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荷分离激发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发态,电荷,溶剂,诱导,电子,误差,效应。
电荷分离激发态论文文献综述
胡春秀[1](2002)在《光诱导电子转移的理论研究及溶剂效应对电荷分离激发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从头算方法,对乙烯-四氰基乙烯、四甲基乙烯-四氰基乙烯及维生素E-苯醌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及溶剂效应对电荷分离激发态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与计算。着重从孤立给体、孤立受体及给、受体络合物这叁种物质的形态来对选定的体系进行光诱导电子转移研究。对用从头算方法计算分子间相互作用时存在的基组重迭误差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络合物的构造方面,考虑多种有代表性的空间排列方式,确定最稳定构型。对乙烯-四氰基乙烯、四甲基乙烯-四氰基乙烯体系,我们分别考虑了给、受体四种不同的空间排布方式;维生素E-苯醌络合物的构造也从叁种不同的角度加以考虑。前两种体系由于有较强的对称性,采用6-31++G~(**)基组;而维生素E-苯醌体系因为没有对称性,原子数目也较多,因而将基组水平降低至6-31G~*以节约计算成本。在假定给、受体内部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给、受体中心间距,构造中心间距与能量的势能曲线,找到能量最低点的方法找出络合物的最稳定构象。结果发现:层迭式构象较其他构象稳定。本文采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的方法,对叁种电子给、受体络合物的光诱导电荷分离态及电子转移跃迁进行了研究。叁种络合物的基态S_0及激发态S_1的态优化结果表明,光激发可以直接产生一个电荷分离态。在球穴近似及点偶极近似的基础上,对理论计算的电荷转移吸收进行了溶剂重组能校正。同时,用型号为Shimadzu UV-2100S的光谱仪,对维生素E、苯醌单体及维生素E和苯醌混合物在室温条件下的甲醇溶液中的稳态吸收光谱进行了实验测定。(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2-04-01)
胡春秀,李象远[2](2001)在《四氰基乙烯—四甲基乙烯体系光诱导电子转移的溶剂效应及电荷分离激发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从头算方法 ,在HF/6 - 31++G 和CASSCF(8,8) /6 - 31G 基组水平上对四氰基乙烯与四甲基乙烯间电子转移的溶剂效应及电荷分离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研究 .通过对给、受体各种几何构型的优化 ,计算了孤立给、受体之间的电荷分离反应热 .在假定碰撞络合物形成过程中给、受体内部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 ,通过优化给、受体中心间距的方法 ,找出了络合物的稳定构型 .计算了水溶剂及二氯甲烷溶剂中的两种稳定构型络合物的电荷分离激发态 ,计算结果表明光激发可以直接导致体系的电荷分离(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电荷分离激发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从头算方法 ,在HF/6 - 31++G 和CASSCF(8,8) /6 - 31G 基组水平上对四氰基乙烯与四甲基乙烯间电子转移的溶剂效应及电荷分离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研究 .通过对给、受体各种几何构型的优化 ,计算了孤立给、受体之间的电荷分离反应热 .在假定碰撞络合物形成过程中给、受体内部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 ,通过优化给、受体中心间距的方法 ,找出了络合物的稳定构型 .计算了水溶剂及二氯甲烷溶剂中的两种稳定构型络合物的电荷分离激发态 ,计算结果表明光激发可以直接导致体系的电荷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荷分离激发态论文参考文献
[1].胡春秀.光诱导电子转移的理论研究及溶剂效应对电荷分离激发态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2
[2].胡春秀,李象远.四氰基乙烯—四甲基乙烯体系光诱导电子转移的溶剂效应及电荷分离激发态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