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散论文_李薇,张传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蒸发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量,潜热,人工林,土壤,松林,番荔枝,次生林。

蒸发散论文文献综述

李薇,张传杰[1](2018)在《北京地区城市绿化典型树种黄栌蒸腾与蒸发散耗水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市八家郊野公园内的黄栌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量平衡法和TDP法,开展人工养护条件下的植被蒸腾、蒸发散耗水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典型日不同胸径的黄栌液流密度变化趋势一致,峰值一般出现在每天11:00—14:00。不同胸径的黄栌液流密度和太阳辐射的相关性显着,且呈二次曲线关系。黄栌生长季(5—10月)耗水总量为731.0 mm,日均蒸发散强度为3.97 mm。全生育期有2个耗水高峰期,分别为5月和7月份,10月份蒸发散强度最小。黄栌蒸腾耗水量为蒸发散耗水量的18.5%。(本文来源于《北京水务》期刊2018年04期)

高升华,汤玉喜,唐洁,唐学君,田甜[2](2017)在《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后蒸发散与产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杨树人工林皆伐对滩地蒸发散和产流的影响。[方法]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前后水汽通量连续3年(2010―2012年)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比皆伐前、后气候条件相似的2个时段(1整年)的蒸发散,揭示皆伐后研究区蒸发散的变化,并基于水量平衡反推研究区产流的变化。[结果]皆伐后土壤温度和水位上升,土壤表层含水量全年均值减小约0.03;研究区蒸发散皆伐前、后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动态特征,但皆伐后的全年蒸散量仅为皆伐前的66.3%;皆伐后研究区产流率(产流量/降雨量)从皆伐前的0.53上升至0.62;皆伐前、后7、8、12月的干旱指数(潜在蒸发散/降雨量)均大于1,其他时期均小于1。[结论]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后滩地蒸发散减少而产流率增加,加剧夏季干旱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洪水爆发期间削减洪峰的能力也减弱。(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王琳,徐涵秋[3](2016)在《城市蒸发散量与相关生态要素的定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州城区为例,使用2003,2013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获得了研究区蒸发散量、建筑用地和植被信息,查明了研究区蒸发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上述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研究区2013年的区域蒸发散量比2003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降幅达30.62%.回归分析表明,蒸发散量与建筑用地呈很强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植被则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显然福州城市的扩展、建筑用地的增加和植被的减少是导致研究区ET降低的最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辛开君[4](2014)在《紫金山次生栎林蒸发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次生栎林为研究对象,在紫金山中山植物园内的生态定位站内,依据仪器观测和试验测定,对2013年该生态系统内的环境因子、栎树液流量、土壤蒸发量进行研究,以计算紫金山栎林的蒸发散量。对比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蒸发散量差异,分析影响蒸发散量的主要因素,为紫金山地区次生栎林森林水循环现状提供数据资料支持,揭示北亚热带森林蒸散作用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1)实测紫金山栎林蒸发散为678.5mm。Rithchie方法和Zhang et al.方法的AET分别为897.01mm与637.47mm。在4月、11月Rithchie方法的模拟值最近接实测值,Zhang et al.方法在5月—10月与栎林蒸发散的实测值接近。植物蒸腾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土壤蒸发变化较平缓。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气压、露点都是影响栎树蒸发散的主要因子。(2)麻栎叶片蒸腾速率在春秋两季呈单峰日变化,夏季叶片蒸腾速率明显高于春秋,说明温度越高,蒸腾速率越大。而温湿度等条件相近时,光照对叶片蒸腾速率影响明显。叶片蒸腾速率的变化有一定的耐性范围,辐射越强、温度越高,蒸腾速率就越大,当温度到达一定值时,树叶部分气孔关闭。生理活性下降。蒸腾作用反而减弱。(3)栎林年度总蒸腾量为435.71mm,夏季蒸腾总量比重接近50%。麻栎整株液流速率,夏季>秋季>春季;蒸腾速率晴天>阴天。液流变化呈现单峰曲线,春季随着时间变化逐步上升。而秋季液流速率随时间变化下降趋势明显,空气温度在春秋对树干液流影响明显。胸径是影响液流的生长因子。(4)土壤年蒸发量为242.80mm,四季皆为单峰曲线变化,冬季土壤蒸发最小,春季土壤蒸发峰值是冬季的3.5倍,夏季峰值是冬季的5.7倍,秋季峰值是冬季的2.3倍,土壤蒸发量最高为7月,日均蒸发量为2.11mm,最低为1月,土壤日均蒸发量为0.38mm。(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4-06-01)

余鸽,龙凤来,王得祥,许海燕,刘宇峰[5](2009)在《气候因子对油松林蒸发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和分析了2006年4至10月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气候因子和净辐射的变化,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出潜热通量值,同时将潜热通量分为蒸腾通量和蒸发通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汽化潜热进一步计算出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林地的蒸发量和油松林群落的蒸腾量,并对其与各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主成份分析。(本文来源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唐琦[6](2009)在《不同地表植被之蒸发散量估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蒸发散量为一水资源涵养重要指标,据此,研究乃择定台湾西南部泥岩丘陵地上优势植被包括:番荔枝及莿竹,观测莿竹林冠层上进行全天日射量、净辐射量、气温、相对湿度及地中传导热量等微气象观测,藉以鲍温比与热收支法估测3种不同地表植被之蒸发散量,另配合蒸发散量实测值进行验证,可获知番荔枝及莿竹蒸发散量分别为:0.1~1.6mm及1.9~3.6mm,且与A型蒸发皿蒸发量之关系分别为0.27倍及0.74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9年06期)

刘晨峰,张志强,孙阁,查同刚,朱金兆[7](2009)在《基于涡度相关法和树干液流法评价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蒸发散及其环境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开路系统、树干液流(Sap flow)、土壤水分以及微气象观测系统,于2006年生长季(5~10月)对北京大兴区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Populus eurameric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和能量平衡进行了连续测定;分析了该系统能量平衡闭合水平及其组分分配特征,不同水分条件下蒸发散及其各组分变化过程和分配特征,以及影响蒸发散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对组分求和法、土壤水分平衡法与涡度相关法测得该生态系统生长季蒸发散总量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闭合水平较高,能量平衡各组分在不同土壤水分环境条件下所占比例变化较大;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潜热通量在可利用能量分配过程中占优势,显热通量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占可提供能量的比例比潜热通量大。雨季到来之前,土壤蒸发与植被蒸腾强度相差较小;进入雨季后,土壤深层水分得到补偿,植被蒸腾显着增强而土壤蒸发强度减弱。涡度相关法所得的总蒸发散量与基于树干液流法等组分求和法得到的蒸发散结果较接近,分别为513和492mm。土壤水分平衡法的观测结果略高于前二者的观测结果,雨季研究界面以下的土体也有水分交换是该方法高估蒸发散的主要原因。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表明,蒸发散以及蒸腾的变化过程对净辐射的响应程度比对饱和水汽压差高;水分条件较好情况下,蒸发散以及蒸腾的变化过程与水汽压差关系不明显,说明水分充足时,水汽压差不是蒸散强弱的限制因子。(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于文颖,周广胜,迟道才,周莉,何奇瑾[8](2008)在《盘锦湿地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蒸发散主导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5年全年盘锦芦苇湿地梯度观测和涡动相关系统的监测数据,对芦苇群落的蒸发散变化规律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月份芦苇群落蒸发散日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曲线;芦苇群落蒸发散主要受当地气象因素、植被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芦苇湿地蒸发散与净辐射、气温、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好的响应。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生长季主要因素有:净辐射、土壤含水量、相对湿度、气温和地表温度;影响非生长季主要有:净辐射、地表温度和风速。同时,植被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特征对蒸发散也有显着影响,其中叶面积指数与气孔导度是芦苇群落蒸发散的主导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赵梅芳,项文化,田大伦,赵仲辉,闫文德[9](2008)在《基于3-PG模型的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蒸发散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1990年1月~2005年12月的气象观测数据,确定3-PG模型的主要参数,估算此期间杉木林的月蒸散量和年蒸散量及其变化规律,并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的蒸散量对模拟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3-PG模型估算的会同杉木林月蒸散量、年蒸散量与水量平衡法相似,1月份的蒸散量最小,然后逐渐增大,7月份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少。全年月平均蒸散量为90.1 mm,占全年月平均降水量(122.14 mm)的72.12%。除了8月和9月份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其余各月份的蒸散量均小于降水量。会同杉木人工林年蒸散量各年之间的差异不大,多年的年蒸散量均值为1 049 mm,占年平均降水量(1 488 mm)的72.6%。在降水量大的年份,蒸散系数比降水量小的年份小。(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孙慧珍,朱晓明[10](2007)在《原始红松林与天然次生林潜在蒸发散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AO-56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对比研究了帽儿山天然次生林(22a)和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27a)的潜在蒸发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和原始红松林各年潜在蒸发散具有明显的月季变化规律,第二和第叁季度潜在蒸发散之和分别占全年总量的78%~87%、76%~84%。原始红松林多年潜在蒸发散的变化为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年蒸发量显着影响该地区潜在蒸发散。天然次生林潜在蒸发散呈下降趋势,显着影响潜在蒸发散的气象因子为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主要气象因子对天然次生林和原始红松林潜在蒸发散变异贡献率分别为92%、64%。(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9期)

蒸发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揭示杨树人工林皆伐对滩地蒸发散和产流的影响。[方法]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前后水汽通量连续3年(2010―2012年)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比皆伐前、后气候条件相似的2个时段(1整年)的蒸发散,揭示皆伐后研究区蒸发散的变化,并基于水量平衡反推研究区产流的变化。[结果]皆伐后土壤温度和水位上升,土壤表层含水量全年均值减小约0.03;研究区蒸发散皆伐前、后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动态特征,但皆伐后的全年蒸散量仅为皆伐前的66.3%;皆伐后研究区产流率(产流量/降雨量)从皆伐前的0.53上升至0.62;皆伐前、后7、8、12月的干旱指数(潜在蒸发散/降雨量)均大于1,其他时期均小于1。[结论]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后滩地蒸发散减少而产流率增加,加剧夏季干旱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洪水爆发期间削减洪峰的能力也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发散论文参考文献

[1].李薇,张传杰.北京地区城市绿化典型树种黄栌蒸腾与蒸发散耗水规律分析[J].北京水务.2018

[2].高升华,汤玉喜,唐洁,唐学君,田甜.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后蒸发散与产流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7

[3].王琳,徐涵秋.城市蒸发散量与相关生态要素的定量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辛开君.紫金山次生栎林蒸发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5].余鸽,龙凤来,王得祥,许海燕,刘宇峰.气候因子对油松林蒸发散的影响[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6].唐琦.不同地表植被之蒸发散量估测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2009

[7].刘晨峰,张志强,孙阁,查同刚,朱金兆.基于涡度相关法和树干液流法评价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蒸发散及其环境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9

[8].于文颖,周广胜,迟道才,周莉,何奇瑾.盘锦湿地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群落蒸发散主导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08

[9].赵梅芳,项文化,田大伦,赵仲辉,闫文德.基于3-PG模型的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蒸发散估算[J].湖南农业科学.2008

[10].孙慧珍,朱晓明.原始红松林与天然次生林潜在蒸发散对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区域日蒸发散量两层阻抗模型区域日蒸发散量两层阻抗模型冬青菊之蒸发散量与日射量饱和...冬青菊之日射与蒸发散关系图苦蓝盘之蒸发散量与日射量饱和...冬季期间天然莿竹林冠层上蒸发散

标签:;  ;  ;  ;  ;  ;  ;  

蒸发散论文_李薇,张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