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槽论文_闫光礼,冯羽生,逄启寿

导读:本文包含了搅拌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桨叶,数值,粒子,颗粒,矿浆,功率,测速。

搅拌槽论文文献综述

闫光礼,冯羽生,逄启寿[1](2019)在《搅拌桨叶距槽底距离对导流筒稀土搅拌槽搅拌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桨叶距槽底距离对导流筒稀土搅拌槽的搅拌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取桨叶底距对导流筒稀土搅拌槽搅拌特性影响的规律,以江西赣南某稀土企业容积为10m3导流筒搅拌槽数据为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导流筒搅拌槽及搅拌桨叁维模型,运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数据处理,并选取了四组桨叶距槽底距离(450、500、550、600mm)试验数据,以甘油水溶液为载体对导流筒稀土搅拌槽料液混合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然后以时均速度分布、速度、力矩和搅拌功率数值等参数作为评价依据,对导流筒搅拌槽该参数下的搅拌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桨叶距槽底距离为550mm时,该导流筒搅拌槽内料液轴向循环能力最强,搅拌槽整体流场分布也最好。随后又在现场进行了不同搅拌桨叶距槽底距离下的搅拌特性试验,将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验证了现场实验结果与模拟分析结论的高度一致性。现场测定了搅拌桨叶距槽底距离为550mm时搅拌力矩为6.56N·m,搅拌功率为8 239W。研究结果将为导流筒搅拌槽的内部结构设计、安装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邱小斌[2](2019)在《偏心搅拌槽流场特性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LUENT为工具,采用RNGκ-ε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对偏心搅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偏心搅拌对搅拌槽流场及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偏心搅拌较中心搅拌能较好地改善固液悬浮效果;偏心率能显着影响槽内流场特征,在偏心率e=0.2时,固液悬浮效果最好。当偏心率e=0.2时,桨叶转速为100 r/min和中心搅拌转速为125 r/min时所达到的搅拌效果相同,并且消耗的功率仅为中心搅拌时的75.59%。(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高勇,谭嘎子,吴霞,马向荣,高平强[3](2019)在《桨叶型式对中心龙卷流型搅拌槽内流动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中心龙卷流型搅拌槽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速度、压力、湍动能、功耗等方面研究叁种不同的搅拌桨叶对搅拌槽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PBDT在整个搅拌槽内速度分布相对较均匀;6SBDT在轴截面处的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湍动能分布面积相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6SBDT所消耗的功率大,即槽内流体的混合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孙存旭,王垒智,周勇军,何华,孙建平[4](2019)在《双层侧进式搅拌槽内流场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烟气脱硫过程中吸收塔浆液池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相同转速下双层侧进式搅拌器安装水平偏角θ、竖直偏角φ、离底高度C_1和层间距C_2对搅拌槽内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安装双层侧进式搅拌器能够增强流体的上下流动,在θ=5°、φ=10°、C_1=0.13 m和C_2=0.5 m时搅拌槽内流场分布相对较好。模拟计算出的搅拌器功率准数N_p与理论公式计算值相比最大误差为3.1%,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搅拌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19年04期)

张昆,王瀚彬,刘新卫,王超,李志鹏[5](2019)在《过渡流搅拌槽内单颗粒悬浮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过渡流搅拌槽内单颗粒的运动特性进行捕捉,分析了搅拌雷诺数及桨叶离底高度对颗粒悬浮运动的影响规律,并使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得到搅拌槽内的流场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的临界悬浮转速随桨叶离底高度的降低而降低;桨叶离底高度对颗粒在槽底的运动影响较大;颗粒在垂直离底悬浮后,于桨盘下方附近螺旋上升或作持续的螺旋状圆周运动;搅拌雷诺数升高对颗粒垂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速度影响较小,但会减小垂直上升过程中桨盘的转动圈数;颗粒螺旋上升是由于轴向流场在颗粒停滞位置向两侧产生了分叉;颗粒的悬浮主要是由流体的主体流动引起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付超,刘新卫,李庚鸿,李志鹏,高正明[6](2019)在《固液搅拌槽内桨叶启动过程中的两相流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折射率匹配技术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结合,测量了固液搅拌槽内桨叶启动过程中的两相流动特性。实验所用搅拌槽为平底方槽,搅拌桨为45°四斜叶桨,桨叶搅拌雷诺数389~2 332,固体颗粒的最大体积分数15%。实验考察了桨叶操作方式、搅拌转速和固含率对搅拌槽内瞬态颗粒分布和颗粒床层处瞬时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转速下桨叶为上提操作时流体对颗粒床层的侵蚀作用强于下压操作,颗粒开始悬浮的时间早,但悬浮高度较低;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流体对颗粒床层的侵蚀作用增强,体系达到稳态后搅拌槽内颗粒云的均一度和高度也出现上升趋势;固含率从5%增加至15%时,搅拌槽内悬浮起的颗粒数量增加;流体侵蚀颗粒床层的临界速度范围在0.1~0.25 m/s。(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晶,刘利宝,王世杰[7](2019)在《前倾直挡板搅拌槽叶轮转速对矿浆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矿业公司年产百万吨的大型矿浆搅拌槽为研究对象,采用CFD中κ-ε湍流模型和多重参考坐标系法(MRF),对前倾直挡板搅拌槽内的多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研究了叶轮转速对搅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过程中叶轮周围流体会形成两个旋转相反的涡流,促进矿浆整体循环,叶轮周围矿浆搅拌剧烈,叶轮边缘流速最大。在搅拌槽结构尺寸、矿浆浓度等相同的条件下,叶轮转速为(30~35)r/min时矿浆搅拌理想混合区(浓度58%~62%)比例较高,达到最优搅拌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6期)

许伟程[8](2019)在《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固—液搅拌槽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槽作为常见的单元操作设备在工业上有广泛的运用,其中固-液体系搅拌槽常用于化工、冶金、矿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固-液搅拌槽中颗粒动力学的研究对搅拌槽的设计、放大以及操作优化至关重要。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固液混合特性和颗粒动力学两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其中,固液混合特性主要关注颗粒在搅拌槽中的运动规律,包括重质颗粒的悬浮、轻质颗粒的下拉,以及颗粒在搅拌槽中的聚集现象等。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搅拌槽在工业上的应用密切相关。颗粒动力学则着眼于颗粒在搅拌槽中的受力情况,搅拌槽中颗粒动力学描述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搅拌槽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将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重点研究颗粒聚集现象和搅拌槽中的颗粒动力学。目前二者面临的共同难点在于,实验和传统模拟方法在处理两个问题时均存在较大的局限。对于颗粒聚集现象,传统的E-E和E-L模拟方法无法处理体系中的有限体积颗粒,实验则受限于实验材料无法对各个变量的影响进行系统的考察。至于颗粒动力学的研究,实验和传统的模拟方法均无法测量或计算得到搅拌槽中颗粒的真实受力,也无从对其进行分析。因此,由于缺少合适的研究方法,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近年来,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全求解的直接数值模拟迅速发展,为搅拌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从而可以实现对搅拌槽中颗粒聚集和动力学的更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固-液搅拌槽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搅拌槽中的颗粒聚集现象和颗粒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1)作为格子Boltzmann方法的运用,第一部分工作中利用该方法耦合Shan-Chen模型,研究了通道形状及壁面性质对微通道中液相流动的影响。首先,研究了缩口疏水微通道中二者对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缩口微通道中,疏水壁面仍会提高通道的流体通过能力,且流量与滑移长度成线性正相关。其次,倾斜疏水壁面的存在还会改变通道中的流型,使疏水微通道中的液相流量呈现出独特的变化规律。此外,还对组合壁面性质的微通道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疏水直通道中的流量与疏水壁面的长度线性相关,壁面性质的交错形式对流量的影响较小。在缩口通道中也存在类似的规律,更多的疏水段也更有利于流体的通过。(2)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浸没边界法和硬球模型建立了搅拌槽的直接数值模拟程序框架。其中,浸没边界法用于模拟桨叶和颗粒的固壁边界,硬球模型则用于处理颗粒与不同固壁边界发生的碰撞事件。进而对低Reynolds数搅拌槽中的颗粒聚集现象进行了系统模拟,先后考察了颗粒初始位置、颗粒密度、颗粒直径、以及搅拌槽Reynolds数对搅拌槽中颗粒运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搅拌槽Reynolds数小于100的体系中颗粒有其特有的平衡区域,颗粒聚集现象的实质是颗粒群中具有相同性质的颗粒进入同样的稳定运动轨道。不同初始位置的颗粒均存在往平衡区域运动的趋势,但距离平衡区域较远的颗粒需要较长的诱导时间。颗粒平衡区域的位置与颗粒密度和搅拌槽Reynolds数相关。颗粒密度较小或搅拌槽Reynolds数较高的体系中,平衡区域将更靠近液相流动的涡的位置。反之亦然。当桨叶转速过快时,搅拌槽中的流动湍动较大,流体和颗粒运动呈现出一定的随机性,此时不会发生颗粒的聚集。另外,在本文研究的粒径范围内,粒径对平衡区域影响较小。(3)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拓展含更多颗粒的体系,用以研究颗粒群在搅拌槽中的颗粒动力学行为。采用对模拟结果进行系综平均的方法,基于搅拌槽中流动的拟稳态假设对Eulerian-Eulerian方程进行简化,提出搅拌槽中的相间作用力分析方法。通过对比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相间作用力和颗粒相的随体导数,验证假设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搅拌槽中的压力梯度力以及曳力对颗粒运动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搅拌槽中的压力分布与颗粒相性质无关,与搅拌槽Reynolds数相关,但压力梯度力对颗粒运动的影响程度却主要取决于颗粒性质,与搅拌槽Reynolds数无关。搅拌槽中颗粒受到的曳力与固液密度比、局部颗粒Reynolds数相关,随着局部颗粒Reynolds数的增加,颗粒受到的曳力呈现出先增加后平稳的变化趋势。根据模拟结果,本文提出了考虑固液密度比和局部湍动能影响的曳力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王利涛[9](2019)在《方形搅拌槽中固液混合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槽内的固液搅拌混合作为工业生产重要的的操作单元之一,在很多行业领域有着普遍的用途。为进一步更科学的了解固-液两相流场分布状态,并且在最大程度节能减耗的前提下达到最优的搅拌混合效果等,掌握了解搅拌槽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和固液搅拌混合的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应用中搅拌设备的优化设计、制造生产、选型等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在搅拌槽中固相粒子的含量、密度等物理属性确定不变时,搅拌器桨叶的直径、离底高度和搅拌转速等参数是影响固液悬浮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转速、不同的桨叶长度、不同的桨叶离底高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并且得出有关结论,主要的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1)结合利用已有的固液搅拌混合的研究成果,运用现有的设备条件,以方形搅拌槽,45°六斜叶开启涡轮桨搅拌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FD软件ANSYS workbench 14.0中CFX部分,首先确定搅拌槽的形状尺寸、搅拌器桨型等相关参数条件,再完成建立分析对象的几何模型、划分网格、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步骤,本文,最后对搅拌槽中的固-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2)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搅拌槽中不同截面的液相速度矢量图、固含率云图和湍流动能云图等,根据综合的分析结果得到方形搅拌槽中流体的流动规律,确定适合方形搅拌槽的最优参数组以达到最佳的固液悬浮效果。(3)结论显示:当方形搅拌槽槽底边长是500*500mm,液位高度是500mm,桨叶直径是250mm,桨叶离底高度是200mm,搅拌转速是400rpm时,固液混合的效果最好。(4)通过分析最佳参数条件下搅拌槽底面和侧面、桨叶水平面的的固含率云图,得出在此最佳参数条件下方形搅拌槽中固液悬浮效果较好,从不同角度验证与上述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娟[10](2019)在《新型桨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微观混合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槽具有相间接触面积大、传热传质效率高、操作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冶金、高分子等工业过程中。搅拌桨是搅拌槽的核心部件,搅拌桨的构型优化是改善搅拌效果最理想、最经济的方法。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多种适合不同操作环境的新型搅拌桨,包括穿流桨、分形叶轮、柔性桨和本课题组发明的向心桨和Z型穿流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向心桨和Z型穿流桨具有良好的性能,然而这两种新型桨用于非牛顿流体体系时的微观混合性能还不清楚。基于此,本文采用羟乙基纤维素为非牛顿黏性添加剂,选择磷酸盐-碘化物-碘酸盐的平行竞争反应体系,在直径0.282 m的椭圆底搅拌槽内研究了向心桨和Z型穿流桨的微观混合特性。首先,实验考察了加料时间对微观混合的影响,比较了向心桨(CT)、Rushton桨(DT)、45°下压叁斜叶桨(PBTD)叁种桨及10种不同双层桨组合的功率准数和微观混合效率。研究发现,DT、CT和PBTD的功率准数随雷诺数的增加保持不变,DT桨的功率准数约为CT桨的两倍、PBTD桨的四倍。随着单位体积功耗的增加,叁种桨的离集指数逐渐减小,且DT<CT<PBTD。双层桨的搅拌功耗主要受功率准数大的搅拌桨影响,与两桨的安装位置上下无关。在液面加料时双层桨微观混合效果主要受上层桨影响。强剪切的DT桨与高循环的PBTD桨组合的微观混合效果最好;双层CT桨时,下层桨反向安装会增强微观混合;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流型互补,单位体积功耗相同时双层桨的混合效果比单层桨好。其次,采用相同的微观混合模型反应,对Z型穿流桨(ZPI)的功率准数和微观混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进料位置、叶片孔径、Z型叶片单节长度、Z型角度等结构参数对微观混合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桨型结构优化的相关实验。Z型穿流桨的开孔可以降低功耗,且能通过产生撞击流,干扰流体的规则圆周运动,提高混合效率。在孔径较小的情况下,单节长度对叶片的离集指数影响较大。低功耗下大角度、长单节、较大孔径的ZPI有着良好的微观混合性能,而较高功耗下大角度、短单节、小孔径ZPI的搅拌性能最佳。桨叶端加料时DT桨效果最好,液面加料时ZPI微观混合性能最佳。在需要控制产品质量的均一性,或者考虑安全和施工复杂性因素需要表面加料时,可以选择ZPI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搅拌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FLUENT为工具,采用RNGκ-ε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对偏心搅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偏心搅拌对搅拌槽流场及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偏心搅拌较中心搅拌能较好地改善固液悬浮效果;偏心率能显着影响槽内流场特征,在偏心率e=0.2时,固液悬浮效果最好。当偏心率e=0.2时,桨叶转速为100 r/min和中心搅拌转速为125 r/min时所达到的搅拌效果相同,并且消耗的功率仅为中心搅拌时的75.5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搅拌槽论文参考文献

[1].闫光礼,冯羽生,逄启寿.搅拌桨叶距槽底距离对导流筒稀土搅拌槽搅拌特性的影响分析[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9

[2].邱小斌.偏心搅拌槽流场特性及效果分析[J].矿山机械.2019

[3].高勇,谭嘎子,吴霞,马向荣,高平强.桨叶型式对中心龙卷流型搅拌槽内流动场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9

[4].孙存旭,王垒智,周勇军,何华,孙建平.双层侧进式搅拌槽内流场特性数值模拟[J].石油化工设备.2019

[5].张昆,王瀚彬,刘新卫,王超,李志鹏.过渡流搅拌槽内单颗粒悬浮特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付超,刘新卫,李庚鸿,李志鹏,高正明.固液搅拌槽内桨叶启动过程中的两相流动特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赵晶,刘利宝,王世杰.前倾直挡板搅拌槽叶轮转速对矿浆浓度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8].许伟程.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固—液搅拌槽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9].王利涛.方形搅拌槽中固液混合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大学.2019

[10].杨娟.新型桨搅拌槽内非牛顿流体微观混合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论文知识图

微弧氧化电解液槽桨搅拌槽流场湍流特性时延σ(t)=0.6sin(t)时,系统的状态轨...搅拌槽实验装置图在连续搅拌槽反应器中通过CCT...涡轮桨搅拌槽流场湍流特...

标签:;  ;  ;  ;  ;  ;  ;  

搅拌槽论文_闫光礼,冯羽生,逄启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