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理小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理,病菌,基因,抗性,根肿病,黑穗病,香蕉。
生理小种论文文献综述
司浩浩,段永红,孙毅,张欢欢,张旭[1](2019)在《高粱抗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SRAP标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粱丝黑穗病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重要高粱病害,该病会对高粱穗部的结构造成破坏,导致高粱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为培育高粱抗丝黑穗病新品种,筛选与抗病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高粱感病品种叁尺叁与抗病品系961541为研究材料,以F2群体为定位群体,采用BSA方法筛选与抗丝黑穗病基因相关的SRAP标记。结果表明,感病亲本叁尺叁的发病率为37.5%,抗病亲本961541的发病率为0,F1的发病率为0;田间种植的F2群体共211株,其中,感病植株16株,抗病植株195株,发病率为7.58%,F2群体抗感植株比率接近15∶1(χ2值分别为0.027,0.406),推测4号生理小种受2对非等位基因控制;289对SRAP引物中有119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差异,119对引物中有9对引物在抗感池间表现差异,抗池的条带与抗病材料961541带型一致,感池的条带与感病材料叁尺叁带型一样。经抗感单株验证,结果显示,仅有1对SRAP引物(Em4/Me6)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贾梦瑱,张斌,田苗,揭岩,赵钰琦[2](2019)在《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及毒性结构时空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规律,连续4 a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发病较严重的4个代表性地块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叶碟诱捕法分离出其中的大豆疫霉,将确认为大豆疫霉的菌株利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其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对于科学使用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497株大豆疫霉属于135种致病型,包含29个生理小种,1株IRT和105个新致病型,其中16,18,22,28,35号生理小种为中国首次报道,而4,33,38,39,43,48,49号生理小种未分离到。13号小种分离频率最高,为3.2%,1号小种分离频率仅为2.4%。结果显示,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群体致病力偏弱,对8个Rps基因致病频率为27.8%~53.1%,其中对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致病频率低于35%,对Rps7基因的致病频率为53.1%,说明在黑龙江东部种植含有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安全,种植含Rps7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危险。随时间推移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分化迅速,致病型变得复杂多样,对绝大多数Rps基因致病频率增加,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均增强;生理小种和新致病型在试验田与生产田间数量差异不大,但种类差别较大,试验田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更强。(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壮,漆艳香,曾凡云,丁兆建,梁峻玮[3](2019)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smy1基因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Smy1是一种参与调控真菌生长的驱动蛋白。本研究克隆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驱动蛋白基因smy1,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smy1敲除的野生型Foc 4的smy1敲除突变体。通过测定突变体菌丝形态、生长速度、产生孢子量、对香蕉苗的致病力及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用于研究smy1在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发育及对氰烯菌酯抗药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野生型Foc 4相比,smy1敲除突变体生长缓慢、菌丝畸形、产孢量增加,对巴西蕉苗的致病力减弱,但对氰烯菌酯的抗性水平变化不大。由此推断smy1基因可能在Foc 4的生长发育、产孢以及致病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望梅,张立丹,刘芳,冯裕才,樊小林[4](2019)在《pH值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镰刀菌)是香蕉产业的致命威胁。已有研究表明土壤pH值越高,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越低,但是现有pH值对镰刀菌影响的研究大都是用强酸强碱调节pH值,pH值没有缓冲体系保护,而且尚未检测试验终点时介质的pH值。此外,关于pH值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影响的研究尚不系统,难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目的】为系统地了解土壤酸碱度对Foc4生长的影响。【方法】在pH 3.0-11.0之间设定9个pH值梯度,模拟酸性到碱性土壤pH值条件,于室内培养条件下系统研究pH值对Foc4生长、产孢、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长过程对环境pH值的影响。【结果】弱酸性至中性环境(pH 5.0-7.0)最适宜于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弱碱性处理(pH8.0和pH9.0)孢子平均萌发率较弱酸性环境处理(pH5.0和pH6.0)下降了73.1%。与pH 6.0酸性处理相比,pH 8.0和pH 9.0处理的产孢量分别下降了52.3%和68.1%。【结论】香蕉枯萎病菌Foc4生长和萌发过程会产酸,但是在缓冲体系液体培养基中,除了pH 9.0和pH10.0处理终点培养液pH值分别下降了0.34和0.27个单位外,其它处理起始和终点的pH值无差异。说明在缓冲体系液体培养基中的研究结果可以反映环境pH值对Foc4生长和萌发的影响。在作物可以生长的pH值范围内(pH5.0-9.0),碱性和微碱性条件(pH8.0-9.0)能明显抑制Foc4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孙洪宝,许勇,张海英,郭绍贵,宫国义[5](2019)在《美国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生理小种2WF的抗性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白粉病是危害葫芦科瓜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瓜类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西瓜白粉病菌由引起。利用西瓜抗白粉病基因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无疑是最为安全、经济的白粉病防治措施。从820份美国PI种质资源自交产生的不同株系的2 100份材料中,筛选对西瓜白粉病P. xanthii生理小种2(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孙洪宝,许勇,任毅,焦荻,宫国义[6](2019)在《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与2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是导致全球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障碍。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研究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和2的遗传分析和染色体定位,将有利于高效改良栽培西瓜的枯萎病抗性,为开展西瓜抗枯萎病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张淑霞,张清霞,司朝光,李剑,王殿纯[7](2019)在《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我国各地根肿病菌致病性的不同,分别使用Williams鉴别系统和具有不同根肿病抗性的4个大白菜品种对采自全国多地的20份大白菜根肿病菌菌源进行生理小种和致病型的划分。利用Williams鉴别系统进行鉴定,其中18份为4号生理小种,2份为2号生理小种。利用4个大白菜品种进行鉴定,根据致病力不同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4号生理小种存在6种类型,2号生理小种存在2种类型。认为Williams鉴别系统已不能精确划分大白菜根肿病菌的生理小种,而研究筛选具有不同抗病类型的大白菜品种(品系)鉴定划分根肿病菌致病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8期)
王璐,白辉,王永芳,全建章,董志平[8](2019)在《谷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叶瘟和穗瘟发生最为普遍,造成的损失也最为严重。谷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曹功懋等第一次报道了谷瘟病菌存在致病性分化,之后闫万元等于80年代建立了一套谷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系,将采集分离于10个省份共711个谷瘟病菌单孢菌株分为7个类群32个生理小种。近几年,由于谷子种植品种中抗病品种缺乏和谷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改变,谷瘟病发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而目前我国不同地区谷瘟优势生理小种和分布尚不清楚。为了解我国谷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分布和组成,本研究将采自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10个省份的204株谷瘟病菌菌株进行分离、接种鉴定和调查,通过闫万元等筛选的6个鉴别寄主,将我国204株谷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分成7个群(A、B、C、D、E、F、G) 28个小种。通过分析对比闫万元等1985年的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较闫万元等测定的小种组成增加了一些新的小种,如A52 (1.0)、B25 (2.5)、C15 (1.5)、C13 (10.8)、C10 (1.0)、D6 (2.0),但同时A62、A47、A41、B27、B24、B22、B21、E2等小种未能在此次鉴定中检出。7个种群出现频率最高为C群,出现频率为40.20%,是本次研究的优势菌群;其次为D种群,出现频率为20.60%;之后依次是E群、A群、F群、B群和G群,出现频率分别为10.29%、9.80%、8.82%、7.35%和2.94%。在28个生理小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C17,出现频率为22.05%,为优势小种;其次为D7,出现频率为13.72%;生理小种C13和E3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0.78%和10.29%,其余生理小种的出现频率均小于10.00%。谷瘟病菌生理小种地区分布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谷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具有差异性,但不同地区也存在共同的生理小种,其中有些生理小种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如生理小种C17存在于所有10个谷子主要产区,生理小种C13存在于除陕西地区以外的其他9个谷子产区。此外,不同谷子产区的谷瘟病菌生理小种有着地区的特异性,但并不遵循严格的地理限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9](2019)在《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笔者实验室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mon1基因影响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为了研究mon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了Foc4的mon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与Foc4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突变体生长缓慢、菌丝变细,分支减少及产孢量降低,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对巴西蕉苗的致病力明显减弱。由此推测mon1基因在Foc4的生长发育、产孢及致病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柳慧卿[10](2019)在《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鉴定及番茄—向日葵列当高效寄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寄生性种子植物,也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的对象。其对向日葵根的寄生会导致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严重下降。本研究以向日葵列当为研究材料,利用国际通用鉴别寄主,在室内条件下鉴定了我国新疆和内蒙古10个不同地点采集的列当样本的生理小种类型;同时,建立并优化了番茄-向日葵列当的室内寄生体系,具体结果如下:1.不同地区列当生理小种鉴定结果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头号村列当的生理小种类型是E;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188团是F型;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拉太、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什八太、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巨水镇、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乡红旗滩、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梁南村及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葵博园与临河区双河镇列当的生理小种类型均为G。2.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向日葵列当培养皿滤纸寄生体系,确定了向日葵列当不仅能够寄生在向日葵上,同时还可以寄生烟草与番茄;而采自于番茄地块中的弯管列当也可以在向日葵上寄生,且在向日葵上的寄生效率高于番茄寄主。3.在室内条件下建立并优化了番茄-向日葵列当的寄生体系。向日葵寄生番茄的最佳体系为在培养皿中预先萌发向日葵种子,然后每皿放置六株叁周苗龄的番茄不同品系的幼苗,能够使得平均每皿番茄根系寄生的向日葵列当的数量超过40个。这一寄生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研究向日葵和列当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生理小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规律,连续4 a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发病较严重的4个代表性地块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叶碟诱捕法分离出其中的大豆疫霉,将确认为大豆疫霉的菌株利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其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对于科学使用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497株大豆疫霉属于135种致病型,包含29个生理小种,1株IRT和105个新致病型,其中16,18,22,28,35号生理小种为中国首次报道,而4,33,38,39,43,48,49号生理小种未分离到。13号小种分离频率最高,为3.2%,1号小种分离频率仅为2.4%。结果显示,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群体致病力偏弱,对8个Rps基因致病频率为27.8%~53.1%,其中对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致病频率低于35%,对Rps7基因的致病频率为53.1%,说明在黑龙江东部种植含有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安全,种植含Rps7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危险。随时间推移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分化迅速,致病型变得复杂多样,对绝大多数Rps基因致病频率增加,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均增强;生理小种和新致病型在试验田与生产田间数量差异不大,但种类差别较大,试验田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更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理小种论文参考文献
[1].司浩浩,段永红,孙毅,张欢欢,张旭.高粱抗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SRAP标记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贾梦瑱,张斌,田苗,揭岩,赵钰琦.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及毒性结构时空动态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9
[3].何壮,漆艳香,曾凡云,丁兆建,梁峻玮.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smy1基因的功能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9
[4].李望梅,张立丹,刘芳,冯裕才,樊小林.pH值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生长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9
[5].孙洪宝,许勇,张海英,郭绍贵,宫国义.美国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生理小种2WF的抗性筛选[J].中国瓜菜.2019
[6].孙洪宝,许勇,任毅,焦荻,宫国义.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与2的遗传和染色体定位分析[J].中国瓜菜.2019
[7].张淑霞,张清霞,司朝光,李剑,王殿纯.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J].中国蔬菜.2019
[8].王璐,白辉,王永芳,全建章,董志平.谷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J].热带生物学报.2019
[10].柳慧卿.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鉴定及番茄—向日葵列当高效寄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