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曾红宇[1]2006年在《浅谈报纸的有效发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是党报还是市场化报纸都有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之分。对于党报而言,报纸只有让读者阅读了,发行才是有效的。党报要改变报道方式,减少会议新闻,锐意改革,改变原有的刻板版面,增加亲和力和影响力,成为大家喜爱的报纸,真正发挥社会效益,实现有效发行。市场化报纸存在一个有效发行区间,应在有效发行区间内找到最佳发行点,实现利润最大化。报纸要改变盈利模式,扩大有效区间,使报纸有更多的盈利机会。

梁桦[2]2003年在《论报纸的有效发行》文中研究指明报纸的有效发行是近两年来新闻理论界和业界的一个热点和焦点话题。传统的观点认为,报纸的广告量和重要性程度与发行量成正比。但是,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决定报纸广告量的因素有很多种,发行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有效发行。在诸多决定有效发行的因素中,发行的结构、报纸的定位与性质是第一位的,另外,广告经营手段等共同形成合力。因此,摈弃传统的、浪费资源的报纸发行大战,追求合乎理性的符合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有效发行,应该是业界的追求。本文在阐述了报纸发行应该遵循的经济学原理、回顾研究了中国报纸发行大战的渊源和弊端之后,从报纸是产品的定义出发,按照一般商品的营销规律,指出了这种产品有效发行的途径和方法:实施产品差异化、发行重点区域化、产品价格差异化、品牌化、合理规模策略。

王爽[3]2004年在《论报纸的“有效发行”与“无效发行”》文中提出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主要是报业经营者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的问题。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

王一纯[4]2007年在《《潇湘晨报》整合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潇湘晨报》由湖南省出版集团主办,是一份立足长沙,面向湖南的综合类都市类日报。自2001年3月份创刊以来,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壮大,在市场地位、发行量、广告收入、经济效益等指标上都稳居湖南纸质媒体首位。但《潇湘晨报》如何能在辉煌的成绩面前保持继续发展的态势,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需要引入整合营销策略进行整体规划。与此同时,《潇湘晨报》作为一个典型的营销个案,对中国其他同样性质的报业经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潇湘晨报》的营销背景和其所处的长沙报业市场竞争环境,通过论述《潇湘晨报》的历史发展和所处的环境,认为其如果想在湖南地区继续保持“霸主”地位,就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而整合营销策略的解析,无疑是《潇湘晨报》今后发展的一大必然选择。接下来,本文着重对《潇湘晨报》的报纸定位、报纸发行和广告营销这叁个报纸营销活动的重要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文章指出,《潇湘晨报》要通过细分读者市场重新定位,找准报纸的目标读者,立足长沙,放眼全国,延续“影响湖南”的品牌形象,通过实施区域发行、控制发行和目标发行等实现“有效发行”,建立《潇湘晨报》独特的销售主题,增加广告收入。然后,提出《潇湘晨报》立体化品牌营销策略,指出其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读者数据库,并进行社会各方面资源的重新整合,以配合发行和广告等活动。最后,本文总结了《潇湘晨报》整合营销的重点,并指出其他同类报纸对其的启示,以及《潇湘晨报》现有的运作给同类都市报纸的启发。本文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析了《潇湘晨报》整合营销的个案,对《潇湘晨报》整个营销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定性分析参考了传播学、媒介管理学、营销学、媒介营销学的有关理论资料和案例分析材料、《潇湘晨报》公布的部分数据资料和与《潇湘晨报》主要部门人员访谈的记录。定量分析主要是对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公布的媒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张春林[5]2011年在《从“有效发行”到“有效阅读”及“有效生产”——论报纸内容产品经营思路的调整》文中研究说明"有效发行"论弱化了报纸的社会效益,割裂了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应该进行修正。报纸内容产品经营应从生产、销售、消费这一完整流程来审视,尽可能做到"有效发行"、"有效阅读"、"有效生产"的有机统一。"有效发行"的适用对象,既要考虑报社,也要考虑读者和广告商;"有效发行"的评价标准,既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益;"正发行"的报纸也要重视有效发行。"有效阅读"是报纸广告投放的重要参数,在测度有效阅读时,应兼顾阅读率和满意度双重指标。"有效生产"不仅要从报纸的物质生产环节尽可能减少废报、退报,而且要从精神生产环节尽可能避免无效阅读。

罗俊保[6]2010年在《《湖南日报》整合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湖南日报》是由中共湖南省委主办的机关报,是一份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的综合类日报。自1949年8月15日创刊以来,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不断发展壮大,在办报和经营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湖南日报》如何能在的成绩面前保持继续发展的态势,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需要引入整合营销策略进行整体规划。与此同时,《湖南日报》作为一个典型的营销个案,对中国其他同样性质的报业经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湖南日报》的营销背景和其所处的湖南报业市场竞争环境,通过论述《湖南日报》的历史发展和所处的环境,认为《湖南日报》如果想在湖南地区继续保持权威媒体地位,就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而整合营销策略,无疑是《湖南日报》今后发展的一大必然选择。本文将着重对《湖南日报》的报纸定位、报纸发行和广告营销这叁个报纸营销活动的重要环节进行详细分析。《湖南日报》要通过细分读者市场,重新定位,找准报纸的目标读者,立足湖南,放眼全国,延续“影响湖南”的权威媒体形象。本文提出《湖南日报》立体化整合营销策略的推进思路,指出其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读者数据库,并进行报社内部和社会各方面资源的重新整合,以配合发行和广告等活动。并通过实施区域发行、控制发行和目标发行等实现“有效发行”,建立《湖南日报》独特的销售主题,增加经营收入,推进《湖南日报》立体化整合营销策略。本文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局限以及对《湖南日报》营销的启示。本文采取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方式,全面解析《湖南日报》整合营销的个案,对《湖南日报》整个营销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定性分析参考传播学、媒介管理学、营销学的有关理论资料和案例分析材料、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公布的部分数据资料和以及对湖南报刊市场的调查情况,定量分析主要是依据权威市场监测调查机构公布的媒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梁桦, 梁林[7]2001年在《论报纸的有效发行》文中研究指明看了这个标题,也许有人会问,发行也存在有效与无效吗?那么,首先请大家看这么一个例子。新闻学博士曹鹏在《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有这么一段话,“1992年,笔者在襄樊铁路系统采访,亲眼看到列车段办公室堆着大迭《工人日报》,据介绍,他们按规定订了二十多份,由

向熹[8]2013年在《市场力量推动报业变革的效能与极限》文中研究说明2002年,我国启动“文化体制改革”,中国报业的市场化进程也全面加速;2012年,因媒体格局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报业出现行业性下滑;其间的十余年是中国报业发展的特定阶段,在这个特定阶段,市场力量成为中国报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而市场力量如何作用于中国报业变革?市场力量推动中国报业变革的效用如何体现?市场推动中国报业变革的力量极限在哪里?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用“个案研究”法,以《南方周末》为研究对象,本文试图通过“复盘”一份代表性报纸在2001年至2011年间五次战略性变革的成败来为上述问题求解,即以案例研究成果来回答普遍性问题。本文由六章和“结语”组成,第一章导论,对论题及产生的背景、既有研究、研究方法、逻辑结构等进行论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对《南方周末》成功的四项战略性变革进行案例研究,从“品牌”、“商业模式”、“规模”、“多元化”等四个角度论证市场力量在推动报业变革上如何产生效用及产生怎样的效用。第六章,对《南方周末》未达到目标的“拓展话语边界”战略性变革进行案例研究,论证市场在推动报业变革上的力量极限。“结语”部分,延伸论述了对本研究的两点认识,即“实践价值有局限性,历史价值大于未来价值”,“研究市场力量的极限不仅对报业变革有意义,还有在其他领域继续研究的价值”。本文对《南方周末》在特定阶段的发展有解释意义,并保存了一批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案例呈现的《南方周末》对如何“提升市场化水平”、“走裂变发展之路”、“追求内容专业化、队伍职业化”、“变革商业模式”、“迎接新媒体挑战”、“寻找话语空间”等报业共性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对行业有范本价值;本研究提出的市场力量的效用与极限问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曹丹[9]2011年在《论新时期省委机关报发行营销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省委机关和人民的喉舌,省委机关报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宣传和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努力使其得以贯彻和落实的重要任务;它肩负着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发行作为报刊生产营销活动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将产品转换为商品,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同时吸引广告客户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而言,省委机关报的发行直接关系到省委机关报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音的社会覆盖、关系到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延伸。改革开放叁十余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革,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省委机关报其生存与发展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巨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完善;人们公民意识、法制意识、生命意识、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及媒介技术、媒介环境的日新月异等,都使原来处在特殊地位的省委机关报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遭遇全面滑铁卢:发行量逐年走低,广告收入停滞不前,读者群大量流失,社会影响力、舆论引导力逐年下降,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皆陷入窘境。面对如此境况,省委机关报除了在媒介竞争不断自我升值、施行内容为王理念,努力放大自身在拥有较高的媒体公信力、受众覆盖面广、拥有较多优秀人才的优势之外,还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发行方式,拓展发行渠道、扩大发行数量;同时根据整体市场环境合理分析读者需求,探索新的报业市场,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真正做到公益媒体、舆论引导,增强省委机关报的竞争力,提高的省委机关报的发行数量,促进省委机关报的改革。

叶致芸[10]2010年在《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有效发行》文中提出有效发行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在这个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党报做好有效发行既要在内容上创新,也要拓展渠道,利用好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 浅谈报纸的有效发行[J]. 曾红宇.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D]. 梁桦. 暨南大学. 2003

[3].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与“无效发行”[J]. 王爽. 记者摇篮. 2004

[4]. 《潇湘晨报》整合营销策略研究[D]. 王一纯.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 从“有效发行”到“有效阅读”及“有效生产”——论报纸内容产品经营思路的调整[J]. 张春林.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湖南日报》整合营销策略研究[D]. 罗俊保. 湘潭大学. 2010

[7].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J]. 梁桦, 梁林. 当代传播. 2001

[8]. 市场力量推动报业变革的效能与极限[D]. 向熹. 武汉大学. 2013

[9]. 论新时期省委机关报发行营销策略[D]. 曹丹. 湖北大学. 2011

[10].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有效发行[J]. 叶致芸. 新闻世界. 2010

标签:;  ;  ;  ;  ;  ;  ;  ;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