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装配性评价论文_何棚,付建林,丁国富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装配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人机,水龙头,系统,产品设计。

可装配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何棚,付建林,丁国富[1](2017)在《面向转向架设计的可装配性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转向架自顶向下的设计模式,在转向架的不同研发阶段对其可装配性提出一种按设计阶段进行逐级评价的方法,建立了转向架的叁级可装配性评价流程,分别为产品级、部件级和零件级可装配性评价。分析转向架设计阶段的各层级可装配性评价因素,建立层级间的关联关系。采用模糊函数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模糊函数或专家经验确定评价指标值,利用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结合因素权重、专家级别,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例评估了转向架轴箱部件的可装配性,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7年S1期)

方海星[2](2016)在《某公司水龙头产品设计可装配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龙头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装配,其有效性关系着产品的质量、总成本及生产周期。同时装配有效性与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密切相关,面对如今日益激烈的卫浴竞争市场,加强合适的可装配性评价研究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水龙头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水龙头产品可装配性影响因素,研究了龙头设计方案的可装配性评价方案及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李元源[3](2015)在《a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了影响产品可装配性的叁类因素,包括装配单元、装配工艺和装配资源,归纳了评价可装配性的叁种指标:成本指标、技术指标和社会指标,利用了模糊数学的理论,对产品的可装配性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5年09期)

吴兆基[4](2014)在《D公司水龙头产品设计可装配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的卫浴品牌纷纷进入国内,并有从中高端市场转向大众消费低端市场的趋势,国内卫浴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装配作为水龙头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其有效性对于降低总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确保产品质量等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装配有效性与产品设计是否合理有着紧密联系,采用合适的可装配性评价模型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显然十分重要。鉴于目前泛用的可装配性评价模型不能很好的对水龙头设计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水龙头手工装配过程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适用于水龙头产品设计的从单一工序到整个装配流程的两级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影响因素的确定和评价等级划分、工序因素权重集的确定、两级可装配性评价集的建立过程。在本文后半部分,笔者应用该评价体系对水龙头产品设计方案进行了可装配性评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改进设计方案。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由于水龙头装配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分析评价的层次结构,利用两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能有效地区分影响各个工序装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为后续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设计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对于水龙头设计过程来说,该两级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有应用前景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12-20)

芦赟[5](2013)在《基于DELMIA复杂产品可装配性评价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是复杂产品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制造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向着品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周期缩短化的方向发展。对产品装配工艺进行合理的改进与规划,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产品的可装配性评价技术强调在设计初期就考虑产品的装配环节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设计。通过对复杂产品的可装配性评价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混合评价法,建立了零件级可装配性评价模型和产品级可装配性评价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6.0对DELM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零件级和产品级可装配性评价原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复杂产品可装配性进行在线评价,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回馈给设计者进行产品再设计。最后以转向机模型为例,对建立的复杂产品可装配性原型系统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3-03-28)

严骏[6](2013)在《基于装配难度指标的可装配性评价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套基于装配操作困难程度指标的零件可装配性评价系统,解决了如何在产品设计阶段控制劳动生产率的问题。通过对产品设计方案运用量化的评估方法,评定设计中会使装配遇到格外困难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快速地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为设计师改善设计方案提供了有用帮助。研究结果为工业工程师控制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汽车》期刊2013年03期)

周凤,安鲁陵[7](2012)在《基于人机工程的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对于提高装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将人机工程与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模糊评价的评价模型,提出一套基于人机工程新的可装配性评价方案,开发相应评价软件,并通过DELMIA仿真对某航空产品装配进行了实例分析与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2年06期)

周凤[8](2011)在《基于人机工程的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操作人员是装配过程的实施者,操作人员的生理参数和疲劳状态对于装配过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人机工程学和可装配性评价技术进行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的研究,旨在对装配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以及给出人机工程学评价,便于设计人员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实现高效、高质、安全的生产。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对影响产品可装配性的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形成11个因素指标、叁层次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因素指标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评价模型,构建了叁层次评价函数模型,利用专家评估统计法确定各层次的权重和指标因素的单因素向量。3)开发了具有干涉警告、数据检查、综合评价等功能的评价系统软件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产品可装配性的评价。4)以中央翼和外翼对接的装配过程为实例,研究了其装配过程中各指标因素的影响,对装配方案进行可装配性的数值计算和软件验证,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1-12-01)

赵荣远[9](2011)在《汽车虚拟装配技术及其可装配性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虚拟装配技术的定义与内涵,综述了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虚拟装配的工作内容,对整车可装配性进行评价分析,给出了整车可装配性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上海汽车》期刊2011年03期)

马思群,李林峰,兆文忠,米小珍,周韶泽[10](2010)在《虚拟维修系统中复杂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虚拟维修系统中零件可装配性的评价,可以看成是一个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问题,文章认为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属性划分成不同的评价层次,再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1]来进行评价.为此,以模糊数学相关的知识,建立了协同设计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探索了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协同设计可装配性多级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用一个协同设计的模糊评价实例来说明了建立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期刊2010-09-24)

可装配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龙头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装配,其有效性关系着产品的质量、总成本及生产周期。同时装配有效性与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密切相关,面对如今日益激烈的卫浴竞争市场,加强合适的可装配性评价研究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水龙头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水龙头产品可装配性影响因素,研究了龙头设计方案的可装配性评价方案及改善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装配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何棚,付建林,丁国富.面向转向架设计的可装配性评价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

[2].方海星.某公司水龙头产品设计可装配性评价[J].山东工业技术.2016

[3].李元源.a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

[4].吴兆基.D公司水龙头产品设计可装配性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4

[5].芦赟.基于DELMIA复杂产品可装配性评价系统[D].西安工业大学.2013

[6].严骏.基于装配难度指标的可装配性评价系统[J].上海汽车.2013

[7].周凤,安鲁陵.基于人机工程的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

[8].周凤.基于人机工程的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9].赵荣远.汽车虚拟装配技术及其可装配性评价分析[J].上海汽车.2011

[10].马思群,李林峰,兆文忠,米小珍,周韶泽.虚拟维修系统中复杂产品可装配性评价方法研究[C].ProceedingsoftheConferenceonWebBasedBusinessManagement.2010

论文知识图

基于人机工程的可装配性评价软件...产品方案/装配体/零件可装配性评价零件可装配性评价系统界面零件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结构零件级可装配性评价评价结果界...为零件级可装配性评价系统提取...

标签:;  ;  ;  ;  ;  ;  ;  

可装配性评价论文_何棚,付建林,丁国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