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敏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敏,混凝土,石墨,电阻率,碳纤维,层析,自感应。
机敏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帆[1](2019)在《碳—钢纤维机敏混凝土应力及损伤自感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积累和灾变行为日趋突出,对重要受力混凝土结构长期监测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而纤维机敏混凝土不仅具有更优越的受力性能,而且由于其具有压敏性、受弯机敏性,能够感知混凝土的应力变化和损伤扩展,为重要受力混凝土结构的长期监测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掺加碳纤维和钢纤维(单掺、混掺)的纤维增强粗骨料机敏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受压应力自感应性能和受弯损伤自感应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碳-钢纤维机敏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对不同纤维掺量下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单掺和混掺纤维条件下,碳纤维和钢纤维均能改善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增强试件破坏后的整体性;单掺时,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随碳纤维和钢纤维掺量的提高而增大;混掺时,起到正混杂效应。(2)碳-钢纤维机敏混凝土导电性研究。在相同的测量电压条件下,各掺量机敏混凝土在通电初期,极化反应剧烈,电流迅速减小,电阻率相应迅速增大。随后电流变化率减小,电阻基本保持恒定。此外,碳纤维掺量相同时,钢纤维掺量越多,极化反应完成后电流相对减小越多,即电阻率相对增大也越多,极化作用越明显。(3)碳-钢纤维机敏混凝土受压应力自感应研究。首先通过试验研究测试电压、纤维掺量、加载速度、湿度、粗骨料粒径范围等因素对碳-钢纤维机敏混凝土弹性范围内应力自感应性能的影响。然后,对循环加载条件下,碳-钢纤维机敏凝土受应力自感应能力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测量电压在相同的应力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受压应力自感应能力;纤维掺量对试件的应力自感应能力有较大影响,当碳纤维掺量为0.2%,钢纤维掺量为0.45%时,机敏混凝土的受压应力自感应能力最好;加载速度对机敏混凝土受压应力自感应能力影响较小;湿度较大的机敏混凝土在小应力条件下应力自感应能力较差;粗骨料粒径范围的增大机敏混凝土的应力自感应能力增强;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试件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与应力的变化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碳-钢纤维机敏混凝土受弯损伤自感应研究。通过试验检测机敏混凝土在受弯破坏过程中电阻随荷载、跨中挠度、裂缝宽度的变化,研究钢纤维掺量与粗骨料粒径范围对碳-钢纤维机敏混凝土受弯损伤时跨中挠度、裂缝宽度自感应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荷载达到最大值之前,不同钢纤维掺量和不同粗骨料粒径范围的机敏混凝土跨中挠度虽有增加,但裂缝宽度和电阻相对变化均较小;在荷载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跨中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增加机敏混凝土电阻均会相应增大。掺入钢纤维使受弯构件韧性增强,有利于在挠度和裂缝宽度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检测试件电阻的变化来实现对跨中挠度和裂缝宽度变化的有效监控,且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大,达到相同挠度和裂缝宽度时电阻变化量略有增加;粗骨料粒径范围增大,达到相同跨中挠度和裂缝宽度时电阻相对变化量略有增加,跨中挠度-电阻相对变化曲线和裂缝宽度-电阻相对变化曲线的拟合相关性略有减小,但不同粗骨料粒径范围机敏混凝土电阻的相对变化仍能反映出其跨中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尹磊建[2](2019)在《复相导电机敏混凝土压敏特性及其电学成像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敏混凝土兼具结构性和功能性,具有混凝土结构自监测的应用潜力,同时单相导电机敏混凝土存在力学性能低、制备成本高和电阻率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本文以碳纤维和石墨为导电相材料,研究了复相导电机敏混凝土的强度、导电性和压敏性,最后以仿真模拟的方法对机敏混凝土电阻层析成像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增加碳纤维长度和石墨的目数更有利于制备强度高、导电性好的机敏混凝土,石墨、硅灰和水灰比显着影响机敏混凝土的强度,而碳纤维的影响相对较小。单独添加碳纤维或石墨均能显着降低混凝土的电阻,碳纤维的渗滤阈值约为0.2%~0.6%,石墨未发现明显渗滤现象,碳纤维掺量达到渗滤阈值后,加入一定量的石墨则可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电阻。加入硅灰和提高水灰比可以降低复相导电机敏混凝土的电阻,但两者的影响幅度较小。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在28d龄期时基本趋于稳定,自然养护条件下的电阻较标准养护可高出一倍左右。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值下降。环境湿度对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影响很微弱,但机敏混凝土本身的含水率会影响其电阻,含水率越高电阻越小。当加载方向与测试电极片的方向垂直时测得的压敏性更为显着,加载速率对压敏性的影响较小,加载较快时压敏性略微增强,恒定荷载下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基本保持不变,加载至破坏全过程中复相导电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可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动态平衡和急速上升四个阶段,循环荷载下机敏混凝土的压敏性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在试验范围内,增加碳纤维和石墨的掺量都有助于提高机敏混凝土的压敏性。Comsol软件可进行机敏混凝土ERT成像的正问题仿真。研究表明,场域的边界形状对测量电压的最小值和动态范围有较大影响,机敏混凝土受压和裂缝引起的电阻改变可引起边界测量电压的规律性改变。边界电压信号可对受压区域的大小、位置和形状,裂缝的长度、位置和角度产生响应,但对裂缝的宽度不敏感。编制了线性反投影算法程序和共轭梯度算法程序,根据正演模拟获得的电压数据,对机敏混凝土受压和裂缝进行了成像仿真,结果表明线性反投影算法效率高、精度差,共轭梯度算法成像效果较好。以井壁为原型,进行了井壁单点渗水和应变分布不均匀两种工况的成像仿真,结果表明ERT技术在机敏混凝土场域监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31)
牛鹏翔[3](2018)在《立井井筒机敏混凝土实施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葫芦素西翼风井井筒建井期间,在井筒井壁采用添加碳纤维的方法施工机敏混凝土井壁,在井壁布设电极进行测试,获取该段井壁在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的井壁应力和变形数据,实现了对冻结井筒井壁数据的远程监测和收集,并为适用于西部地区建井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持,为冻结法设计富水软弱基岩时井壁"优化"方法和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验证。(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华正晓[4](2015)在《石墨系导电机敏混凝土性能及电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作为土木工程学科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其中电阻率层析成像(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技术由于其不损害物体内部结构、无辐射、在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成像研究的热点。目前混凝土成像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尚处于研究阶段,究其原因是混凝土自身电阻率过大且不稳定,从而导致该技术发展受阻。在混凝土中加入导电石墨制成的导电机敏混凝土(Graphit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mart Concrete,简称为GECSC),具有良好的力电感知转化能力,使此技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成为可能。现在成像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算法和图像重建上,而本文通过研究混凝土基体为该技术在工程结构健康中的应用提供了材料依据,既研究其结构性能,又关注其多种功能特性,其中重点集中于混凝土的导电性研究。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开展了GECSC力学性能试验。对掺加了石墨的混凝土基体进行力学试验,研究改性后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探究了强度和流动性的变化规律,明确了石墨掺加量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2)探究了各个因素对GECSC导电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设计了不锈钢网电极,研究了石墨掺加量、养护龄期、含水率、温度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通过电极上直流、交流供电切换,研究测量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以上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确定了电阻率渗透阀值。(3)开发研制了一套GECSC的ERT成像系统。基于PXI平台,用LBVIEW编程控制虚拟仪器,完善数据测量硬件系统;联合使用MATLAB和COMSOL,对测量数据进行科学计算,灌注到有限元单元中,反演出基体内部电阻率分布规律,实现了图像重建的软件系统设计。这个系统为GECSC结构的ERT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4)探究ERT系统成像试验,对于给定的单杂质和多杂质高阻目标进行成像,研究GECSC结构在不同电导率基体的成像规律,确定ERT系统的电阻率阀值,验证含杂质状况检测的准确性。(5)最后,对本论文全面总结,指出下一步需要开展的工作,并进行相应展望。(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5-06-01)
郑立霞,李卓球,宋显辉,张小玉[5](2013)在《机敏混凝土叁向受压时的应变电阻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敏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应变电阻敏感性,可将其制成传感器,用于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当其埋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时,往往处于叁向受力状态。研究了机敏混凝土试样在叁向受压情况下的应变电阻效应,并与单向受压时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轴向电阻随着轴压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轴向应变是引起试样轴向电阻变化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不管其它量如何变化,只要影响轴向应变,轴向电阻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同单向受压时相比,试样叁向受压时电阻的变化也有3个阶段:可逆感应阶段、平衡阶段和剧增阶段,但可逆感应阶段和平衡阶段相对较长,且叁向受压时试样应变电阻灵敏系数有所降低,但线性更好。(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余在斌,王丽,周建[6](2012)在《机敏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程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能够预报混凝土内部损伤和进行自我安全检测的机敏混凝土。通过对机敏混凝土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介绍了机敏混凝土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等性能。(本文来源于《建材技术与应用》期刊2012年04期)
艾红梅,卢普光,白军营[7](2011)在《自调节机敏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调节机敏混凝土可以在环境变化以及遭受自然灾害时,通过对结构变形、承载能力以及振动特性的调节,有效地提高建筑的适用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率。阐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电流变体和碳纤维与混凝土复合的机敏特性,介绍了自调节机敏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这叁种机敏材料在机理和材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实现自调节机敏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必须实现机敏材料本身的高性能和多功能化,解决复合材料间的适应性、协调性和同寿命问题。(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1年10期)
郑立霞[8](2011)在《机敏混凝土的导电性及传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敏混凝土不仅具有优异的结构性能,而且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可用于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因而受到工程界日益广泛的关注。机敏混凝土的功能特性大都基于其导电性。为了更深入了解机敏混凝土的导电性及传感特性,本文从导电相、导电路径、导电载流子以及供电方式等方面对机敏混凝土的导电性及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另外,机敏混凝土传感器埋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时,往往是处于叁向应力状态,所以本文又针对机敏混凝土在叁向应力状态下的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开展了机敏混凝土导电相的导电性及传感特性研究。研究了连续碳纤维单丝和碳纤维束的应变电阻效应,获得了它们的应变电阻灵敏系数,发现连续碳纤维束的应变电阻灵敏系数比单丝的要大,且随着纤维根数的增多灵敏系数越来越大;同时分析了连续碳纤维束的静态传感特性。2.开展了机敏混凝土导电路径研究。首次通过局部迭层碳纤维机敏混凝土的应变电阻效应研究,探讨机敏混凝土的导电路径问题。综合分析了连续碳纤维束、连续和局部迭层碳纤维机敏混凝土以及短切碳纤维机敏混凝土的应变电阻效应,并结合碳纤维束的拉拔实验,得出如下结论:机敏混凝土的3条导电路径(碳纤维、混凝土基体、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中,“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这条路径状态的变化是引起其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界面越多,材料的应变电阻灵敏系数越高,但电阻越不稳定。3.开展了机敏混凝土导电载流子研究。首次将Hall效应实验用于研究机敏混凝土的导电性,由此不仅获得了不同纤维含量机敏混凝土的电阻率,以及纤维含量的渗流阈值,而且还知晓了不同纤维含量下机敏混凝土的主要载流子类型、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为机敏混凝土导电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分析了机敏混凝土基于载流子浓度的传感机理;揭示了机敏混凝土电阻测量时出现暂态效应的原因。4.开展了不同供电方式下机敏混凝土传感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时,机敏混凝土的传感灵敏性和稳定性是不同的;建立了交流供电下机敏混凝土的电学模型;并探讨了机敏混凝土的传感特性在工程上的应用,结果表明,机敏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结构的修补材料,在修补的同时,还可利用其传感特性对修补质量进行在线评估。5.开展了机敏混凝土在叁向应力状态下的传感特性研究。首次研究了机敏混凝土试样在叁轴受力情况下的应变电阻效应,并首次得到如下结论:(1)在弹性阶段,轴向电阻随着轴压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试块的最终受力状态相同时,无论加载次序如何,其电阻相对变化率均近似相等。(2)电阻的变化取决于应变的变化,并且轴向应变是引起试样轴向电阻变化的直接和根本原因,即,不管其它量如何变化,只要影响轴向应变,轴向电阻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3)同单轴受力时相比,叁向应力状态下试样传感灵敏系数有所降低,但线性更好、传感极限提高;两种受力情况下稳定性变化不大,但叁向受压时电阻变化滞后较严重。(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1-10-01)
范晓明[9](2009)在《机敏混凝土的压敏性及钢筋腐蚀与防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敏混凝土作为一种水泥基本征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结构具有天然的相容性和同寿命性,还具有造价低、可大规模布设等特点,可满足土木工程结构长期健康监测的需要,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研究方向。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应变自感知性能是基于其电阻与应变的对应关系,即压阻特性。本文针对目前机敏混凝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制备水泥基复合材料时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CCCW)、以碳纤维和石墨为导电相的技术路线,并从制备工艺及组分优化、单向和多轴应变状态下的自感知特性及机理,以及含CCCW和碳纤维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防护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成果与创新之处如下:1.首次提出了在机敏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使用CCCW材料,以改进机敏材料的电学性能及压敏性的稳定性,提高机敏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改进碳纤维分散工艺、内掺CCCW和采用浓硝酸浸泡PAN基碳纤维制备了碳纤维水泥净浆和砂浆,并对其微观结构、电学特性、单向循环荷载下的压阻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同时,研究了内掺CCCW的石墨水泥基机敏材料(GCC)的导电及压阻性能、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浓硝酸浸泡处理的碳纤维分散性得到了增强,碳纤维在水泥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CCCW对试样的微裂缝具有自修复作用,可以提高机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稳定性。2.研究了内掺CCCW的碳纤维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CFGCC)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复掺长程导电的碳纤维和短程导电的石墨,内掺CCCW以部分弥补加入石墨导致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制备了电学性能稳定、力学性能较好的新型机敏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内掺4%(CCCW(占水泥质量分数,下同)、1%碳纤维的CFGCC渗滤阈值为20%左右;石墨掺量为20%-30%的CFGCC的压阻特性最好,碳纤维和石墨复掺工艺提高了机敏材料电学性能的稳定性。3.提出了利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制备机敏混凝土时所加短切碳纤维的分散剂。结果表明,HPMC可以替代羧甲基纤维素(CMC)分散碳纤维,有效解决其容易起霉、耐水性差的问题。4.研究了所制备的新型机敏材料的应变灵敏度系数K(单位应变的电阻变化率),探讨了多循环对CFGCC试块电学性能的影响,基于隧道效应理论,对多轴应变下的力电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进一步探索了嵌入式GCC、CFGCC试块对混凝土柱的自感知特性,研究了多轴应变条件下机敏材料作为传感器监测结构埋入试样部位的受力状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压应力幅值6.25MPa循环荷载作用下,含石墨20%和50%的GCC试样的K值分别为37和22:含碳纤维1%、石墨20%和30%的CFGCC的K值分别为63和25,均远高于电阻应变片的2。嵌入式GCC、CFGCC试块的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压敏特性。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内嵌混凝土柱中心的机敏材料试块的电阻变化率与混凝土柱所受的压力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在单调加载条件下,试块的电阻值可以清晰反映试块的弹性范围、塑性范围和破坏范围。5.采用新拌砂浆法、硬化砂浆法和宏观电池技术,研究分析了掺CCCW、短切碳纤维及盐水浸泡和干湿循环对钢筋锈蚀的影响,探讨了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与防护的机理。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促进钢筋锈蚀,其含量越大,促进钢筋锈蚀作用越明显。结构系统防护法可有效实施对钢筋的保护。(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11-01)
郭浩,蒋帮持[10](2007)在《埋入压电材料的机敏混凝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有限元方法对混凝土模块及埋入其中的压电陶瓷在混凝土试件受到外载荷作用时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埋入的压电陶瓷元件上的应力与模块所受外载荷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对机敏混凝土试件进行的加载实验结果和数据误差分析表明,压电耗散因子与试件外部载荷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7年07期)
机敏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敏混凝土兼具结构性和功能性,具有混凝土结构自监测的应用潜力,同时单相导电机敏混凝土存在力学性能低、制备成本高和电阻率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本文以碳纤维和石墨为导电相材料,研究了复相导电机敏混凝土的强度、导电性和压敏性,最后以仿真模拟的方法对机敏混凝土电阻层析成像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增加碳纤维长度和石墨的目数更有利于制备强度高、导电性好的机敏混凝土,石墨、硅灰和水灰比显着影响机敏混凝土的强度,而碳纤维的影响相对较小。单独添加碳纤维或石墨均能显着降低混凝土的电阻,碳纤维的渗滤阈值约为0.2%~0.6%,石墨未发现明显渗滤现象,碳纤维掺量达到渗滤阈值后,加入一定量的石墨则可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电阻。加入硅灰和提高水灰比可以降低复相导电机敏混凝土的电阻,但两者的影响幅度较小。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在28d龄期时基本趋于稳定,自然养护条件下的电阻较标准养护可高出一倍左右。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值下降。环境湿度对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影响很微弱,但机敏混凝土本身的含水率会影响其电阻,含水率越高电阻越小。当加载方向与测试电极片的方向垂直时测得的压敏性更为显着,加载速率对压敏性的影响较小,加载较快时压敏性略微增强,恒定荷载下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基本保持不变,加载至破坏全过程中复相导电机敏混凝土的电阻可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动态平衡和急速上升四个阶段,循环荷载下机敏混凝土的压敏性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在试验范围内,增加碳纤维和石墨的掺量都有助于提高机敏混凝土的压敏性。Comsol软件可进行机敏混凝土ERT成像的正问题仿真。研究表明,场域的边界形状对测量电压的最小值和动态范围有较大影响,机敏混凝土受压和裂缝引起的电阻改变可引起边界测量电压的规律性改变。边界电压信号可对受压区域的大小、位置和形状,裂缝的长度、位置和角度产生响应,但对裂缝的宽度不敏感。编制了线性反投影算法程序和共轭梯度算法程序,根据正演模拟获得的电压数据,对机敏混凝土受压和裂缝进行了成像仿真,结果表明线性反投影算法效率高、精度差,共轭梯度算法成像效果较好。以井壁为原型,进行了井壁单点渗水和应变分布不均匀两种工况的成像仿真,结果表明ERT技术在机敏混凝土场域监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敏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一帆.碳—钢纤维机敏混凝土应力及损伤自感应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2].尹磊建.复相导电机敏混凝土压敏特性及其电学成像初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牛鹏翔.立井井筒机敏混凝土实施技术及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8
[4].华正晓.石墨系导电机敏混凝土性能及电成像研究[D].济南大学.2015
[5].郑立霞,李卓球,宋显辉,张小玉.机敏混凝土叁向受压时的应变电阻效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
[6].余在斌,王丽,周建.机敏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
[7].艾红梅,卢普光,白军营.自调节机敏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1
[8].郑立霞.机敏混凝土的导电性及传感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9].范晓明.机敏混凝土的压敏性及钢筋腐蚀与防护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10].郭浩,蒋帮持.埋入压电材料的机敏混凝土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