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性对象性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感性,对象,自由,手稿,马克思,认识论,经济。
感性对象性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孔艳丽[1](2018)在《感性对象性原则·劳动·感性活动——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感性活动”的本质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感性活动"原则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和对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中"劳动"概念加以创造整合的结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表达上虽然带有一些费尔巴哈式的直观性的词句,但当我们真正进入整个文本,仔细推敲全文的脉络和思想体系后就会发现,它的理论指向和意义早已超过费尔巴哈式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感性活动"原则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要的理论成果,至此,马克思开启了关于存在论意义上全新的主客体关系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大连干部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孙永为[2](2017)在《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原则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主题是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及其意义。马克思作为新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者,他的哲学之所以能够突破旧的形而上学体系,就在于他用“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奠定了自己哲学的基础。旧的形而上学体系,不管是古希腊哲学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还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沉溺于建立抽象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因而它们都忽略了哲学的现实性。马克思把“感性对象性性活动”原则全面贯穿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之中,并把它作为实现人类解放与共产主义目标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革命性与时代性。马克思的思想在形成之初,就没有像过去的哲学家一样把哲学悬设在社会现实之上,回到社会现实本身,实现人类的解放一直都是马克思研究的主旨和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依据这一主旨而建立的,并由此开展出自己的研究路径、方法和问题领域。撇开或疏离社会现实本身,我们也许可以去谈论和依仗任何一种什么别的哲学,但唯独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的确立使得思想与现实重新结合在一起,它是社会现实在经历了长期漫长的探索之后在哲学思想中积极的呈现出来。马克思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第一次在现代形而上学的范围内把社会现实理解为真正的哲学,从而探索出实现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道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牛云芳,许屹山[3](2015)在《基于“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对消费主义的批判——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开启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存在论视域。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中生成的,人与自然是共生同体的。消费主义扭曲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看成是满足人的私欲的工具、手段。消费主义引起过度消费、快速消费,导致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结果将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张婷婷[4](2011)在《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以“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发动的存在论革命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在晚期讨论班上,指责马克思哲学预设人的理念及劳动概念带来现代性诸强制等。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已击穿意识内在性转向生存论,其劳动并非海德格尔所谓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通过追溯生产强制性起源及扬弃途径,可知马克思的学说其实早已进一步澄清了海德格尔的质疑。(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期刊2011年08期)
郑红梅[5](2008)在《马克思论必然王国中自由的两个向度——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由的一般性进行了抽象概括。他认为自由的两个向度:存在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内在的互生结构,是双向运动的。虽然在必然王国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但马克思却给出了自由的应然状态,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08年04期)
孙向立[6](2008)在《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谈自由与必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与必然是揭示人们的活动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从感性对象性活动这一角度出发对自由与必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自由与必然关系学说。(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08年01期)
裴建伟[7](2007)在《感性对象性活动与自由——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由思想的文本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感性对象性活动是人的本质生存方式,这种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确证自身的存在,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本质,不断获得自身的自由。马克思所指的自由是一种生存论的自由,是一种现实的自由,一种发展着的历史性的自由。(本文来源于《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莫雷[8](2005)在《试论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生存论根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践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本文试图从生存论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实践,从而揭示出马克思哲学对整个传统哲学的超越,凸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特征。马克思从对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分析入手,揭示了人和自然的原初关联,揭示了人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性的存在,揭示了这种活动导致异化又最终消除异化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现代西方哲学影响深远。但是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的现实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所以不可能仅仅停留于唤醒人们的生命体验和个体意识,而是要通过批判的、革命的实践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屈光峰,范伶俐[9](2005)在《论感性对象性活动——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研究指出感性对象性活动超出了感性、感性对象性的视阈 ,道出了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 ,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从而在根基处瓦解了理智形而上学 ,彰显出生存论的哲学境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感性对象性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及其意义。马克思作为新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者,他的哲学之所以能够突破旧的形而上学体系,就在于他用“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奠定了自己哲学的基础。旧的形而上学体系,不管是古希腊哲学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还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沉溺于建立抽象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因而它们都忽略了哲学的现实性。马克思把“感性对象性性活动”原则全面贯穿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之中,并把它作为实现人类解放与共产主义目标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革命性与时代性。马克思的思想在形成之初,就没有像过去的哲学家一样把哲学悬设在社会现实之上,回到社会现实本身,实现人类的解放一直都是马克思研究的主旨和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依据这一主旨而建立的,并由此开展出自己的研究路径、方法和问题领域。撇开或疏离社会现实本身,我们也许可以去谈论和依仗任何一种什么别的哲学,但唯独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的确立使得思想与现实重新结合在一起,它是社会现实在经历了长期漫长的探索之后在哲学思想中积极的呈现出来。马克思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第一次在现代形而上学的范围内把社会现实理解为真正的哲学,从而探索出实现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性对象性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孔艳丽.感性对象性原则·劳动·感性活动——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感性活动”的本质生成[J].大连干部学刊.2018
[2].孙永为.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原则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7
[3].牛云芳,许屹山.基于“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对消费主义的批判——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张婷婷.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以“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发动的存在论革命为切入点[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
[5].郑红梅.马克思论必然王国中自由的两个向度——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
[6].孙向立.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谈自由与必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
[7].裴建伟.感性对象性活动与自由——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由思想的文本解读[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
[8].莫雷.试论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生存论根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9].屈光峰,范伶俐.论感性对象性活动——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