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论文_张雪琦,蔡柏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大豆,大豆蛋白,凝胶,甘油酯,不饱和,性质。

大豆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琦,蔡柏岩[1](2019)在《大豆磷、硫转运蛋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硫转运蛋白是大豆(Glycine max(L.)Merr.)体内磷、硫转运的重要载体,参与调节磷和硫酸盐的吸收与转运,对提高大豆的磷、硫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大豆磷转运蛋白可划分为Pht1、Pht2、Pht3、Pho1和Pho2 5大家族,目前对Pht1的研究最为深入。大豆14个Pht1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他们对磷吸收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大豆硫转运蛋白基因GmSULTR1;2b可在大豆根中特异性表达并被低硫胁迫诱导。本文基于大豆磷、硫的营养吸收、转运与利用过程中的相关性,对Pht1家族以及GmSULTR1;2b基因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近年来大豆磷、硫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曹璐,王瑞,陈芳莉,陆青,肖宗林[2](2019)在《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对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性,兼具保健功能。以硬脂酸单甘油酯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酸单甘油酯、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脂肪酸单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配方,采用多重光散射法和离心分析法研究了乳化剂对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添加单一乳化剂时,油酸单甘油酯及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稳定效果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添加量对大豆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油酸单甘油酯与蔗糖酯复配使用,质量比为1∶1和2∶1时,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较佳,且优于单独添加油酸单甘油酯时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1期)

陈力扬,华欲飞,孔祥珍,陈业明,张彩猛[3](2019)在《预热变性程度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还原SDS-PAGE表征大豆蛋白的预热变性程度,并采用质构分析、流变分析研究预热变性程度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SDS-PAGE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蛋白质变性速率逐渐增大,相同加热时间条件下,蛋白质变性程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呈S型曲线上升。质构、流变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热变性程度的增大,大豆蛋白凝胶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变性程度为86.11%时凝胶硬度最大,是未经预热变性的大豆蛋白凝胶硬度的2.15倍;凝胶弹性则随预热变性程度的增大持续增大;变性程度在22.28%以上时大豆蛋白形成凝胶更快,但完全变性大豆蛋白在形成凝胶时的降温阶段不能形成很好的凝胶结构。粒径分析结果表明,预热变性程度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与蛋白质预热变性时形成的聚集体尺寸及形态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1期)

臧学丽[4](2019)在《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膜制品、面制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大豆分离蛋白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的感官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32期)

田燕,张震,张佩佩,潘思轶[5](2019)在《pH偏移处理对大豆7S蛋白及大豆7S蛋白/果胶复合物构象和界面性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pH偏移处理对大豆7S球蛋白及大豆7S球蛋白/果胶复合物构象和界面性质的影响。通过动态光散射,内源荧光,表面疏水性,圆二色谱表征构象状态变化。通过界面张力,吸附动力学,膨胀黏弹模量评价油水界面性质。结果表明pH偏移处理改变大豆7S球蛋白的构象状态,使其粒径增加,溶解度和带电荷量减小。光谱学分析显示7S球蛋白柔韧性增加,但界面吸附动力学和黏弹模量降低。与果胶形成复合物后并未影响溶解度但是显着地增加粒径和带电荷量,复合物构象状态更紧密,因此,7S球蛋白/果胶复合物的附动力学和黏弹模量增加,这些结果可以加深对蛋白、蛋白-多糖复合物构象状态和界面性质的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偲琦,谭明乾[6](2019)在《中国蛤蜊肌原蛋白和大豆蛋白混合物热加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和凝胶性质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中国蛤蜊肌原纤维蛋白与大豆蛋白的混合凝胶的形成过程及混合凝胶结构对凝胶性质的作用。通过对低场核磁的T2弛豫的监测发现,大豆蛋白在加热过程中没有凝胶化现象。随着添加中国蛤蜊蛋白含量的增加,混合凝胶中的水迁移发生了显着变化,凝胶化现象逐渐提升,凝胶温度逐渐下降。同时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两种蛋白蒸煮损失、凝胶强度和保水能力(WHC)的变化情况。采用90℃热处理1小时,制得的各种混合凝胶样品,随着中国蛤蜊蛋白含量的提高,蒸煮损失、凝胶强度和WHC均有所增加(P <0.05)。凝胶结构与水分密切相关,采用扫描电镜对混合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随着中国蛤蜊蛋白的增加,蛋白网络逐渐形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蛤蜊肌原蛋白有更好的热凝胶性质,随着肌原蛋白添加量的增加,凝胶温度逐渐下降,并形成更稳定凝胶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张健,高思薇,付晓航,李雯晖,李赫[7](2019)在《大豆蛋白营养干预对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酶解得到平均分子量为720 Da的寡肽,口服给药探索大豆蛋白与大豆肽对皮肤创伤模型大鼠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取21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在其背部制造直径为2.5 cm的皮肤切除型伤口。造模后次日起,分别用大豆蛋白(0.68 g/kg·bw),大豆肽(0.68 g/kg·bw)和等体积的去离子水(模型对照)连续灌胃16 d进行营养干预。每隔2 d测定伤口愈合率,每隔4 d尾尖取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于造模后第16天处死动物,取伤口边缘皮肤组织,用于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干预前期,蛋白营养干预组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在第12天后,蛋白营养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伤口愈合率显着提高,且大豆肽组效果显着优于大豆蛋白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营养干预组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并伴随新的毛细血管和表皮组织的生长。讨论:研究表明大豆蛋白与大豆肽的营养干预有效促进了大鼠皮肤伤口的愈合,具有作为口服营养功能食品开发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李泓,张玉忠,梁晴晴[8](2019)在《高分子膜在大豆蛋白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中大豆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高分子膜是制备大豆蛋白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高分子膜制备大豆蛋白的原理和方法、大豆分离蛋白膜法制备、乳清液中活性物质提取及大豆乳清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张莹莹,王瑞红,石长硕,张明,郭书丛[9](2019)在《质构化大豆蛋白与大豆水解蛋白复配对面团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面制品的营养品质,减少大豆水解蛋白(SPH)对面筋网络的弱化作用,将质构化大豆蛋白(TSP)与SPH(水解度为7. 57%)复配后添加到面粉中(TSP与SPH替代面粉的量分别为5. 7%和2. 4%),对面粉的粉质特性、面筋特性、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面条的品质等进行比较。添加TSP/SPH的面粉无面筋洗出,且面团稳定时间缩短,弱化度增大;面团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减小,损耗因子增大,黏性比例增加;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增大,二硫键数量增加。与原面粉面条相比,面条的硬度由3 075. 02 g降至2 744. 94 g,弹性由0. 83降至0. 76,面条的质构特性和蒸煮品质变差。综合评价:TSP/SPH通过二硫键与面筋蛋白相互作用,阻碍了面筋网络的形成,面粉面筋特性和粉质特性变差,面团的黏性比例增大,面条品质下降。(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郝秀,范东斌[10](2019)在《环氧化合物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羟甲基丙烷叁缩水甘油醚(THPTG)交联聚合大豆蛋白降解液制备低黏度大豆蛋白胶黏剂,研究THPTG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大豆蛋白胶黏剂黏度、耐水胶合强度和固化性能的影响,优化大豆蛋白胶黏剂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THPTG用量与反应时间对大豆蛋白胶黏剂黏度、耐水胶合强度均有显着影响,而反应温度仅对黏度影响较大;THPTG用量为9%时,大豆蛋白胶黏剂固化温度为130.20℃,固化反应热达到最大值199.7 J/g。大豆蛋白胶黏剂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为THPTG 9%、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70℃,制备的胶黏剂黏度为106 mPa·s,耐水胶合强度达到0.76 MPa,满足GB/T 9846—2015对于Ⅱ类胶合板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大豆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性,兼具保健功能。以硬脂酸单甘油酯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酸单甘油酯、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脂肪酸单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配方,采用多重光散射法和离心分析法研究了乳化剂对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添加单一乳化剂时,油酸单甘油酯及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稳定效果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添加量对大豆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油酸单甘油酯与蔗糖酯复配使用,质量比为1∶1和2∶1时,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较佳,且优于单独添加油酸单甘油酯时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雪琦,蔡柏岩.大豆磷、硫转运蛋白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19

[2].曹璐,王瑞,陈芳莉,陆青,肖宗林.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对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9

[3].陈力扬,华欲飞,孔祥珍,陈业明,张彩猛.预热变性程度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9

[4].臧学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

[5].田燕,张震,张佩佩,潘思轶.pH偏移处理对大豆7S蛋白及大豆7S蛋白/果胶复合物构象和界面性质影响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王偲琦,谭明乾.中国蛤蜊肌原蛋白和大豆蛋白混合物热加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和凝胶性质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张健,高思薇,付晓航,李雯晖,李赫.大豆蛋白营养干预对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8].李泓,张玉忠,梁晴晴.高分子膜在大豆蛋白制备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9

[9].张莹莹,王瑞红,石长硕,张明,郭书丛.质构化大豆蛋白与大豆水解蛋白复配对面团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郝秀,范东斌.环氧化合物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J].林产工业.2019

论文知识图

含有不同蛋白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组对...部分ESTs在WEGO的功能聚类分析不同饲料组对小鼠血浆甘油叁酯含量的...不同饲料组对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蛋白结构域预测图一12添加不同量油脂的SIP凝胶的红外光谱

标签:;  ;  ;  ;  ;  ;  ;  

大豆蛋白论文_张雪琦,蔡柏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