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语文课堂上导学案运用的思考

当下语文课堂上导学案运用的思考

李永奇泸州外国语学校646000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4-086-01

一、关于导学案

学案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导学案的制定与运用准确地说应是一线教师的经验与智慧结晶,是成熟教学理念的实践,同时又是实践的理论再创造,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磨合中,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成熟,近20年来,它的实施与推行,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更多的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以生为本,师生不再是以教为主,而是以交流引导为主的教学理念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研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学习的一分子。因此,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出现及运用,那是教学方法园林中的一株奇葩,一直拥有它独特的风采。

可是近年来,我们发现在一些课堂教学上,导学案却似乎变了味,它不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案、严谨的教学策略,下面我以语文课堂上导学案的运用为例,谈谈相关思考。

二、导学案运用现状

可粗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将导学案当教案使用;把导学案作为教学环节的直接表达;把导学案的完成当作教学目的的达成。

很多课堂上,语文教师都会运用到导学案,课前让学生完成好导学案作业,目的是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他们存在的某些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予以解答,这样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非这样,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仅仅是在课堂上重新展示一遍学生所做的答案,或是纠正一下,就算是完成了一堂课;或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在上课时回答出问题,呈现“热闹”的教学氛围而设计好问题,教师只管问,学生展示就行,学生的思考过程、思想在展示的过程中被忽略,至于它是不是真的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或者刻意设置,固定僵化地把握课堂节奏,把课堂节奏简单地理解或处理成按照教师既定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整个教学环节。等等诸如此类的运用导学案,让我们不由得感慨:为什么曾经盛行一时的导学案会沦落为只具有“作业”这一单一功能的工具了呢?为什么它的更多价值也只是作为完成一堂课的承载品?往往是一张试卷式的导学案展示完成,一节课也就完成了。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岂不是成为一堂作业的讲解课了?我们那么多或优美、或生动、或深刻的文章岂不是被肢解为零碎的部件,既无人物感性之美、也无语言逻辑理性之美?这样的教学显然已违背了我们运用导学案的初衷。

三、在新课程标准框架下运用导学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②。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考量我们的导学案,因为这可以作为教师制定导学案的准则。

首先在制定导学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自己学生的现状及长远发展,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教师才不会有着太过功利的想法,就不会简单罗列相关的知识点,有这样的思想,才会在设置问题上去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其次导学案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能体现出教学环节中的生机和活力。导学案上的学习目的和重难点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习目的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而不应是干巴巴的条款和说教。它应该是灵动地穿行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成为生命课堂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这里我们重点是要讲究过程与方法,这不仅是在导学案上的具体体现,更重要的是课堂的精彩及目的的达成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完成,它容纳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充分体现教师智慧和风采的部分。因为它的问题设置,一定要符合本班学情来设计,具体的内容又必须在整体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完成,而有序的安排则又要体现出认知规律,在对文本的解读时又怎样去拓展相关知识,等等,这诸多环节,实际上是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将导学案上一个个死的问题变成灵活的相机而成的问题,这样就避免出现课堂上教师的刻板问,学生僵硬回答或展示的现象,其实语文的课堂教学也是需要、且可以有临时生成的环节,它是学生灵光一现的思考火花,也是老师综合素质的展示,更可能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具体体现,是个体之间智慧的碰撞。如在上《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在涉及到思考“刘和珍在鲁迅先生眼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时,我们学生不仅回答出刘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而且还把她置于中国人中,是一个怎样的中国人。这样的回答让老师眼前一亮,这样的视角的扩大、思考的深入不正是我们倡导的吗?在一节课上,如果我们都能充分重视这样的生成,又怎么会出现程序式的语文课呢?所以说,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在课前及课中可以独立完成,或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中共同完成,而绝不是单一角色的表演。

总之,在制定和运用导学案的时候,均应考虑“以生为本”的原则,只有在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全面落实导学案的各个环节,方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导学案真正的价值。

标签:;  ;  ;  

当下语文课堂上导学案运用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