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Al掺杂的ZnO(AZO)薄膜。为了提高薄膜的结晶性,在氩气气氛中将所制备的薄膜分别在400℃、500℃和550℃温度下退火处理,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薄膜样品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ZO薄膜为六角纤锌矿结构,有很明显的c轴择优取向;随着退火温度增加,薄膜的结晶性与电导率均先增加后减小,其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过率约为85%。当退火温度为500℃时,制备的AZO薄膜性能最佳,其品质因素可以达到2 051.04Ω-1·cm-1。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婷婷,薛剑鸣,王威,郝凌云,陈相均,张昕曜,支国伟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薄膜,溶胶凝胶法,退火温度
来源: 电子器件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信息科技,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材料科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金陵科技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重点项目(201713573005Z),金陵科技学院博士启动资金项目(jit-b-201612),金陵科技学院科研激励项目(jit-fhxm-201609)
分类号: TB383.2
页码: 5-8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693K
下载量: 97
相关论文文献
- [1].退火温度对铪棒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钛工业进展 2020(05)
- [2].退火温度对球墨铸铁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临界退火温度对热轧7M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8(05)
- [4].卷取及连续退火温度对含钒烘烤硬化钢性能的影响[J]. 上海金属 2010(06)
- [5].退火温度对新型医用Ti-24Nb-4Zr-1.5Co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20(07)
- [6].退火温度对5356铝合金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J]. 新疆有色金属 2020(03)
- [7].退火温度对铁酸铋薄膜阻变特性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3)
- [8].600MPa热镀锌双相钢退火温度及成分优化[J]. 物理测试 2014(06)
- [9].退火温度对Cu:ZnO薄膜绿光发射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4(16)
- [10].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及退火温度与产物假阴性之间的关系[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11)
- [11].退火温度和平整对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钢铁研究学报 2009(10)
- [12].退火温度对Ti-3Al-4.5V-5Mo钛合金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影响[J]. 稀有金属 2008(02)
- [13].退火温度对5456铝合金冷轧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9(08)
- [14].退火温度对6201铝合金硬度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6(12)
- [15].退火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3(02)
- [16].退火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织构和深冲性的影响[J]. 宝钢技术 2013(04)
- [17].退火温度对纯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英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09)
- [18].退火温度对5A06挤压型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9(05)
- [19].退火温度和时间对稀土处理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综合磁性能的影响[J]. 上海金属 2017(03)
- [20].退火温度对高硅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6(04)
- [21].退火温度对GaN:Mn薄膜微结构、电学及磁学性能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 2016(07)
- [22].扩散退火温度对钢表面铁–铝金属化合物镀层的影响[J]. 电镀与涂饰 2015(16)
- [23].罩式退火炉退火温度对Q235冷轧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钢铁 2010(01)
- [24].退火温度对冷轧7Mn钢拉伸行为的影响及模拟研究[J]. 金属学报 2018(06)
- [25].退火温度对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晶体质量及光电性能的影响[J]. 中国激光 2019(04)
- [26].退火温度对一次冷轧阴罩带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8(02)
- [27].退火温度对9CrWMn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 物理测试 2015(06)
- [28].退火温度对Li:ZnO薄膜紫外发射性能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09)
- [29].退火温度对硅/氧化硅多层膜微结构的影响[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30].退火温度对TiO_2薄膜结构、组分和光学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