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质量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蓬勃发展,建筑队伍不断壮大,建筑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建筑企业的发展大计,如何更好的完善建筑施工质量,创建一个和谐的施工环境以为建筑企业良好发展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是当前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
1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
1.1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一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和业务素养;二是具有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范施工;四是认真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建设单位的检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
1.2材料因素。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具备一定的材料质量鉴别能力。随时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按照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1.3设备因素。机械化程度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建筑技术和设备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2.1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管缺失。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没有完全到位,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监督网络和建筑工程监督机制,一些质监机构甚至建筑主管部门都未能严格实施建筑工程监督,甚至于形成了监督中的“互惠互利”的关系,而不是互相制约的关系,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低劣。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或者是图纸未经会审,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2.2工程设计环节的监控不足。建筑工程设计没有相当的条件和资质是不能设计的,然而近年来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使建筑市场也日益兴隆。出于费用低、出图快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建筑企业有意聘请那些无证、无资质的“黑设计者”搞建筑设计。有的建筑工程未经地质勘探就设计地基基础,结构工段也没有经结构计算。再加上某些设计院为了利益卖图签以及设计权,情况更为恶化。另外,在设计方面工程质量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变形缝没有贯通;细石砼防水层厚度太小,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太大或太小;女儿墙没设伸缝;没有根据防水等级选用恰当的防水材料或者进行防水设计;缺少重要部位的详细设计图;细石砼防水层和结构层间缺少隔离层,造成屋面裂缝。
2.3工程施工队伍的水平不够。有的开发商既是开发方又是施工方,质量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甚至有的施工队伍是临时凑出来的。那些无资质的建筑企业更是一无施工机械,二无施工技术,只是凭关系、靠回扣、假投标等不正常手段骗取项目,从而给建筑施工留下众多隐患。更是令人头痛的是很多施工队伍是由民工组成,使用民工可以降低成本,但其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就更谈不上,不经过培训根本就无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施工。
3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3.1强化建筑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是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了层层的互相衔接的承包关系,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研究确定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并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检查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要加强信息反馈与调控,实现各层次项目目标指标,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达到的目标。
3.2强化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有效控制的保证。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多起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因此,强化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联合建立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应深人到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论证、招标等个个环节。把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机制作为一项过程监督管理,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有效控制的关键。
3.3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施工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组织施工,做到发展专业化、机械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我国现在重点推广各项新技术,如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模板与脚手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积极鼓励建筑施工企业采用新技术,强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3.4强化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建筑企业施工队伍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组成,具有队伍庞大、知识层次差别大、流动性大等特征。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各层次人员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强化协作单位管理,这是保证施工工期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建设单位要控制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强化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参建各方积极配合;三是树立质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4加强企业资质管理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4.1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业务素质、质量意识、职业道德方面等培训和再教育,将是政府监管部门、建筑业企业长期坚持不懈的一个战略任务。加强企业资质管理、严格从业人员专业资格及职业技能认证,进而提升建筑业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4.2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为依托,以技术创新和进步为先导,建筑业企业应该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是加快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现在正在推广各项建筑工程新技术。
4.3改善和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及教训,对现有质量管理控制方法进行完善,结合国内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借鉴国外建筑行业对于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先进经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交通系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一边继承,一边创新。此外,政府及相关管理人员肩负重任,一定要全面落实交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措施,高度重视创新理念,使我国交通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努力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北海.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浅见[J].中国科技信息.2008.
[2]胡天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
[3]刘向敬.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方法[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