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沼泽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原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土壤理化性质
沼泽化论文文献综述
任玉连,陆梅,范方喜,彭淑娴[1](2019)在《高原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与理化性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原湿地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0—20 cm、20—40 cm土层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真菌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_(SW))和丰富度指数(D_(MA))均表现为0—20 cm土层> 20—40 cm土层;分别分离得到土壤真菌12属和10属,其中木霉属、青霉属、腐霉属、曲霉属同为沼泽化草甸两个土层的优势类群,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同时20—40cm未发现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经RDA冗余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pH、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可能是影响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任玉连,范方喜,彭淑娴,陆梅[2](2018)在《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不同季节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纳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在0~2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0~40 cm土层除全氮外,为旱季>雨季。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在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多样性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0~20 cm土层除均匀度指数JSW外,真菌数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20~4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真菌数量和均匀度指数JSW为雨季>旱季。(3)经形态鉴定,旱季和雨季分别分离到12属和11属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性极高,但也表现出一定差异性。曲霉属和腐霉属同为旱季和雨季沼泽化草甸的优势类群;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是旱季特有属,链孢菌属是雨季特有属。(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旱季和雨季,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容重和自然含水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关性大。不同季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密切相关,为研究真菌群落对纳帕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9期)
吴江琪,马维伟,李广,闫丽娟,朱海东[3](2018)在《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不同地下水位土壤理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地下水位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依据自然原因和地形原因形成的水位梯度,对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区内高水位(SI)、中间水位(SII)和低水位(SIII)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土壤颗粒组成中细砂(<0.2mm)比例下降,粗砂(2~0.2mm)含量增加,土壤容重显着升高,且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SI样地平均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分别是SII样地的1.19和1.36倍、SIII样地的1.93和2.75倍。尕海湿地SI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比SII和SIII分别高出了86.87%和167.35%、99.88%和115.95%、22.32%和58.97%,地下水位的降低显着影响了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加快了氧化分解的速率,造成土壤养分(碳、氮、磷)含量的减少,使得湿地土壤环境恶化。(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雪,郭雪莲,郑荣波,王山峰,刘双圆[4](2018)在《放牧对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位于滇西北高原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内的典型沼泽化草甸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土柱室内控制实验法研究了放牧干扰(猪翻拱扰动和牲畜践踏)对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活动显着提高了沼泽化草甸湿地表层土壤的容重和pH值,降低了土壤含水率、TOC、TN和NH_4~+-N含量,而对NO_3~--N含量影响不显着。放牧干扰下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的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表现为猪翻拱扰动样地(ZG)>牲畜践踏样地(JT)>对照样地(CK);表现为ZG>JT>CK。放牧干扰促进了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猪的翻拱活动比牲畜践踏活动对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的促进作用更显着。放牧干扰下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的反硝化速率表现为ZG>CK>JT,猪的翻拱活动促进了土壤N_2O气体的排放,而牲畜践踏活动抑制了土壤N_2O气体的排放。相关性分析表明,受放牧干扰的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的矿化和硝化速率均与土壤容重、pH呈显着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NH_4~+-N、TOC、TN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反硝化速率与TOC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李林栖,马玉寿,李世雄,王晓丽,王彦龙[5](2017)在《春季休牧对大通河上游沼泽化草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针对过度放牧导致沼泽化草甸退化的问题,于2016年5月-7月在大通河上游的冬春草场实施春季休牧,研究了春季休牧对沼泽化草甸植被群落结构、草地生物量以及对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春季休牧,群落物种数由21上升到23种,禾本科牧草重要值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发草、苔草和双柱头藨草分别增加了129.66%、68.91%和15.28%;禾本科植株高度迅速提高,青藏苔草株高增加了156%(P<0.05);草地总盖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8.1%和89.3%(P<0.05);阔叶类毒杂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地上生物量下降了183%(P<0.05);土壤容重下降了32%(P<0.05)。因此,春季休牧可快速恢复轻度退化沼泽化草甸的植被。(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5)
朱永华,张生,赵胜男,田清起,韩知明[6](2017)在《乌梁素海浅水湖泊沼泽化现状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乌梁素海面临的湖泊沼泽化问题与其驱动因素,针对2013年8月乌梁素海浅水湖泊沼泽化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实地勘查和采样,利用基于植物生物量与沉积速率、植物种类和泥深的2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沼泽化程度存在空间差异,部分区域属于沼泽化后期,分别分布在总排干入湖口处和湖区的中东部,其中,沼泽化综合指数在近入湖口处各点最大,沼泽化综合指数处于3~4,向湖区中东部逐渐减小,但仍然大于湖区中南部的下游区,该区域的沼泽化综合指标数为2~3,仍属于沼泽化盛期,直至湖区下游的最南端,属湖泊沼泽化不显着区。造成乌梁素海浅水湖泊沼泽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在湖水流速缓慢和富营养化的综合作用下,外源物质淤积和水生植物蔓延,淤积物质和植物残体逐年累积形成底泥泥炭,随着泥炭的增厚和湖水变浅,从而演化为沼泽。(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7年05期)
宁应之,杨元罡,苏苌,陈凌云,杜国祯[7](2017)在《放牧对沼泽化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甘南玛曲县3个不同放牧强度(全年禁牧、季节性放牧、全年放牧)的沼泽化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研究调查,共鉴定纤毛虫105种,分别隶属于8纲、17目、30科、39属。在3种放牧强度下,季节性放牧纤毛虫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全年禁牧次之,全年放牧最小;C/P系数(肾形类纤毛虫与多膜类纤毛虫种类数的比值)排序为季节性放牧<全年禁牧<全年放牧;全年禁牧和季节性放牧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相似性较高,而全年放牧和全年禁牧样点之间群落差异较大。土壤含水量、有机质与物种数、密度及多样性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全磷与密度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且与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着正相关(P<0.05)。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参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密度)与土壤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含水量、pH、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无机氮)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对纤毛虫的群落组成影响较大,其中有机质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吴江琪,马维伟,李广,王辉,罗永忠[8](2017)在《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5~9月,以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积水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沼泽化草甸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水状况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显着。0~40 cm深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次之,最小值出现在无积水区。在不同土壤深度,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季节性积水区最大,在无积水区最小,其它深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在常年积水区最大,在无积水区最小,说明常年积水区活性有机碳及组分具有更加明显的表聚性。在不同采样日,各积水区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有显着变化(p<0.05)。各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着正相关(p<0.01),各活性有机碳含量都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牛犇,张宪洲,何永涛,石培礼,付刚[9](2017)在《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总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多模型比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沼泽化草甸是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高寒生态系统。对其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持续准确的量化是掌握站点到全球尺度的碳循环的关键。涡度相关技术(EC)是测量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最佳途径,而遥感模型可以实现从生态系统迹点(footprints)到区域乃至全球的尺度扩展。但是,大多遥感估算模型的适用性在这种高寒沼泽化草甸上并没有得到验证。本研究选取了四个近年来被广泛运用的遥感估算GPP的模型,即MODIS算法(MOD)、植被光合模型(VPM)、光合能力模型(PCM)和高寒植被模型(AVM)对青藏高原中部的一个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GPP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所有遥感模型对GPP的年内季节变异都有很好的解释(R2>0.89,P<0.0001),但很难解释其年际变化。与日均EC_GPP相比,VPM严重的低估了该生态系统的GPP,其估测值大约仅为EC观测值的54%。但是,其他叁个模型可以较准确地进行GPP估算:相比之下,AVM可以反演94.5%的EC观测,相对于EC观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1.47 g C m~(-2));PCM对EC_GPP有微小的高估(约12.0%的EC观测值),而MODR对EC_GPP有微弱的低估(约8.1%的EC观测值),但二者的偏差都不显着。本研究表明AVM对该高寒沼泽化草甸的GPP估算比其他较复杂的GPP估算模型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7年01期)
王长庭,王根绪,李香真,王永,字洪标[10](2017)在《氮肥添加对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连续6年N素添加对地上植被群落数量特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生物量、枯枝落叶对施肥处理无明显响应,且莎草科植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率较低。②施肥增加了0-10 cm土壤微生物类群PLFAs丰富度尤其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PLFAs,降低了10-20 cm PLFAs丰富度;③磷脂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烯不饱和脂肪酸、细菌PLFAs/真菌PLFAs的比值随土壤层次增加而增加;④0-10 cm土层革兰氏阳性菌、真菌PLFAs含量与pH、土壤速效磷、速效氮、土壤有机质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10-20 cm土层,细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总PLFAs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表明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微生物PLFAs含量和丰富度对施肥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土层梯度效应,土壤微生物PLFAs含量和丰富度主要受表层土壤初始养分含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沼泽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阐明纳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在0~2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0~40 cm土层除全氮外,为旱季>雨季。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在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多样性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0~20 cm土层除均匀度指数JSW外,真菌数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20~4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真菌数量和均匀度指数JSW为雨季>旱季。(3)经形态鉴定,旱季和雨季分别分离到12属和11属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性极高,但也表现出一定差异性。曲霉属和腐霉属同为旱季和雨季沼泽化草甸的优势类群;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是旱季特有属,链孢菌属是雨季特有属。(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旱季和雨季,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容重和自然含水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关性大。不同季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密切相关,为研究真菌群落对纳帕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沼泽化论文参考文献
[1].任玉连,陆梅,范方喜,彭淑娴.高原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与理化性质的关系[J].生态科学.2019
[2].任玉连,范方喜,彭淑娴,陆梅.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不同季节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18
[3].吴江琪,马维伟,李广,闫丽娟,朱海东.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不同地下水位土壤理化特征的比较分析[J].草地学报.2018
[4].王雪,郭雪莲,郑荣波,王山峰,刘双圆.放牧对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5].李林栖,马玉寿,李世雄,王晓丽,王彦龙.春季休牧对大通河上游沼泽化草甸的影响[C].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6].朱永华,张生,赵胜男,田清起,韩知明.乌梁素海浅水湖泊沼泽化现状及成因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7
[7].宁应之,杨元罡,苏苌,陈凌云,杜国祯.放牧对沼泽化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7
[8].吴江琪,马维伟,李广,王辉,罗永忠.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J].湿地科学.2017
[9].牛犇,张宪洲,何永涛,石培礼,付刚.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总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多模型比较(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7
[10].王长庭,王根绪,李香真,王永,字洪标.氮肥添加对高寒藏嵩草(Kobresiatibetica)沼泽化草甸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