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肝病毒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阳性,病毒,乙肝,串联式。
乙肝病毒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张继东,曹立华,赵培利,杨延源[1](2019)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分离血清,同时采用ECLI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血清进行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151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所占比率为88.82%,有96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HBVDNA阳性,所占比率为56.47%,有96例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同时为HBsAg和HBV-DNA阳性,所占比率为56.47%。利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发现,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CLIA法定量检测HBsAg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候,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检测HBsAg和HBV-DNA载量,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优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梁继红[2](2019)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乙肝病毒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测,研究组采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AST<37及ALT≥40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乙肝病毒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具有费用低、操作方便简单以及准确率高等特点,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15期)
陈海丽[3](2019)在《阿德福韦酯与拉夫米定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患者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与拉夫米定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效果。方法:选取5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拉夫米定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52.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0.0%,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48.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6.0%,观察组的HbeAg阴转率为6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0.0%,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乙型肝炎抗病毒e抗原阳性的乙肝患者,效果优于用拉夫米定片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改善患者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情况与肝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罗玉文[4](2019)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患者的100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全部患者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统计患者的肝五项和肝功能结果。结果:患者中以HBsAg单项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居多;以男性居多,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结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加强各项肝功能检测,并及时接种疫苗,若患者携带乙肝病毒,应对其进行严格管控,切断传染源,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3期)
张林霞,冀玉珍[5](2019)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阳性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急诊或住院的15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PreS1Ag,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比较HBeAg阴性和阳性乙肝患者PreS1Ag、HBV-DNA阳性检出率,观察不同载量HBV-DNA与PreS1Ag的关系,并分析PreS1Ag、HBV-DNA与HBeAg的相关性。结果在HBeAg(+)与HBeAg(-)血清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标本中PreS1Ag、HBV-DNA阳性率均显着高于HBeAg(-)血清标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1.0×10~3copies/mL的PreS1Ag阳性率明显低于载量为1.0×10~3~1.0×10~5copies/mL及>1.0×10~5~1.0×10~8copies/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为1.0×10~3~1.0×10~5copies/mL的PreS1Ag阳性率与载量>1.0×10~5~1.0×10~8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S1Ag、HBV-DNA均与HBeAg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appa=0.353、0.353)。结论 PreS1Ag与HBV-DNA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时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为HBV携带者的检测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乙肝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龚洋[6](2019)在《以串联式乙肝病毒核心颗粒呈递的基于多重保守抗原的甲型流感病毒病毒样粒子候选疫苗》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甲型流感病毒(IAV)疫苗是靶向病毒的不同部分,不同季节可能是不一样的。疫苗的设计依赖于预测的优势流感毒株,而当疫苗和流行毒株之间不匹配时功效欠佳。此外,目前方法制得的疫苗对有可能引起大流行病的新兴流感毒株只提供有限的保护。有一种解决方案是设计靶向流感病毒保守的蛋白结构区域的疫苗,这些结构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保持不变,并可能存于在新兴变体中。(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唐钊,唐莹[7](2019)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患者的乙型肝炎标志物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进行检测,同时对所有患者的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完成相关检测后,73例患者表现出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为67.59%,69例患者表现出HBV-DNA阳性,阳性率为63.88%,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会表现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与HBV-DNA水平表现出正相关。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相关检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测,能够有效的表现出显着的检测价值,同时对肝功能损伤也表现出显着的诊断价值,为乙型肝炎疾病的治疗提供保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11期)
杨菲菲,孟海霞,色音其其格[8](2019)在《妊娠期妇女血清乙肝病毒DNA表达载量与前S1抗原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清乙肝病毒DNA表达载量与前S1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的妊娠期妇女5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所有孕妇血清中的前S1抗原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所有孕妇血清中的乙肝病毒DNA表达载量进行检测,分析乙肝病毒DNA表达载量与前S1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病毒DNA阳性标本222例,乙肝病毒DNA阴性标本338例。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率显着高于阴性标本的阳性率(P<0. 05)。前S1抗原在乙肝病毒DNA阳性标本中的表达显着高于乙肝病毒DNA阴性样本(P<0. 05)。在乙肝病毒DNA阳性标本中,97例大叁阳标本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92. 78%,而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标本中,2例大叁阳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50. 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乙肝病毒DNA阳性标本中,124例小叁阳标本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58. 87%,而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标本中,337例小叁阳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7. 0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清乙肝病毒DNA的表达与前S1抗原阳性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Bc/HBe Ag/HBsAg叁项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表达与乙肝病毒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HBsAg/抗HBc/抗HBe叁项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DNA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02期)
王菲菲,马小星[9](2018)在《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阳性产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及与Toll样受体4和干扰素-γ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s,HBs 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s,HBe Ag)均阳性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情况及与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 4,TLR 4)和干扰素-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98例HBs Ag和HBe Ag均阳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是否出现HBV宫内感染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有HBV宫内感染的100例为甲组,无HBV宫内感染的98例为乙组。分别测定两组产妇分娩前的外周血HBV DNA含量和外周血干扰素-γ水平,分娩后脐带血中HBe Ag和HBs Ag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测定两组产妇胎盘TLR 4和干扰素-γ等的表达情况。结果分娩前甲组产妇干扰素-γ水平[(212. 38±35. 49) pg/m L]低于乙组产妇[(1 279. 39±126. 38) pg/m L](P <0. 05);甲组产妇的HBV DNA水平[(6. 36±0. 36)×10~3copies/m L]高于乙组产妇[(0. 18±0. 03)×10~3copies/m L](P <0. 05)。甲组产妇分娩后脐带血中的HBe Ag和HBs Ag水平分别为(2. 23±0. 31) PEI U/m L和(3. 41±0. 32) ng/m L,均高于乙组产妇的(0. 32±0. 12) PEI U/m L和(0. 30±0. 09) ng/m L(P <0. 05)。甲组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中TLR 4和相应m RNA以及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36. 49±6. 12) pg/m L、(0. 71±0. 13) pg/m L、(79. 17±10. 98) pg/m L,均低于乙组产妇的(49. 32±7. 18) pg/m L、(0. 97±0. 12) pg/m L、(114. 38±18. 92) pg/m L(P <0. 05)。结论干扰素-γ和TLR4在抑制HBs Ag和HBe Ag均阳性产妇HBV宫内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对于预防和控制HBV孕产妇宫内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8年10期)
李琪,汤书兵,周树敏,钱志康[10](2019)在《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表面抗原密度对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究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Bviruscoreprotein,HBc)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表面抗原密度对免疫后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抗原密度的HBc VLPs疫苗,并检测了其在小鼠体内的抗体应答水平。【方法】首先制备了N端带有3个甘氨酸的人巨细胞病毒重组抗原域AD-4作为模式抗原,接着通过Sortase A的介导将AD-4连接到HBc VLPs表面上。将系列浓度梯度AD-4抗原在SortaseA介导下分别与相同浓度的HBcVLPs发生反应,制备不同抗原密度的HBc-AD-4 VLPs。将其分别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3次,每次免疫间隔2 w,间接ELISA法检测被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应答水平。【结果】结果表明,当HBc VLPs表面抗原密度为44.4%时,即HBc反应浓度∶AD-4反应浓度为1:0.5时,不足以引起高滴度的抗体产生;当HBc VLPs表面抗原密度为64.2%时,即HBc反应浓度∶AD-4反应浓度为1:1时,HBc-AD-4 VLPs诱导的AD-4特异性抗体滴度与100%抗原密度的HBc-AD-4VLPs所引起的抗体滴度相当;当HBcVLPs表面抗原密度大于64.2%时,引起的抗体应答水平不因抗原密度增加而进一步增强。【结论】发现了HBcVLPs表面抗原密度与免疫后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然而免疫64.2%抗原密度的HBc VLPs所产生的抗体滴度可达峰值,抗原密度进一步增加,抗体应答水平不会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乙肝病毒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乙肝病毒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测,研究组采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AST<37及ALT≥40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乙肝病毒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具有费用低、操作方便简单以及准确率高等特点,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肝病毒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继东,曹立华,赵培利,杨延源.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探讨[J].人人健康.2019
[2].梁继红.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9
[3].陈海丽.阿德福韦酯与拉夫米定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患者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
[4].罗玉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措施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9
[5].张林霞,冀玉珍.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龚洋.以串联式乙肝病毒核心颗粒呈递的基于多重保守抗原的甲型流感病毒病毒样粒子候选疫苗[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
[7].唐钊,唐莹.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杨菲菲,孟海霞,色音其其格.妊娠期妇女血清乙肝病毒DNA表达载量与前S1抗原表达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
[9].王菲菲,马小星.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阳性产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及与Toll样受体4和干扰素-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
[10].李琪,汤书兵,周树敏,钱志康.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表面抗原密度对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