平[10](2018)在《《现代启示录》中的现代性困境与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1979年5月,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约翰·米留斯、科波拉编剧的电影《现代启示录》未完成版本与《铁皮鼓》共同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79年8月《现代启示录》在美国首次公映,次年1月获得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4月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与音响奖。2000年科波拉重新剪辑并推出新版本,影片时长由153分钟扩增至192分钟,两版《现代启示录》因时代等原因呈现面目有所不同,但故事结构(本文来源于《艺术广角》期刊2018年04期)

现代性困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国维意欲本体论的建立,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认识论与价值论统一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因此,如何回应认识论与价值论相分离、主体与客体相对峙、感性与理性相冲突所造成的思想困境也就成为了王氏所要面临的问题。对此,王氏在"审美"之外提出了"审崇高"的解决方案,将现代日常生活场景中感性与理性冲突所造成的剧烈情感体验作为审美的元质,而其哲学基础则在于王氏在意欲本体之外对于情感本体的设置。这一带有本体意义的设置标示出王氏美学思想的现代特质和内在深度,也启示着我们反思当下关于"人生艺术化"问题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性困境论文参考文献

[1].孙百亮.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现代性”困境[J].人文杂志.2019

[2].刘强强.意欲本体及美学之思——王国维美学思想对现代性困境的回应[J].社会科学家.2019

[3].段红炜.从祛魅到返魅:现代性困境的审美救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朱许强.乡村教育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超越[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

[5].黄晓丽.《楚门的世界》的“洞穴喻”内涵与现代性困境研究[D].温州大学.2019

[6].李世奇.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困境及超越[J].现代教育管理.2018

[7].刘黎黎.文艺青年的现代性困境及治愈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8].刘伟斌,胡海波.超越现代性困境的文化自觉[J].广西社会科学.2018

[9].粟盛玉,董强.马克思对西方现代性困境的理解及克服路径[J].党史博采(下).2018

[10].吴宜平.《现代启示录》中的现代性困境与突破[J].艺术广角.2018

论文知识图

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现代性困境论文_孙百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