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中国云南西部的钾质长英质岩石(富碱斑岩)伴生有大量的斑岩铜-金矿床,其形成通常被认为是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剪切作用有关。本文对沿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分布的钾质长英质岩石进行了系统的锆石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研究,来进一步限定其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这些钾质岩石包括三种岩石类型,分别为正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斑岩。本文对其中的15件岩石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测试,认为这些钾质长英质岩石形成于35-37 Ma。这些岩石具有较低的MgO、Cr和Ni含量以及相似的全岩Sr-Nd-Pb同位素组成,这种特征与中国云南西部的下地壳角闪岩和埃达克质岩石相似,说明这些钾质岩石来自增厚的下地壳。矿物对地质温压计的计算表明,六合钾质长英质岩石中的石榴石-单斜辉石麻粒岩包体形成于高压角闪岩相13-14kbar条件下,这与热动力学模拟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寄主钾质长英质岩石形成于至少40-42 km的深度。对钾质长英质岩石的地球化学和定量模拟结果表明,在正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中有镁铁质组分的加入,在正长花岗斑岩的成岩过程中受到了斜长石、黑云母和磷灰石分离结晶的控制。考虑到其成岩年龄及其沿金沙江缝合带广泛的分布范围,本文认为其与哀牢山-红河韧性剪切带的左行剪切没有成因上的联系。这条钾质岩带中的岩石在青藏高原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和越南北部都有分布,它们在始新世-渐新世具有同一的构造背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后,瑞利-泰勒对流失稳导致了下部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减薄,软流圈上涌,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幔源镁铁质熔体底垫到增厚的大陆下地壳之下使其发生部分熔融。沿金沙江缝合带分布的始新世-渐新世钾质岩浆作用是向东发生迁移的,这是由沿金沙江缝合带向东迁移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增厚和减薄作用引起的,这是撕裂的印度大陆板片在约52 Ma沿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带发生穿时俯冲在金沙江缝合带上的响应。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佟鑫
导师: 赵志丹
关键词: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钾质岩浆作用,地壳包体,岩石圈减薄,中国云南西部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之课题四“碰壁造山斑岩—矽卡岩型复合成矿系统与深部过程”
分类号: P588.1
DOI: 10.27493/d.cnki.gzdzy.2019.000188
总页数: 188
文件大小: 103478K
下载量: 107
相关论文文献
- [1].边界驱动对流与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二维热-力学模拟[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2)
- [2].新疆精河6.6级地震周边地区密度构造、均衡异常以及岩石圈挠曲机理[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6)
- [3].岩石圈弯曲的黏弹性松弛及其对确定弹性岩石圈厚度的影响[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0(05)
- [4].钟情岩石地球学 揭密地球DNA[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06)
- [5].联合多种资料确定华北岩石圈三维热-流变结构:对裂陷形成的意义[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7)
- [6].岩石的生生世世[J]. 地球 2018(11)
- [7].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6(01)
- [8].克拉通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11)
- [9].华南地区岩石圈电性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12)
- [10].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岩石圈精细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5)
- [11].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J]. 中国地质 2011(01)
- [12].华南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与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关系初探[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01)
- [13].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3)
- [14].凯尔盖朗海台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初步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1)
- [15].全球1°×1°海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模型[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05)
- [16].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11)
- [17].地幔对流及其对岩石圈作用的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4)
- [18].数值模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一种可能机制——下地壳榴辉岩重力失稳引起的拆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2)
- [19].中国东部岩石圈热状态与流变学强度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1)
- [20].从“岩石圈减薄”到“克拉通破坏”[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6)
- [21].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特征及其与热岩石圈厚度的关系[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
- [22].2015年新疆皮山6.5级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特征分析[J]. 地震研究 2017(03)
- [23].从重力异常研究岩石圈内部变形及力学特性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 [24].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对裂后期沉降的控制[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06)
- [25].钾玄质系列岩石的研究现状[J]. 地质论评 2017(06)
- [26].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各向异性[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1)
- [27].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热结构与热-流变学演化[J]. 地学前缘 2017(03)
- [28].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热”岩石圈厚度演化[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4)
- [29].地质学中的压力与深度关系讨论:颗粒尺度压力差到岩石圈构造超压研究新进展[J]. 地学前缘 2017(02)
- [30].岩石圈减薄与成矿关系的不均一性[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