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鲜“革新”内外政策看半岛局势

从朝鲜“革新”内外政策看半岛局势

一、从朝鲜“革新”内外政策看半岛形势(论文文献综述)

牛笑[1](2021)在《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动因、优势与挑战》文中指出作为中国重要邻国,朝鲜近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持续增强,深入到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领域。对朝鲜来说,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起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以及扩大对外合作、融入国际社会的作用,但在此之前需要妥善应对核问题不利影响、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不够全面准确、经济管理模式不利于对外经济合作等现实挑战。有鉴于此,中国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机制,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使朝鲜社会对其有足够了解和正确认知。

洪訚[2](2021)在《明末清初女真-满族与朝鲜经济交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苏嘉琦[3](2021)在《清代吴钟史朝鲜纪行文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

杨林君[4](2021)在《文化自觉意识与朝鲜族舞蹈女班教材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亢静涵[5](2021)在《近代日本东洋史学与邪马台国研究 ——以白鸟库吉与内藤湖南为中心》文中认为

周俊杉[6](2021)在《《韩人笔话》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家辉[7](2021)在《试论幕末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文中研究指明江户幕府开幕后,朱子学作为日本幕府官方指定显学,始终在日本思想文化层面占据主导地位。在江户中前期,出现了林罗山、中江藤树等众多崇尚中国儒学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政治上以中国为楷模,思想上以儒学为标杆,同时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到了“海禁时代”,西川如见、新井白石、荻生徂徕等人则成为日本当世儒学研究的执牛耳者,他们普遍对中国以及中华文明有着崇拜之情,但是已经开始主动批判“华夷秩序”,并将目光投向日本自身文化优势的发掘,从而寻求自身的“特殊性”。明清交替后,“华夷变态”的概念开始在日本流行,这一时期出现的以朱子学为思想核心的儒学家,如熊泽蕃山、雨森芳州等人虽表面以儒学为外衣,但实质上他们学术探讨的重心更加偏向于追求日本文化的“独特性”甚至“优越性”,从而“变夷为华”,摆脱一直处于东亚文化圈边缘的地位。虽然江户时期的儒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本国文化独立性的阐述,但始终未能突破东亚国际秩序中的“华夷框架”来叙述问题。而后起之秀“阳明学”,融合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内核,发展为“水户学”,其“尊皇”、“务实”的特点被幕末众多藩国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而在其思想指导下成立的“后期水户学”更是为“尊王攘夷运动”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来源。西方势力染指亚洲,给予中日两国空前的冲击。面对屡屡战败,被迫开港的中国,日本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江户幕府中后期,阳明学逐渐取代朱子学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幕末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除唐船风说书及南蛮学以及后来的兰学传入日本外,《海国图志》作为近代以来日本人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的又一重要途径,对日本社会的变革与日本人思想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考察,其中1862年日本“千岁丸”号驶抵上海,对中国进行了记录与观察这一事件最为典型。而其他诸如思想家、维新志士、诗人等也将在中国的见闻写成游记或诗文,传入日本国内,使得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产生了由崇敬到蔑视的剧变。明治政府建立后,日本国权思想空前膨胀,民族意识扭曲发展,出现了以福泽谕吉“脱亚入欧”为代表的一系列思潮。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民族扩张”、“征韩论”等一系列对外扩张思想。这一系列的变化为东亚格局重组拉开了序幕。

张晓明[8](2021)在《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朝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经营辽东地区,并“带控”包括大宁、努尔干都司在内的广大东北区域。有明一代,辽东都司辖境虽有盈缩,但其核心地理范围变化不大,即南濒海,东南附朝鲜半岛,东北环群山,西接草原、沙地,为中原重要门户。辽东地区因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与日本隔海相望,其社会变迁进程与邻邦牵涉颇多。所以,辽东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亦是维系东亚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保障。国家制度与边疆秩序共同作用于明廷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的关系,双方交往实践亦对区域社会以及国家发展产生影响。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较早确立了宗藩关系。包含贸易在内的对外活动均被纳入朝贡体系。朝鲜使臣赴明买卖方式、内容以及数量均有定例。但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活动仍有鲜明的边疆特色。明代历史文献卷帙浩繁,日本、韩国等汉籍资料不断刊印,为明代中朝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中国与朝鲜半岛政权关系史中“封贡”“事大”“使臣”“贸易”“中华观”“跨境民族”等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热点。然而,对外关系史内容宽泛、表述复杂,致使学界围绕典型历史问题是认同“传统秩序”,还是维护“民族荣誉”各抒己见,甚至争论不休。政治、文化交往的主观性和灵活性较强,经济交流则比较具体,且易于量化。本文通过梳理明代辽东地区中朝贸易活动,以期展现对外关系发展的客观态势及影响因素。明代之前,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经济交流已有数千年历史。人们利用自然条件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现状,通过相互学习改善生产方式与生活水平。所以,贸易交换并非如浮萍般依附政治关系而存在。贸易为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社会交流的重要内容。辽东地区作为中原与朝鲜半岛物货相通的重要桥梁,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政治集团皆重视该区域的贸易活动。明代,辽东边疆营建与中朝宗藩关系确立是明廷政治生活中的紧要内容。其间,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活动受之影响并发挥了独特作用。洪武、永乐两朝确立了辽东都司静态辖区与动态管控地带。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王氏高丽——李氏朝鲜)构建宗藩关系的过程中,辽东地区与朝鲜的贸易活动以官贸为主导,民间贸易群体难以逾越地理的瓯脱地带以及政治上的交往禁令。洪熙、宣德以后中朝宗藩关系稳定,贸易体系随之确立。正统至正德年间,中朝社会生产能力逐渐恢复,双方经济交流意愿不断加强,辽东地区中朝贸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明代中后期,明朝几度实施“新政”,中朝“礼治”外交得以重塑。明廷加强了对中朝官、私贸易的管控。然而,辽东边政持续恶化,边臣在处理涉朝事务时向使臣征索财物已成惯例。朝鲜使臣在辽东地区购买违禁物品或转输超额物资相对容易。嘉靖至万历前期,辽东地区东南部得到开发,社会经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民间贸易活跃。女真族南下过程中与朝鲜半岛交集增多,贡贸、边市贸以及潜贸促进了女真农业经济的发展。明朝发达的商品经济使辽东地区中朝贸易物品种类丰富,白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购买高价物品及上层人情打点等活动。明后期,中朝社会动荡与边疆危机迭起,特别是壬辰战争的爆发使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活动突破了朝贡体系的束缚,区域贸易活动居主导地位。壬辰战争期间,明廷耗费巨额人力、物力驰援朝鲜战场,辽东地区资源输出量居于前列。明廷与朝鲜为解决筹集、运输物资等困境,出台诸多战时经济政策,如以布贸粮,许商帮军。中江以其地利优势成为官、商、民买卖与转运物资的集中之地,中江关市得以建立。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人员互动频繁,物资交换异常活跃。壬辰战争结束后,中朝统治秩序恢复,贸易活动亦回归常态。明清易代之际,中朝贸易活动对女真社会发展、辽东政局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后金占领辽东地区之前,朝鲜官民仍可在辽进行贸易活动。辽东贡路受阻后,一方面,朝鲜通过水路继续向明朝贡;一方面,与驻守皮岛东江集团贸换物资。后金政权日益巩固,明廷与朝鲜的宗藩关系逐渐松散,辽东不同区域同朝鲜间的贸易规模、途径、物品等均有所扩大。有明一代,明廷与朝鲜半岛政权通过奉表、传诏、献礼等方式维系了紧密的宗藩礼制。辽东地区依托地缘优势与朝鲜半岛之间贸易往来不断。所以,明代辽东地区贸易活动有着明显的历史痕迹和传统。同时,明朝承元启清,作为传统社会后段建立的汉族政权,其统治下的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显然繁荣于前代又受制于当代。明朝的强大国力为以“封贡”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提供了保障,宗藩体系下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内容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明廷统治辽东期间,各种贸易活动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受到明朝对外制度和边疆政策的双重支配。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活动对双方宗藩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区域社会秩序变迁等影响深远。

柳承址(SEUNGJI RYU)[9](2021)在《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文中认为冷战时期韩国政府通过韩美同盟提高防卫力,推进了旨在减少国家安全脆弱性的政策。但是,卢泰愚政府为了适应冷战的结束,推进新的对朝政策,采取了以和解合作改善韩朝关系为核心的政策,以解除安全威胁。为保障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创建了由东北亚六国参加的东北亚和平协议会,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使朝鲜半岛和平体制制度化,并营造引导朝鲜走向改革开放的环境。当时卢泰愚政府推进的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在此后历任政府的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中都得到继承。但是,尽管韩国历届政府数十年来在政策上进行了各种试图消除朝鲜威胁的努力,朝鲜对韩国的安全威胁仍然无法消除,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增大,作为韩国国家安全政策中心的对朝政策呈现出前进与倒退的反复的问题。由此出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冷战结束以来历届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与多边安全合作构想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归纳其特点,分析其成果及局限性等,以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为了更具体、更全面地探讨和评估,本论文将立足于历史研究分析方法与文献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在既有研究中,对冷战后时代韩国历届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既缺少系统、全面的梳理,也没有对它们的演变、异同、不同的特点及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主要阐述的内容及创新点是从国家安全视角,通过系统、全面梳理韩国历届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分析韩国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的演变、异同以及造成异同的原因。通过本研究,能够了解冷战后时期韩国安全政策的特点。其特点是从冷战时期开始逐步演进的,并不是其政策方向发生了急进的转变,而且比冷战时期更加具体化、体系化,其领域也日益扩大。但是,由于历届政府的政策都只是暂时改善了韩朝关系,所以韩朝关系反复出现前进和倒退的循环,对解除传统安全威胁并没有做出太大贡献。不过,通过和解合作改善韩朝关系和与国际社会的多边安全合作,试图使朝鲜半岛和平体制制度化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今后,韩国政府应克服各种变数,为制定能够消除安全威胁的对朝政策,并实现多边安全合作构想而努力。

刘洵[10](2021)在《论韩日战后赔偿问题》文中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面临着作为战后处理一部分的战后赔偿问题。朝鲜半岛曾受到日本的殖民统治,由于日本殖民的强制性、暴力性和非正义性,韩国有正当的理由就日本带来的损失以及日本给人民造成的伤害要求赔偿。但是在实现邦交正常化之际,韩国最终同日本达成了请求权的相关协定,通过无偿赠予、低息贷款和民间商业贷款的方式,将其作为两国及两国国民之间请求权问题的最终解决。以此,韩日以经济合作实现的请求权处理代替了对韩国索赔问题的处理,也消解了赔偿的名义及其背后的意义。而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正是,在实现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为什么韩日之间的战后赔偿处理没有通过正常形式得到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出首先出自于对作为东北亚地区冲突点之一的历史问题的关切;其次是来自于对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韩国与中国的对日民间索赔运动的关注;最后,这一问题有助于推动在东北亚地区构建更为和平的国际关系。在内容方面,本文在阐述韩日战后赔偿处理的背景的基础上,对韩日战后赔偿处理进行具体的考察。通过对韩国试图参与对日媾和,到韩日之间共计七次的会谈,再到韩日最终实现邦交正常化并签订请求权相关协定的叙述,本文对韩日战后赔偿处理的过程作出说明,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本文同时讨论中日之间的战后赔偿处理,以及冷战结束后韩日、中日之间的民间索赔运动。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历史的、文献的方法,之二是比较的方法。后者涉及对德国与日本战后赔偿处理的比较,韩日与中日关于战后赔偿处理的比较,以及冷战时期与冷战结束后时期的比较。在结论方面,本文认为国际结构是核心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涉及关于非物质因素和个人因素的讨论。而本文着重关注的国际结构因素来源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经典理论的视角对东北亚国际关系进行研究,促进现实与理论相结合。

二、从朝鲜“革新”内外政策看半岛形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朝鲜“革新”内外政策看半岛形势(论文提纲范文)

(1)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动因、优势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朝鲜
    (一)“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发展
    (二)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意向的表现
二、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因分析
    (一)经济利益是根本动因
    (二)“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吸引
三、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
    (一)朝鲜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朝鲜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朝鲜具有参与经济发展合作的潜在动能优势
四、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挑战
    (一)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受到核问题的掣肘
    (二)朝鲜社会缺乏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准确认知
    (三)朝鲜的经济管理模式阻碍其对外经济合作
五、小结

(7)试论幕末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华夷秩序下中国思想对幕末日本的各方面影响
    2.1 华夷秩序下儒学对日本的影响
        2.1.1 江户前期日本儒学家的中国认识
        2.1.2 海禁时期日本儒学家的中国认识
        2.1.3 “华夷变态”思潮下日本儒学家的中国认识
        2.1.4 阳明学的传入与发展
    2.2 《海国图志》的传入与影响
        2.2.1 《海国图志》传入前日本的世界观
        2.2.2 《海国图志》对日本各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 面对西方势力染指东亚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
    3.1 中国被迫开国后日本的应对
        3.1.1 围绕开国与否日本国内的主要论争
        3.1.2 日本近代化中坚力量的转变
        3.1.3 “千岁丸”出使上海
    3.2 以在华日人的游记为线索窥探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
        3.2.1 “千岁丸”同行日本人的游记及其中国观的变化
        3.2.2 中国之行对西南强藩改革的影响——以高杉晋作为例
    3.3 幕末思想家的世界观与中国观
        3.3.1 佐久间象山与横井小楠的开国论
        3.3.2 吉田松阴对外思想的转变
第四章 幕末日本人中国观转变的影响
    4.1 国权思想的膨胀与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新审视
        4.1.1 中国对日本国民国家主权意识的影响
        4.1.2 “华夷变态”以及“中心与边缘”的再讨论
    4.2 极端民族优越主义的出现
        4.2.1 何谓“民族主义”
        4.2.2 日本近代“民族优越主义”
    4.3 对外扩张思想及其论调的出现
        4.3.1 日本狭隘的民族使命观形成
        4.3.2 “大陆政策”的初步形成及其思想来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地缘关系及交往历史
    (一)先秦时期辽东与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与经济交流
        1.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交通
        2.先秦时期辽东地区的开发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1.秦汉至南北朝时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政权更迭与人口迁徙
        2.隋唐五代时期辽东地区民族发展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三)辽、金、元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往来
        1.辽朝与高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及贸易往来
        2.金朝的建立与高丽的贸易关系
        3.元朝与高丽的政治关系与贡物索取
二、明代前期至中期辽东政局与区域间的贸易体系
    (一)明朝对辽东地区的治理与明初辽东社会概貌
        1.辽东都司的建立与防御体系的发展
        2.明初辽东地区的社会概貌
    (二)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宗藩关系初建与辽东地区的贸易形态
        1.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宗藩关系的初建
        2.洪武至永乐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形态
        3.宣德年间辽东防御体系的调整与贸易体系的确立
    (三)明中期辽东社会与区域贸易的发展
        1.辽东都司的边政与社会发展
        2.朝贡制度下中朝贸易的新进展
        3.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贸易的繁荣
三、明代中后期的礼治外交与辽东地区中朝贸易
    (一)嘉靖至万历前期的中朝关系
        1.嘉靖时期重塑的礼治外交
        2.壬辰战争爆发前中朝“礼治”外交格局的延续
    (二)礼治外交影响下的中朝贸易
        1.官方贸易的衰退
        2.朝鲜使臣贸易的盛行
        3.贸易中的交换媒介与货币
    (三)明代中后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贸易状况
        1.辽东地区的使臣贸易
        2.辽东地区的边境贸易
四、万历时期辽东的边疆危机与中朝贸易
    (一)壬辰战争以前辽东地区的中朝经济交流
        1.隆庆至万历初期辽东经济的短暂复苏
        2.万历前期辽东地区的边境贸易
    (二)壬辰战争期间辽东地区对朝援助与贸易
        1.壬辰战争的爆发与辽东地区的援助
        2.壬辰战争期间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的新突破
    (三)明朝统治在辽东地区的崩溃及中朝贸易的衰落
        1.明朝统治在辽东地区的崩溃
        2.传统外交秩序恢复与中朝贸易的萎缩
五、明清易代与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
    (一)明清战争初期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
        1.后金政权的建立及对辽东的占领
        2.明清战争初期辽东地区中朝贸易变化
    (二)东江集团与朝鲜之间的经济往来
        1.明末辽东地区的海上贸易群体
        2.东江集团与朝鲜的陆路贸易
        3.东江集团与朝鲜的海上贸易
    (三)清朝入关前对朝鲜的征伐与贸易
        1.后金在辽东地区的统治及对朝鲜外交策略
        2.清朝入关前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体系
        3.后金与朝鲜的贸易物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欧美学术界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
        1.2.2 韩国学界关于国家安全及安全政策的研究
        1.2.3 中国学界关于韩国安全政策及朝鲜半岛安全的研究
        1.2.4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关于国家安全政策的理论考察
    2.1“国家安全”与“安全威胁”
        2.1.1“国家安全”的概念
        2.1.2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2.1.3“安全威胁”的概念
        2.1.4“安全威胁”的认知
    2.2 国家安全政策
        2.2.1 对国家利益的追求
        2.2.2“国家安全政策”的定义和范围
        2.2.3 “国家安全政策”与国防、外交、经济之间的关系
        2.2.4 关于“多边安全合作”
第三章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安全政策
    3.1 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安全威胁
        3.1.1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其目标
        3.1.2 韩国的战争历史及威胁认知
        3.1.3 韩国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
        3.1.4 韩国国家安全与现有威胁、潜在威胁的关系
    3.2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
        3.2.1 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
        3.2.2 冷战时期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
        3.2.3 韩国的安全政策与对朝政策、多边安全合作构想的关系
第四章 韩朝关系的转换时期:对话与对立的共存
    4.1 卢泰愚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88-1993)
        4.1.1 对朝政策的主要推进内容
        4.1.2 多边安全作的构想-“东北亚和平协议会”
        4.1.3 卢泰愚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4.2 金泳三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93-1998)
        4.2.1 对朝政策的主要推进内容
        4.2.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多边对话”
        4.2.3 金泳三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韩朝关系的前进与发展时期:探索合作与共赢
    5.1 金大中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98-2003)
        5.1.1 和解合作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5.1.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六国宣言”
        5.1.3 金大中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5.2 卢武铉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03-2008)
        5.2.1 和平繁荣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5.2.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时代构想”
        5.2.3 卢武铉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韩朝关系的倒退时期:矛盾与对话的断绝
    6.1 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08-2013)
        6.1.1 相生共荣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6.1.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新亚洲构想”
        6.1.3 李明博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6.2 朴槿惠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13-2017)
        6.2.1 “韩半岛信任进程”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6.2.2 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
        6.2.3 朴槿惠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6.3 现任文在寅政府的安全政策现状(执政中前进和倒退的循环)
        6.3.1 文在寅政府“韩半岛政策”的基本内容
        6.3.2 “东北亚+责任共同体构想”
        6.3.3 安全政策现状
第七章 结论
    7.1 韩国历届政府安全政策的演变
    7.2 冷战后韩国历届政府的安全政策的特点
    7.3 冷战后韩朝关系前进与倒退的反复的原因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附录A:冷战后时期历届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和主要内容-卢泰愚政府-朴槿惠政府
附录B:冷战后时代历届韩国政府的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卢泰愚政府-朴槿惠政府
附录C: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的演变及继承
致谢

(10)论韩日战后赔偿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回顾
    四、基本观点及结构设想
    五、理论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韩日战后赔偿处理的背景
    第一节 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第二节 德国与日本战后赔偿的比较
第三章 韩日战后赔偿处理的进程与分析
    第一节 韩日战后赔偿处理的进程
        一、战后韩日请求权谈判的开始
        二、第二、三、四次日韩会谈
        三、战后韩日请求权协定的缔结
    第二节 韩日战后赔偿处理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韩日、中日战后赔偿处理的比较
        一、国民政府的对日索赔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日本赔偿
        三、韩日与中日之间关于战后赔偿处理的比较
第四章 韩日和中日之间的民间索赔
    第一节 韩国和中国的对日民间索赔运动
    第二节 对韩日、中日民间索赔的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从朝鲜“革新”内外政策看半岛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动因、优势与挑战[J]. 牛笑. 东北亚学刊, 2021(04)
  • [2]明末清初女真-满族与朝鲜经济交往研究[D]. 洪訚.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3]清代吴钟史朝鲜纪行文整理与研究[D]. 苏嘉琦. 延边大学, 2021
  • [4]文化自觉意识与朝鲜族舞蹈女班教材发展研究[D]. 杨林君.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5]近代日本东洋史学与邪马台国研究 ——以白鸟库吉与内藤湖南为中心[D]. 亢静涵.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韩人笔话》研究[D]. 周俊杉. 浙江大学, 2021
  • [7]试论幕末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D]. 李家辉. 延边大学, 2021
  • [8]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D]. 张晓明.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D]. 柳承址(SEUNGJI RYU). 北京大学, 2021(09)
  • [10]论韩日战后赔偿问题[D]. 刘洵. 北京大学, 2021(10)

标签:;  ;  ;  ;  ;  

从朝鲜“革新”内外政策看半岛局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