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发挥GPS在车辆管理与调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爽[1](2020)在《考虑实时单与预约单协同优化的出租汽车调度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便捷、舒适、服务范围广等特点,然而随着出租汽车这一出行方式的不断推广,其现有运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由于日益增长的乘车需求以及当前不合理的订单分配方式,乘客的“打车难”问题与出租车的空驶现象很难达到平衡状态,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订单类型的特性以及实时订单与预约订单之间的协同作用,利用插入算法、变邻域搜索算法和强化学习算法,设计一种符合实际运营情况的两阶段式求解算法,为出租车调度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首先,通过对车辆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求解算法两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多以单一订单类型为研究对象,与实际的出租车运营方式并不匹配。在此基础上,本文考虑实时订单与预约订单对出租车调度问题的影响,并给出了本文的技术路线。其次,在研究出租车运营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出租车不同订单类型的特性,并且探究实时订单与预约订单的协同作用对系统整体调度方案的影响。此外,还从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实践可行性分析该调度问题的研究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出租车调度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再次,基于对常规车辆路径问题组成要素的总结,并结合实际出租车运营特性,对道路网络、乘客、车辆、车场、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的形式进行确定,构建考虑实时订单与预约订单协同优化的出租车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构建的数学模型,设计出租车动态调度两阶段式算法进行求解,由于实时订单的即时性,利用插入算法确定实时订单的调度方案和预约订单的初始优化方案作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利用改进的变邻域搜索算法对初始调度方案进行优化,其中引入强化学习算法对变邻域搜索算法的邻域结构顺序进行改进以考虑未来订单需求对调度方案的影响,进而提高调度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此外,根据出行订单数据集的特性,对空闲车辆的调度规则进行确定。最后,为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以海口市出租车订单集作为测试数据,利用两阶段式算法和对比算法(变邻域搜索算法、禁忌搜索算法和插入算法)对该数据集的调度方案进行求解,依据目标函数值、车辆空驶成本、乘客等待成本、司机空闲成本以及订单接受率的变化情况对求解方案进行评价。此外,对与调度方案结果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探究其对调度方案的影响情况。图43幅,表14个,参考文献98篇。
郑乐[2](2020)在《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优化策略及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区正逐步形成并向城市中心外部蔓延。这些城市新区居民的出行特征有别于中心城区,出行需求较低且出行地点分散,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出行走廊,这导致传统的常规公交系统运行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居民对公交灵活性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转而依赖私家车出行,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地区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因此,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乘坐公共交通,在这些地区亟待引入更加灵活的公交运营模式以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可变线路式公交结合了固定线路公交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特性以及需求响应式公交的灵活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灵活式公交服务,能够很好地满足低出行密度区域居民的出行需求。然而尽管可变线路式公交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制约了可变线路式公交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居民出行习惯以及路网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国外的成功实践经验也很难照搬到国内应用,因此需要对可变线路式公交进行本土化设计。鉴于以上问题,本文以提高可变线路式公交的服务水平以及运行可靠性为目标,开展了对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优化策略及仿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可变线路式公交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发展可变线路式公交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本土化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纸质问卷对南京市郊居民出行展开了SP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出行选择行为、社会经济属性、对当前公交系统的满意度以及对可变线路式公交服务设计的选择偏好四个部分。进而根据所采集到问卷数据,分别建立了出行方式选择结果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多项式Logit模型、巢式Logit模型以及面板混合Logit模型。根据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分析了影响可变线路式公交出行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对可变线路式公交的潜在用户群体进行了识别;同时利用参数估计结果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各类出行时间价值进行了估计,并通过弹性分析对关键参数变化后的出行分担率进行了预测。从决策分析层面对可变线路式公交在我国投入运行前潜在的出行需求以及乘客对系统设计的相关意向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松弛时间限制以及乘客需求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乘客被拒绝以及在车辆在固定站点空等现象,分别提出了可变线路式公交的动态离站时间窗策略以及待选站点策略。两种策略分别从时间以及空间的维度对原有运行方式的强制约束进行了松弛,打破了固定站点的离站时间约束以及乘客上下车点的空间约束,从而提高了可变线路式公交静态路径规划的灵活性。通过构建可变线路式公交的理论分析模型、仿真模型以及路径规划模型,对比了策略实施前后的系统性能差异。实例研究表明,这两种策略显着地提高了出行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可变线路式公交的可靠性以及服务水平,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运营成本的情况下至多减少63%的系统拒绝率以及40%的系统成本。再次,为了提高可变线路式公交应对动态事件的实时调控能力,文章对动态运行环境下的车辆调度与路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实现动态调度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技术应用背景下的系统框架以及运行方式进行了概述。然后,针对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类动态事件,包括:乘客实时需求、乘客取消出行、乘客未在预约站点出现以及由于行驶时间波动导致的车辆早到或延误,提出了相应的实时调度与路径规划策略。并通过仿真实验评估了各类动态事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ITS技术的运行方式以及动态调度方案可以有效地处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动态事件,不仅能够提高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还能有效地降低车辆运行成本。最后,利用Agent建模技术,构建了基于多Agent的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仿真系统的基本框架,详细设计了乘客Agent、车辆Agent、调度中心Agent三类实体的内部结构以及三者之间的通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JADE平台,Java编程语言开发了基于多Agent的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仿真原型系统。该系统可以为运营商在可变线路式公交实施前的规划以及实施后的评估提供决策支持。本论文分别从意愿调查反馈、站点间松弛时间动态转移、上下车位置动态分配、车辆动态调度以及运行仿真系统构建五个角度对可变线路式公交的运行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可变线路式公交的服务水平以及可靠性,指导运营商科学地规划与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能够推动我国可变线路式公交出行服务的发展,完善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缓解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问题。
李琰楠[3](2020)在《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监管和服务的水平。通过调研宁波、杭州等地区的先进经验,与业务部门、执法人员、交管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认真研究、反复调试和修改完善软硬件设备,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平台,整合原有的业务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运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平台的六项业务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道路运输管理先进经验,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系统功能、实用性、对服务水平的提高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呼市运政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本文对标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论述呼市实施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监管+服务”两大目标。从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场管理、货物运输及货运站场管理、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出租车及网约车管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管理共六个方面分析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平台,并对各项业务的管理实效进行评价,从政策、信息技术、人力、资金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智慧管理的措施。得出以下结论:智慧管理是提高道路运输监管和服务的最佳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各项业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曾胜[4](2019)在《冷链物流车智能监控与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各国人们对绿色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生鲜产品的分布不均导致对冷库设备装置的部署需求越来越大,进而对冷链物流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冷链物流车内环境的好坏和冷链物流车的调度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到生鲜产品品质和运输成本的高低,因此,对冷链物流车进行实时监控与调度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车辆为监测对象,对冷链物流车厢内环境监控以及车辆调度展开了研究。实现了对冷链物流车箱内环境参数实时监控和全程追踪,保证了冷链运输过程中冷链物流车箱内环境的透明化和可控化。其研究内容如下:(1)以STM32F105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其次主要以DHT11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TGS2600传感器、门碰开关、两个萤石C2C无线智能网络摄像机、云镜、SIM808中的GPS模块和利用RFID为数据采集外设器件,门控开关和喷水装置为调节设备,分别实现了冷链物流车车厢内温湿度、空气质量、场景图像、车辆位置以及物品类标的采集和温湿度及环境质量的调节。其次利用E32-TTL-100 LoRa无线模块、ESP8266-12f WIFI无线模块和SIM808无线模块组成数据的传输单元。LoRa模块与数据采集端的STM32F105单片机相连,把采集到车厢环境数据及时的传输到冷链物流监控平台以供客户端使用;ESP8266-12f WIFI无线模块和SIM808无线模块在客户端和桌面控制台端实现数据传输,保证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查看数据和发送控制信号。将GPS模块和GIS结合使用,实现车辆在PC端网页地图的显示。(2)对监控中心与上位机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网页PC客户端和手机APP客户端两部分的设计。监控人员可以通过PC端客户端和手机APP端实现对冷链物流车数据的实时查看,并对冷链物流车环境进行监控;物流公司和其他监管单位可以通过GPRS模块查看数据;手机客户端可以通过WIFI或者GPRS模块通信来查看手机APP实时数据。(3)对冷链物流车优化调度管理进行仿真处理,利用蚁群算法选取路径最优实现降低车辆运输和调度时间,降低冷链物流产品运输成本和保证其产品的质量。(4)对冷链物流监控系统PC端网页和手机APP端进行各个监控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张明[5](2019)在《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露天矿卡车调度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露天矿山工业化、信息化、智慧化的不断发展,露天矿山正在逐步走向高效智能生产。卡车作为露天矿山的主要运输设备,其合理调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实现高效智能生产的直接途径。卡车调度优化算法是卡车调度的核心,调度算法的优劣性决定着卡车调配的合理度与可靠性。本文在以往卡车调度优化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卡车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实现了卡车调度复杂需求下的多目标调度优化,为卡车调度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算法与解决途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从露天矿卡车调度和相关理论入手,对调度优化理论、多目标优化理论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从而为解决露天矿卡车调度多目标问题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2)根据金属露天矿卡车调度的特点与原则,分析卡车调度模型的目标需求,在以往调度模型基础之上,以矿山企业实际研究问题为导向,建立了以运输成本、卡车总等待时间和品位偏差为目标的满足矿岩不同规划需求的露天矿卡车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3)根据提出的卡车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多目标遗传算法,设计出适用于单一矿石规划和矿岩混合规划的关键算子,采用多目标加权法、NSGA-II和NSGA-III三种算法对卡车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单一矿石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对比,结果显示NSGA-III算法的求解效果更好。最后采用NSGA-III算法求解矿岩混合规划问题,验证了提出的矿岩混合规划方案的可行性。(4)针对河南省M露天矿的卡车调度实际需求,将提出的卡车调度多目标优化方法应用到M露天矿的实际生产调度当中,应用表明:此方法可节约卡车运输成本,降低卡车等待时间,控制品位偏差,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论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为卡车调度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解决途径,也为智能化调度奠定了基础,对露天矿卡车生产调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段海宁[6](2019)在《预制装配式PC构件成本控制关键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业作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直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传统的现场浇筑的建造形式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与我国推广建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相违背,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新的建造形式来替代现有的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有一系列的优点,包括建造速度快、节省人工和材料、作业环境良好等。近年来,国家政府和各省市相继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是阻碍其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造成本。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得到了造成装配式成本偏高的主要阶段是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和运输阶段,并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降低成本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说明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推广实施的必要性,同时找出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2)定量分析了北京、上海、西安和成都四个地区装配式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成本差异,研究了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不同地区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施工工艺、培养专业的产业化工人、合理选择运输机械等控制成本的方法。(3)针对装配式预制构件由一个预制构件厂使用多种车型配送预制构件到达多个施工工地的配送过程,考虑不同车型产生的运输油耗、人工费用和租赁费,建立了一个运输成本模型。(4)为获得运输成本模型的最优解和调度方案,选择使用粒子群算法。基于传统粒子群算法在搜索能力和车辆调度问题适应性方面存在的缺陷,对算法做了惯性权重取值和编码方式的改进。运用项目案例进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求解,将最后的结果与使用动态规划法求解案例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倪秀法[7](2019)在《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社会大众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作为机关的代步工具,车辆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车辆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由于车辆的使用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为机关事业单位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为此,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分析当前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车辆调度管理的有效策略。
杨阳[8](2019)在《基于车辆群体行为态势的定位技术与交通流诱导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联网应用的大力发展,使得车辆地理位置定位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交通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车辆节点的高速移动性、车联网拓扑结构变化速度快和车辆位置难以确定等特征,使得车辆定位技术成为了车联网应用中最重要的一环。优秀的车辆定位技术可以保证车辆行车安全,更重要的是可以综合定位结果诱导交通群体行为,对路线规划、交通管制和车联网发展有积极作用。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意见的提出,使得交通流诱导方法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高效的交通流诱导方法既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又可以辅助改进现有相对粗放的交通管理方式。针对车辆定位问题与交通流诱导问题,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群体行为态势的定位技术,然后围绕“车辆出行路径选择对道路交通状态影响”的思路,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分层诱导交通流的方法。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综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车联网系统三个方面的国内外应用现状与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规划了研究路线。然后分析了现有的车联网通信技术、车辆定位技术的分类与性能评价,以及分析了交通流诱导机制。(2)车辆群体行为态势能够准确描述车辆在车联网中的运动规律,所以本文基于车辆群体行为态势对车联网中车辆的定位问题展开研究。在车联网中,处于一定距离范围内且GPS信号强的车辆,可利用车联网通信能力与邻居位置关系,对GPS信号弱的车辆进行地理位置定位。首先提出了车辆目的地伴随标签划分算法,将具有相同目的地的车辆划分至同一标签簇;然后提出了基于标签划分结果的定位算法,在标签簇中对需要定位的车辆进行粗略位置计算;最后针对计算结果提出了定位结果修正算法,进一步提高定位结果的准确性。(3)针对现有集中式交通流诱导方法计算复杂度高、信息延时大,以及分布式诱导方法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交通流分层诱导方法。“分层”是指本方法设置了两层控制中心,分别在独立调度区域层面规划车辆节点出行路径,在城市层面控制交通流的穿域路径,两个层面协同作用诱导交通。基于此方法本文进行交通流诱导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平衡交通流全局流量,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余亚军[9](2018)在《浅析高校汽车调度中目标控制管理应用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汽车调度是维持高校用车效率的根本保障,科学有效的调度管理,可以全面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益,降低高校用车成本。并且,科学的车辆调度管理,关系着高校日常工作的开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高校车辆管理调度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现高校车辆使用效益最大化。本文以下在主要针对高校汽车调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目标控制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策略。
柏晓冬[10](2018)在《互联网环境下车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中对公务用车政策的不断改变,公务用车开始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公车私用现象较为严重、车辆管理不善朝着精简用车、严格化用车管理、处置多余车辆等方面发展。但是短期内,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的公务车辆,原有的车辆管理方式不能解决复杂繁琐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化来解决众多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公务用车为背景,对系统进行研发和梳理。本文的主要成果和内容包括:采用用例图和需求分析表对用车申请、车务管理、定位监控、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几个功能进行用例分析;以车辆维修流程和车辆调度流程为例对系统流程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按照“全省一张网”的建设原则,搭建分三级搭建系统架构。系统层次架构包括两大标准和七大层的内容:采集层、基础设施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示层、用户层、数据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架构方面,采用MVC容器技术,Ajax技术、Http POST接口等技术。根据江苏省用车的需要,将本系统的功能被划分为八大模块:用车申请、资源管理、车务管理、运营管理、定位监控、调度中心、电子围栏、系统设置。本文重点对用车申请、车务管理、定位监控、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几个功能进行详细设计,模块时序图、类图进行了详细设计。对系统实现和测试环境进行了部署,对系统前端、服务层、数据访问层的实现技术进行了说明;分别对用车申请、车务管理、定位监控、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几个功能进行了实现方法的说明和界面实现;对系统要测试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包括功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对测试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目前本系统已经进入实际运行阶段,通过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数据结构和数据接口,制定了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目录,通过系统实现了公务用车使用全程在线监管,省、市、县三级信息互联互通;通过系统使用,满足了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公务用车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了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公务车日常运行情况的精确掌控,为公务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数据展示及辅助分析,有效降低了公务用车成本、管理成本和违规用车率,提高了用车效率、突发事件调度能力及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二、大力发挥GPS在车辆管理与调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力发挥GPS在车辆管理与调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实时单与预约单协同优化的出租汽车调度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调度问题模型研究现状 |
1.2.2 调度问题算法研究现状 |
1.2.3 文献总结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出租车订单类型特性分析 |
2.1 出租车运营模式分析 |
2.1.1“实时召车”模式分析 |
2.1.2“预约打车”模式分析 |
2.2 出租车订单类型特性分析 |
2.2.1 实时订单特性分析 |
2.2.2 预约订单特性分析 |
2.2.3 实时订单与预约订单的协同性分析 |
2.3 出租车运营模式可行性分析 |
2.3.1 技术可行性 |
2.3.2 社会可行性 |
2.3.3 实践可行性 |
2.4 本章小结 |
3 出租车调度问题模型构建 |
3.1 常规车辆路径问题概述 |
3.1.1 问题的定义 |
3.1.2 问题的组成要素 |
3.1.3 问题的分类 |
3.1.4 问题的应用范围 |
3.2 出租车调度问题模型 |
3.2.1 问题描述 |
3.2.2 基本假设 |
3.2.3 组成要素 |
3.2.4 目标函数 |
3.2.5 约束条件 |
3.3 本章小结 |
4 出租车调度问题算法设计 |
4.1 求解算法概述 |
4.2 基础理论 |
4.2.1 插入算法 |
4.2.2 变邻域搜索算法 |
4.2.3 强化学习算法 |
4.3 两阶段式算法设计 |
4.3.1 插入算法 |
4.3.2 变邻域搜索算法 |
4.3.3 强化学习算法 |
4.3.4 算例说明 |
4.4 基于订单分布预测的空车调度设计 |
4.4.1 订单数量预测 |
4.4.2 空闲车辆调度 |
4.5 本章小结 |
5 提案调度算法效果验证 |
5.1 实验数据 |
5.2 评价指标 |
5.3 结果分析 |
5.3.1 目标函数值结果分析 |
5.3.2 空驶成本结果分析 |
5.3.3 乘客等待成本结果分析 |
5.3.4 车辆空闲成本结果分析 |
5.3.5 订单接受率结果分析 |
5.4 灵敏度分析 |
5.4.1 车辆规模灵敏度分析 |
5.4.2 订单规模灵敏度分析 |
5.4.3 空闲车辆调度灵敏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优化策略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特性分析 |
2.1 可变线路式公交系统 |
2.1.1 公交系统对比 |
2.1.2 灵活式公交系统的分类 |
2.1.3 可变线路式公交系统 |
2.2 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机理 |
2.2.1 可变线路式公交系统组成 |
2.2.2 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流程 |
2.3 可变线路式公交应用实例介绍 |
2.4 发展可变线路式公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4.1 必要性 |
2.4.2 可行性 |
2.5 可变线路式公交本土化的挑战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出行选择意愿调查研究 |
3.1 问卷设计 |
3.1.1 调查区域 |
3.1.2 出行方式选择意愿调查 |
3.1.3 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属性 |
3.1.4 当前公交系统满意度调查 |
3.1.5 系统设计意向调查 |
3.2 调查数据分析 |
3.3 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
3.3.1 模型构建 |
3.3.2 参数估计 |
3.3.3 时间价值估计 |
3.3.4 弹性分析 |
3.4 乘客对系统设计的意向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动态离站时间窗策略研究 |
4.1 可变线路式公交理论模型 |
4.1.1 模型假设 |
4.1.2 参数说明 |
4.1.3 系统性能指标 |
4.1.4 预期需求水平建模 |
4.1.5 低于预期水平建模 |
4.1.6 高于预期水平建模 |
4.2 动态离站时间窗策略 |
4.3 可变线路式公交仿真模型 |
4.4 算例分析 |
4.4.1 系统参数设定 |
4.4.2 理论模型与仿真模型对比 |
4.4.3 动态离站时间窗策略的影响 |
4.4.4 灵敏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待选站点策略研究 |
5.1 待选站点策略 |
5.2 运行方式及优化目标 |
5.3 模型构建 |
5.3.1 模型假设 |
5.3.2 模型参数 |
5.3.3 模型表述 |
5.4 模型求解 |
5.4.1 染色体编码 |
5.4.2 适应度函数 |
5.4.3 初始种群生成 |
5.4.4 遗传操作 |
5.4.5 局部搜索操作 |
5.4.6 终止条件 |
5.5 算例分析 |
5.5.1 系统参数设置 |
5.5.2 算法对比 |
5.5.3 待选站点策略的影响 |
5.5.4 灵敏度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可变线路式公交动态调度与路径优化策略研究 |
6.1 概述 |
6.2 动态调度所需关键技术 |
6.2.1 自动车辆定位系统 |
6.2.2 移动数据终端 |
6.2.3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 |
6.3 系统运行方式 |
6.4 车辆路径规划模型 |
6.4.1 静态路径优化模型 |
6.4.2 动态路径规划模型 |
6.5 算例分析 |
6.5.1 系统参数设定 |
6.5.2 仿真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多AGENT的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仿真系统 |
7.1 概述 |
7.2 关键AGENT的设计及通信 |
7.2.1 乘客Agent的设计 |
7.2.2 车辆Agent的设计 |
7.2.3 调度中心Agent的设计 |
7.2.4 Agent之间网络通信的设计 |
7.3 仿真环境构建 |
7.3.1 开发环境 |
7.3.2 数据库设计 |
7.3.3 运行环境构建 |
7.4 原型系统的功能与界面 |
7.4.1 系统功能介绍 |
7.4.2 系统界面 |
7.5 仿真场景测试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可变线路式公交出行选择及意愿调查问卷 |
附录 B:第四章的公式推导过程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
(3)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模式设计 |
2.1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模式构建 |
2.1.1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目标 |
2.1.2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构成因素 |
2.1.3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模式构建原则 |
2.1.4 智慧管理协同运行机制 |
2.2 相关模块分析 |
2.2.1 道路运政信息管理模块 |
2.2.2 道路运政政务管理模块 |
2.2.3 道路运政决策管理模块 |
2.3 呼和浩特市运政智慧管理平台 |
2.3.1 呼和浩特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及行业管理概况 |
2.3.2 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平台基本情况 |
2.4 相关理论 |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旅客运输及客运站场智慧管理 |
3.1 相关政策法规 |
3.1.1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主要条款 |
3.1.2 《呼和浩特市旅游客运车辆联合监管办法》的主要条款 |
3.1.3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主要条款 |
3.2 先进地区旅客运输及客运站场管理 |
3.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旅客运输及客运站场管理 |
3.3.1 4G视频驾驶员主动安全预警系统 |
3.3.2 客运站场智慧管理 |
3.4 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货物运输及货运站场智慧管理 |
4.1 相关政策法规 |
4.1.1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
4.1.2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
4.2 先进地区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 |
4.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 |
4.4 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危险货物运输智慧管理 |
5.1 相关政策法规 |
5.1.1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
5.1.2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
5.2 先进地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
5.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
5.4 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出租车及网络预约车智慧管理 |
6.1 相关政策法规 |
6.1.1 《呼和浩特市客运出租车管理》的主要内容 |
6.2 先进地区出租车及网约车管理 |
6.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出租车管理 |
6.4 对比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智慧管理 |
7.1 相关政策法规 |
7.1.1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 |
7.1.2 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的有关规定 |
7.2 先进地区驾培管理 |
7.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智慧管理 |
7.3.1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智慧管理概况 |
7.3.2 考试管理系统 |
7.3.3 培训管理系统 |
7.3.4 驾校智能教学系统 |
7.3.5 云行学车APP |
7.4 对比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智慧管理 |
8.1 相关政策法规 |
8.1.1 交通运输部关于行政执法的主要规定 |
8.1.2 呼和浩特市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的主要规定 |
8.1.3 内蒙古自治区推行行政执法的主要规定 |
8.2 先进地区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管理 |
8.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管理 |
8.4 对比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成效及发展前景 |
9.1 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效果 |
9.2 智慧运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9.3 智慧运政优化对策 |
9.3.1 对比分析 |
9.3.2 呼和浩特市智慧运政优化路径 |
9.3.3 呼和浩特市智慧运政优化成效概述 |
9.4 保障措施 |
9.4.1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政策支持 |
9.4.2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信息技术保障 |
9.4.3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人力保障 |
9.4.4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资金保障 |
9.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总结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冷链物流车智能监控与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冷链物流车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冷链物流车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
1.3 冷链物流车监控及调度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无线传感模块选型 |
2.1 系统工作架构 |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3 WSN常用 |
2.3.1 ZigBee简介 |
2.3.2 WIFI模块简介 |
2.3.3 LoRa模块简介 |
2.3.4 蓝牙模块简介 |
2.3.5 GPRS模块简介 |
2.4 WSN常用模块比较 |
2.5 AM信号测试 |
2.5.1 AM信号的产生 |
2.5.2 AM信号的频谱 |
2.5.3 AM信号的波形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系统设计 |
3.1.1 单片机控制器 |
3.1.2 温湿度传感器节点 |
3.1.3 空气质量传感器 |
3.1.4 喷水装置控制 |
3.1.5 摄像机 |
3.1.6 门碰开关 |
3.1.7 WIFI模块 |
3.1.8 LoRa模块 |
3.1.9 GPS/GPRS模块 |
3.2 硬件系统实现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PC网页端设计 |
4.1.1 首页登录系统设计 |
4.1.2 系统登陆系统管理与调度管理 |
4.1.3 GPS可视化设计 |
4.2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
4.2.1 系统数据库列表信息 |
4.2.2 数据库访问 |
4.3 本章小结 |
5 冷链物流车的调度算法设计 |
5.1 车辆调度模型的建立 |
5.2 传统蚁群算法的模型建立 |
5.2.1 ACA算法具体步骤 |
5.2.2 仿真计算 |
5.3 蚁群算法改进 |
5.3.1 引入搜索方向机制 |
5.3.2 引入搜索热区机制 |
5.3.3 实验结果 |
5.4 实际冷链物流运输成本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6 冷链物流监控平台设计 |
6.1 监控平台功能 |
6.2 监控平台需求分析 |
6.3 PC网页端设计 |
6.3.1 系统登录模块 |
6.3.2 车辆实时监控模块 |
6.3.3 系统管理模块 |
6.3.4 调度管理模块 |
6.3.5 查询记录 |
6.3.6 报表 |
6.4 手机APP设计 |
6.4.1 系统注册 |
6.4.2 手机APP首页系统登录 |
6.4.3 APP温湿度、烟雾的检测 |
6.4.4 喷水装置的显示 |
6.4.5 应用界面 |
6.5 本章小结 |
7 冷链监控平台的系统测试 |
7.1 PC端监控平台测试 |
7.2 APP手机测试 |
7.3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代码 |
作者简介 |
(5)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露天矿卡车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露天矿卡车调度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露天矿卡车调度优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与算法 |
2.1 露天矿卡车调度问题概述 |
2.1.1 露天矿卡车调度概念与特点 |
2.1.2 露天矿卡车调度基本理论 |
2.2 多目标优化理论及多目标遗传算法 |
2.2.1 多目标优化理论 |
2.2.2 多目标遗传算法概述 |
2.3 多目标遗传算法介绍 |
2.3.1 多目标加权遗传算法 |
2.3.2 NSGA-Ⅱ算法 |
2.3.3 NSGA-Ⅲ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3 露天矿卡车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 |
3.1 露天矿卡车调度数学模型构建分析 |
3.1.1 卡车调度需求分析 |
3.1.2 调度运输模式分析 |
3.2 露天矿卡车调度单目标优化模型 |
3.2.1 卡车调度单目标优化模型目标函数 |
3.2.2 卡车调度单目标优化模型约束条件 |
3.3 露天矿卡车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 |
3.3.1 多目标优化模型目标函数构建 |
3.3.2 多目标优化模型约束条件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卡车调度问题求解 |
4.1 算法关键问题设计 |
4.1.1 卡车调度问题编码 |
4.1.2 初始种群的产生 |
4.1.3 遗传算子的设计 |
4.1.4 约束处理 |
4.1.5 算法要点解析 |
4.2 单一矿石规划模拟算例 |
4.2.1 单一矿石模拟算例参数 |
4.2.2 多目标加权遗传算法求解 |
4.2.3 基于NSGA-II算法的求解 |
4.2.4 基于NSGA-III算法的求解 |
4.2.5 不同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4.3 矿岩混合规划模拟算例 |
4.3.1 矿岩混合模拟算例参数 |
4.3.2 基于NSGA-III的求解 |
4.4 本章小结 |
5 河南M露天矿卡车调度优化与应用 |
5.1 河南M露天矿卡车调度概述 |
5.2 河南M露天矿智能调度系统 |
5.2.1 系统配置部署 |
5.2.2 系统功能简介 |
5.3 河南M露天矿调度优化应用 |
5.3.1 数据获取 |
5.3.2 优化结果 |
5.3.3 实时调度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预制装配式PC构件成本控制关键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分析 |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
2.1.1 装配式建筑分类 |
2.1.2 现浇混凝土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造价构成 |
2.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构成成本对比分析 |
2.2.1 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 |
2.2.2 设计阶段 |
2.2.3 施工阶段 |
2.3 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3 装配式预制构件代表城市及区域成本研究 |
3.1 装配式预制构件代表城市及区域成本分析 |
3.1.1 装配式预制构件代表城市及区域调研 |
3.1.2 装配式预制构件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构件成本对比 |
3.2 控制装配式预制构件成本对策 |
3.3 本章小结 |
4 装配式预制构件运输成本研究 |
4.1 关于车辆调度分析研究 |
4.1.1 传统车辆调度现状研究 |
4.1.2 装配式预制构件车辆调度研究 |
4.2 粒子群算法 |
4.2.1 粒子群算法概述 |
4.2.2 粒子群算法参数分析 |
4.2.3 粒子群算法发展现状 |
4.2.4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
4.3 精确算法 |
4.3.1 精确算法概述 |
4.3.2 精确算法求解难点 |
4.4 装配式预制构件运输成本模型 |
4.4.1 运输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4.4.2 问题描述与假设 |
4.4.3 预制构件运输成本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装配式预制构件案例分析 |
5.2 预制构件运输成本最小优化组合 |
5.2.1 动态规划法求解 |
5.2.2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 |
5.3 本章小结 |
6 主要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后续工作建议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附录二 部分程序 |
(7)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存在问题 |
1.1 车辆配置不合理 |
1.2 车队的监督管理不足 |
1.3 车辆管理制度不完善 |
1.4 车辆管理成本控制效益低 |
2 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动管理的有效措施 |
2.1 优化车辆配置 |
2.2 实现用车监控 |
2.3 完善管理制度 |
2.4 做好成本预算 |
3 结论 |
(8)基于车辆群体行为态势的定位技术与交通流诱导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详细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现状 |
1.2.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国内外应用现状 |
1.2.2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国内外应用现状 |
1.2.3 车联网系统国内外应用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车联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路线与章节安排 |
1.5.1 研究路线 |
1.5.2 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车联网通信技术分析 |
2.1.1 VANET |
2.1.2 DSRC |
2.2 定位技术的研究 |
2.2.1 定位技术概论 |
2.2.2 定位技术性能评价指标 |
2.3 交通流诱导机制分析 |
2.3.1 交通诱导简介 |
2.3.2 车外交通诱导系统 |
2.3.3 车内交通诱导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VANET的车辆伴随标签定位算法 |
3.1 问题描述与系统模型 |
3.1.1 模型概述 |
3.1.2 模型假设 |
3.1.3 相关定义 |
3.1.4 问题描述 |
3.2 车辆节点伴随标签的标签簇划分算法 |
3.2.1 基于车辆节点伴随标签的重叠结构检测算法 |
3.2.2 基于车辆节点伴随标签的层次结构检测算法 |
3.3 基于标签划分结果的定位算法 |
3.3.1 基于标签划分结果的定位算法 |
3.3.2 定位结果修正算法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3.4.1 标签划分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2 定位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VANET的城市交通流分层诱导方法 |
4.1 城市交通场景及问题分析 |
4.2 交通流分层诱导方法 |
4.2.1 分层诱导方法网络架构 |
4.2.2 分层诱导方法整体框架 |
4.2.3 分层诱导方法诱导策略 |
4.3 诱导方法问题分析及建模 |
4.3.1 道路计费与奖励诱导策略 |
4.3.2 路径规划分析建模 |
4.3.3 短时预测与数据决策分析建模 |
4.4 诱导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
4.4.1 实验环境搭建 |
4.4.2 道路与车辆参数标准 |
4.4.3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5.2 未来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浅析高校汽车调度中目标控制管理应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目标管理控制之分析 |
3 汽车调度中目标控制管理的现实意义 |
3.1 平衡车辆供需实现合理调度 |
3.2 提高驾驶人员素质 |
4 汽车调度中目标控制管理的应用策略 |
4.1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
4.2 完善车辆管理 |
4.3 实现调度信息化 |
4.4 选择合理的汽车调度软件 |
5 结语 |
(10)互联网环境下车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课题的意义及工作 |
1.3.1 软件及硬件的不足 |
1.3.2 业务流程管理方面的不足 |
1.3.3 数据分析方面的不足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重新调研优化业务流程 |
1.4.2 调整软件架构 |
1.4.3 设计针对数据统计的报表模块 |
1.5 研究内容 |
2 系统架构体系概述 |
2.1 C/S与B/S的体系结构 |
2.1.1 C/S架构 |
2.1.2 B/S架构 |
2.2 B/S架构的Web应用 |
2.2.1 基于三层B/S结构的Web技术 |
2.2.2 系统工作环境 |
2.2.3 应用程序与SQL数据库的连接 |
3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1.2 系统层次架构设计 |
3.1.3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用车申请功能需求 |
3.2.2 车务管理功能需求 |
3.2.3 定位监控功能需求 |
3.2.4 资源管理功能需求 |
3.2.5 运营管理功能需求 |
3.3 业务流程分析 |
3.3.1 车辆维修流程 |
3.3.2 车辆调度流程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系统功能模块总体设计 |
3.6 系统详细设计 |
3.6.1 用车申请模块设计 |
3.6.2 车务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
3.6.3 定位监控模块详细设计 |
3.6.4 资源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
3.6.5 运营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
3.7 数据库设计 |
3.7.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3.7.2 系统数据表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实现 |
4.1 实现环境部署 |
4.2 技术实现 |
4.2.1 前端(Bootstrap) |
4.2.2 服务层(MVC) |
4.2.3 数据库访问(Subsonic) |
4.3 系统登录首页 |
4.4 用车申请功能实现 |
4.5 车务管理功能实现 |
4.6 定位监控功能实现 |
4.7 资源管理功能实现 |
4.8 运营管理功能实现 |
4.9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内容 |
5.3 测试结果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大力发挥GPS在车辆管理与调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实时单与预约单协同优化的出租汽车调度算法研究[D]. 王爽.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2]可变线路式公交运行优化策略及仿真研究[D]. 郑乐. 东南大学, 2020(01)
- [3]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研究[D]. 李琰楠. 长安大学, 2020(06)
- [4]冷链物流车智能监控与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曾胜.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5]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露天矿卡车调度优化研究[D]. 张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预制装配式PC构件成本控制关键因素研究[D]. 段海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度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策略[J]. 倪秀法. 汽车实用技术, 2019(05)
- [8]基于车辆群体行为态势的定位技术与交通流诱导方法研究[D]. 杨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浅析高校汽车调度中目标控制管理应用策略[J]. 余亚军. 时代汽车, 2018(11)
- [10]互联网环境下车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柏晓冬.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