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概率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概率,稳定性,冠心病,冠状,可靠性,曲线,节理。
概率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黄家琳,李兴贵[1](2019)在《不动点方法与概率时滞脉冲模糊系统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完备距离空间上定义压缩映射,利用T-S模糊规则、概率时滞的相关性质和压缩映像原理导出了一类T-S模糊概率时滞脉冲双向联想记忆神经网络的稳定性的代数判据.特点在于,导出系统解的存在性的同时给出了该解的稳定性结论.最后,数值实例证实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秦溯,李云安,孙琳[2](2019)在《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取值的不确定性及其样本数量的有限性,给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建立桩基下溶洞顶板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力学简化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相应的稳定性验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区间分析理论和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方法,提出了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MATLAB中的INTLAB工具箱进行区间运算,并运用截断法消除运算过程中的区间扩展现象,最后通过比较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与1的大小来判断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以丹霞高速互通中D匝道2#桩基下溶洞为例,计算出该桩基下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7. 95,该值大于1说明该桩基下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且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别以3种功能函数为单位,研究当区间变量的变异系数C不同时(C从0. 01递增至0. 1),对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各区间变量变异系数C的增大,相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溶洞顶板厚度h的变异性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桩端阻力分担比T,桩顶反力F的影响相对最小。(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潘秋景,屈兴儒,王翔[3](2019)在《基于拟动力法的叁维边坡稳定性概率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概率分析的角度进行工程设计是一种合理的方法,它可以提供比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更全面的信息。本文从概率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叁维边坡地震稳定性。通过结合基于叁维旋转破坏机制的极限分析上限法与拟动力法来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来考虑模型参数的变异性,包括六个拟动力法参数和两个土体抗剪强度参数。本文研究并讨论了拟动力法参数的变异性对计算失效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的失效概率随着拟动力法参数的增加而增加,与拟静力法相比,拟动力法可以给出更为保守的失效概率估计结果。(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7期)
曹明星,贾斌,李德武[4](2019)在《基于模糊概率的隧道正洞围岩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新建玉(玉溪)磨(磨憨)铁路曼木树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隧道正洞支护参数变更为:拱墙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拱墙设置?6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5cm×25cm,拱部采用?22组合中空锚杆,边墙采用?22砂浆锚杆,锚杆间距1. 2m(环向)×1. 2m(纵向),锚杆长度3m/根。平导支护参数变更为:拱墙设置I16钢架加强支护,纵向间距1. 2m/榀,拱部设置?25砂浆锚杆超前支护,超前锚杆纵向间距2. 4m/环,每环21根,每根长3. 5m。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处理,用模糊概率的方法对隧道围岩稳定进行分析,验证支护参数变更的合理性。得出隧道拱顶围岩位移时态曲线与指数函数相关性较高的结论,并用模糊概率公式对隧道稳定性进行计算,探讨平导对正洞拱顶下沉值的影响。拟合出平导对正洞拱顶下沉值的影响是正洞拱顶下沉值增加的14. 383mm,并得出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刘亦航[5](2019)在《红岩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概率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滑坡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滑坡稳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红岩子工程地质构造特征,通过Geo-studio模型中的Seep和Slope模块对5个不同工况下的坡体稳定性及破坏率进行模拟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基岩整体稳定性较好,在库水位自825 m以0.5 m/d速度降至792 m或库水位自825 m以0.5 m/d速度降至792 m+50 mm/d降雨量(3 d)情况下稳定性较差,有发生崩塌滑坡的危险。(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6期)
杨轶涵,张靖,何宇,张友骞,王杰[6](2019)在《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大,考虑到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等特征,会对高渗透率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电力系统的发展。为此,文章着重针对小扰动的来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首先简要介绍了小扰动的相关概念,后从风电等不确定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接入电网以及网络安全叁方面阐述了各自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其次,对小扰动分析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了蒙特卡洛法(MCM)、随机响应面法(SRSM)和概率分配法(PCM)的相关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现阶段小扰动的抑制措施并提出了对未来电网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18期)
苑小辉[7](2019)在《基于概率统计的节理化岩质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秦淮东河规划方案,需要对南京市门家山处山体进行开挖,开挖后将形成顺倾节理化岩质边坡,边坡的变形与稳定受结构面控制。基于现场实测调查,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对研究区岩体结构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理论分析探讨了场区结构面及其分布特征对边坡变形和稳定性、可靠性的影响,在充分考虑结构面的影响条件下,对边坡的变形与稳定特征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及风险评估结论。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地质调查,结合极射赤平投影分析确定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平面滑动型,但受结构面组合影响,破坏形态将表现出多样性甚至出现台阶状滑面;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对结构面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岩体结构面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2)基于结构面JRC-JCS强度参数计算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拟合,得到场区结构面M-C强度模型参数;利用结构面粗糙度系数以及实测的回弹值并结合相关的经验确定了场区结构面的法向、切向刚度,并对结构面刚度的离散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其概率分布模型;(3)充分考虑结构面的影响作用,利用节理有限元对边坡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揭示了节理化岩质边坡的变形与稳定特征,确定了开挖后河道岩体边坡的稳定性状态,对边坡上部浅层滑动风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边坡应力应变与结构面变形之间的关系,对岩体沿结构面的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详细研究了关键块体对边坡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效果。(4)基于理论分析与模拟计算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边坡加固处理措施;同时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了风险评估,对开挖过程中加固方案的优化和预警预报系统提出具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16)
刘宇,何凤霞[8](2019)在《基于概率方法的机器人铣削加工颤振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可靠性概率方法引入到机器人铣削模态耦合颤振预测中,首先建立可靠性模型,得到极限状态方程.其次,应用四阶矩法计算其可靠度和灵敏度以分析各参数对于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基于机器人铣削加工骨头的工程背景给出了一个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两自由度方向的刚度、切削力系数和加工进给方向会影响铣削加工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X方向刚度,降低Y方向的刚度,减小切削力系数以及合理选择加工进给方向有利于避免模态耦合颤振的发生;系统对于切削力系数的变化相较于X,Y方向刚度更加敏感,对稳定性的影响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贾兴泰[9](2019)在《颈动脉斑块在估算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验前概率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在最新的一些指南中,强调通过计算验前概率(PTP)来指导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诊断策略,并把更新的Diamond-Forrester方法(UDFM)和Duke临床评分(DCS)作为计算PTP的首选方案。然而,大量的观察性研究表明以上两模型的评估效果并不满意。本研究以UDFM模型为参考构建基础模型,并添加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以探讨其在计算SCAD-PTP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及资料收集:本研究纳入了于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并疑诊为冠心病,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270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CAG检查结果、临床病史、胸痛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CAG诊断的SCAD定义为主要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将所有患者按照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不考虑斑块的长度,仅将各个颈动脉斑块的厚度(mm)相加,即为颈动脉斑块评分(PS)评分;斑块最大厚度(MTP)、斑块总数(TNP)可从颈动脉超声检查报告中直接获得。不一致的结果经讨论后共同决定。2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以SCAD为结局变量构建多个logistic回归模型:基础模型包含UDFM的全部变量:年龄、性别、胸痛类型;在基础模型中添加颈动脉斑块指标构建更新模型。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用来评估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以基础模型为参照,计算更新模型的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评估再分类能力。最后,绘制决策曲线以比较两模型的临床净获益。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性别(P=0.018)、年龄(P<0.001)、高血压病史(P<0.001)、血尿酸(P=0.019)、胸痛类型(P<0.001)及PS、MTP、TNP(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SCAD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胸痛类型为自变量构建基础模型,该模型的区分度中等(AUC=0.729,95%CI 0.667-0.790)但校准度良好(HL test:χ2=9.672,p=0.289),在基础模型中分别添加PS、MTP、TNP均能使模型AUC明显提高(P均<0.001),再分类能力提高且校准度良好。其中添加PS变量对AUC的提升最高,再分类的提升以TNP最高。(3)决策曲线显示,添加了颈动脉斑块变量的更新模型较基础模型有更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1)颈动脉斑块指标(PS、MTP、TNP)与SCAD是否发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2)颈动脉斑块可以显着提高SCAD患者估计PTP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岳,刘玉洁,张颖,周伽[10](2019)在《在中国稳定性胸痛患者中利用冠脉CTA对冠心病验前概率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中国人群中对升级的Diamond–Forrester模型(UDFM)和杜克临床评分(DCS)进行验证和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共5 743例因稳定性胸痛行C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冠心病定义为经CCTA确认至少有1个节段冠脉血管直径狭窄超过50%。每例患者的验前概率分别根据UFDM和DCS计算。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净重分类改善(NRI)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统计量(H-Lχ~2)等指标对模型的评估准确性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共有1 872(32%)例患者经CCTA检查确证为冠心病。DCS(AUC=0.772,95%CI:0.759~0.786)和UDFM(AUC=0.765,95%CI:0.751~0.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DCS相对于UDFM有更好的分类能力(NRI=26.20%,P<0.001)。UDFM(H-Lχ~2=137.823,P<0.01)和DCS(H-Lχ~2=156.704,P<0.01)的校准能力均较差,均高估了实际患病率。结论与UDFM相比,DCS能更好地在行CCTA检查的中国人群中估算冠心病的验前概率,但两者均高估了冠心病的实际患病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概率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取值的不确定性及其样本数量的有限性,给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建立桩基下溶洞顶板抗冲切、抗剪切和抗弯力学简化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相应的稳定性验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区间分析理论和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方法,提出了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MATLAB中的INTLAB工具箱进行区间运算,并运用截断法消除运算过程中的区间扩展现象,最后通过比较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与1的大小来判断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以丹霞高速互通中D匝道2#桩基下溶洞为例,计算出该桩基下溶洞顶板体系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7. 95,该值大于1说明该桩基下溶洞顶板处于稳定状态,且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别以3种功能函数为单位,研究当区间变量的变异系数C不同时(C从0. 01递增至0. 1),对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η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各区间变量变异系数C的增大,相应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溶洞顶板厚度h的变异性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桩端阻力分担比T,桩顶反力F的影响相对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率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黄家琳,李兴贵.不动点方法与概率时滞脉冲模糊系统的稳定性[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秦溯,李云安,孙琳.基于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方法的岩溶区桩基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3].潘秋景,屈兴儒,王翔.基于拟动力法的叁维边坡稳定性概率分析(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4].曹明星,贾斌,李德武.基于模糊概率的隧道正洞围岩稳定性分析[J].施工技术.2019
[5].刘亦航.红岩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概率计算[J].陕西水利.2019
[6].杨轶涵,张靖,何宇,张友骞,王杰.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性研究进展[J].电测与仪表.2019
[7].苑小辉.基于概率统计的节理化岩质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9
[8].刘宇,何凤霞.基于概率方法的机器人铣削加工颤振稳定性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贾兴泰.颈动脉斑块在估算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验前概率中的应用价值[D].郑州大学.2019
[10].王岳,刘玉洁,张颖,周伽.在中国稳定性胸痛患者中利用冠脉CTA对冠心病验前概率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J].天津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