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表达、酶学性质及手性合成

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表达、酶学性质及手性合成

论文摘要

苏氨酸醛缩酶能够以磷酸-5’-吡哆醛(PLP)为辅因子,催化甘氨酸与各种芳香族和脂肪族醛发生醛醇缩合反应,产生含有两个手性立体中心的β-羟基-α-氨基酸。β-羟基-α-氨基酸是许多药物的有效成分的重要前体,广泛应用于制药及精细化工行业,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恶臭假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基因组中钓取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基因(ltaE),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KT2440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获得重组菌E.col BL21(DE3)/pET-KT2440,研究LTA的酶学性质,对关键氨基酸位点Thr206和Lys207实施定点突变。研究了野生型LTA与突变酶T206S生物合成对甲磺酰基苯基丝氨酸的反应条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从P.putida KT2440基因组中PCR扩增获取ltaE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pET-KT2440。SDS-PAGE结果表明LTA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分子量为40 kDa左右,与理论值相符。优化IPTG诱导温度,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菌株在25℃下高效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经过镍离子柱亲和层析纯化后,SDS-PAGE显示单一条带。(2)研究了LTA的酶学性质。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LT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低于45℃条件下温浴1 h后,其残余酶活力仍能保持在80%以上;最适反应pH为8.0,在温度低于45℃,pH 5.0-9.0时,重组酶较稳定;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LTA酶的Km和kcat值分别为23.95 mmol.L-1和19216.6 s-1 mmol.L-1的二价金属离子研究结果表明Mg2+、Ca2+对LTA的酶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i2+、Cu2+、Zn2+、Fe2+对LTA的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Mn2+对酶活稍有促进作用,Co2+对酶活稍有抑制作用;有机溶剂研究结果表明LTA在叔丁基甲基醚(TBME)溶剂中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TBME中振汤荡 h后仍保留90%以上的酶活,而在二甲基亚讽(DMSO)、无水乙醇(EtOH)、四氢呋喃(TF)、乙腈(CH3CN)中剩余不到20%的残余酶活性。(3)构建了突变菌株,并测定了突变酶的酶活性。以P.putw KT2440基因组中的ltaE为模版,构建5种突变菌株,SDS-PAGE显示这些位点的突变不影响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突变酶经过经过镍离子柱亲和层析纯化后,SDS-PAGE显示单一条带。酶活测定结果表明207位的突变酶对L-苏氨酸裂解活性丧失或者几近失活,酶活仅为野生型的0.3-4.8%,说明Lys207对酶催化功能是必需的。而T206S对酶活大小几乎没有影响,圆二色谱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KT2440的变性温度(Tm)为49.2℃,而T206S突变酶的变性温度为53.7℃,相比于野生型LTA酶,变性温度提高了4.5℃,说明该位点与酶的温度稳定性密切相关。(4)确定了野生型LTA与突变酶T206S生物催化合成对甲磺酰基苯基丝氨酸的反应条件。野生型LTA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 8.0,反应3 h后产率达到41%,突变酶T206S最适温度55℃,最适pH 8.0,反应3 h后产率达到43%。野生型的LTA的光学纯度在温度30℃、pH 8.0时较高,而突变酶T206S的光学纯度在温度35℃、pH 8.0时相对较高,两者的光学纯度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β-羟基-α-氨基酸
  •     1.1.1 β-羟基-α-氨基酸概述
  •     1.1.2 β-羟基-α-氨基酸的应用
  •     1.1.3 β-羟基-α-氨基酸的合成方法
  •   1.2 醛缩酶
  •     1.2.1 醛缩酶的概述
  •     1.2.2 醛缩酶的分类
  •     1.2.3 醛缩酶的应用
  •   1.3 磷酸-5’-吡哆醛(PLP)依赖性酶
  •     1.3.1 PLP的化学特性
  •     1.3.2 PLP依赖性酶
  •   1.4 苏氨酸不对称合成β-羟基-α-氨基酸
  •     1.4.1 苏氨酸醛缩酶
  •     1.4.2 苏氨酸醛缩酶的分类
  •     1.4.3 苏氨酸醛缩酶的来源
  •     1.4.4 苏氨酸醛缩酶生物合成β-羟基-α-氨基酸
  •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株与质粒
  •     2.1.2 基因
  •     2.1.3 引物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主要仪器
  •     2.1.6 培养基与溶液
  •   2.2 实验方法
  •     2.2.1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表达体系的构建
  •     2.2.2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测定
  •     2.2.3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突变
  •     2.2.4 生物合成对甲磺酰基苯基丝氨酸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表达体系的构建
  •     3.1.1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表达菌株的构建
  •     3.1.2 优化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诱导温度
  •   3.2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测定
  •     3.2.1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纯化
  •     3.2.2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及温度稳定性
  •     3.2.3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最适反应pH及 pH稳定性
  •     3.2.4 重组低特异性 L-苏氨酸醛缩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3.2.5 重组低特异性 L-苏氨酸醛缩酶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
  •     3.2.6 二价金属离子对重组低特异性 L-苏氨酸醛缩酶的影响
  •   3.3 重组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突变
  •     3.3.1 突变菌株的构建
  •     3.3.2 突变酶的表达与纯化
  •     3.3.3 突变酶的酶活力测定
  •     3.3.4 圆二色谱测定突变酶T206S的变性温度
  •   3.4 生物合成对甲磺酰基苯基丝氨酸
  •     3.4.1 生物合成对甲磺酰基苯基丝氨酸的最适温度
  •     3.4.2 生物合成对甲磺酰基苯基丝氨酸的最适p H
  •     3.4.3 生物合成对甲磺酰基苯基丝氨酸的反应时间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利宏

    导师: 张荣珍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低特异性苏氨酸醛缩酶,酶学性质,温度稳定性,手性合成

    来源: 江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一般化学工业

    单位: 江南大学

    分类号: TQ925

    总页数: 45

    文件大小: 2161K

    下载量: 88

    相关论文文献

    • [1].苏氨酸醛缩酶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19(03)
    • [2].捻转血矛线虫苏氨酸醛缩酶结构域包含蛋白的克隆与表达及其体外对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03)
    • [3].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表达、酶学性质及温度稳定性提高[J]. 微生物学报 2019(10)
    • [4].羰基催化的策略实现仿生不对称曼尼希反应[J]. 有机化学 2018(08)
    • [5].L-苏氨酸醛缩酶催化合成L-4-硝基苯基丝氨酸[J]. 精细化工 2018(12)
    • [6].我国学者在仿生催化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研究领域获重要突破[J]. 中国科学基金 2018(04)

    标签:;  ;  ;  ;  ;  

    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低特异性L-苏氨酸醛缩酶的表达、酶学性质及手性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