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张冠群[1](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实用的一门学科,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密切联系,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大气化学等学科可涉及到新能源、高分子材料、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医药卫生等多个行业,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发展的需要对化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中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维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提供理论指导。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化学理论、化学实践与化学问题之间联系的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对发展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极其重要。本研究在学习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自主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旨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探究实验教学模式与化学核心素养相结合的具体方案。本文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研究。第一是文献研究法,在学习国内外核心素养、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状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触类旁通,确定研究课题,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第二是案例研究法,基于相关学习理论设计教学案例并付诸教学实践,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三是访谈调查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单独谈话,了解学生感受、实习教师意见等,为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提供论据。本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叙述选题缘由,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对“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阐述,为下一阶段核心概念界定作知识筹备。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介绍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三大学习理论的内涵,为下一阶段开展教学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本研究在延安市宝塔中学高二年级选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二(14)班为实验班,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的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内容为:《烷烃的性质》、《烷烃与烯烃的鉴别》、《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高二(24)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模式。第四部分是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概括。通过教师访谈分析、学生访谈分析、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学生测评成绩检验等方法,呈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成果。本研究结论主要有:(1)从统计调查分析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是有必要的。(2)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讲授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3)从教学反馈结果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4)从测评试卷统计分析看,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且优于对照班学生发展情况。第五部分是总结和未来展望。针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反思不足,对将来的教学研究进行展望。
戴红[2](2021)在《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是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同时要倡导学生多方面发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究以及对其培养方式的讨论来及时更新相关的教育观念,贴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学生基本化学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中阶段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一直广受关注,但是至今也没有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化学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它和科学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从思维出发,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得出思维包含思维主体、思维工具、思维对象、思维结果等要素。接着从科学思维和学科思维视角探讨其与化学思维的关系,并对于化学学科思维和化学学科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完成了下列工作:(1)建构了包含化学思维内容、方法和品质的化学思维能力体系。(2)依据化学思维能力结构设计了“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测试卷”,并对300多名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进行了探查。(3)根据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测试结果,对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知识体系构建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情境问题处理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社会议题交流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姜红金[3](2021)在《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PBL(Problem-Based Leaning)教学模式同样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要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符合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经典的PBL教学模式中存在小组成果不易展示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引入无线同屏技术对PBL教学模式进行辅助,以求能够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化学实验的可视性与直观性、学生学习效果展示的高效性、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进行。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学生对于新的授课模式的兴趣与态度,了解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实践提供现实参考;根据相关理论基础构建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通过实验研究法,选取Y市某高中两个水平相当的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节进行案例设计与教学实施,通过测验、访谈、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SPSS20统计软件分析得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五个维度的调查可以得出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可行性,是符合学生意愿的;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进行SPSS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两个班的成绩存在显着差异,说明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通过学生自评量表评价结合师生访谈可以得出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时应当重视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化学学习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组,注意无线同屏技术仅作为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教师要控制好班级秩序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另外,受资源与实践时间的原因,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模式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改进。
蒋军泽[4](2021)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教育部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倡导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强调完善和创新实验教学,倡导“教·学·评”一体化,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实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发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化学核心观念。笔者研究大量教学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教师讲授化学实验、学生学习时,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对实验缺乏深度思考,化学实验课程未起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深度学习”视野下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基于实验的化学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访谈法、课堂观察与实践法、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人教版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实验,提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在双流中学2016级、2019级进行实践,总结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建构教学模型。研究过程及结果从以下七个方面呈现。第一章,前言。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深度学习理论,结合实践情况,对深度学习进行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的深度学习是指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深度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达到高阶化学学科能力的学习过程,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厘清深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介绍项目式学习方式、活动元设计思路、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过程等相关理论,指导实际教学。第三章,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进行分析。整理统计了教材正文、实验探究、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等板块出现的化学实验。依据实验目的分为七类:(1)物质性质实验;(2)物质组成和结构实验;(3)物质制备实验;(4)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5)物质检验实验;(6)反应原理实验;(7)基本操作实验。分析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及其与实验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第四章,编制《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和《中学化学教师关于深度学习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对双流中学、永安中学、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学段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测查,分析深度学习的现状。第五章,思考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教学实际,依据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八个要素进行分析,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第六章,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建构不同类型实验的教学模型,主要从以下六个类别进行课例展示。1)在性质类实验教学中,以“氮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将教材中氮元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实验为载体,基于“教·学·评”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构建性质类实验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2)在制备类实验中,以“海带中碘的提取”为例,介绍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3)在反应原理实验中,以“酸碱中和滴定”为例,分别从“情境线”、“学生活动线”、“核心素养线”三线设计教学流程,总结定量实验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4)对于基本操作类实验,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依据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模式设计活动元,介绍此类实验的教学策略。5)在探究性实验中,以问题链的形式,探究“金属的腐蚀”,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凝练探究性实验中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追问策略。6)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耗时长的实验,比如“浓硫酸的性质”、“氯气的性质”等,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实验教学情境、实验目标、实验操作、实验演示、有待解决的实验问题、实验结果、教师点评等做成系列微视频,结合学情,将微课合理的运用于教学中,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象化。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本文以凸显思维方法、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为载体,采用三重表征、思维导图、创新实验、真实情景、概念转变、微课等方式,结合教材、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建构了性质类实验、制备类实验、反应原理实验、基础操作实验、探究性实验、不易操作实验六类教学模型。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长的过程,化学实验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探索,学生获取、加工、处理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异,笔者会不懈地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凝练和完善更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盛林娟[5](2020)在《发展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实验选修课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其中一个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它是开展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发展等过程中必备的素养。在化学教学中,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亦是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最主要的途径。基于此,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本论文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与化学实验进行结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情况下,利用实验选修课培养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总结研究,确定研究理论基础,结合访谈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开展研究,设计发展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实验选修课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本研究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1)阅读近十年有关核心素养和实验教学的相关文献,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国内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2017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提出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概述研究的现状、介绍内容、思路和方法,为后续案例设计和核心素养测评提供思路。(2)厘清相关概念并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了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确定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选择实验选修课课题并设计案例,确定本研究的创新点。(3)分析研究对象,详细阐述研究过程,利用访谈法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水平,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探究课题进行教学案例设计,通过实验选修课进行教学实践。(4)进行一学期高中化学实验选修课教学实践,通过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分析前后测实验数据,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问卷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等八要素进行测评;创新意识主要通过创造性素养思维模型从课堂观察和实验记录单等方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实验选修课,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实验教学现状展开了测评研究,获得了测评数据结果,达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本研究为实验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实践提供了案例。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卢悦纳[7](2020)在《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提出了生活用品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旨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得以有序、有效开展。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在启蒙阶段对化学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研究以萨其曼的探究训练模式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生活用品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简易、可行性和环保性四项原则,在了解初中化学进度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生活用品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堂课。根据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实情,利用生活用品开发和设计初中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的化学。本研究有6章,其中3、4、5章为本论文的重点,其内容是调查本县生活用品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展开情况、教师与学生对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的态度和实验综合应用技能等情况,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在本校有序、有效地开展厨房系列实验和有关水的系列实验等7个化学课外实验实践活动和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案例,充分说明了生活用品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可能的,可行的、可控的。本研究表明生活用品进行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很大地提升,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聚焦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研究将继续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案例和有效课堂实录,为元江县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多的化学实验素材资料,更好服务于一线的化学实验教学。
王添智[8](2020)在《基于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的今天,世界各国愈发认识到现代社会最具有竞争力、最需要的就是具有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各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生产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测评和培养十分重要,但目前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概念描述阶段,缺乏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实证研究以及具体的学科教学的可操作性建议。本研究关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以及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具体对策。本研究在文献梳理、新版课标解读的基础上,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简单介绍“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相关理论。依据新版课标以及相关研究,明确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测量内容、评价标准。通过测验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科学观察法、访谈法测量高一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发展现状及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现状。调查后得出,高一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整体水平一般,“科学探究”发展现状不同学校间存在差异,“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水平较高。重点学校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发展水平优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水平。在“科学探究”部分对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学生成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差异分析发现,学生的“科学探究”发展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学校类型与“科学探究”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重点学校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明显优于普通学校学生的发展水平。实验教学中存在探究实验过少、缺少学生实验、缺少教学评价的问题。针对现状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具体对策:应重视知识、教师的指导对发展这一维度素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重视以素养为本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的发展现状。
王蔚[9](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知识爆炸时代,学习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深度学习是以学习者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为目标,包含认知、人际、个人三个领域。它强调了学习者在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整合多元信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理解性、批判性的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实现有效迁移,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化学概念覆盖面广,知识点众多,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对此,本研究着力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对深度学习和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分别阐述了化学概念和深度学习的相关内容,并从化学学科特征和概念学习这两方面建立两者的联系,进而阐释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在现状调查部分,本研究根据化学学科背景和现有深度学习量表,编制了高中化学深度学习量表,并结合访谈提纲调查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过渡状态,不能多渠道的收集和整合化学学习信息,对化学概念仅停留在简单理解层面,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化学概念的建构能力薄弱,只能发生表层迁移,问题解决缺乏技巧性和灵活性。此外,化学概念教学现状也不甚理想,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课堂教学节奏过快,概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结合概念生成过程和Jensen、Nickelsen提出的深度学习路线,融入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生成路径,并针对概念生成的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概念引入阶段,教师需要探查学生的前概念,依据课程标准及预评估来确定概念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概念形成阶段,教师需要多渠道提供学习资源,辅助学生的信息整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概念的批判性理解;概念深化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多重问题链,驱动概念的建构和转化;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概念的迁移与应用;概念评价阶段,教师要落实贯穿式评价,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性反思。围绕着概念生成路径和促进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本研究以高中化学必修1中《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为例,选取实习学校的两个班级进行化学概念教学实践,并收集前后测的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后测总成绩及深度学习部分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班,且存在显着差异。同时,反思清单和课后访谈的调查结果进一步佐证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化学概念,促进化学概念的建构整合和迁移应用,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林雪铃[10](2020)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创新型人才最核心的能力要求是具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作为人类重要的素养之一也已经成为共识。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严重缺失。在“知识过剩”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急需融入到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研究旨在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探讨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与分析,再通过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测量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TDI-CV)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初三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分析目前初三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弱项特质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结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设计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流程,再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任务单设计,并付诸实践。实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试题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效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具有研究意义;(2)初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加强;(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特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1.1.2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1.1.3 化学实验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现状 |
1.1.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2 实验教学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访谈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案例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设计 |
3.1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
3.2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
3.2.1 科学性原则 |
3.2.2 启发性原则 |
3.2.3 可行性原则 |
3.3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框架 |
3.4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 |
3.4.1 研究对象分析 |
3.4.2 基于核心素养的“烷烃的性质”案例 |
3.4.3 基于核心素养的“烷烃与烯烃的鉴别”的教学案例 |
3.4.4 基于核心素养的“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教学案例 |
3.5 对照班级传统课堂教学设计 |
3.6 调查问卷设计 |
3.7 测评试卷设计 |
第四章 研究数据分析与结果 |
4.1 学生测评试卷分析 |
4.2 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分析 |
4.3 教师访谈分析 |
4.4 调查问卷分析 |
4.5 学生访谈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
1.2.1 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 |
1.2.2 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
1.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第2章 课题研究一般思路 |
2.1 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1 思维与化学思维的理论研究 |
2.1.2 关于化学思维能力的结构与评价研究 |
2.1.3 关于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
2.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2.2.1 课题研究思路 |
2.2.3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理论探析 |
3.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
3.1.1 思维与学科思维 |
3.1.2 思维能力与化学思维能力 |
3.2 从科学思维能力视角建构化学思维能力 |
3.2.1 SOLO分类理论 |
3.2.2 科学思维能力结构 |
3.3 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建构 |
3.3.1 化学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
3.3.2 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建构 |
3.3.3 学生影响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
第4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
4.1 研究目的与对象 |
4.2 研究测试的材料 |
4.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4.1 化学思维能力测试卷信、效度分析 |
4.4.2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整体水平分析 |
4.4.3 高中生化学学科内容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
4.4.4 高中生化学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
4.4.5 高中生化学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
4.4.6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4.5 研究结论 |
第5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
5.1 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
5.2 在化学知识建构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
5.3 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
5.4 在社会议题讨论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
第6章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化学科学思维测定题 |
附录二: 高中生化学学科思维测试题评分标准 |
致谢 |
(3)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 |
1.1.2 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无线同屏技术与PBL教学模式的契合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PBL |
2.1.2 教学模式 |
2.1.3 化学实验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合作学习理论 |
2.2.3 情境学习理论 |
2.3 无线同屏技术概述 |
2.3.1 无线同屏技术简介 |
2.3.2 无线同屏技术功能 |
2.3.3 无线同屏技术优点 |
2.4 PBL教学模式概述 |
2.4.1 PBL教学模式要素 |
2.4.2 PBL教学模式特征 |
2.4.3 PBL经典教学模式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 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 |
3.1.1 问卷的设计 |
3.1.2 问卷的调查对象与实施 |
3.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3.1.4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 |
3.2 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
3.3 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的构建内容 |
3.3.1 教学目标 |
3.3.2 操作程序 |
3.3.3 教学内容 |
3.3.4 教学评价 |
第四章 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
4.1 学校实际条件 |
4.2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析 |
4.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2.2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成绩分析(前测) |
4.3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选择 |
4.4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
4.4.1 课前准备阶段 |
4.4.2 课堂实施阶段 |
4.4.3 课后评价阶段 |
第五章 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评价 |
5.1 学生成绩评价(后测) |
5.1.1 测验试题设计与实施 |
5.1.2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验结果检验与分析 |
5.1.3 评价结论 |
5.2 学生自评量表评价 |
5.2.1 学生自评量表的设计与实施 |
5.2.2 学生自评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
5.2.3 学生自评量表分析与总结 |
5.3 师生访谈评价 |
5.3.1 学生访谈分析 |
5.3.2 教师访谈分析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有关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测验试题(前测) |
附录三 测验试题(后测) |
附录四 学生自查量表 |
附录五 师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改革的实施 |
1.1.2 落实核心素养是培养高阶思维的过程 |
1.1.3 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1.1.4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
1.1.5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验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
1.3.2 实验反馈与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学习习惯 |
1.3.3 实验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3.4 构建实验教学模型,有助于指导教学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1 文献查阅情况 |
1.4.2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
1.4.3 化学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
1.4.4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
1.4.5 引导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策略 |
1.4.6 国外对深度学习的研究 |
1.4.7 小结 |
1.5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 研究思路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法 |
1.7.2 调查访谈法 |
1.7.3 课堂观察与实践法 |
1.7.4 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法 |
1.7.5 归纳总结法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1.2 深度学习 |
2.1.3 化学实验 |
2.1.4 教·学·评一体化 |
2.1.5 大单元教学设计 |
2.1.6 项目式学习 |
2.1.7 活动元教学 |
2.1.8 问题链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自主学习理论 |
2.2.2 探究式学习理论 |
2.2.3 元认知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理论 |
2.2.5 行动主义理论 |
2.3 本研究中的概念界定 |
3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分析 |
3.1 新课标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
3.2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
3.2.1 必修1 |
3.2.2 必修2 |
3.2.3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
3.2.4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
3.2.5 小结 |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
3.3.1 物质性质实验 |
3.3.2 物质组成和结构实验 |
3.3.3 物质制备实验 |
3.3.4 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 |
3.3.5 物质检验实验 |
3.3.6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 |
3.3.7 基本操作实验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征 |
3.4.1 探究性 |
3.4.2 严谨性 |
3.4.3 自主性 |
3.4.4 开放性 |
3.4.5 趣味性 |
3.4.6 综合性 |
4 问卷调查 |
4.1 调查对象 |
4.2 问卷调查内容 |
4.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1 调查概况 |
4.3.2 各题频次统计 |
4.3.3 相关性分析 |
4.3.4 交叉分析 |
4.4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1 调查概况 |
4.4.2 各题频次统计 |
4.4.3 相关性分析 |
5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
5.1 实验中的“想当然” |
5.2 某些实验现象不易观察 |
5.3 实验活动的开展缺乏效率 |
5.4 实验问题缺乏挑战性 |
5.5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
5.6 缺乏反馈评价意识 |
6 策略与课例 |
6.1 性质类实验教学 |
6.1.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1.2 教学案例——氮及其化合物 |
6.2 制备类实验教学 |
6.2.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2.2 教学案例——海带中碘的提取 |
6.3 反应原理实验教学 |
6.3.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3.2 教学案例——酸碱中和滴定 |
6.4 基本操作类实验教学 |
6.4.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4.2 教学案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6.5 探究性实验教学 |
6.5.1 教学策略与模型 |
6.5.2 教学案例——金属的腐蚀 |
6.6 其他实验教学策略模型 |
6.6.1 课堂中难以操作的实验教学 |
6.6.2 物质组成结构实验 |
6.6.3 物质分离提纯实验 |
6.6.4 物质检验实验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1 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学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1-4 课时 |
附录4 《金属的腐蚀》学案设计 |
(5)发展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实验选修课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访谈分析 |
3.1 研究对象和过程 |
3.2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4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 |
4.1 案例选择 |
4.2 教学案例研究 |
4.3 实践研究结果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一、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评”中体现 |
二、本地区的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实际 |
三、实验教学形式的改变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一、培养学生基于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和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知识与生活用品相结合的实验能力,有效达成实验教学 |
三、凸显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助力实现初中学生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能力,好学化学行动力 |
四、开发和生活用品的循环利用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具有很大的科普教育意义 |
五、为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化学实验教学参考和实验素材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案例研究法 |
四、实证研究法 |
第五节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验开发的原则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化学实验替代品 |
二、理论依据 |
第二节 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开发的原则 |
一、科学性 |
二、安全性 |
三、简易、可行性 |
四、环保性 |
第三章 本地区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方法和问卷编制 |
一、教师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教师问卷调查的方法 |
三、教师问卷的编制依据 |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
一、教师问卷结果的统计表 |
二、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 |
第四章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
第一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实验设计方案 |
第二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的化学实验方案 |
第三节 生活用品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有效应用研究的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实践对象与实践课题 |
第二节 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案例 |
一、案例1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
二、案例2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 |
第三节 案例评价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利用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给初中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
二、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品于初中化学实验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的变化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现代社会的需要 |
(二)新版课标的发布 |
(三)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 |
(四)高考重视对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一维度素养的考察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问题的提出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一)测验调查法 |
(二)科学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二)科学探究 |
(三)创新意识 |
(四)合作意识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最近发展区 |
(二)支架式教学 |
(三)认知同化理论 |
第三章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调查研究 |
一、“科学探究”现状调查 |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 |
(二)测量内容的确定 |
(三)试题的编制 |
(四)评分标准 |
(五)试题的发放与回收 |
(六)描述统计 |
(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八)多元回归分析 |
(九)分析结论 |
二、“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现状调查 |
(一)问卷的编制 |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三)问卷分析 |
(四)“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调查结果 |
三、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测量 |
(一)测量对象的选择 |
(二)重点学校的观察记录结果 |
(三)普通学校的观察记录结果 |
(四)观察记录结果分析 |
(五)实验教学活动的现状 |
四、访谈调查 |
五、“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建议 |
一、重视知识对于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影响 |
二、重视教师对于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影响 |
(一)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发展现状 |
(二)重视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 |
三、重视素养为本的实验教学 |
四、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测量方法 |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 |
致谢 |
(9)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深度学习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趋势 |
2.深度学习是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现实需求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综述 |
1.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
2.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综述 |
3.现有研究述评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2.建构主义理论 |
3.情境认知理论 |
4.元认知理论 |
(六)研究设计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思路 |
二、化学概念和深度学习 |
(一)化学概念 |
1.化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
2.高中化学概念的分类及特点 |
(二)深度学习 |
1.深度学习的内涵 |
2.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关系 |
3.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
4.深度学习路线(DELC) |
(三)化学概念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
1.在学科特征方面的联系 |
2.在概念学习方面的联系 |
(四)化学概念深度学习 |
1.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内涵 |
2.与化学概念浅层学习的关系 |
3.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特征 |
三、高中化学深度学习和概念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研究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的选择 |
3.调查工具的设计 |
(二)高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与分析 |
1.认知领域 |
2.人际领域 |
3.个人领域 |
(三)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与分析 |
1.化学概念学习 |
2.化学概念教学 |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生成路径 |
(二)概念引入阶段 |
1.探查学生前概念,关注个体差异 |
2.基于课程标准及预评估,确定概念深度学习目标 |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4.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已有概念 |
(三)概念形成阶段 |
1.多渠道提供学习资源,完成信息整合 |
2.引发认知冲突,促进理解批判 |
(四)概念深化阶段 |
1.设计多重问题链,驱动概念建构与转化 |
2.注重多元教学方法,实现迁移应用和问题解决 |
(五)概念评价阶段 |
1.发挥评价的催化作用,落实贯穿式评价 |
2.渗透元认知策略,形成习惯性反思 |
五、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 |
(一)教学实践研究设计 |
1.实验研究目的 |
2.实验研究对象 |
(二)教学实践研究过程 |
1.《物质的量》教学实践 |
2.《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实践 |
(三)教学实践研究结果及反思 |
1.教学实践结果 |
2.教学实践反思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和概念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访谈提纲 |
附录3 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后测卷) |
附录4 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课后访谈) |
附录5 对照班化学成绩情况表 |
附录6 实验班化学成绩情况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现状 |
0.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2 理论基础 |
2 初三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2.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2.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2.3 问卷调查结论 |
3 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 |
3.1 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
3.2 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流程 |
3.3 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 |
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研究 |
4.1 实践研究的总体设计 |
4.2 教学实践的结果与分析 |
4.3 实践结果小结 |
5 总结与思考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建议 |
附录1 初三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初三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 |
附录3 前测测试卷 |
附录4 后测测试卷 |
附录5 问卷效果调查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张冠群. 延安大学, 2021(11)
- [2]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D]. 戴红. 扬州大学, 2021(09)
- [3]无线同屏技术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姜红金.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4]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 蒋军泽. 西南大学, 2021(01)
- [5]发展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实验选修课的案例研究[D]. 盛林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12)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生活用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 卢悦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D]. 王添智.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 王蔚.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10]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D]. 林雪铃.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