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复吸原因及降低复吸率建议

戒毒人员复吸原因及降低复吸率建议

一、造成戒毒劳教人员复吸原因及降低复吸率的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沛伦[1](2021)在《提升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效果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凡[2](2021)在《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推行路径研究 ——以Y省F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文中认为强制隔离戒毒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进行的教育戒治措施,具有惩戒、治疗、矫治、救助的属性,而建立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下文中简称统一戒毒模式)则是新时代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由转型到定型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从循证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选择Y省F强制隔离戒毒所(下文中简称Y省F强戒所)为调查对象,通过采用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探讨统一戒毒模式的推行成效、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以期提升统一戒毒模式的推行效率。本篇论文分为六章,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统一戒毒模式的推行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简要说明统一戒毒模式的关键概念,揭示循证理论的起源、内容以及与本研究的契合性。第三章,统一戒毒模式的必要性分析,阐释统一戒毒模式的相关法律政策、核心内涵及其与其他戒毒模式的关系,进而论证统一戒毒模式的重要价值。第四章,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的运行现状,重点归纳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的举措、现状和成效。第五章,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的运行困境及形成原因,界定统一戒毒模式的运行困境,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形成原因。第六章,循证治理理论视角下统一戒毒模式的优化建议,通过循证治理理论的三维分析框架,从价值理性的证据、工具理性的技术方法和融合统一的管理策略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方群英[3](2020)在《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当今,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我国毒品情况仍然严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发布《毒品情况报告》,2018年全国使用毒品人数共有240.4万名,吸毒人群数量庞大。毒品不仅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滥用毒品导致暴力攻击、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戒毒形势已刻不容缓。随着《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强制隔离戒毒整合了以前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采取强制性约束的方法迫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简称―强戒人员‖)戒除毒瘾,健康回归社会,成为我国主要的戒毒模式。吸毒人员生理脱毒相对容易,但心理依赖可能是终生的。长期吸毒严重影响吸毒人员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功能,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人格等方面均受到明显的损坏。吸毒人员戒毒后复吸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对毒品的心理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戒毒人员低自尊,自我评价低,对戒毒后重返社会丧失信心。因此,关注强戒人员心理,探讨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对增强戒毒人员的信心,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矫治,降低复吸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重庆市强戒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人格、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特点,探讨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强戒人员的戒毒管理和心理教育矫治提供数据参考。对象和方法选取重庆市8个强制隔离戒毒场所621名强戒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量表(MM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测评工具,对强戒人员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进行测评。分析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特点;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结果1.强戒人员人格特征(MMPI得分)(1)总体特点:除L量表外,男性K、Si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常模(P<0.05,0.01),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男性常模(P<0.01)。除L、D量表外,女性K、Si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0.01),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1)。(2)性别特点:男性F、Pd、Pa、Pt、Sc、Ma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女性(P<0.05,0.01);Mf-m、Mf-f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女性(P<0.01)。(3)受教育程度特点:―初中及以下‖组F、Hs、Pa、Pt、Sc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高中及以上‖组(P<0.05,0.01)。(4)年龄特点:强戒人员F、Hs、Pd和Sc分量表得分存在显着年龄差异(P<0.05,0.01)。―≥50岁‖组F、Hs量表得分显着高于―≤29岁‖和―30-49岁‖组(P<0.01);―≤29岁‖组Pd量表得分显着高于―30-49岁‖和―≥50岁‖组(P<0.05,0.01);―≥50岁‖组Sc量表显着高于―≤29岁‖和―30-49岁‖组(P<0.05)。(5)吸食毒品种类差异:―海洛因‖组Hs、D、Hy、Sc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冰毒‖组(P<0.05,0.01)。(6)吸毒方式差异:―注射‖组Hs、D、Hy、Si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口吸‖组(P<0.05,0.01)。(7)吸毒时间差异:强戒人员K、Pt量表得分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P<0.05)。―>2年‖组Pt量表得分显着高于―<1年‖和―1-2年‖组(P<0.05);―>2年‖组K量表得分显着低于―<1年‖和―1-2年‖组(P<0.05)。(8)戒毒次数差异:Hs、D、Pd、Pt量表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0.01)。―3次及以上‖组Hs、D、Pt量表得分显着高于―首次‖组(P<0.05,0.01);―2次‖组Pd量表得分显着低于―首次‖和―3次及以上‖组(P<0.05,0.01)。2.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1)总体特点:强戒人员心理问题发生症状阳性率为50.30%。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躯体化、敌对。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强戒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着高于中国常模(P<0.01)。(2)性别特点:男性SCL-90敌对和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女性(P<0.05,0.01)。(3)受教育程度特点:―初中及以下‖组SCL-90躯体化、强迫和恐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高中及以上‖组(P<0.05,0.01)。(4)年龄特点:强戒人员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其他因子得分存在显着年龄差异(P<0.05,0.01)。―≥50岁‖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29岁‖组(P<0.05,0.01);―≤29岁‖组其他因子得分显着低于―30-49岁‖和―≥50岁‖组(P<0.05);躯体化因子得分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5)吸食毒品种类差异:除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外,―海洛因‖组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总均分显着高于―冰毒‖组(P<0.05,0.01)。(6)吸毒方式差异:除敌对和偏执因子外,―注射‖组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总均分显着高于―口吸‖组(P<0.05,0.01)。(7)吸毒时间差异:强戒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存在显着的吸毒时间组间差异(P<0.05,0.01)。―>2年‖组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着高于―1-2年‖组(P<0.05,0.01)。(8)戒毒次数差异:除敌对、恐怖、偏执和总均分外,强戒人员SCL-90其余各因子得分存在显着的戒毒次数组间差异(P<0.05,0.01)。―3次及以上‖组强戒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得分显着高于―首次‖组(P<0.05,0.01);躯体化因子得分―首次‖组显着低于―2次‖,―3次及以上‖组(P<0.01)。3.强戒人员自我效能感特点(1)总体特点:强戒人员的GSES得分显着低于常模(P<0.01)。根据自我效能感得分定义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划分标准,强戒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1-2分(不包括2分)处于低水平有222例,占37%;得分2-3分(不包括3分)处于中等水平有282例,占47%;得分3-4分高水平仅有96例,占16%。表明强戒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等水平。(2)受教育程度特点:―高中及以上‖组GSES得分显着高于―初中及以下‖组(P<0.01)。(3)戒毒次数差异:―首次‖戒毒GSES得分显着高于―2次‖和―3次及以上‖戒毒组(P<0.05)。4.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1)强戒人员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强戒人员的MMPI量表与其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其中F、Hs、Pd、Pa、Pt、Sc、Ma、Si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L、K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负相关(P<0.05);除与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D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Hy量表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Mf-f量表与躯体化、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呈显着负相关(P<0.05)。(2)强戒人员人格特征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强戒人员MMPI的F、Hs、D、Hy、Pd、Mf-m、Pa、Pt、Sc、Si量表与GSES量表呈显着负相关(P<0.05)。(3)强戒人员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强戒人员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因子及总均分与GSES量表呈显着负相关(P<0.05)。(4)高、低SCL-90得分强戒人员MMPI差异比较除Hy、Mf-m、Mf-f量表外,高SCL-90得分强戒人员MMPI的各量表得分与低SCL-90得分人群存在显着差异(P<0.01)。其中除L、K量表外,高SCL-90得分组强戒人员MMPI其余各量表得分均显着高于低SCL-90得分组人员(P<0.01)。(5)高、低GSES得分强戒人员的MMPI差异比较高GSES得分强戒人员MMPI的F、Hs、D、Hy、Pd、Mf-m、Pt、Sc、Si量表得分显着低于低GSES得分人群(P<0.05,0.01)。(6)高、低SCL-90得分强戒人员的GSES差异比较高SCL-90得分组的强戒人员的GSES得分显着低于SCL-90得分低组的人员(P<0.05)。结论1.强戒人员存在明显人格偏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0.3%,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水平。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的人群特点。2.强戒人员人格、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相关性。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强戒人员自我效能感低,存在明显的人格偏离。

李京义[4](2020)在《国内报纸毒品问题报道的议题建构分析》文中提出在当代环境下,我们了解毒品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大众媒体,媒体如何建构吸毒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吸毒问题的认知,尤其是进行深度报道、传播理性的报纸媒体,在议程设置中能够直接影响公众对吸毒人员与吸毒行为的认知和态度。因此,研究吸毒问题的媒介建构以及报道中吸毒人员的群体特征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研究的立场是在不影响公众对“毒品”本身危险性认知的前提下,从精神或心理层面上提升公众对改过后的吸毒人员的社会关怀,从而为降低复吸率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关注样本报纸上所呈现的吸毒问题报道特征及吸毒者形象,以框架理论作为研究理论,运用等距抽样的方法从1999年至2018年间的国内报纸媒体对于吸毒问题的报道中筛选500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围绕四个研究问题进行分析:报纸媒体是如何建构吸毒问题的,呈现出怎样的吸毒人员群体特征,报道有何不足,应如何改善。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通过对吸毒问题的现实背景分析以及研究现状的梳理来呈现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在本章节明确了文章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所运用的理论和研究思路。在第二章中,将筛选出的500篇以吸毒问题为议题的报纸新闻报道作为有效样本,用内容分析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对报道数量、报道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基调等类目逐一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第三章中,对报道中的吸毒人员形象进行归纳整理,从性别、地区、文化水平、吸毒原因等层次进行分析以总结报纸媒体中吸毒人员的群体特征及吸毒原因,从而对现实中预防吸毒以及减少吸毒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在第四章中,对影响吸毒问题报道框架的多种因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呈现吸毒报道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发现了吸毒报道的结构特征和报道中吸毒群体的人口学特征,有助于社会更了解吸毒的原因以及吸毒这一群体,对更好地杜绝毒品起到了较好的了解和警示作用。结果表明,媒介对于吸毒问题的报道主题呈多样化特征,报道数量也受到政策与市场的交互影响,在信源方面逐步突破标准化,吸毒人员逐渐获得话语权,负面报道在2008年前呈集中化,2008年后以中立客观为主,且出现更多的关怀框架报道,“病人”、“受害者”身份逐渐凸显。另外吸毒者群体以文化水平较低的青年及中青年人群为主,多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其首次吸毒原因多是好奇无知,复吸率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吸毒人员被贴上了负面标签。总之,毒品问题的报道受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媒介素养等要素相互牵制,但也难以避免在报道重点、报道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因而需要保证对吸毒人员报道的全面化,逐渐增强其戒除毒瘾且重新回归社会的自信心。确保对吸毒行为报道的客观化,避免笼统地将吸毒人员造成的负面结果与其吸毒相联系。做好毒品预防知识宣传,帮助受众远离毒品的同时增强吸毒人员戒除毒瘾的自信心。

濮炜斌[5](2019)在《广东省S戒毒所降低复吸率的协同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戒毒是世界各国的难题,在实际的戒毒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高复吸率。在西方国家,生理上脱离毒瘾是整个戒毒工作的开始,然而在我国,绝大多人都认为生理脱毒已经完成了整个戒毒工作。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戒毒工作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理上戒除毒瘾;二是心理方面的康复,大部分人认为生理上戒除毒瘾是完成了整个戒毒工作。然而戒毒人员出所后很少有人对他们进行监管与调研。对戒毒人员来说,戒毒能否成功关键部分是出到社会后,取决于是否会再复吸。为解决戒毒人员复吸率高的问题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各种原因,回到社会后的大部分戒毒人员仍会处于隐性复吸或复吸的状态中,诸多的社会问题在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出现,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实际数据论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管理现状,分析戒毒人员高复吸率成因、回归社会管理的治理参与主体和协同治理障碍。同时结合本人工作实际,选择研究广东省S戒毒所,以降低复吸率为主要目标,通过多方主体协同共同促进戒毒人员降低复吸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多方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同时结合国外戒毒所复吸率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思考,努力为戒毒所降低复吸率寻求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沙淘[6](2016)在《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戒毒防复吸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毒品泛滥现象日益严重,我国对于禁毒工作的重视也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禁毒工作中,复吸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极高的复吸率也一直困扰着各国的政府,“生理脱毒易、心理戒毒难”,仅仅在戒毒所里强制戒除吸毒人员的生理毒瘾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于2008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其中指出把乡镇(街道、社区)政府作为基层开展禁毒、戒毒工作的主体。社区戒毒因为其能够给吸毒人员提供治疗、康复的条件,并帮助吸毒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纳。但是国内学者对于社区戒毒中预防复吸领域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我国预防复吸的工作仍然处于摸索、积累经验阶段。对此,笔者基于在苏州市自强服务总社的实践经验,研究复吸者的特点,归纳其复吸的原因,并尝试研究将个案工作方法运用于社区戒毒中的预防复吸环节,使社会工作在社区戒毒中能够发挥助人自助的作用。

荆为令[7](2012)在《劳教场所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能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禁毒法》的颁布,我国禁毒工作的体制机制、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模式途径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整体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而“强制隔离戒毒”这一全新的工作模式也成为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司法部的总体部署,全国劳动教养系统积极参与到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的工作中,各劳教场所转变工作职能,纷纷增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牌子,成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主战场。如何成功降低复吸率,实现强戒人员再社会化,则成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核心问题。笔者实地考察了上海市负责强制隔离戒毒的几个劳教场所,详细了解场所戒毒管理工作现状,初步掌握了强戒人员的自身特点和戒治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劳教戒毒模式与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异同,对当前劳教场所在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劳教场所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能的建议和对策,希望以此促进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不断发展。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对涉及的毒品、吸毒、劳教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等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说明。随后对国内外戒毒工作的研究理论和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分析讨论了强戒人员在戒毒场所内的五大戒治需求,即:生理康复、心理矫治、技能培养、社会支持体系恢复、后续照管。第三部分从履行戒毒职能的角度将强制隔离戒毒与传统劳教戒毒进行比较,归纳出两者在工作性质、执行期限、场所环境、目标任务、运行模式等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两者在工作理念、人员定性、执法强度、管理途径、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不同之处。第四部分研究分析当前劳教场所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能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涉及场所安全、管理教育、心理矫治、习艺劳动、诊断评估、技能培训、队伍建设等几大方面的问题。第五部分对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提出树立正确理念、转变管理模式、注重教育康复、强化后续照管、构筑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进行展望。

伍孝飞[8](2010)在《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毒品泛滥问题形势严峻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构成了重大隐患,对我国的公共管理能力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2008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规定,今后我国禁毒体系主要由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构成,强制隔离戒毒将取代现行的公安机关管理的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劳教戒毒。劳教场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启动以来,大多数劳教戒毒所都是照搬或者参照过去劳教戒毒模式,很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对于转型中的劳教戒毒场所及管教民警,如何切实执行《禁毒法》,充分保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合法权益,最大限度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更好地适应戒毒工作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就显得意义重大。本文以我国严峻的毒品形势及当前禁毒斗争深入、禁毒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背景,以《禁毒法》和劳教戒毒管理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劳教场所实施强制隔离戒毒这一新的命题。首先对劳教所实施强制隔离戒毒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接着指出了目前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针对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和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劳教所以往采用的重罚轻戒模式管理的吸毒人员,其戒毒效果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并且他们对融入社会的信心不足,容易造成戒毒失败,再次复吸。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吸毒人员被定位为违法人员,强制、被动服从的戒毒管理,戒毒方面流于形式。2、在确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理念时,应将戒毒目标由戒毒事实转向戒毒人员。即将“戒断毒瘾”转变为“戒断或减少使用毒品,降低毒品危害,促进戒毒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需要建立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重返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新模式。3、戒毒学员的家庭参与戒毒工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将戒毒学员的家庭状况以及关爱、帮教情况纳入考核、评估内容十分重要。4、针对目前我国社区戒毒不完善及自愿戒毒和戒毒康复两项戒毒措施很难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的情况下,探索实施“模拟社区”康复制度,这也是以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和维护戒毒学员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方法人道,内容富有时代特征,没有突破现有法律和方针政策指导范围,符合创新导向,对探索发展强制戒毒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戒毒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在戒毒管理工作深层次问题分析方面,仍有待于未来的研究作进一步的探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戒毒工作的内在规律,努力推进戒毒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课题组[9](2008)在《戒毒康复中心建设研究报告》文中指出一、戒毒康复中心的创立与发展(一)戒毒康复中心的创立当前我国毒品形势依然严峻,大量吸毒群体的存在,蕴涵着重大的不安定隐患。因毒品问题而产生的暴力犯罪、财产犯罪高发,因毒资而引发的卖淫等治安案件持续发生,因吸毒而导致的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在吸毒人群及普通人群中传播,吸毒严重扰乱社会治安、严重危害公共健康、

黄勇,胡春辉,周海波[10](2008)在《对2005—2006年张家界市戒毒解教人员跟踪调查的报告》文中指出一、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对象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旅游资源十分发达,流动人口比较多,城区面积不大,吸毒人员相对较为集中。此次调查选择的对象是张家界市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从坪塘劳教所解除劳动教养的戒毒人员共198人,全部为男性。(二)调查项目根据调查的目的,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戒毒解教人员整体情况调查、戒毒解教人员复吸原因调查、保持操守人员情况调查、戒毒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调查、戒毒解教人员对劳教场所戒毒工作和民警执法的评价和改进建议情况调查5个方面共计22项,并依此制作了问卷调查表和调查工作计划安排,确保了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按时间地进行和调查的准确性、真实性。

二、造成戒毒劳教人员复吸原因及降低复吸率的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造成戒毒劳教人员复吸原因及降低复吸率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推行路径研究 ——以Y省F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源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一、本研究创新点
        二、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 “361”强戒模式
        二、 “391”强戒模式
        三、统一戒毒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循证治理理论
        一、循证治理理论历史渊源
        二、循证治理理论内涵
        三、循证治理理论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 循证理论与本研究的契合性
第三章 统一戒毒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统一戒毒模式的相关法律政策
    第二节 统一戒毒模式的核心内涵
        一、统一戒毒模式性质
        二、统一戒毒模式核心特点
        三、统一戒毒模式流转过程
    第三节 比较统一戒毒模式与“361”强戒模式、“391”强戒模式
        一、三种模式共同点
        二、三种模式不同点
        三、三种模式优劣比较
    第四节 统一戒毒模式推行的重要价值
第四章 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的运行现状
    第一节 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的运行概况
        一、Y省戒毒模式基本情况
        二、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的运行现状
        三、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主要举措
    第二节 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运行成效
        一、有效完成防治目标,全面实现中心任务实体化运行
        二、突出宣传帮扶作用,促进教育戒治与智慧戒毒的融合
        三、有机结合各矫治手段,拓展心理矫治工作开展方式
        四、大力推进新技术的运用推广,提升运动戒毒智能化水平
        五、明确分管责任领导,提高诊断评估工作效率
第五章 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的推行困境及形成原因
    第一节 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推行困境
        一、专业人员紧缺
        二、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三、针对性教育与文化融合有待深化
        四、戒毒人员对新事物接受力差
    第二节 Y省F强戒所统一戒毒模式的致困原因分析
        一、配置不合理,素质有差距
        二、设施迭代更新慢,医疗基础建设滞后
        三、收治人数多,专业指导和培训少
        四、文化水平低,新型毒品损害大
第六章 循证治理理论视角下统一戒毒模式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价值理性:统一戒毒模式的证据诉求
        一、合理配置警力,促进教育队伍专业化
        二、强化戒毒人员教育工作,提供价值理性的证据融入戒治
    第二节 工具理性:统一戒毒模式推行的技术方法
        一、优化技术工具,提升教育戒治专业水平
        二、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场所建设的信息化
    第三节 融合策略:统一戒毒模式实现的关键举措
        一、加强场所文化建设,推进戒毒工作人文化和科学化
        二、聚焦场所安全稳定,促进统一戒毒模式与规范化建设深度融合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既往研究不足之处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一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流行病学特点
    2.2 研究二重庆市强隔离制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吸毒相关因素分析
    2.3 研究三重庆市强隔离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
    2.4 研究四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特点
    2.5 研究五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章 总讨论与结论
    3.1 本研究的意义
    3.2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流行病学特点
    3.3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吸毒相关因素分析
    3.4 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特点
    3.5 强戒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特点
    3.6 强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3.7 强戒人员教育矫治建议
    3.8 本研究的创新性
    3.9 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3.10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4)国内报纸毒品问题报道的议题建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
        1.2.1 吸毒问题的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存在的局限性
    1.3 研究意义
    1.4 基本理论
        1.4.1 框架理论
        1.4.2 越轨亚文化理论
    1.5 研究问题与方法
    1.6 研究设计
2 吸毒问题报道的框架分析
    2.1 宏观层面:新闻话语生产框架分析
        2.1.1 报道数量受政策与市场交互影响
        2.1.2 报道主题多样,患者渐获发言权
        2.1.3 报道来源渐破标准化,关注患者诉求
        2.1.4 报道议题集中化,预防知识普及匮乏
    2.2 中观层面:报道风格框架分析
        2.2.1 报道语气以客观中立为主
        2.2.2 报道特点过于集中,侧重故事化
    2.3 微观层面:文本框架分析
        2.3.1 修辞表达
        2.3.2 句法结构
        2.3.3 情节结构
3 “吸毒人员”群体特征分析
    3.1 宏观层面:议题框架分析
    3.2 中观层面:归因框架分析
        3.2.1 吸毒原因多样化,以主观原因为主
        3.2.2 吸毒结果分散化,自愿戒毒者受关注
    3.3 微观层面:吸毒群体人口学特征分析
        3.3.1 性别指标: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3.3.2 年龄指标:青年和中青年人群为主
        3.3.3 地区指标:华东华南地区需重点管控
        3.3.4 学历指标:吸毒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3.3.5 职业群体以普通人群为主
4 国内报纸吸毒议题报道的反思
    4.1 吸毒议题报道中的问题分析
        4.1.1 吸毒人员形象呈现片面化,以点带面
        4.1.2 吸毒行为报道浅显化,缺乏深度
        4.1.3 毒品教育报道少量化,对毒品预防重视程度不够
    4.2 吸毒问题报道框架的改进建议
        4.2.1 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全面化报道
        4.2.2 注重吸毒行为报道的客观性
        4.2.3 常态化报道毒品预防知识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广东省S戒毒所降低复吸率的协同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对协同治理理论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对降低复吸率的研究
        1.2.3 戒毒场所管理机制创新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理论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强制隔离戒毒
        2.1.2 戒毒人员
        2.1.3 降低复吸率
        2.1.4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2.2 协同治理理论
        2.2.1 协同的含义
        2.2.2 协同治理机制
        2.2.3 协同治理机制的特征
第三章 戒毒人员高复吸率成因和回归社会的治理困境
    3.1 戒毒人员高复吸率成因
        3.1.1 毒品犯罪甚多,难于堵住毒源
        3.1.2 对吸毒的打击不够有力
        3.1.3 容易受歧视,难找工作
        3.1.4 易受“身边人”的影响
        3.1.5 宣传暗示误导,自我否定
    3.2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治理参与主体困境
        3.2.1 强制隔离戒毒所
        3.2.2 社区
        3.2.3 社会组织
        3.2.4 企业
    3.3 戒毒人员高复吸率的协同治理障碍分析
        3.3.1 法律法规不完善
        3.3.2 强制隔离戒毒所面临的障碍
        3.3.3 社区面临的障碍
        3.3.4 社会组织的障碍
        3.3.5 企业面临的障碍
第四章 广东省S戒毒所协同治理主体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4.1 广东省S戒毒所及其复吸率的基本情况
        4.1.1 近三年收戒人数情况
        4.1.2 近三年收戒人员地域情况
        4.1.3 2018年收戒人员戒毒次数情况
        4.1.4 2018年收戒人员年龄情况
        4.1.5 2018年收戒人员毒瘾程度情况
        4.1.6 2018年收戒人员文化水平情况
        4.1.7 2018年收戒人员中第二次戒毒的年龄情况
        4.1.8 初次吸毒的原因
        4.1.9 复吸的原因
        4.1.10 毒品和毒资来源
    4.2 广东省S戒毒所针对复吸率的协同治理机制情况
        4.2.1 专业化队伍建设
        4.2.2 职业技能培训
        4.2.3 与公安、社区、家庭的合作
        4.2.4 与大学院校、社会组织的合作
    4.3 广东省S戒毒所协同治理机制中所需要素分析
        4.3.1 综合协调要素
        4.3.2 组织推进要素
        4.3.3 动力要素
    4.4 广东省S戒毒所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4.1 政府方面
        4.4.2 社区方面
        4.4.3 企业方面
第五章 国外降低复吸率的协同治理机制比较研究
    5.1 美国的戒断者协会
    5.2 治疗社区或治疗集体
    5.3 戒毒者治疗康复自助组织
    5.4 国外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5.4.1 包容的态度
        5.4.2 完善的法律法规
        5.4.3 政府、社会、家庭协同治理
第六章 戒毒所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的政策建议
    6.1 提升戒毒过程中多主体协同效率
        6.1.1 完善社会支持法律制度
        6.1.2 构建政府统一领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戒毒工作格局
        6.1.3 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间一致的目标
        6.1.4 建立各主体间的联系和戒毒人员的动态管控系统
        6.1.5 建立“多位一体”的帮教衔接制度
    6.2 强化社会多主体联动机制
        6.2.1 构建科学的联动机制,建立无缝对接平台
        6.2.2 推进戒毒宣传工作
        6.2.3 大力发展社区戒毒康复
        6.2.4 搭建互帮共建平台
    6.3 提高戒毒所内部协同治理能力
        6.3.1 建立所党委统一领导,“一主多元”的协同治理和领导决策机制
        6.3.2 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6.3.3 健全综合矫治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及人员
附录B 问卷调查及结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戒毒防复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基本概念和理论指导
        (一)基本概念
        (二)理论指导
    四、研究方法
    五、苏州市禁毒工作简介
第二章 复吸案例分析及复吸原因小结
    一、复吸案例分析
    二、复吸原因小结
        (一)内部个体原因
        (二)外部社会因素
    三、复吸的危害
        (一)形成庞大的顽固吸毒者,恶化吸毒问题
        (二)复吸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
        (三)复吸是导致吸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 个案工作方法及其在预防复吸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预防复吸中的个案工作方法
        (一)理性情绪疗法
        (二)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三)家庭治疗模式
        (四)个案管理
    二、应用于预防复吸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原则
        (一)个别化原则
        (二)接纳原则
        (三)理解关怀原则
        (四)非批判的原则
        (五)承认原则
        (六)案主参与及自决原则
        (七)保密原则
第四章 个案工作方法运用于社区戒毒预防复吸的实例探究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二)收集资料
    (三)制定目标与工作计划
    (四)服务计划的实施
    (五)结案与评估
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戒毒防复吸实践中的困境及建议
    一、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戒毒防复吸实践中的困境
        (一)社会对禁毒社工的认识不足,后者的社会地位仍很低下。
        (二)很多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支持,个案工作的开展遇到瓶颈。
        (三)禁毒社工的自身专业素质限制
        (四)重视禁毒、脱毒,轻视对于预防复吸的康复治疗
    二、对策及建议
        (一)提升禁毒社工的选拔门槛和经济收入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定位好禁毒社工工作职责
        (三) 加强社区中的资源整合,推动社个案工作的进展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7)劳教场所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能研究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毒品
        1.2.2 吸毒
        1.2.3 劳教戒毒
        1.2.4 强制隔离戒毒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相关理论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相关理论
第2章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治需求
    2.1 生理康复
    2.2 心理矫治
    2.3 社会支持系统恢复
    2.4 劳动技能培养
    2.5 后续照管
第3章 强制隔离戒毒与劳教戒毒履行戒毒职能的异同
    3.1 强制隔离戒毒与劳教戒毒的相同点
        3.1.1 全面继承三大工作性质
        3.1.2 收治对象都是吸毒成瘾的违法人员
        3.1.3 执行期限基本一致
        3.1.4 场所环境都是相对封闭的无毒环境
        3.1.5 工作目标都是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
        3.1.6 工作难点都是帮助戒毒人员结束戒治后保持操守
        3.1.7 两者都采用分段式动态管理运行模式
    3.2 强制隔离戒毒与劳教戒毒的不同点
        3.2.1 戒毒人员的定性上存在差异
        3.2.2 戒毒途径更注重治疗性
        3.2.3 执法管理的宽严程度相差较大
        3.2.4 戒毒效果的评估存在差异
        3.2.5 对待戒毒人员更多体现人文关怀
        3.2.6 所属的戒毒工作体系不同
第4章 劳教场所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能存在的问题
    4.1 可能的安全风险
    4.2 戒治观念需要统一
    4.3 心理矫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4.4 习艺劳动难以全面开展
    4.5 戒毒诊断评估体系不健全
    4.6 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缺乏衔接
    4.7 职业技能培训受到制约
    4.8 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第5章 完善劳教场所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能的建议与对策
    5.1 正确树立戒毒工作理念
        5.1.1 坚持“首要标准”理念
        5.1.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5.1.3 坚持“依法行政”理念
        5.1.4 坚持“科学戒毒”理念
    5.2 加快完善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模式
        5.2.1 探索符合戒毒规律的人性化管理方式
        5.2.2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模式与TC模式的契合与协调
        5.2.3 实施与推进“教育矫治个别化”模式
    5.3 创新实现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康复功能
        5.3.1 教学体系与教育康复目标相吻合
        5.3.2 体育锻炼手段与生理康复要求相匹配
        5.3.3 心理修复理论与实践需求相结合
        5.3.4 诊断评估与教育康复成效相适应
        5.3.5 职业技能培训与“再社会化”相辅助
    5.4 延伸场所后续照管职能
        5.4.1 完善场所、家庭联防机制
        5.4.2 拓展场所、社区联合机制
        5.4.3 构建所区、社会就业联动机制
    5.5 构筑强制隔离戒毒保障体系
        5.5.1 场所设施扩容化保障
        5.5.2 执法队伍专业化保障
        5.5.3 医疗卫生社会化保障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8)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毒品泛滥问题形势严峻
        1.1.2 国际禁毒力度加大
        1.1.3 我国戒毒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缺陷
        1.1.4 我国戒毒工作评析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强制隔离戒毒的必要性分析
    2.1 切实执行《禁毒法》的需要
    2.2 保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
    2.3 最大限度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的需要
    2.4 适应戒毒工作新形势的需要
第三章 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的可行性分析
    3.1 《禁毒法》规定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与劳教戒毒制度的改革、完善相匹配
    3.2 《禁毒法》的戒毒措施与劳教戒毒的理念基本一致
    3.3 《禁毒法》体现了强制隔离戒毒与劳教戒毒的期限基本一致
    3.4 《禁毒法》设计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与要求和劳教戒毒方法的科学化基本契
第四章 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存在的问题
        4.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4.1.2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生理缺陷,给戒毒场所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4.1.3 强制力难实施
        4.1.4 康复劳动难组织
        4.1.5 戒毒业务难开展
        4.1.6 戒毒经费难保障
        4.1.7 跟踪帮教难衔接
        4.1.8 戒毒场所安全稳定首位意识不强,基层民警的思维方法、管理方法滞后
    4.2 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普通劳教制度与劳教戒毒工作不相适应
        4.2.2 劳教戒毒没有形成一套适合吸毒人员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康复措施
        4.2.3 劳教戒毒工作中存在着戒毒与回归社会相脱节的问题
        4.2.4 社会对戒毒人员多重身份的认识不足
        4.2.5 过于注重戒毒“硬”环境,而忽视戒毒“软”环境的创造
第五章 完善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对策与建议
    5.1 政府尽快出台戒毒条例
    5.2 建立健全配套戒毒措施,切实推进社区戒毒建设
    5.3 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所经费全额保障体系
    5.4 构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体系
        5.4.1 整合戒毒资源,实现公安隔离强制戒毒与劳教强制隔离戒毒的有机结合
        5.4.2 转变观念,突出人性化管理,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5.4.3 切实改革教育方式
        5.4.4 营造和谐戒毒环境
        5.4.5 建立科学、实用和操作性强的戒毒效果评估体系
        5.4.6 加强社会工作机制建设,实现戒毒工作的无缝衔接
        5.4.7 建立健全戒毒工作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
    5.5 探索实施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三期三延伸”戒毒管理模式
        5.5.1 “三期三延伸”管理模式的特征
        5.5.2 “三期三延伸”戒毒管理模式的实施
    5.6 建立戒毒回归人员生活、就业基地,探索创设“模拟社区”康复模式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造成戒毒劳教人员复吸原因及降低复吸率的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提升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效果的对策研究[D]. 张沛伦.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2]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推行路径研究 ——以Y省F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D]. 杨凡.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重庆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及相关研究[D]. 方群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4]国内报纸毒品问题报道的议题建构分析[D]. 李京义. 浙江传媒学院, 2020(12)
  • [5]广东省S戒毒所降低复吸率的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 濮炜斌. 兰州大学, 2019(08)
  • [6]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戒毒防复吸中的应用研究[D]. 沙淘. 苏州大学, 2016(02)
  • [7]劳教场所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能研究 ——以上海为例[D]. 荆为令.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8)
  • [8]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问题研究[D]. 伍孝飞.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2)
  • [9]戒毒康复中心建设研究报告[J].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课题组.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8(10)
  • [10]对2005—2006年张家界市戒毒解教人员跟踪调查的报告[J]. 黄勇,胡春辉,周海波.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8(01)

标签:;  ;  ;  ;  ;  

戒毒人员复吸原因及降低复吸率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