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湍流论文-柏晓东,方庆贺,张伟

分层湍流论文-柏晓东,方庆贺,张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层湍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开敞槽道流,自由表面,分层湍流,相关结构

分层湍流论文文献综述

柏晓东,方庆贺,张伟[1](2018)在《基于速度-涡量相关结构的开敞槽道流自由表面以下分层湍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无滑移边界模拟自由面,通过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分析洋流开敞槽道流动中自由面以下流动结构的湍流分层特性。研究根据流动各向异性指标识别了自由面以下湍流分层结构;并利用速度-涡量相关方法(VVCS)得到了各分层湍流对应的VVCS相关结构结果,直观地揭示了自由表面以下分层流动的产生机理。(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8-25)

邱翔,黄永祥,周全,卢志明,刘宇陆[2](2015)在《分层湍流实验平台及在创新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湍流与环境流体力学实验室分层湍流实验平台的建设,以及基于此科研平台进行的LIF(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流动显示、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流场测量和PDA(particle dynamic analyzer)单点测量等教学实验结果,最后对此平台在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过程进行了介绍.将学科建设的高级实验仪器设备用于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研学结合,使高水平实验服务于教学改革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5年01期)

邱翔,侯志芳,朱龙,马皓,刘宇陆[3](2014)在《弱分层湍流输运特性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弱分层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弱分层湍流的统计特性、垂向热通量、流场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弱分层条件对湍流强度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温度脉动较速度脉动的演化有明显滞后现象;脉动强度和垂向热通量沿流向呈明显的衰减规律;温度作为主动标量或被动标量考虑时对湍流的统计特性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贾俊梅,韩英[4](2012)在《稳定热分层湍流特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稳定热分层流动的湍流特性,主要对其中的标量场、速度和温度的脉动量,以及浮力尺度和翻转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浮力尺度沿流向随着分层的加强而减小;湍流尺度沿流向先增大然后趋于某个稳定值;在标量场中有高梯度区域产生,且分层抑制这种高梯度区域的产生;温度脉动均方根沿流向先增大然后趋于某个稳定的值,且随着分层的加强,温度脉动均方根沿流向在增大;并且在分层流动中湍流结构呈现出强的各项异性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董宇红,陆夕云[5](2010)在《热分层湍流直接模拟的高精度算法和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发展了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格式的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带有自由面的热分层槽道湍流问题的计算,与低阶精度格式相比,高精度格式有着更宽的低耗散波段,对中高波数分量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该文直接在非均匀网格上采用Lagrange多项式插值构造迎风偏置格式,克服了传统二阶格式在网格变化剧烈时精度损失的缺点,提高了在近壁区的计算精度。对叁维槽道湍流以及带有自由面的热分层湍流的流场和温度场的统计特征、脉动特征以及能谱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高精度差分方法对热分层剪切湍流问题直接模拟的有效性。总体上讲,该格式精度高,对高频非物理振荡有抑制作用,可以适应变化的空间网格,有效地模拟复杂湍流流动结构,并正确地揭示其流动机理.(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0年02期)

沈治,李宇鹏,崔桂香,张兆顺[6](2009)在《稳定分层湍流的大涡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稳定分层湍流是大气和海洋流动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预测大气和海洋流动的重要物理机制.我们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稳定分层流体湍流,以期获得与实际大气和海洋中稳定分层湍流相符的性质.我们在不同初始条件的流场和不同的流动特征参数(雷诺数Re和弗罗德数Fr)下用大涡模拟方法获得充分发展湍流场.通过分析湍动能和湍流特征尺度随时间的演化考察稳定分层湍流演化过程;并通过叁维能谱、水平和垂直能谱来检验数值模拟是否和真实大气、海洋中实测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大涡模拟可以用较少网格数获得和实测一致的稳定分层湍流性质.不同的初始流场都能演化为湍流,并且发现演化过程的后期总是内波能量占优势.研究证实要获得和实测一致的稳定分层湍流的关键是特征参数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特征雷诺数和弗罗德数不一定要和实际大气和海洋中的参数相等,但是要求雷诺数足够大,弗罗德数足够小(例如Re>102,Fr<0.1);特别重要的是组合参数ReFr2必须大于10.(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09年10期)

张道祥[7](2009)在《稳定分层湍流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层湍流足自然界常见的一种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海洋、大气边界层以及工程实际应用中。对分层湍流的深入研究,具骨重要的理论和直用价值。本文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稳定分层湍流特性,特别是湍流逆梯度输运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建立了分层湍流流动实验装置,运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对稳定的间断温度分层槽道湍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流动向下游发展,混合层厚度沿流向逐渐增加,在分层和剪切的共同作用下,混合层的发展是非线陛的。剪切使得混合层向速度较小的一侧偏移,剪切越强偏移程度越大。而分层使得混合层偏移程度减小,并使得混合层厚度变薄,混合层两侧的厚度差变小。(2)流向湍流强度大于垂向的湍流强度,流向和垂向湍流强度在水槽中心线4<x/M<20内按幂函数律衰减。流向湍流强度衰减幂指数在-O.68至-1.29之间,垂向衰减幂指数在-1.20至-1.55之间。不论剪切和分层强弱,垂向的湍流强度比流向强度衰减得快。(3)在混合层的中心处,湍流咏动速度的概率密度分布比较接近于高斯分布。在混合层内的上下两侧,流速较大一侧脉动速度与高斯分布偏离程度小于流速较小的一侧。在混合层上下边界处,湍流脉动强烈偏离高斯分布,说明在混合层边界处概率密度函数具有较大的非对称性。(4)强剪切工况中发现了动量逆梯度输运,而弱剪切工况中未发现,即上下两层流体只有在速度非对称性有较大差异时才出现动量逆梯度输运现象。在强剪切工况中逆梯度输运区域偏向速度较大的一侧,在-2.8<y/M<-1.4范围内。而两层流体的交界面处未发现动量逆梯度输运现象。第二部分:运用新近发展起来的Hilbert—Huang变换(HHT)和任意阶Hilbert谱分析方法分析了湍流脉动速度信号。首次得到动量在HHT频谱空间中的输运特性。主要结果包括:(1)在中心位置处湍流能谱具有较宽的惯性子区。在无分层强剪切实验中,能谱标度律接近-7/3,而在有分层强剪切实验中,标度律偏离-7/3。f2)不论分层与否,在水槽中心线上,流向脉动速度的间歇性均大于垂向咏动速度的间歇性。(3)动量输运主要受到大尺度结构控制,垂向动量输运随着分层增强而降低。动量的局部逆梯度输运现象在不同的尺度上或不同的频率上普遍存在,但是整体输运效果为各个尺度上或各频率上的局部逆悌度输运和顺梯度输运的综合。第叁部分:通过双尺度直接相互作用原理(TSDIA)对含有浮力效应项的分层湍流的能谱和温度脉动能谱进行了理论预测。(1)显式地得到了分层湍流的能谱和温度脉动能谱的表达式。(2)所得结果预测了能谱和温度咏动能谱具有的不同标度律行为,包括-11/3律,-9/3律,-7/3律以及-5/3律;(3)所得结果克服了Lumley的结果在预测稳定分层湍流能谱和温度咏动能谱时在小波数区域为负的缺陷。(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09-06-01)

邱翔,黄永祥,卢志明,刘宇陆[8](2008)在《稳定分层湍流的PIV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行建立分层湍流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分层湍流的实验研究,运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流动显示技术和PIV流场测量技术,定性研究了剪切和分层对湍流混合和湍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剪切促进湍流混合,稳定分层抑制湍流混合,而且分层使得混合层内的湍流结构变得扁平和细长,同时还发现了混合层内涡旋的拉伸、合并、扭曲和变形等复杂的流动现象,特别是发现了其中的旋转涡对和反旋转涡对以及对湍流输运起重要作用的手指状结构。(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08年02期)

冯素晓,邱翔,刘宇陆[9](2007)在《稳定分层湍流中湍流输运的关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稳定分层湍流中标量(热量)湍流输运。研究不同强度分层对标量输运特别是在某些分层情况下出现的逆梯度输运现象的影响。通过对稳定线性分层湍流的两点关联(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7-08-20)

陆夕云[10](2005)在《分层湍流和旋转湍流的大涡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层剪切湍流和旋转剪切湍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许多工程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由于湍流是一种在随机运动的背景场中又具有极其复杂的相干结构的流动,这就使得湍流的数学分析和实验观测都十分困难。近十多年来,大涡模拟(LES)方法已成为复杂湍流问题数值研究的重要方法,其思想是将湍流的大尺度脉动和小尺度脉动分开,对大尺度结构进行直接数值模拟,同时建立亚格子尺度(SGS)模型来模拟小尺度脉动的作用。因此,建立合理的SGS模型是LE方法的关键所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期刊2005-08-01)

分层湍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湍流与环境流体力学实验室分层湍流实验平台的建设,以及基于此科研平台进行的LIF(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流动显示、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流场测量和PDA(particle dynamic analyzer)单点测量等教学实验结果,最后对此平台在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过程进行了介绍.将学科建设的高级实验仪器设备用于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研学结合,使高水平实验服务于教学改革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层湍流论文参考文献

[1].柏晓东,方庆贺,张伟.基于速度-涡量相关结构的开敞槽道流自由表面以下分层湍流研究[C].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8

[2].邱翔,黄永祥,周全,卢志明,刘宇陆.分层湍流实验平台及在创新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2015

[3].邱翔,侯志芳,朱龙,马皓,刘宇陆.弱分层湍流输运特性的统计分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贾俊梅,韩英.稳定热分层湍流特性的数值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董宇红,陆夕云.热分层湍流直接模拟的高精度算法和数值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0

[6].沈治,李宇鹏,崔桂香,张兆顺.稳定分层湍流的大涡模拟[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9

[7].张道祥.稳定分层湍流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09

[8].邱翔,黄永祥,卢志明,刘宇陆.稳定分层湍流的PIV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8

[9].冯素晓,邱翔,刘宇陆.稳定分层湍流中湍流输运的关联分析研究[C].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2007

[10].陆夕云.分层湍流和旋转湍流的大涡模拟研究[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2005

标签:;  ;  ;  ;  

分层湍流论文-柏晓东,方庆贺,张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