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量论文_薛培,祁攀文,杨添麒,孙德瑞,张丽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页岩,称重,方程,西山,磷矿,阔叶,基质。

吸附量论文文献综述

薛培,祁攀文,杨添麒,孙德瑞,张丽霞[1](2019)在《基于绝对吸附量的页岩吸附CH_4和CO_2的热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热力学角度揭示陆相页岩对CH_4和CO_2的吸附机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进行不同温度下的CH_4和CO_2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差异,进而利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研究了基于不同类型吸附量的吸附热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绝对吸附量大于过剩吸附量,二者差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力升高而增大,且吸附气为CO_2时,二者差值较CH_4大;采用过剩吸附量获得的等量吸附热明显偏高,并存在低吸附量阶段的负值现象,应当采用绝对吸附量计算等量吸附热;等量吸附热与吸附量间满足线性正相关,且吸附CH_4的等量吸附热大于CO_2,吸附CH_4和CO_2的绝对初始等量吸附热分别为52.04和27.71 kJ/mol,说明延长组页岩对CH_4的吸附作用力较强。(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华,李海兵,杨稳权,彭桦[2](2019)在《红外光谱法测定捕收剂在磷矿表面的吸附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酸钠、工业磷矿浮选捕收剂YP6-6为研究对象,使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在磷矿表面的吸附量。试验结果表明,叁波长红外光谱法不仅可以测定单一有机捕收剂油酸钠在磷矿表面的吸附量,还可以测定复杂复配有机捕收剂YP6-6在磷矿表面的吸附量,具有波数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09期)

陈元千,刘浩洋,傅礼兵[3](2019)在《计算页岩气等温累积吸附量的称重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和Avogadro(阿伏伽德罗)定律,经理论推导得到了利用称重吸附仪测试的数据计算页岩气等温累积吸附量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实例应用表明,等温累积吸附量与压力之间是一条带峰值的曲线,峰值为等温饱和累积吸附量,峰位为累积饱和吸附压力,峰值之前的曲线符合陈氏的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本文还提出了确定饱和吸附压力和等温累积饱和吸附量的交会法,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4期)

张勇峰,周子鹏[4](2019)在《人工沸石静态吸附参数对饮用水中Ca~(2+)的吸附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铝渣与废玻璃作为沸石的制作原料,表征了制得的产品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沸石吸附性能。参数对吸附量的影响实验得到:当沸石的加入量上升后,吸附量逐渐减小;添加量达到2.0 g后,吸附量变得缓慢,沸石添加量设定为2.0 g是最优的。在3~4的pH值内,吸附量快速上升;在4~9的pH值内,吸附量发生了缓慢上升,将pH值设定为4是最优的。随着振荡频率逐渐增大至120r/min,吸附量线性上升;介于120~180 r/min内,吸附量先增大后逐渐降低,将振荡频率设定为120 r/min是最优的。随着接触时间在45 min前,吸附量快速增加;之后吸附量略微升高,将接触时间设定为最佳的1 h。(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刘健,范家文[5](2019)在《不同温压作用下煤体对甲烷吸附量及其变形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温度和压力会影响煤体对甲烷吸附的这一特性,研究了煤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对甲烷的吸附量和吸附过程中煤体的变形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煤体对甲烷的吸附量减小,升温对煤体的吸附能力起抑制作用;吸附甲烷后的标准煤样的轴向变形量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孔隙压呈正相关关系。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甲烷在煤体中的吸附量几乎呈线性关系增大;当温度为80℃时煤体发生显着的压缩变形。(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陈元千,刘浩洋,汤晨阳,干磊[6](2019)在《等温吸附量方程常数的物理含义及无因次吸附量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LANGMUIR(兰格苗尔)于1918年发表的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描述了在等温条件下累积吸附量与吸附压力之间的关系。然而,应当指出,兰氏方程是利用甲烷气、氮气、一氧化碳气、二氧化碳气、氧气和氩气等气体,在由云母片制成的吸附仪上进行了大量等温吸附实验,在实验取得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等温累积吸附量经验方程。该方程具有a和b两个常数。陈元千等于2018年发表了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的推导结果。该方程也存在A和B两个常数。研究结果表明,陈氏和兰氏的等温累积吸附量方程的两个常数都具有重要的物理含义。陈氏方程的常数A和兰氏方程的常数a都表示样品的极限累积吸附量;陈氏方程的常数B和兰氏方程的常数b都表示等温瞬压吸附量递减率;陈氏方程的AB和兰氏方程的ab都表示样品的最大初始理论吸附量。同时,建立了陈氏和兰氏的等温无因次累积吸附量方程和等温无因次瞬压吸附量方程,并提出了确定等温饱和吸附压力和等温饱和累积吸附量的方法。通过16个实例应用,发现陈氏方程和兰氏方程评价样品的极限累积吸附量基本一致;对于等温瞬压吸附量递减率和最大初始理论吸附量的评价,兰氏与陈氏的结果相差明显。但应当注意到,兰氏方程是一个经验方程,其可靠程度要比陈氏方程低。(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4期)

程芸,朱荣耀,冯杰,王新鸽,张红杰[7](2019)在《降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吸附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废纸碎浆过程中由于水性油墨颗粒亲水性好、颗粒尺寸小等特点,很容易在与纤维分离后又重新吸附到纤维上,影响纸浆的光学性能。本研究针对水性油墨颗粒的特点,从温度、水性油墨颗粒浓度、油墨与纤维接触时间等方面利用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性油墨颗粒浓度的升高,其在纤维上的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当水性油墨颗粒浓度为0. 4 g/L时,纤维对其吸附量接近最大值;温度的适当升高有利于降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速度很快,5 min内接近最大吸附量。同时利用不同助剂改变水性油墨颗粒的胶体性质,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均可以增加水性油墨颗粒的表面张力,当PAC和CPAM的浓度分别为11 mg/L和5 mg/L时,水性油墨颗粒的絮聚程度最大,在纤维上的吸附量最小,此时纸浆的白度最高、有效残余油墨浓度最低。(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4期)

鲁绍伟,蒋燕,李少宁,赵娜,陈波[8](2019)在《北京西山绿化树种PM_(2.5)吸附量及叶表面AFM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西山针阔叶树种(白皮松Pinus bunge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柳树Salix babylonica、五角枫Acermono、银杏Ginkgo biloba、杨树Populus spp.)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测定植物叶片夏秋季PM_(2.5)吸附量,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并分析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探讨树种叶表面特征与其PM_(2.5)吸附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年均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1.70μg/cm~2)>阔叶树种(0.48μg/cm~2);各树种年均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大小排序为白皮松(1.71μg/cm~2)>油松(1.67μg/cm~2)>柳树(0.54μg/cm~2)>五角枫(0.51μg/cm~2)>银杏(0.47μg/cm~2)>杨树(0.39μg/cm~2)。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季节变化趋势为冬(2.86μg/cm~2)>春(1.39μg/cm~2)>秋(1.13μg/cm~2)>夏(0.96μg/cm~2);而阔叶树种则是秋(0.56μg/cm~2)>夏(0.55μg/cm~2)>春(0.015μg/cm~2)。叶片粗糙度与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呈显着线性正相关(P<0.01),其中,针叶树种吸附PM_(2.5)能力受粗糙度影响较明显。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气环境PM_(2.5)污染趋于严重。因此,分析了北京西山典型针阔叶树种PM_(2.5)吸附量的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各树种叶片吸附PM_(2.5)机理,根据各树种吸附PM_(2.5)特征及其与叶表面形态的关系,对针阔叶树种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元千,刘浩洋[9](2019)在《称重吸附仪计算等温吸附量方法的推导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利用称重吸附仪进行吸附实验时,某一测试压力点测试的总质量m_t,是由测试桶的质量m_b、测试桶内装入岩样的质量m_c、岩样吸附甲烷气的质量m_(ag)和测试桶空隙体积内自由甲烷气的质量m_(fg)等四部分组成。而注入甲烷气的质量mi仅包括m_(ag)和m_(fg)两部分。由于测试桶的质量和装入测试桶内的岩样质量都是常数,因此为建立利用称重吸附仪计算等温吸附量的方法提供了方便。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和Avogadro定律,经理论推导,得到利用称重吸附仪测试数据计算等温吸附量的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判断甲烷气吸附程度的方法,以及确定饱和吸附压力和饱和累积吸附量的方法。页岩气和煤层气2个实例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2期)

陈花,关富佳,张杰,胡海燕,卢申辉[10](2019)在《高压下页岩气吸附量计算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体积法和重量法是页岩气吸附实验的两种重要方法,相比基于MSB磁悬浮测量的重量法,体积法的实验仪器结构和原理简单,造价也低,是目前中国进行页岩气吸附实验评价的主要手段。然而,体积法的最大问题在于气体压缩因子计算不准确,尤其在高压下,利用该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吸附量计算时会产生较大误差。针对体积法在高压下的不适应性,采用编程计算7种复杂气体状态方程压缩因子,并将计算结果与美国NIST数据库中Chemistry部分计算的甲烷压缩因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etzmann方程不论在高压还是低压下气体压缩因子的计算精度均较高,解决了体积法在高压下的不适应性;应用改进前后的体积法分别对实际页岩气等温吸附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当平衡压力超过5 MPa时,两者计算吸附量差异随平衡压力增大而增大,平衡压力为30 MPa左右的极限吸附量相差0.426 5 mL/g,可见气体压缩因子计算精度的重要性;应用吸附理论模型对实验测得页岩气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Toth吸附模型拟合精度最高。(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2期)

吸附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油酸钠、工业磷矿浮选捕收剂YP6-6为研究对象,使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在磷矿表面的吸附量。试验结果表明,叁波长红外光谱法不仅可以测定单一有机捕收剂油酸钠在磷矿表面的吸附量,还可以测定复杂复配有机捕收剂YP6-6在磷矿表面的吸附量,具有波数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等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量论文参考文献

[1].薛培,祁攀文,杨添麒,孙德瑞,张丽霞.基于绝对吸附量的页岩吸附CH_4和CO_2的热力学特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华,李海兵,杨稳权,彭桦.红外光谱法测定捕收剂在磷矿表面的吸附量[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3].陈元千,刘浩洋,傅礼兵.计算页岩气等温累积吸附量的称重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9

[4].张勇峰,周子鹏.人工沸石静态吸附参数对饮用水中Ca~(2+)的吸附量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9

[5].刘健,范家文.不同温压作用下煤体对甲烷吸附量及其变形的试验研究[J].煤炭工程.2019

[6].陈元千,刘浩洋,汤晨阳,干磊.等温吸附量方程常数的物理含义及无因次吸附量方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7].程芸,朱荣耀,冯杰,王新鸽,张红杰.降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吸附量的研究[J].中国造纸.2019

[8].鲁绍伟,蒋燕,李少宁,赵娜,陈波.北京西山绿化树种PM_(2.5)吸附量及叶表面AFM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19

[9].陈元千,刘浩洋.称重吸附仪计算等温吸附量方法的推导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10].陈花,关富佳,张杰,胡海燕,卢申辉.高压下页岩气吸附量计算新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论文知识图

和MCM-41-cal的热重分析曲...离子液体制备的纤维素(A)、甲壳素(B...氟尿嘧啶的结构及CPVA-g-PSSS对5-氟...分析(12%)以硅胶,硅藻土助滤...进入人肝癌细胞HepG2的RO...不同光阳极在AM1.5(100mWcm-2)光照...

标签:;  ;  ;  ;  ;  ;  ;  

吸附量论文_薛培,祁攀文,杨添麒,孙德瑞,张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