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商人传记研究

王世贞商人传记研究

孙礼祥[1]2004年在《王世贞商人传记研究》文中指出王世贞是明代中后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他的《弇州四部稿》、《弇州续稿》共有传记316篇,其中商人传记占64篇。这是个很值得重视的文学、文化现象。本文拟对王世贞商人传记从文化背景及其思想性、艺术性角度作一全面的研究。 第一章《家庭、故里、交游》主要探讨王世贞商人传记创作的地域文化背景。王世贞创作商人传记的理论依据是重商思想及道德人格平等思想。这两方面思想的形成与其家庭、阳明心学(特别是王艮学说)、苏州及其他地域的商贾文化等有密切联系。王世贞商人传记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其时代的商业繁荣,商人阶层势力的壮大。他生长于商业繁荣、商人活跃的苏州;因交游相当广泛,所以许多商人的子孙都来请他为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作传,王世贞也乐意为这些商人作传。这也是王世贞商人传记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章《矛盾的思想》主要分析王世贞商人传记的思想倾向。王世贞的儒贾观、义利观、妇女观都充满了矛盾。就儒贾观来看,他一方面赞扬现实中的商人,谴责现实中的士人,肯定在现实生活中商人的价值高于士人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理想化士人的价值高于理想化商人的价值,儒业价值高于商业价值。为了调和矛盾,他提出了儒贾互补的理论。就义利观说,他既强调义、利的对立,主张重义轻利,又肯定义、利的统一,承认义、利可以兼得。因为义、利很难统一起来,所以他主张不能无节制地仗义疏财。就妇女观来说,他既颂扬妇女的“品德”,又肯定妇女的才能。才德兼备,这就是他心目中理想化的妇女形象。 第叁章《学古与创新》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感表达、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王世贞商人传记的文学价值。 第四章《馀论》主要比较王世贞商人传记与袁宏道、钟惺、谭元春叁人商人传记的异同,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晚明商人传记的发展趋势。

邱江宁[2]2011年在《士、商融合与文体之变——以王世贞的商人传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明清之际江南士商融合的社会大背景,使得王世贞的商人传记在文体上有较明显的变化:倾向于选择士、商身份有过置换的传主,并热衷于表现商人身上士的素养和道德节操。士商融合的社会形势还导致了作家以及文学思潮和文学史写作的动态变化。

孙礼祥[3]2004年在《论王世贞商人传记中的商妇形象——兼论王世贞的妇女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世贞商人传记中的商妇形象可以分为两类:正面商妇形象和反面商妇形象。正面商妇形象都是贤妇形象,她们具有事亲之德、不妒之德、训子之德、勤俭之德等儒家所提倡的优良品质。在这些正面商妇形象中,有18个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她们不仅是贤妇形象,而且是才妇形象。她们的才能主要表现在治家、治生两个方面。反面商妇形象都是不贤淑的妇女形象。王世贞非商人传记中的正面妇女形象也都是贤妇形象,有些也具有治家、治生之才。王世贞在坚持儒家传统妇德观的基础上赞赏妇女的才能,这在明代中后期有一定进步意义。

薛瑾[4]2010年在《《史记》与复古派盟主王世贞》文中研究说明明代“《史记》学”在与心学思潮和资本主义萌芽等时代因素结合下,以特有的方式走入文人们的视野中。明人从史评、小说等文体方面开启了研究《史记》新的一页。《史记》“文”的性质研究到达了一个顶峰,以至清代称为“流于虚”。《史记》在明代的繁荣与复古派的倡导息息相关。复古派在明代文坛上活跃了前后近百年,始终以《史记》为经典摹拟对象,但认识上的偏狭使他们流入剽窃字辞、妄言肤浅的境地。王世贞是明代“《史记》学”大家之一,独领明中后期文坛二十年,也是复古派后期的领袖。他的“《史记》学”,一方面致力于对复古派学习《史记》方法的纠正,一方面也顺应时代思潮,.注重从文体上对《史记》进行研读,并以盟主身份影响了他周围的文人们,广泛地传播了《史记》之创作精神。本文以王世贞的“《史记》学”及其影响为考察目标,在分析复古派“《史记》学”缺陷的基础上,发掘王世贞挽救“剽窃摹拟”之风的作用。同时融入明代心学兴盛的时代背景,分析王世贞对《史记》认识的特殊性以及从文体方面对《史记》的再创造。通过比较王世贞与他周遭人物的“《史记》学”,引申出王世贞“《史记》学”在散文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在“《史记》学”研究上的贡献。绪论部分是研究综述的性质。主要阐述明代“《史记》学”研究现状、王世贞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与解决难点。从而判定王世贞“《史记》学”在《史记》接受史研究上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学术界出现的空白。第一章从明中期整个时代对待秦汉文章的态度、复古派对待《史记》的极端性,以及复古派内部成员进行的自我拯救出发,引出王世贞“《史记》学”具有自觉的反省性质和改良性质。第二章主要论述王世贞从文体和内容方面对《史记》的认识,同时分析他晚年“《史记》学”的相关特点,看其对早年《史记》人物事件评论继承和改变的一面。第叁章以王世贞为中心,分别选取与之同时代的、与之密切交往的、不同身份地位的叁个人,通过比较他们对待《史记》之态度,揭示整个时代散文发展之趋势。第四章从纵向时空分析王世贞“《史记》学”对复古派散文创作的影响以及对整个“《史记》学”研究史的贡献。结论部分是一个总结作用。简单总结以上四章的观点,让读者对该论文有一个总体纲目的脉络把握。

李燕青[5]2010年在《《艺苑卮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艺苑卮言》是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的代表作,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艺苑卮言》文本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大致而言,不足有叁:第一,对《艺苑卮言》文本性质、理论来源及其版本变化的研究不够;第二,研究对象趋于单一,研究内容过于狭窄,对全本的探讨十分缺乏;第叁,对《艺苑卮言》的研讨过于简单,不能动态地加以分析探讨,因此无从认识其中潜藏着的王世贞思想的流动。为弥补上述不足与缺憾,本文力图对《艺苑卮言》作一全面研究。本文绪论对迄今为止有关王世贞的研究作一扫描概述,指出《艺苑卮言》在王世贞研究中的意义所在。第一章考察《艺苑卮言》的成书经过、内容演变、版本变化。在对上述几个方面作出考察后得出结论:《艺苑卮言》实际上是一部内容博杂的札记性质的着作,其中蕴含王世贞不同时期的文艺思想。比较重要的发现或开拓是:首次梳理了《艺苑卮言》、《卮言别录》、《卮言附录》以及《宛委余编》之间的关系;确定万历十七年(1589)刊行的十六卷本《新刻增补艺苑卮言》的价值,指出它的成书早在隆庆初年,并可能完好保存了《卮言别录》;通过《明诗评》与《艺苑卮言》的比较,分析王世贞多变的诗学思想。第二章探讨《艺苑卮言》的思想来源,其中以严羽、徐祯卿和杨慎为代表。在《艺苑卮言》中,对严羽的继承批判涉及《沧浪诗话》的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大方面。王世贞不仅继承了徐祯卿《谈艺录》中的诗学思想,也弥补了徐祯卿论诗“不及近体”的不足。对杨慎的继承批评则涉及到多个学科,论文指出王世贞对于杨慎所怀有的矛盾心态,以及因此心态而产生的品评特色。第叁章探讨王世贞文学思想的叁个侧面:明代诗文批评、唐诗学和“格调与时代”。《艺苑卮言》的明代作家批评最为突出,本章即以此为焦点考察分析王世贞的作家批评,并以杨慎为例剖析了王世贞的批评特色。第四章考察《艺苑卮言》在明代的传播与影响,尤其是针对引用、辑录《艺苑卮言》的书籍,调查比较扎实。本文立足于文本,对《艺苑卮言》作出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力求在文学批评史上给《艺苑卮言》一个较为准确合理的定位,从而推动王世贞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郑利华[6]2010年在《一项视角独特的研究成果——评邱江宁《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研究》》文中认为在文学史的研究中,关于文体演变的探讨自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事实上,文体的构成及其演变已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刻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成为研究者考察文学发展历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新近出版的邱江宁教授《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研究》(以下简称《演变

杜娟[7]2013年在《王世贞书画鉴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关于王世贞书画鉴藏的研究。王世贞是明代中晚期着名的文人缙绅学者,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书画鉴藏家。王世贞一生以大量光阴浸淫于文学、史学、宗教和艺术等领域,其在文学及史学上的成就绵延润泽于其后,同时,在书画史研究与书画鉴藏方面的造诣亦辉映于当时。本文试图通过对王世贞一生书画鉴藏活动及相关问题的深入考察,诸如王世贞的书画鉴藏实践、鉴藏活动分期、家族及江南地区书画鉴藏传统之影响、书画鉴藏交游圈及其交游活动、与明代中晚期不同类型书画鉴藏家的比较等等方面,来探究与廓清对王世贞的史观与方法论、书画史观、书画鉴藏观念、书画鉴藏标准与原则、书画鉴藏的目的与功能、书画鉴藏特点的认识,进而揭示出王世贞书画鉴藏的意义、文化价值、历史贡献与学术影响。

孙礼祥[8]2007年在《论王世贞笔下平民商人的崇官意识》文中研究指明王世贞笔下平民商人及其子弟或通过科举考试、经济手段谋取官位;或借助文章学识、经济力量等向官方靠拢,表现出强烈的崇官意识;崇官意识产生的原因源于封建官僚制度下官僚既贵又富的社会现实、平民商人的现实处境及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其对社会影响较大。

张海燕[9]2013年在《王世贞墓志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墓志铭自汉代兴起以后,至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明朝结束了元末动乱,重新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墓志铭创作也达到了封建社会墓志铭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墓志铭写作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写作手法,创作者增多,创作题材一再被拓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能够使死者不朽的文体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请托社会名流或名士来帮自己的亲属,甚至自己创作墓志铭,借助墓志铭创作者的声名来达到扬名于世的效果。在明代求不朽的时代潮流的带动下,因为家世、文名、气节,王世贞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人们争相推崇的墓志铭创作者。根据现存文集统计,王世贞一生创作了249篇墓志铭,是明代创作墓志铭较多的文人。近年来,随着墓志铭研究的盛行,王世贞墓志铭创作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学术界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力求通过对王世贞所作墓志铭全面而深入的研读,来掌握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具体情况。论文共分为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结语、附录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明代丧葬风俗与墓志铭写作情况,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并借鉴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旨在对丧葬的源流发展做出概括总结,并对历代墓志铭写作情况进行梳理。第一章详细介绍王世贞的生平、着述及墓志铭写作情况。通过对王世贞生平经历、交游的介绍来把握王世贞的墓志铭创作情况。王世贞一生着述颇丰,尤其在史学、文学方面建树很高。本章还侧重分析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的墓主,从中解读王世贞的个人情感指向和他为文、为人的原则。第二章论述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文学价值,从内容真实和形式巧妙两个方面揭示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特点和技巧。王世贞所作墓志铭内容上以突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主,形式上以生动巧妙见长,所作墓志铭的文学价值较高。第叁章考察王世贞墓志铭创作的历史文献价值,通过将王世贞墓志铭中对墓主的描述和《明史》列传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进行比较,主要考察王世贞所作墓志铭与《明史》列传的差异,论述《明史》列传对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的借鉴。本章还对王世贞通过墓志铭写作所得的润笔费进行考察,进而证明王世贞并非那种为了润笔费而故意阿谀奉承墓主的写作者,他对墓主生平经历及功绩的描写是比较公允的。结语部分对本文内容以及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的价值进行总结和强调。论文的附录部分是王世贞所作墓志铭目录索引,这是对第一章内容的补充说明,也是本论文诸多章节研究的基础。

杜娟[10]2014年在《王世贞与项元汴:明代中后期两种不同类型的书画鉴藏家——兼论二者交游疏离之原因》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重要的书画鉴藏家——太仓王世贞与嘉兴项元汴在鉴藏观念、鉴藏趣向、鉴藏方式、鉴藏诉求等方面差异性的比较分析,以及两人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疏离原因的探讨,试图细致深入地展现当时缙绅学者型与士绅商贾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书画鉴藏家在鉴藏活动上的特点和成就,揭示两人关系疏离背后所反映的明代中后期社会环境因素与风尚,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精英阶层书画鉴藏家与具有良好教育的富商巨贾书画鉴藏家在地方文化资源与文化权力上的竞争与对抗。

参考文献:

[1]. 王世贞商人传记研究[D]. 孙礼祥. 安徽大学. 2004

[2]. 士、商融合与文体之变——以王世贞的商人传记为例[J]. 邱江宁. 江苏社会科学. 2011

[3]. 论王世贞商人传记中的商妇形象——兼论王世贞的妇女观[J]. 孙礼祥.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4]. 《史记》与复古派盟主王世贞[D]. 薛瑾. 西南大学. 2010

[5]. 《艺苑卮言》研究[D]. 李燕青. 上海大学. 2010

[6]. 一项视角独特的研究成果——评邱江宁《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研究》[J]. 郑利华.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7]. 王世贞书画鉴藏研究[D]. 杜娟. 中央美术学院. 2013

[8]. 论王世贞笔下平民商人的崇官意识[J]. 孙礼祥.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 王世贞墓志铭研究[D]. 张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0]. 王世贞与项元汴:明代中后期两种不同类型的书画鉴藏家——兼论二者交游疏离之原因[J]. 杜娟.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4

标签:;  ;  ;  ;  ;  ;  ;  ;  ;  ;  ;  

王世贞商人传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