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中心小学李仕兵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课程教学的过程,并以新的课程观为指导,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多向互动、合作、探索的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小学生;学习欲望
【中图分类号】G648.6【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49-01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当学生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状态,而在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就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愿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孙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发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教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新颖的设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奠定积极思维基础。
二、合作学习,激发小学生乐学
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动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在改革组织形式的探索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有教师的好心,还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组织严密的管理措施。在教学中我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不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出示讨论问题: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此时,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通过动手实践、交流探索结果,最后让小组派代表发言:(1)用数一数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2)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这时让学生演示怎样比;(3)用量一量知道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此时又引导学生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用尺子量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有些学生会想到用图形对折的方法能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分层指导,激发小学生善学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得到最好发展。教师在布置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的训练安排,以期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这两类作业均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一刀切”。课内作业按A、B两类设计和指导,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五分之三,给三个问题:(1)还剩多少吨?(2)用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吨?(3)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优等生做第2题,第3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问题自己解决。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地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曾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小学生好学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一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整时的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整体教学效果提高,优化教学过程。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还要密切关注新课程的动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做到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郭淑芬,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3期
2、李桂荣,也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