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态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甲烷,瘤胃,生物,滤器,土壤,原虫。
微生物态氮论文文献综述
张南南,刘文畅,谭洪新,罗国芝,于永霞[1](2019)在《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滤器对叁态氮快速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滤器对叁态氮的去除能力,对反应区和沉淀区分别进行NO3--N、NO2--N和NH4+-N快速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区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一定量的NO3--N,去除过程中会有NO2--N的短暂积累且最高积累量随着NO3--N初始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沉淀区对NO3--N无明显的处理能力;反应区对NO2--N的去除时间随NO2--N初始含量增加而增加,反应结束时有极少量的NO3--N积累,沉淀区对NO2--N去除能力较低;反应区对NH4+-N的转化迅速且彻底,有少量NO3--N积累,沉淀区对NH4+-N处理能力较弱,并且有NO2--N和NO3--N积累。NO3--N、NO2--N、NH4+-N的最大去除速率,反应区分别为1.97、0.76、8.10 mg/(L·h),沉淀区显着低于反应区,分别为1.61、0.29、1.16 mg/(L·h)。(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崔颖,赵博玮,谢飞,岳秀萍[2](2019)在《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铁碳微电解去除低浓度硝态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一种耦合反应器,借助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来强化铁碳微电解还原硝酸盐能力,同时达到提高低浓度硝态氮去除效率和延长铁碳床使用寿命的目的。该耦合反应器运行原理在于利用阳极室内污泥发酵产电特性,为阴极室还原硝酸盐提供电子,强化铁碳床能力,减缓铁腐蚀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铁碳比为1∶1、进水初始pH 7的条件下,该耦合反应器在实验初期对低浓度硝态氮(10 mg/L)的去除率为90. 33%,而纯铁碳床反应器的硝态氮去除率仅有77. 97%,耦合反应器的去除效率高于纯铁碳床12. 36%,证明通过耦合MFC能够强化铁碳微电解还原硝态氮的能力。随着铁腐蚀程度的增加,运行20周期后耦合反应器对于硝态氮的去除效率仍高于纯铁碳床28. 77%,证明耦合反应器能够延长铁碳床使用时间,并且当铁碳比较低时对硝酸盐去除的强化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0期)
任海腾,左剑恶,黄帅辰,于恒,Sanjena,ND[3](2019)在《生物填料床去除低温低污染河水中硝态氮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曝气方式和进水COD浓度,研究了未添加和添加固体碳源的生物填料床反应器(分别称为R1和R2)对低温(5℃)人工模拟河水的净化效果。在间歇曝气、连续曝气和不曝气叁种情况下,两个反应器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35%、24%、95%和91%、50%、95%,COD去除率分别为94%、95%、95%和75%、95%、54%,R1的的最佳运行方式为不曝气,R2的最佳运行方式为间歇曝气。在进水总氮浓度为14 mg/L、不曝气情况下,进水COD浓度较高时,R1对总氮和COD的去除率较高;在进水COD浓度较高或较低时,R2对总氮去除率均较高,表明添加固体碳源有利于反应器对总氮的有效去除。由基于16S rDNA微生物高通量分析结果可知,两个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为简易螺旋菌属、芽殖杆菌属、动胶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等。(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张南南,刘文畅,谭洪新,罗国芝,于永霞[4](2018)在《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滤器对叁态氮的快速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滤器的反应区和沉淀区分别进行硝氮、亚硝氮和氨氮快速转化实验,研究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滤器对叁态氮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反应区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一定量的硝氮,去除过程中会有亚硝氮的短暂积累且最高积累值随着硝氮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沉淀区对硝氮无明显的处理能力;反应区对亚硝氮的去除时间随亚硝氮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反应结束时有极少量的硝氮积累,沉淀区对亚硝氮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是较低;反应区对氨氮的转化迅速且彻底,有少量硝氮积累,沉淀区对氨氮处理能力较弱,并且有亚硝氮和硝氮积累。反应区对硝氮、亚硝氮和氨氮的最大去除速率分别为1.97mg/(L·h)、0.76 mg/(L·h)和8.10 mg/(L·h),沉淀区对硝氮、亚硝氮和氨氮的最大去除速率均显着低于反应区,分别为1.61 mg/(L·h)、0.29 mg/(L·h)和1.16 mg/(L·h)。(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魏艳,王忠强,张心昱,杨浩,刘希玉[5](2017)在《铵态氮和硝态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铵态氮和硝态氮添加对我国南方亚热带湿地松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采用的氮添加处理为:对照(CK)、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经7天和15天培养,分别分析两种不同粒径(大团聚体(>250μm)和微团聚体(53–250μm))样品的土壤特性、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NH_4~+-N比NO_3~–-N更显着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添加NH_4~+-N培养7天和15天,土壤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β-1,4-葡萄糖苷酶(βG)和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的活性显着增加,而添加NO_3~–-N仅使大团聚体中的β-1,4-葡萄糖苷酶(βG)和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的活性显着增加。NH_4~+-N和NO_3~–-N添加导致土壤微团聚体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磷脂脂肪酸含量显着增加。然而,仅在大团聚体中,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呈显着相关。本文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结构对土壤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7年03期)
陈志远[6](2016)在《硝酸盐对湖羊瘤胃硝态氮消失率、发酵特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一旨在研究日粮硝酸盐水平对湖羊瘤胃硝态氮动态消失率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选取6头9月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0±5)kg且装有永久性瘘管的湖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分为6期,每期14 d,采样期2 d,每期日粮(DM基础)添加硝酸钾的剂量分别为:对照组0%、1%、2%、3%、4%、5%,测定喂前及喂后0.5、1、1.5、2、4、6、8h瘤胃液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及瘤胃发酵参数。晨饲后2h通过颈静脉采血,测定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第一期结束后采集瘤胃液进行体外培养,并使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测定净产气量。结果表明: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随硝酸盐添加量的增加而显着升高(P<0.01),最高达0.32%。湖羊在采食1h后瘤胃液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0.95~2.14g/L),亚硝酸盐含量在喂后1.5 h达到最高(0.93~6.22 μmol/L)o添加硝酸盐显着提高瘤胃液pH值(P<0.01)和喂后2h的氨态氮含量(P<0.01)以及乙酸/丙酸的比例,添加量高于3%会降低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硝酸盐添加量为2%时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合成量最高,最有利于微生物发酵。体外产气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产气速率无显着差异,5%组净产气量有下降趋势(P<0.1)。试验二旨在研究日粮硝酸盐水平对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采样期饲喂前采集瘤胃液,提取总DNA,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16S V4区测序及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湖羊瘤胃中Bacteroidetes、Firmicutes、Proteobacteria、Fibrobacteres、Verrucomicrobia的总和占细菌群落总数的90%以上,为瘤胃中的优势菌门。属水平上各组中均以Prevotella、 Selenomonas、Succinivibrio为优势菌属,平均比例分别为47.87%、5.76%、2.37%。各组间Shanon指数无显着差异。Chao1指数随硝酸盐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5%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硝酸盐能够提高湖羊瘤胃细菌的丰度,但不会改变瘤胃细菌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Campylobacter fetus的相对倍数随硝酸盐的添加量的增加而增高,5%组相对倍数最高,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叁旨在研究日粮中硝酸盐水平对湖羊瘤胃真菌和原虫区系的影响。采样期饲喂前采集瘤胃液,提取总DNA,扩增18S V4区,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硝酸盐对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无显着影响,不会改变湖羊瘤胃真菌、原虫的多样性。湖羊瘤胃优势真菌为Saccharomyces、 Malassezia、Phaeosphaeria、Davidiella、Issatchenkia,对照组的Saccharomyces相对丰度显着高于2%、3%、5%组,其他各处理组的真菌属无显着差异;原虫属中,2%组的Unculture属相对丰度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结果显示,日粮添加硝酸盐抑制真菌Saccharomyces的生长,2%DM的剂量能够显着提高原虫区系中Unculture的相对丰度。结论:湖羊日粮中添加2%的硝酸盐最有利于瘤胃发酵,硝酸盐的剂量不会改变湖羊瘤胃中的优势细菌数量,但能提高硝酸盐还原菌Campylobacter fetus的相对倍数。硝酸盐能抑制真菌Saccharomyces的生长。2%DM的剂量能够显着提高原虫区系中Unculture的相对丰度。(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魏勃[7](2016)在《氨态氮对产甲烷菌的抑制及有机负荷提高引发的厌氧反应器微生物群落演替》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态氮和有机负荷是影响厌氧甲烷发酵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氨态氮在家禽粪便、垃圾渗滤液等中大量存在,含氮有机质水解后也会产生氨态氮,氨氮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厌氧微生物的活性特别是产甲烷菌的生长。厌氧甲烷发酵是由众多真细菌和古菌构建的无氧发酵系统完成的一系列复杂反应,保持各生化反应阶段间的动态平衡对厌氧发酵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高负荷运行的厌氧发酵系统,极易由于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积累使产甲烷菌群活性降低而导致厌氧系统失稳。目前氨态氮对厌氧发酵过程抑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氨氮抑制浓度、基质种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已有的反映产甲烷菌受抑制的特异性mcrA基因检测方法较为复杂。厌氧甲烷发酵系统内微生物群落对有机负荷提高的响应也缺乏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结合Gompertz模型的厌氧发酵甲烷潜力测定方法,重点研究了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A和特有酶Co-M对氨态氮抑制浓度的响应特性,同时就有机负荷提高阶段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和各阶段微生物菌群结构演替进行了解析。为建立评判产甲烷菌氨态氮抑制的简捷测定方法、揭示厌氧甲烷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有机负荷响应的演替规律奠定基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分析了以啤酒厂废水为基质的批式发酵反应器在不同进水浓度下的生物产甲烷潜力(BMP)。结果表明修正后的Gompertz模型可以较好的用于该有机废水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的描述。Gompertz模型的R~2在接近于1的0.981~0.994之间,各试验组实际累积CH_4产量和拟合方程的预测值偏差都在4%以内,能较好预测厌氧微生物在有机物浓度变化下的生长情况。2.在有机废水BMP验证的基础上,选取产甲烷菌的功能基因mcrA和CH_4产生过程特有的酶Co-M,探究了氨态氮特别是游离氨水平下mcrA和Co-M受抑制时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的最大CH_4产率R_(max)都随FA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反应滞后时间λ随FA浓度的增大而变长。产甲烷菌的mcrA基因拷贝数和Co-M浓度与FA浓度呈显着(P<0.05)负相关。说明可以选择Co-M作为氨态氮抑制下产甲烷菌便捷测定的生物标记。3.在EGSB反应器中,通过梯度提高进水负荷,研究了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厌氧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进水负荷的增高,COD去除率、甲烷产率均逐渐降低,出水VFA含量、VFA/COD比值、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均逐渐增高,并且各有机负荷下出水VFA均以乙酸和丙酸为主。有机负荷不高于(13.73±1.16)g-COD/(L·d)时厌氧发酵系统稳定性较好。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出水VFA/COD比值的大小评判厌氧发酵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当出水VFA/COD比值不高于0.4时,厌氧甲烷发酵系统能够稳定运行。4.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解析了厌氧甲烷发酵中细菌和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对有机负荷梯度提高的响应情况。测序结果表明,EGSB反应器中含有丰富的细菌和古菌类群,各有机负荷阶段污泥样品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有机负荷梯度升高的EGSB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逐渐增加。各阶段的样品中微生物的共有菌有23个门,优势菌门中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门的菌的相对丰度在升高,Euryarchaeota门的菌相对丰度在降低。各样品中共测得42个菌纲,其中优势菌纲有12个,Bacteroidia、Clostridia、Gammaproteobacteria等纲的菌相对丰度在升高,而Methanomicrobia、Deltaproteobacteria等纲的菌相对丰度在降低。在属水平,检测到的共有菌属有23个,Bacteroides、Desulfovibrio等属的菌相对丰度在升高,而Geobacter、Methanolinea、Methanosaeta等属的菌相对丰度在降低。并且,产甲烷优势属的菌Methanobacterium、Methanolinea、Methanosaeta和Methanospirillum相对丰度随OLR提高在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罗玉兰,田龚,张冬梅,郝瑞军,王慈华[8](2015)在《微生物菌剂对连栋大棚土壤养分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利用微生物菌剂对长期废弃的2hm2大棚进行改良处理,通过测定试验前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情况和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以及处理后土壤pH、EC、有机质、有效磷、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废弃大棚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限值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的限值,农药残留含量小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限值;对照、有机肥和菌剂复合处理使0~5cm表层土壤pH上升;有机质、菌肥、有机肥和菌剂复合处理能提高土壤EC值以及土壤养分含量,且与对照存在着差异;3个施肥处理增加了表层的硝态氮含量,存在着表聚现象,但在5~30cm土层中,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比试验前均减少。可得出结论,该地块没有受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在不同施肥处理中,施用有机肥+菌剂复合处理能显着提高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含量,降低5~30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13期)
耿丹丹[9](2015)在《硝态氮还原型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富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甲烷厌氧氧化(Nx-damo)是近年被证实的微生物驱动的地球氮、碳循环机制,对于认识重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和自然环境中甲烷的源与汇具有重大意义;在废水生物脱氮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也具有潜在工程应用价值。从热力学和生物化学角度来看,硝酸盐型AMO(nitrate dependent AMO,N-damo)和亚硝酸盐型AMO(nitrite dependent AMO,n-damo),统称硝态氮型AMO(Nx-damo)更具存在基础。该过程分别由一种属于NC10门细菌的“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菌和归属于Methanoperedens科的“Methanoperedens nitroreducens”古菌驱动。本课题以SBR为富集反应器,混合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研究不同温度和电子受体下Nx-damo微生物富集的结果;并探究了n-damo过程中两种重要基质NO2-和CH4的动力学特征;最后对富集结果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以混合污泥作为接种物,以NO2-和NO3-作为电子受体,在SBR反应器内经过280d的富集,4个反应器均成功富集了Nx-damo功能微生物。实验室富集280d后,n-damo过程达到最大的脱氮速率为5.25mmol NO2--N/(L.d)。过高浓度的NO2-累积,导致NO2-还原速率急速下降,并且恢复过程较为缓慢。古菌富集过程更慢,富集280d后得到的NO3-脱氮速率也远远低于以NO2-为基质的n-damo过程。两个反应器的NO3-最高脱氮速率分别达到1.54 mmol NO3--N/(L.d)和1.66 mmol NO3--N/(L.d)。②n-damo富集完成后,通过短期序批实验,以莫诺方程来拟合n-damo过程中NO2-和CH4降解的动力学特征。NO2-还原速率的动力学特征遵循莫诺混合动力学方程,通过两次拟合得到的NO2-半饱和常数为分别为0.40mg/L和0.30mg/L,序批实验阶段拟合得到的最大基质降解速率分别为0.468mg.N/(g VSS.h)和0.949mg.N/(g VSS.h)。CH4氧化速率最终简化为一级动力学方程,两次拟合得到CH4的氧化速率常数分别为0.096h-1和0.071 h-1。③对富集培养物的种群群落结构分析,PCR定量结果得到4个反应器内M.oxyfera菌的丰度分别为1.8870×1010copies.g-1(dry weight)、4.4264×109 copies.g-1(dry weight)、8.7145×109 copies.g-1(dry weight)和1.1998×1010 copies.g-1(dry weight)。只有以NO3-作为电子受体的2号、3号反应器内富集得到M.nitroreducens古菌,丰度分别为4.6464×109copies.g-1(dry weight)和1.4976×1010 copies.g-1(dry weight)。M.oxyfera菌的16Sr RNA和pmo A功能基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表明在n-damo过程能富集培养获得的主要是M.oxyfera菌中的Group A。古菌的16Sr RNA基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表明富集古菌均归属于ANME类。(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焦光月,裴彩霞,刘强,王聪,白元生[10](2015)在《纳米铜对绵羊瘤胃液氨态氮及微生物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4只3岁体质量(55±2)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纳米铜(日粮中添加量分别为0、10、20和30 mg/kg)对瘤胃液氨态氮(NH3-N)质量浓度及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铜对瘤胃液NH3-N质量浓度影响不显着(P>0.05);添加10 mg/kg时绵羊瘤胃液微生物蛋白质平均质量浓度显着高于添加30 mg/kg(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纳米铜添加量低于30 mg/kg时不影响绵羊瘤胃液NH3-N质量浓度及微生物蛋白质质量浓度,而纳米铜的最适添加量为10 mg/kg。(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微生物态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构建一种耦合反应器,借助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来强化铁碳微电解还原硝酸盐能力,同时达到提高低浓度硝态氮去除效率和延长铁碳床使用寿命的目的。该耦合反应器运行原理在于利用阳极室内污泥发酵产电特性,为阴极室还原硝酸盐提供电子,强化铁碳床能力,减缓铁腐蚀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铁碳比为1∶1、进水初始pH 7的条件下,该耦合反应器在实验初期对低浓度硝态氮(10 mg/L)的去除率为90. 33%,而纯铁碳床反应器的硝态氮去除率仅有77. 97%,耦合反应器的去除效率高于纯铁碳床12. 36%,证明通过耦合MFC能够强化铁碳微电解还原硝态氮的能力。随着铁腐蚀程度的增加,运行20周期后耦合反应器对于硝态氮的去除效率仍高于纯铁碳床28. 77%,证明耦合反应器能够延长铁碳床使用时间,并且当铁碳比较低时对硝酸盐去除的强化效果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态氮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南南,刘文畅,谭洪新,罗国芝,于永霞.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滤器对叁态氮快速转化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2].崔颖,赵博玮,谢飞,岳秀萍.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铁碳微电解去除低浓度硝态氮技术[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任海腾,左剑恶,黄帅辰,于恒,Sanjena,ND.生物填料床去除低温低污染河水中硝态氮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广东化工.2019
[4].张南南,刘文畅,谭洪新,罗国芝,于永霞.微生物悬浮生长生物滤器对叁态氮的快速转化研究[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5].魏艳,王忠强,张心昱,杨浩,刘希玉.铵态氮和硝态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7
[6].陈志远.硝酸盐对湖羊瘤胃硝态氮消失率、发酵特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6
[7].魏勃.氨态氮对产甲烷菌的抑制及有机负荷提高引发的厌氧反应器微生物群落演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8].罗玉兰,田龚,张冬梅,郝瑞军,王慈华.微生物菌剂对连栋大棚土壤养分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
[9].耿丹丹.硝态氮还原型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富集[D].重庆大学.2015
[10].焦光月,裴彩霞,刘强,王聪,白元生.纳米铜对绵羊瘤胃液氨态氮及微生物蛋白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