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精神论文-王成

理学精神论文-王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学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顾八代,理学,《易》,“道”

理学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1](2019)在《理学精神与满族名臣顾八代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顾八代是清代满族名臣,也是满族理学先驱。他喜好读《易》,精研《易》理,在传统儒家"易学"的基础上,将"道"作为最高准的,探究宇宙万物、人情世故等。理学思想映射于他的诗歌创作中,成为其情感抒发的指示标与创作范式选择。从理学角度入手分析顾八代的诗歌创作,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人其诗,而且对职官与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新宇[2](2018)在《成德之教:朱子治《诗》纲领与理学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诗》学作为朱子学的重要一环,其精神与朱子理学是一致的。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成德之教",具体的表现则是:《诗》本情性、《诗》之用"思无邪"和学者兴起于《诗》这叁个方面。这叁个方面不仅是朱子《诗》学最为核心的纲领,也蕴含了朱子理学的内在精神,二者之间无疑是相通的。蕴理学与经学之中,并通过对经学的研习体认而实现理学的修养目标,这正是朱子学特色之所在,而朱子之治《诗》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郭代杰[3](2018)在《李贽“童心说”及其反理学精神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李贽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更是一位不循常规、不蹈固习的反传统之士,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充满着鲜明的个性,以猛烈的姿态,激烈的言辞抨击着当时社会的混乱,政治的腐败,道德的虚伪,呼吁唤回人性的真情。尽管他的行为为当时世俗所不容,但他前卫的思想照耀着现实的光辉,展示着未来的希望。他坚信自己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是“正兵在我”,充满着勇气与封建压迫和封建传统思想作顽强的斗争。李贽就是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思想是在儒释道叁教思想的潜移默化之下形成的,但他又以斗士般的勇气去怀疑、审视叁教中的真假、是非关系,探索真正的是非观、平等观,明确地否定了“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反对程朱的“理欲之说”,提出“童心说”,提倡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说真话,做真事。并以此为基础,深刻揭露了道学及道学家伪善的本质,鲜明地表现出李贽对于人的重视与肯定,这无疑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具有启蒙精神的思想。李贽在要求发展人们“自然之性”的前提下,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德礼政刑”对人们的束缚,提出“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承认天下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侯王与庶人同等”的平等思想,以“致一之道”否定了官方哲学的“天生圣人”的谎言。正是从平等思想出发,李贽把“富贵利达”说成是人的普遍本性,把百姓之迩言当作善。李贽在不断地对理学进行着挑战,尤其是《焚书》和《藏书》的着述,鲜明地反映了他紧张而艰苦地探索与斗争,尖锐地揭露了当时那些讲理学家的丑恶嘴脸,更甚把矛头直指儒家学派的祖师孔子及其“经典”,这在当时可算是振聋发聩的,对后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之,无论是在理论建树上,还是精神情操上,李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与张扬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入的认识与评价他的思想。(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潘天英,金生奎[4](2017)在《以理入词和以词释理——南宋皖江词作的理学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皖江词人群体奉理学为共同的学术追求,在看待和创作词的态度上,皖江词人将理学的精神注入词作之中。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以理入词,带着理学精神和意趣去填词;二是以词释理,即主动将词作为阐释理学观念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7年04期)

刘清涛[5](2014)在《论徐敬德理学精神与诗歌创作之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敬德作为16世纪朝鲜理学思想的核心人物,对朝鲜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数量不多,大多收录在《花潭集》中。《花潭集》中收录的诗歌有78首,这为数不多的诗作成为他理学精神得以展现的艺术载体。他的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传达他理学观念的,这使得他的诗作具有了很强的哲理性。而且作为一个理学家,徐敬德执着追求"至理"的精神也化身为他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到他的诗作中,使他的诗歌能够寓理于情、借景达意。(本文来源于《当代韩国》期刊2014年02期)

周龙敏[6](2013)在《试论宋代理学精神对宋代绘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理解绘画,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绘画观念,而要了解绘画观念,就应该把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作为文化体现之一的宋代绘画,必然会受到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理学"穷理致知"和"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使宋代绘画产生了从理性到感性、从写实性到写意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21期)

易永姣[7](2013)在《论宋明书院赋之理学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明书院赋的发展与理学密切相关。书院是宣讲理学的场所,理学是书院教育的基本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盛衰同命。宋明理学家对书院的创建、兴复以及传播理学理想的精神使命,直接影响到书院赋的情感走向:叙说书院兴衰,并将之与圣道传承、世道人心相联系,表现出浓厚的忧道济世情怀。书院赋渗透着浓烈的朱子情结、道学情怀和对理学传统的忠贞维护。(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李剑波[8](2012)在《姚鼐诗歌的理学精神与古文旨趣》一文中研究指出姚鼐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理学的价值取向,在艺术上体现了明显的古文旨趣。姚鼐诗歌显示了儒林与文苑的合流,以及对道的担当,同时具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其创作以古文法为诗,是对历来以文为诗的全面总结与发展、开拓。(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邓洪波[9](2012)在《理学精神构筑书院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起源于官民二途,而自庆历兴学、官方力量基本退出书院以来,书院建设即由民间力量独立承担。因此,理学家们谋求恢复官方对书院的支持与投入。为此,他们从复兴宋初“天下叁书院”入手,强调先朝对书院的奖励褒扬,以祖宗赐书、赐额、赐田、赐官等举措来夸耀和要求,意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2-05-21)

徐公喜,郭翠丽[10](2011)在《宋明理学精神内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明理学的精神内核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以形成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宋明理学具有的以爱国爱民、平天下为内核的忧患意识和济世精神,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统一团结的社会理想与精神支柱,这是一种"经世致用"、"天理之和"、"公天下"的新境界,也是宋明理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精神内核。(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理学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朱子《诗》学作为朱子学的重要一环,其精神与朱子理学是一致的。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成德之教",具体的表现则是:《诗》本情性、《诗》之用"思无邪"和学者兴起于《诗》这叁个方面。这叁个方面不仅是朱子《诗》学最为核心的纲领,也蕴含了朱子理学的内在精神,二者之间无疑是相通的。蕴理学与经学之中,并通过对经学的研习体认而实现理学的修养目标,这正是朱子学特色之所在,而朱子之治《诗》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学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理学精神与满族名臣顾八代的诗歌创作[J].满族研究.2019

[2].王新宇.成德之教:朱子治《诗》纲领与理学精神[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3].郭代杰.李贽“童心说”及其反理学精神特质[D].河北大学.2018

[4].潘天英,金生奎.以理入词和以词释理——南宋皖江词作的理学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

[5].刘清涛.论徐敬德理学精神与诗歌创作之关联[J].当代韩国.2014

[6].周龙敏.试论宋代理学精神对宋代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3

[7].易永姣.论宋明书院赋之理学精神[J].宁夏社会科学.2013

[8].李剑波.姚鼐诗歌的理学精神与古文旨趣[J].甘肃社会科学.2012

[9].邓洪波.理学精神构筑书院理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10].徐公喜,郭翠丽.宋明理学精神内核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

标签:;  ;  ;  ;  

理学精神论文-王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