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港口腹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地运输,港口供应链,动态博弈,物流成本
港口腹地论文文献综述
王圣[1](2019)在《基于多部门动态博弈的港口腹地供应链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从运输距离的角度分析,腹地运输是港口物流供应链中单位成本最高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海运和港口等规模化程度较高的部门,腹地运输的成本有更大的下降空间。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建立动态博弈模型,根据公路、铁路、港口、生产厂商的四部门动态博弈和算例验证,结果显示:腹地运输部门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合作或竞争关系。当两种运输环节可以有效结合并降低总运输成本时,部门之间倾向于互相合作,反之则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同时,物流服务价格的提高会减少厂商在该腹地的货运总量,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规模以及服务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运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于敏,许茂增[2](2019)在《考虑腹地关系的内河港口竞争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上下游两个内河港口之间的竞争问题,考虑相邻港口同时选择单一定价、单一定价—差别定价、差别定价—单一定价和差别定价4种竞争策略情形下,运用Hotelling博弈方法,在考虑港口之间水运成本的情况下,对不同竞争阶段港口的均衡价格、市场份额和利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港口的均衡结果与两港的位置和水上、陆路单位运费率之比有关;只有单一港口选择差别定价时,其可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分别以不同阶段的市场份额、利润作为支付函数,上下游港口的纳什均衡均为差别定价策略.(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袁一璐,傅海威,刘桂云,王悦[3](2019)在《宁波舟山港港口与腹地协同创新发展现状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借助于问卷调研与因子分析方法,建立港口与腹地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了港口与腹地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物元模型,以此对宁波舟山的港口与腹地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促进宁波舟山港和腹地进一步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徐伟,宫小涵[4](2019)在《青岛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圈协同度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多维灰色GM(1,N)模型,根据2005—2017年青岛市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指标的相关数据,对青岛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和协同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二者之间有高度的关联性,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协调。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建议,如优化临港产业结构、加大港口建设投资力度、着力解决港区发展的不协调问题等。(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赵贤钰[5](2019)在《天津港着力打造高质量国际枢纽港》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前8个月,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145.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3%,高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长水平加快拓展集装箱航线网络,推进东南亚、波斯湾、非洲、欧洲等远洋干线增量扩容,成功开辟天津至海防(越南)、大铲湾、海南、南沙等5条班轮航线,吸(本文来源于《滨海时报》期刊2019-10-07)
曹炳汝,樊鑫[6](2019)在《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太仓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关系,探讨二者的互动机制,该文以太仓港为例,将港口和腹地经济系统划分为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两个子系统,分别选取相应指标,应用协同模型对苏南地区以及上海、南通两市2007—2016年间各个指标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太仓港与腹地经济区域的协同度,并应用引力模型计算出太仓港与腹地间的引力值,以证明两者间存在协同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城市与太仓港口物流间的协同程度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且随着时间推移,协同度不断升高;太仓港口物流高度协同区域重心由西向东发展,特别是向上海、南通集聚;太仓港与腹地间的引力值与协同度相关联。(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何炳华[7](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港口物流波兰腹地拓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宁波提出要建设辐射中东欧的港口经济圈,大力拓展宁波港口物流腹地。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连通整个欧洲的门户,是宁波港口物流在中东欧的重要腹地。双方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可在政策协同、产业合作、交通互联、快速通关、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艳[8](2019)在《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动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港口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关键枢纽,区位优势明显,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能有效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积极发挥其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腹地经济的发展又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有利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优化与升级。本文主要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腹地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26期)
刘万波,朱正晖,王利[9](2019)在《基于场强模型的辽宁沿海港口腹地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础地理数据、传统统计数据、新兴开放数据的支持下,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各港口能级指数,利用港口—腹地间两两时间距离,基于场强模型对辽宁沿海港口的吸引范围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能级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港口的综合实力;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可达性测度具有可靠、及时、灵活的特点;场强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出辽宁沿海港口腹地的空间格局;大连港腹地包括大连市及其东北地区北部,营口港腹地以沈阳经济区为主,丹东港腹地主要位于辽宁省和吉林省东部,锦州港腹地包括辽西地区和赤峰,盘锦港腹地位于营口港和锦州港的腹地之间,葫芦岛港腹地最小;辽宁沿海各港口之间竞争激烈,大连港和营口港、丹东港之间的交叉腹地范围广,港口资源亟待整合。(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05期)
鲁渤,邢戬,王乾,汪寿阳[10](2019)在《港口竞争力与腹地经济协同机制面板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中同时引入港口硬件竞争力和软件竞争力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国内9大港口综合竞争力与其腹地发展的协同机制,基本克服了现有港城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单角度、单维度和单主体问题.研究表明:港口综合竞争力存在惯性,较弱港口实现超越较难,但可通过充分结合腹地供需结构和贸易特色提升软实力来以长补短.腹地经济结构以及贸易和物流发展水平对港口综合竞争力具有显着正向影响,港口综合竞争力提升又会改善腹地经济结构,而腹地区域产出水平并不是港口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揭示港口综合竞争力提升应从以基建为核心的要素驱动转变为结合创新和服务驱动,通过整合港口与腹地资源来优化港口竞争力结构,做到港口-腹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港口腹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上下游两个内河港口之间的竞争问题,考虑相邻港口同时选择单一定价、单一定价—差别定价、差别定价—单一定价和差别定价4种竞争策略情形下,运用Hotelling博弈方法,在考虑港口之间水运成本的情况下,对不同竞争阶段港口的均衡价格、市场份额和利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港口的均衡结果与两港的位置和水上、陆路单位运费率之比有关;只有单一港口选择差别定价时,其可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分别以不同阶段的市场份额、利润作为支付函数,上下游港口的纳什均衡均为差别定价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港口腹地论文参考文献
[1].王圣.基于多部门动态博弈的港口腹地供应链优化[J].物流技术.2019
[2].于敏,许茂增.考虑腹地关系的内河港口竞争策略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
[3].袁一璐,傅海威,刘桂云,王悦.宁波舟山港港口与腹地协同创新发展现状评估[J].物流科技.2019
[4].徐伟,宫小涵.青岛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圈协同度实证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赵贤钰.天津港着力打造高质量国际枢纽港[N].滨海时报.2019
[6].曹炳汝,樊鑫.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太仓港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
[7].何炳华.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港口物流波兰腹地拓展策略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8].朱艳.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动因分析[J].商讯.2019
[9].刘万波,朱正晖,王利.基于场强模型的辽宁沿海港口腹地划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10].鲁渤,邢戬,王乾,汪寿阳.港口竞争力与腹地经济协同机制面板数据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