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感热注射液和芦竹根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去感热注射液和芦竹根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晁真真[1]2004年在《去感热注射液和芦竹根药材指纹图谱研究》文中提出去感热注射液是我省一些厂家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由芦竹根、青蒿、竹叶柴胡和石膏等四味中药提取制成,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症,疗效较好。制剂中的主药芦竹根药材为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Arundo donax L.)的根状茎,据文献报道,芦竹根中主要含有N,N-二甲基色胺(N, N-Dimethyltryptamine),蟾毒色胺(Bufotenine)等多种吲哚类衍生物,有降压解痉作用,能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还可用于水肿的治疗,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关于芦竹根生物碱的研究,国内未见任何报道,国外的文献仅限于当地芦竹根活性成份的分离鉴定。目前去感热注射液的质量标准中仅有用TLC法鉴别芦竹根和青蒿,用重量法测定芦竹根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关于去感热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少有文献报道。为确保去感热注射液的质量,按照药典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对注射液及其相关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 去感热注射液的制备是取青蒿和竹叶柴胡的蒸馏液,芦竹根和石膏的水煎醇沉液,加苯甲醇和聚山梨酯80适量,经进一步处理后制得的。根据以上制备工艺,去感热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两大类,本工作对非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 为建立去感热注射液的指纹图谱标准,本工作从芦竹根药材中分离制备了参照物碱Ⅰ的对照品,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另分离得一种新的生物碱,其化学结构尚待进一步确定。两种生物碱均为去感热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

曾汉元[2]2013年在《基于纤维素能源利用的芦竹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纤维素类能源草(简称“能源草”)是指以植物体内的纤维素为主要能量来源的草本植物。笔者通过对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能源草的叁轮筛选(文献工作筛选、野外观察筛选和田间试验筛选)和综合评价,确定芦竹为最佳者,然后对芦竹的形态结构、药用成分和ISSR、ITS及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等分子水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芦竹等纤维素类能源草资源调查与引种栽培按照“高大,多年生,丛生性好,适应性较强,属于草本植物”的自拟标准,通过查阅工具书、植物标本和中国植物志在线数据库,初步筛选出64种纤维素类能源草,隶属于8科31属,其中6种为我国温带分布种,58种为热带与亚热带分布种。在对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能源草的野外调查中,观察到拥有一千平方米以上自然居群且植株高度超过1.5m的只有芒、五节芒、斑茅、南荻、河八王、象草、甜根子草、芦竹、芦苇、光高梁、龙须草和拟高粱等12种。对它们进行了引种栽培。2、芦竹作为能源草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对芒、五节芒、斑茅、河八王、象草、芦竹、芦苇、光高梁和拟高粱等9种能源草的物候期、抗逆性、农艺性状、年干物质产量、热值、灰分含量、光合特性、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构建了能源草的评价体系,采用指数和法,得出9种能源草的评价总得分为:芦竹>芒>象草>斑茅>五节芒>河八王>光高粱>拟高粱>芦苇,因此,在这9种能源草中,以芦竹最佳,其次是芒和象草。3、芦竹形态结构与几种重要成分的研究观察发现,不同产地的芦竹在茎、叶、花等器官的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结合生物碱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观察了芦竹根状茎和茎的解剖结构,生物碱在芦竹中的分布部位主要是维管组织。分别采用酸碱洗涤法和Klason法测定了8个居群芦竹成熟期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测定了芦竹2个居群在不同生长期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1)芦竹同一居群不同部位的纤维素与木质素含量由高到低均为:秆>枝>叶;(2)8个居群芦竹纤维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浙江嵊州芦竹>南京市郊西解芦竹>湖南衡阳芦竹>浙江慈溪芦竹>江苏阜宁芦竹>湖南凤凰芦竹>贵州铜仁芦竹>云南洱源芦竹;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采自浙江嵊州的样品,为49.2%;(3)8个居群芦竹木质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湖南凤凰芦竹>贵州铜仁芦竹>云南洱源芦竹>浙江嵊州芦竹>南京西解芦竹>湖南衡阳芦竹>江苏阜宁芦竹>浙江慈溪芦竹,木质素含量最高的是采自湖南凤凰县的样品,为27.7%。(4)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芦竹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生长期2-6个月时增长快,此后6个月增长缓慢。采用HPLC法测定了5个不同芦竹居群的芦竹碱和芦竹胺的含量,结果表明:(1)同一居群不同器官的芦竹碱和芦竹胺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状茎>茎>叶。因此,芦竹的药用部位以根状茎最佳。(2)在5个居群中,以江苏南京芦竹样品的芦竹碱和芦竹胺含量最高。4、不同居群芦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从UBC801~900中筛选出7个有效引物对芦竹11个居群89个样品进行了ISSR扩增,结果表明:11个居群的芦竹平均遗传多样度Ht=0.3376,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815,平均基因流为0.0672。芦竹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极低,但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UPGMA法聚类结果显示:不同居群芦竹的亲缘关系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一致。5、不同居群芦竹及其近缘种的ITS序列分析对芦竹、象草、五节芒、斑茅、河八王、光高粱和拟高粱等7种高大禾草的11个个体的rDNA ITS区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登录于GenBank数据库。采用DNASTAR、CLUSTAL X和MEGA等软件分析其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ITS区序列长度为597~601bp,GC含量为58.6~67.8%,5.8S只有5个变异位点;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ITS序列只有0~10个碱基的差异。聚类分析结果与经典分类基本一致。ITS分子标记可作为禾本科的亚科以下类群的分类佐证。6、芦竹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根据已报道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特点设计上、下游引物,对芦竹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得到1379个碱基组成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片段。通过在GenBank做Blast比对分析,与已报道的所有物种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序列高度同源,可以认定此序列为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片段。分析表明,此序列中有四个内含子区。

参考文献:

[1]. 去感热注射液和芦竹根药材指纹图谱研究[D]. 晁真真. 四川大学. 2004

[2]. 基于纤维素能源利用的芦竹生物学特性研究[D]. 曾汉元. 湖南农业大学. 2013

标签:;  ;  ;  ;  ;  

去感热注射液和芦竹根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