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层结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层调查,微测井,地面微测井,井中微测井
表层结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孙婧[1](2016)在《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技术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高精度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表层结构调查已经成为物探的重要过程。而近地表数据的精准,能为后期物探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科学保障。文章对表层结构调查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非地震勘探方法和专有地震勘探方法两个方向进行阐述,列举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专有地震勘探方法中,微测井相对于小折射,已然成为调查表层结构的主要方法。根据施工所需井的数量,可分为单井微测井和双井微测井。在单井微测井中,根据激发、接收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井中激发、地面接收和井中接收,地面激发。文章介绍了微测井的技术原理和几种微测井对应的施工方法,同时,又选取了不同地表情况下的生产实例并对几种微测井方法的应用进行相应阐述。探区含盖平原、水网、山地、沙漠,微测井技术在它们中的应用研究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在阐述的过程中,文章对设备设施及作业方法进行了实用性强的改进,通过试验对比选择适合各地表条件的施工方法,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多种调查方式,例如小折射、GPS测量、地质露头、利用岩性资料等完成对各工区的表层结构调查。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方法是试验的重点,通过试验得知,平原地区同时选用井中微测井和双井微测井两种方法;水网地区选用小折射和井中微测井对比,选取后者;山地探区选用地面微测井和井中微测井进行对比,选用前者;沙漠探区选用双井微测井和井中微测井结合的方法。以上方法的选择,都获得了精准的表层调查数据,为井深设计、资料处理静校正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5-01)
丁建荣[2](2015)在《静力触探表层结构调查在富安地区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表层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的基础性工作,常用的小折射和微测井等方法存在一定不足。通过在富安地区的静力触探表层结构调查的试验工作,表明了静力触探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解释近地表的土层地质结构,初步显示土层的阻力与炸药激发的地震子波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5年03期)
葛利华,姜弢,徐学纯,贾海青,杨志超[3](2014)在《辽西葫芦岛东部表层结构调查及速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家深部探测项目地震数据采集及表层速度结构模型建立的需求,在辽西葫芦岛东部二维地震勘探工区开展了表层结构调查工作。该地区地表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多变,静校正问题突出,做好表层结构速度建模工作成为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由该工区实验点多种表层调查方法对比实验结果,确定了该工区表层调查工作方式:以井中微测井方法为主,在满足小折射地表条件的区段辅以成本较低的小折射方法作为补充;同时对留作微测井的生产井进行岩性录井。基于以上方法,分析了表层调查野外施工的难点和对策,确定了微测井采集参数。本次表层调查工作测线长度16.9km,设计了8口微测井,根据微测井解释成果得到如下结果:该测线表层分2~3层;低速层厚度为1.68~4.33m,速度为350~1 000m/s;降速层厚度为5.00~12.00m,速度为1 000~2 800m/s;高速层主要为岩性致密的花岗岩,速度为2 800~4 900m/s。根据井中微测井结果及层间相似系数,建立了该测线的表层模型,设计激发井深13.00~15.00m,并获得静校正量数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董超[4](2013)在《双井微测井技术在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照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双井微测井技术跟传统的小折射方式与常规微测井技术相比还要进步得多,也是在表层结构中最为常见和广泛运用的一门技术。这项技术能够精确地为在原野采集资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在土地表层结构上,文中运用波动力学与数据处理解析来对微测井技术开展了研究分析,探究如何保证勘察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09期)
吴奇杰,朱志斌[5](2012)在《华东无为二维项目斩获3个100%》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0日,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649队承担的“2013年下扬子区块无为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该项目工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10月24日开始生产,11月8日完成野外地震资料采集任务,累计完成4条测线满(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2-12-17)
罗春波,黄翠叶,卢殿龙[6](2012)在《吉林复杂探区表层结构调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震勘探区域表层结构以及深层构造趋向复杂化,表层调查的技术方法趋向多样化和先进化,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表层调查作为地震勘探工作的前期工序,用于了解工区表层结构,其调查得来的浅层相关数据,为进一步勘探工作中的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2》期刊2012-10-16)
周锡明,陈超,王佩业[7](2012)在《高密度电法在山区浅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山区浅表层地质条件复杂,进行高密度电法测量,以微测井和浅表地质调查成果作为依据,对高密度电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查明表层结构和低降速带的分布特征,为取得高品质地震资料品质处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2年02期)
罗岐峰,于宝华,赵荣艳,马立新[8](2011)在《叁湖地区表层结构调查及静校正质量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叁湖地区、特殊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工作为例,重点介绍对不同调查方式取得的调查数据如何进行质量检测与分析,使建立的表层模型符合实际浅表地层变化规律。通过静校正技术研究,进一步消除了表层地层对地震资料的影响,为今后如何做好表层结构调查工作提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建议。(本文来源于《青海石油》期刊2011年04期)
董晓峰[9](2011)在《表层结构调查在滩海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胜利探区滩海勘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精度二次采集,如何提高滩海潮间带、淤泥带地震勘探资料品质。重点讲述了在滩海采用小折射、静力触探、岩性取芯等表层结构调查方法进行室内资料分析,进而设计试验方案,以期得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激发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1年05期)
唐玉忠[10](2010)在《西昌地区表层结构调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西昌地区的表层结构调查原始数据结合野外实际地表条件进行分析,用正演模拟技术建立各种地质模型,研究西昌地区的表层结构情况。这对以后在该区进行的地震勘探合理设计井深、合理设计观测系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从而改进激发、接收效果,并准确提供近地表静校正量,为地震资料处理提供数据。(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表层结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层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的基础性工作,常用的小折射和微测井等方法存在一定不足。通过在富安地区的静力触探表层结构调查的试验工作,表明了静力触探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解释近地表的土层地质结构,初步显示土层的阻力与炸药激发的地震子波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层结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1].孙婧.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技术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2].丁建荣.静力触探表层结构调查在富安地区的试验[J].复杂油气藏.2015
[3].葛利华,姜弢,徐学纯,贾海青,杨志超.辽西葫芦岛东部表层结构调查及速度建模[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
[4].董超.双井微测井技术在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13
[5].吴奇杰,朱志斌.华东无为二维项目斩获3个100%[N].中国石化报.2012
[6].罗春波,黄翠叶,卢殿龙.吉林复杂探区表层结构调查技术[C].中国地球物理2012.2012
[7].周锡明,陈超,王佩业.高密度电法在山区浅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2
[8].罗岐峰,于宝华,赵荣艳,马立新.叁湖地区表层结构调查及静校正质量检测与分析[J].青海石油.2011
[9].董晓峰.表层结构调查在滩海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
[10].唐玉忠.西昌地区表层结构调查方法[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