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吸附机理论文_姚庆鑫,谢建军,刘军霞,唐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络合吸附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筛,络合,电极,机理,苯环,络合物,金属。

络合吸附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姚庆鑫,谢建军,刘军霞,唐丽萍[1](2015)在《BLPAMA复合吸附树脂制备与吸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质素磺酸钠(LS-Na)、丙烯酰胺(AM)、马来酸酐(MAH)为原料,膨润土(Bentonite)为无机添加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膨润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复合吸附树脂(BLPAMA)。其在二元Pb~(2+)/Cu~(2+)溶液中对Pb~(2+)的吸附量为0.852mmol/g,对Pb~(2+)的吸附选择性系数α为6.010。FTIR研究表明BLPAMA对Pb~(2+)/Cu~(2+)的吸附机理主要是:-CONH_2、-COO-(H)等基团与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 高性能高分子》期刊2015-10-17)

王煦,王玉清,周丹红[2](2012)在《金属离子交换的分子筛化学吸附脱氮的π-络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吡咯和吡啶分子在Li+,Na+,K+,Cu+,Ag+等阳离子交换的Y分子筛的π-络合吸附作用。计算基于16T(H22Si15AlO22)簇模型,采用BLYP泛函和DNP基组。根据计算的相互作用能,得到吸附作用能的大小顺序为Cu(I)-Y>Ag(I)-Y>Li(I)-Y>Na(I)-Y>K(I)-Y.应用自然键轨道计算探讨了π-络合吸附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2年10期)

周丹红,王玉清,贺宁,杨刚[3](2006)在《Cu(I),Ag(I)/分子筛化学吸附脱硫的π-络合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DFT研究了一系列含硫的杂环化合物(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以及苯分子在Cu(I)-Y、Ag(I)-Y分子筛上的化学吸附.计算采用16T分子筛簇模型(H22Si15AlO22),对过渡金属采用了赝势基组,在BLYP/DNP水平上完成.相互作用能的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的分子筛对含硫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吸附能力的顺序为Cu(I)-Y>Ag(I)-Y.两种吸附剂对噻吩类分子的吸附能力大于苯分子.噻吩衍生物的吸附能顺序依次为,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噻吩<苯并噻吩,与实验结果相近.通过自然键轨道计算,研究了分子筛上担载的Cu(I)、Ag(I)金属离子与噻吩和苯分子之间的π-络合作用,分析比较了自然键电子给体-受体之间的二阶微扰稳定化能,并探索其络合机理.(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张月霞,王晓峰[4](2000)在《钼Ⅵ-、钨Ⅵ-溴代苯羟乙酸络合吸附电流在催化体系中的增敏研究和应用Ⅱ.络合物化学组分,电极反应过程和增敏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前文〔1〕已知 ,Mo -、W -BrBHA -NaClO3体系的平行催化电流 ,可被质子化有机染料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增敏 ,其中以亚甲蓝 (MB)为最佳 ,并提出它们的增敏顺序和可能的规律。本文研究了Mo 、W 和Br -BHA络合物的形成和摩尔比 ,均为 1∶2 ,求算了它们的表观稳定常数 (Ks) ,分别为 2× 1 0 9和 5 7× 1 0 6 ,电极反应均为 1个电子转移的准可逆过程 ;详细研究了该体系加入MB后 ,Mo -、W -BrBHA在电极表面的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变化 ,包括 :Ep 移动和ip″的增敏程度、峰形改变的大小、温度系数以及吸附等温类型的变化等。结果表明 :预先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MB与Mo -BrBHA不形成络合物 ,它们之间只产生静电吸引的诱导吸附 ,而MB对W -BrBHA则诱导吸引形成缔合物。无论那种情况 ,Mo ,W 在电极表面的浓度都得到增大 ,它们的平行催化电流得到不同程度的增敏(本文来源于《冶金分析》期刊2000年02期)

昃向君,张月霞[5](1991)在《镓(Ⅲ)-铬黑T络合吸附波的研究和分析应用——Ⅱ.镓(Ⅲ)-铬黑T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aAc-HAc介质(pH5.3)中,铬黑T(EBT)和Ga(Ⅲ)-EBT分别于-0.40V和-0.63V产生的峰电流具有吸附特性,均为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测得EBT和Ga(Ⅲ)-EBT的电子传递系数(α)分别为0.38和0.58,电子转移数(n)和质子数(m)均为2°EBT在电极表面的饱和吸附量(Г_0~S)为5.6×10~(-10)mol/cm~2。在pH4.8~5.6间,EBT(H_3L)主要以H_2L~-形式存在;Ga(Ⅲ)与不同浓度的EBT形成组分比分别为1:1和1:2:两种络合物,相应累积稳定常数K_1=7.2×10~(12),K_2=5.3×10~(25)。提出了它们的电极反应机理,并对温度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热色(电)效应”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1991年12期)

施明连,高小霞[6](1987)在《稀土—偶氮氯膦Ⅰ极谱络合吸附波的机理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文报导了稀土—偶氮氯膦Ⅰ(CPAⅠ)极谱络合吸附波的形成条件和在植物样品测定中的应用。本文继续用循环伏安、直流极谱和库仑分析研究偶氮氯膦Ⅰ和它与镨(Ⅲ)络合物还原的电极过程,从而提出了稀土—偶氮氯膦Ⅰ极谱络合吸附波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7年06期)

李启隆,朱慧卿,汪正浩[7](1987)在《钛(Ⅳ)-铜铁试剂体系络合吸附催化波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0.05 mol/L (NH_4)_2SO_4,0.2mol/L六次甲基四胺(pH6.0)底液中Ti(Ⅳ)-铜铁试剂(cup)体系络合吸附催化波的机理.确定络合物的络合比为Ti(Ⅳ):cup=1:1.由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单扫示波极谱和i-t曲线等实验表明:Ti(Ⅳ)与cup形成1:1的络合物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然后解离出的Ti(Ⅳ)在电极上还原,产物Ti(Ⅲ)又被共存的cup氧化,再生Ti(Ⅳ),形成催化循环,产生催化电流.(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7年01期)

陈建平,何淡云[8](1986)在《氧化铁系催化剂上乙苯脱氧反应机理的研究——乙苯络合活化吸附模型的量子化学近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用EHMO法对氧化铁系催化剂(取反尖晶石型Fe_3O_4作为活性相组成)上乙苯脱氢反应的可能吸附物种及中间态进行了计算。从计算所得的净电荷、重迭集居数以及能量的变化说明:乙苯的苯环先与Fe~(2+(3+))络合吸附,在邻近的O~(2-)的作用下脱去α-H,形成类似σ-烯丙基型的中间态,再脱去β-H。在该反应中乙苯以催化脱氢为主,氧化脱氢为辅。(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86年04期)

焦奎,古国华[9](1986)在《铜—邻苯二酚紫—硝酸钾—硼酸的极谱络合吸附波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一邻苯二酚紫(PV)一硝酸钾一硼酸体系产生一灵敏的极谱络合吸附波,应用高阶导数卷积极谱法可以测定3×10~(-8)M—5×10~(-6)M的Cu~(2+)(即约2ppb—320ppbCu~(2+))。本文用几种极谱技术对此波的电极过程机理进行了研究,证明波的形成是Cu~(2+)-PV络合物中Cu~(2+)的还原而不是PV的还原,为一具有明显诱导吸附性质的络合物吸附波。实验测定了Cu~(2+)-PV络合物的组成及条件稳定常数。(本文来源于《青岛化工学院学报》期刊1986年02期)

张曼平,高小霞[10](1984)在《铋-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络合吸附波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谭政之曾提出一种在0.8M NaOH,0.5%甘露醇和2×10~(-5)M PAR底液中测定铋的灵敏极谱络合吸附波。在示波极谱仪上PAR有一良好还原波(E_P=-0.84V),加入Bi(Ⅲ)后在较正电位处(E_p=-0.69V)出现一个尖锐的峰形波,其波高与铋浓度在0.005~1微克/毫升范围内(即约2.5×10~(-8)~5×10~(-6)M)成正比。并已将此体系成功地应用于矿石分(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1984年01期)

络合吸附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吡咯和吡啶分子在Li+,Na+,K+,Cu+,Ag+等阳离子交换的Y分子筛的π-络合吸附作用。计算基于16T(H22Si15AlO22)簇模型,采用BLYP泛函和DNP基组。根据计算的相互作用能,得到吸附作用能的大小顺序为Cu(I)-Y>Ag(I)-Y>Li(I)-Y>Na(I)-Y>K(I)-Y.应用自然键轨道计算探讨了π-络合吸附的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络合吸附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姚庆鑫,谢建军,刘军霞,唐丽萍.BLPAMA复合吸附树脂制备与吸附机理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性能高分子.2015

[2].王煦,王玉清,周丹红.金属离子交换的分子筛化学吸附脱氮的π-络合机理研究[J].当代化工.2012

[3].周丹红,王玉清,贺宁,杨刚.Cu(I),Ag(I)/分子筛化学吸附脱硫的π-络合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6

[4].张月霞,王晓峰.钼Ⅵ-、钨Ⅵ-溴代苯羟乙酸络合吸附电流在催化体系中的增敏研究和应用Ⅱ.络合物化学组分,电极反应过程和增敏机理[J].冶金分析.2000

[5].昃向君,张月霞.镓(Ⅲ)-铬黑T络合吸附波的研究和分析应用——Ⅱ.镓(Ⅲ)-铬黑T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反应机理[J].分析化学.1991

[6].施明连,高小霞.稀土—偶氮氯膦Ⅰ极谱络合吸附波的机理研究(Ⅱ)[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

[7].李启隆,朱慧卿,汪正浩.钛(Ⅳ)-铜铁试剂体系络合吸附催化波机理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

[8].陈建平,何淡云.氧化铁系催化剂上乙苯脱氧反应机理的研究——乙苯络合活化吸附模型的量子化学近似计算[J].催化学报.1986

[9].焦奎,古国华.铜—邻苯二酚紫—硝酸钾—硼酸的极谱络合吸附波机理的研究[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86

[10].张曼平,高小霞.铋-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络合吸附波的机理研究[J].分析化学.1984

论文知识图

不同pH下ECS和CS的Zeta电位离子强度对CMNP@PDAPs-3单独吸附Cr(V...不同解吸剂对高岭土、高岭土+EPS复合...苄嘧磺隆对Cu2+在粘土矿物上吸附的影响分子筛与噻吩π络合示意图材料对铀吸附机理图

标签:;  ;  ;  ;  ;  ;  ;  

络合吸附机理论文_姚庆鑫,谢建军,刘军霞,唐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