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UPnP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梅[1](2016)在《基于UPnP协议的数字家庭网络多媒体设备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提出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种智能化设备越来越普及。它们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中饰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数字家庭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关于数字家庭网络的各项技术发展迅速。UPnP就是其中的主流技术之一。UPnP是实现数字家庭网络的标准化协议结构。其拟定了设备寻址、设备发现、设备控制等一系列的协议标准。在智能家庭网络中,各种家用智能设备能够以无线的方式协同工作。人们可以使用任何一个设备访问本网中的所有多媒体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UPnP协议栈的架构和工作流程。针对家庭网络中的多媒体设备进入UPnP网络后的设备寻址、设备发现、设备描述、设备控制等相关场景,本文以UPnP协议栈和Cling为基础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实现方案。该实现方案的核心为Core模块和Support模块。本文同时设计了一套在数字家庭网络中Control Point如何与不支持UPnP协议的多媒体播放器协同工作的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在现有的UPnP结构中增加一个适配中心的实体,让多媒体播放设备与UPnP A/V架构松耦合。不支持UPnP协议的多媒体播放设备进入本地网络后首先在适配中心中注册和存储必要的信息。在开始工作后,控制点只需同适配中心进行UPnP交互即可。在控制点想要调用适配中心的多媒体播放设备时,适配中心只需解析控制点的控制请求信息再调用相关多媒体播放设备即可。在该方案下,控制点与适配中心直接进行UPnP交互而达到间接控制多媒体播放设备的目的,所以多媒体播放设备不需要支持UPnP协议。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就不需要针对各式各样的多媒体播放器进行特殊定制,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更利于家庭智能网络的推广。该研究方案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李元东[2](2015)在《基于OSGi的数字家庭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在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势态下,电子智能产品充斥了人们的生活,在家庭内部,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生活服务需要与资源共享,各种智能产品之间需要进行频繁自动的信息交换。因此,数字家庭网络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了主流发展方向之一。但是位于不同数字家庭嵾络内的智能设备之间却不能相互访问,这极大地限制了智能产品服务的可控性及多元化,如何实现家庭网络中多媒体通讯穿越防火墙/NAT设备及跨界获取其它网络内的设备资源成为数字家庭网络发展的关键问题之由于数字家庭网络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标准组织,如ITU-T、ETSI、 UPnP论坛、闪联(IGRS)、DLNA、e家佳等。其中UPnP应用最为广泛,它是与底层独立,基于分布式的开放型体系结构,具有极大地组网灵活性。OSGi(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是一个轻量级的、松耦合的、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具有模块化、高内聚、松耦合的特点,适合网关类应用的开发,并可以缩减软件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并保证代码质量。本文深入研究了数字家庭网络内相关技术标准:UPnP协议规范、JINI技术、OSGi规范,并对实现家庭网络内资源共享的架构模型C/S模式和SOA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OSGi框架的不同局域网内UPnP设备的资源共享模型,并进行了UML建模,它包含用例图、静态类图及活动图。最后根据UML建模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家庭网络资源共享系统。它包括客户端网关模块和服务端模块。客户端模块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由控制点子模块和网络服务子模块组成,并完全遵循UPnP协议规范、OSGi规范,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服务器模块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家庭网络内智能设备的数据、信息,以实现它们互访的目的。文中阐述了设计细节,并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功使得家庭网络中控制端智能设备可以对外发布自身提供服务,并可以获取其它家庭网络内UPnP设备提供的服务资源,实现了局域网内智能设备提供服务的多元化与资源共享。
孙鹏[3](2013)在《多系统下DLNA数字家庭网络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中的数字产品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的数字产品具有网络接入功能。如何将家庭中的数字产品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实现互联,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设备间的互操作,这正是DLNA所要解决的问题。DLNA基于UPnP协议,它不是创造技术,而是一种解决方案,DLNA中的各种技术和协议都是已经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和协议。家庭中最常见的数字产品主要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数字智能电视、数码相机等,本项目采用嵌入式开发板代替数字智能电视,通过无线路由器将其与个人电脑、Android智能手机连成一个数字家庭网络,通过编程实现了简单的人机交互界面,对DLNA数字家庭网络应用场景进行了模拟。其中开发板充当控制点和媒体播放器,PC机充当媒体服务器和媒体播放器,Android智能手机充当媒体播放器和AV控制点。通过遥控器能够控制开发板搜索网络中的媒体服务器和媒体播放器设备,并能控制网络中的任意媒体播放器播放媒体服务器中的媒体资源,同时能够对播放过程进行相应控制。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UPnP协议的Android系统下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最后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数字家庭网络,对项目所开发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演示,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陈全[4](2013)在《UPnP A/V架构研究及控制点的实现》文中认为普遍存在于家庭中的种类繁多的智能设备如: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存储和计算资源的浪费。因此,构建一个互联互通、信息资源能够方便共享的家庭网络就显得尤为突出。UPnP标准以其与网络介质和操作系统无关、采用大量通用网络协议等优点从众多的家庭网络互联标准中脱颖而出,受到广泛欢迎。UPnP A/V播放应用是UPnP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有的UPnP A/V架构中有三个功能不同的独立实体,即控制点、媒体服务器和媒体渲染器;后两者并称为UPnP A/V设备。媒体服务器提供媒体内容服务;媒体渲染器提供渲染播放媒体内容服务;控制点用来控制和协调媒体服务器和媒体渲染器之间的各种操作;因此,它们之间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互。本论文将在此基础上正确实现控制点的各项功能。本论文同时研究了改进现有架构的方法,主要是在现有架构基础上添加一个注册表功能实体,让其首先和UPnP A/V设备进行交互并存储由这些设备所发出的响应信息。这样控制点和媒体服务器、媒体渲染器之间的信息交互由之前在两者之间直接进行变为通过注册表间接进行。如此,当有多个控制点参与管理控制时,该架构下UPnP A/V设备的信息交互效率将得到较大提高,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该研究成果已经申请成为国家专利。本论文还针对UPnP标准中存在的缺点研究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王飞[5](2013)在《面向数字家庭网络的可视化框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同时综合了三维图形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项技术,共同构建出一个贴近真实世界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三维虚拟环境中,以近乎自然的方式与其中的物体进行交互。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数字家庭网络的可视化框架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展与现状。然后分别介绍了构成该系统的两大主要技术,即数字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与可视化技术。通过总体方案的论证设计,确定了客户端/服务端的系统架构,以及从设备层到可视化层的设计思路。服务端使用UPnP协议实现设备信息的获取与设备数据库的建立,同时向客户端提供数据库查询和设备访问控制服务;客户端设备层通过请求-应答机制完成本地数据库与服务端的同步,可视化层根据设备信息,利用三维引擎OGRE构建出虚拟场景,场景内设备模型具有可交互性,使用者通过设备相应的QT控件完成人机交互过程。本文所设计的可视化框架可用于实现家庭网络中智能设备的远程访问控制,系统本身易于部署,对现有设备兼容性好,且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对数字家庭网络系统的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詹艳超[6](2012)在《家庭网关UPnP QoS架构扩展及其接纳控制算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智能家电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家庭网络已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家庭网络以家庭网关为中心,以中间件技术为平台,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家庭网关作为家庭网络的核心设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家庭网关通常仅作为家庭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桥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网络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因此,为了设计性能优良的下一代家庭网关,研究家庭网关UPnP QoS架构及其接纳控制算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家庭网络相关技术,包括家庭网络结构、组网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QoS技术。其次,本文对UPnP论坛提出的家庭网关UPnP QoS架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该架构的组成、工作流程以及不足之处。针对UPnP QoS架构的不足之处,对UPnP QoS架构进行功能扩展,并以数字媒体播放系统为例,详细描述了该扩展UPnP QoS架构的工作过程。结合扩展的UPnP QoS架构,设计了一种基于门限的接纳控制算法和分析模型原型。然后,本文通过编程仿真对所提算法的阻塞率和带宽利用率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下一步研究工作。
池烨[7](2010)在《数字家庭网关上的QoS架构与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字家电和网络的普及,数字家庭已成为现代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家庭中的各种数字产品仍然是相对独立和分离,构建一个宽带接入、内部互联、内容共享的数字家庭网络的需求强烈。家庭网络以家庭网关为中心,中间件技术为平台,实现各种设备的互联。家庭网络中数字家电种类繁多,而且随着多媒体设备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对数字家庭网络中的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家庭网络QoS管理从传输媒质角度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QoS;从管理方式角度,可分为综合服务和区分服务;从目前流行的架构来看,有UPnP、OSGi、Jini等,其中又以UPnP为主流。本文从这些角度分析、比较家庭网络各种QoS管理技术与架构的优缺点,总结出现有家庭网络QoS管理中存在的许多流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低优先级流量饥饿的不公平性、缺乏准入控制造成的拥塞过度、流量优先级指定的不诚信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数字家庭网关上的分类受控QoS架构。该架构在UPnP QoS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不支持UPnP的设备也能使用QoS服务。该架构在家庭网关上部署QoS策略,它引入了以下几种管理机制:流量优先级验证机制、用户优先级配置机制、流量分类带宽控制机制与准入控制机制。分类受控QoS架构是从流量管理的角度解决上述QoS问题,使得家庭网络的流量在优先级的基础上保证相对的公平性;提高带宽利用率;提高用户的可配置性;利用准入控制加强网络拥塞控制。最后,本文通过模拟分析证实了分类受控QoS架构的有效性,并对该架构的应用做了总结与展望。
刘涛[8](2009)在《基于OSGi的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海尔的中网发展战略为背景,通过对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的研究,设计了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从而为下一步提供更加方便智能的家庭网络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OSGi的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设计框架: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在家庭网络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通过对已有的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的比较和分析,确定OSGi作为本文组建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的关键技术。基于OSGi下服务接口、服务实现、服务注册、服务引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的整体框架,并且对部分服务进行了设计。通过定义家庭网络内部明确接口和服务,将家庭网络内部的各种功能需求转化为各种服务的集合,实现了家庭内部各种服务的整合。2.设计和实现了家庭紧急呼叫服务:此服务的主要设备为用户终端、海尔软件数字家庭终端HomeBox、小区服务器等,设计及开发基于OSGi的家庭紧急呼叫服务。实现了基于OSGi Framework的接收串口数据、显示数据及发送数据等核心功能服务,并且成功移植到海尔软件数字家庭终端HomeBox处理平台上面,验证了OSGi在家庭嵌入式设备中的广泛适用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工作,证实了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中采用OSGi技术具有令人满意的可行性、可扩展性、适应性强等优点,解决了家庭网络内部设备功能集成的困难,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张佳[9](2009)在《UPnP与IGRS设备互联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日趋成熟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各种智能化家电设备不断涌入百姓家庭,数字化家庭网络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目的是打破各个家庭设备“信息孤岛”的现实,实现家庭中各种信息终端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数字家庭网络的实现需要一个能够使各种不同设备无缝联系相互操作的开放式标准。但目前该领域相关标准众多,并没有哪个标准能够一统天下。这些标准中以国外的UPnP和国内的IGRS(又称“闪联”)地位尤为显着。如何实现这两种设备的互联、服务调用、信息共享很有现实意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OSGi开放式服务网关能够提供一个开放的服务平台,采用该技术构建数字家庭网络控制中心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OSGi的平台上实现UPnP设备与IGRS设备的互联。文章首先介绍了数字家庭网络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各种中间件技术。并对UPnP协议与IGRS协议的基本原理、实现机制以及OSGi的构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OSGi平台上实现UPnP与IGRS互联的机制。即首先增加OSGi对IGRS设备的支持,然后在OSGi中增加一个称为UI代理的组件,使用该组件做代理服务,通过服务搜索与提供、协议转译与转发实现两种设备间的通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互联机制的可行性。
张博[10](2008)在《中间件技术在家庭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未来的数字家庭将以网络为核心,目标是使所有的信息设备可以智能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场数字革命。随着信息家电和网络的普及,数字家庭技术正日益成为现代数字主流技术,而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技术是现代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中得到广泛支持、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技术,也是当今各国研究的热点。UPnP主要用于实现设备的智能互联互通。使用UPnP协议不需要设备驱动程序,因此使用UPnP建立的网络是介质无关的,它可以运行在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之上,可以使用C,C++,和JAVA等开发语言,使得在办公室、家庭和其它公共场所方便地构建设备相互联通的网络环境。本文在详细分析家庭网络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针对目前国内对家庭网络研究相对落后的现状,对具有代表性、有希望取得成功的家庭网络中间件——UPnP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由于家庭网络中存在着众多的设备,因此管理和操作这些家电设备会十分复杂和繁琐。家庭网关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它首先收集每个在线设备的信息,生成信息家电描述数组,然后根据模板文件生成具体的控制界面。(3)为了解决家庭网络中使用不同协议的信息家电的互操作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UPnP和其它接入技术之间的协议转换,具体设计了UPnP-Jini互联结构,并将其集成在家庭网关内部,从而实现了将Jini服务和Jini用户融合在以UPnP设备为主的家庭网络中。(4)根据开发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了UPnP设备的编写框架,这对于实现UPnP设备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UPnP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UPnP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UPnP协议的数字家庭网络多媒体设备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本章小结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UPnP基本原理 |
2.1 简介 |
2.2 UPnP网络组件 |
2.2.1 设备组件(Device) |
2.2.2 服务组件(Service) |
2.2.3 控制点组件(Control Point) |
2.3 UPnP论坛 |
2.4 UPnP协议栈架构 |
2.4.1 TCP/IP协议 |
2.4.2 HTTP协议 |
2.4.3 SSDP协议 |
2.4.4 GENA协议 |
2.4.5 SOAP协议 |
2.4.6 XML语言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UPnP工作机制 |
3.1 设备寻址 |
3.2 设备发现 |
3.3 设备通知 |
3.3.1 设备寻找 |
3.4 设备描述 |
3.5 设备控制 |
3.5.1 行为调用 |
3.5.2 行为响应 |
3.6 事件通知 |
3.6.1 事件订阅 |
3.6.2 事件通知 |
3.7 设备表达 |
3.8 UPnP多媒体资源播放工作机制 |
3.8.1 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 |
3.8.2 媒体渲染器(Media Render) |
3.8.3 多媒体播放设备工作流程 |
3.9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方案设计与实现 |
4.1 课题目标分析 |
4.2 开发环境介绍 |
4.3 工作流程 |
4.4 Cling Core主要API介绍 |
4.4.1 Upnp Service Configuration (Upnp服务配置) |
4.4.2 协议工厂模块 |
4.4.3 路由模块 |
4.4.4 注册机模块 |
4.5 SUPPORT模块 |
4.5.1 设备/服务 |
4.5.2 服务解析器 |
4.5.3 服务管理器 |
4.5.4 内容浏览服务 |
4.5.5 资源推送服务 |
4.6 相关改进 |
4.6.1 当前数字家庭网络的缺点 |
4.6.2 基于适配模式的多媒体播放策略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演示 |
5.1 UPnP多媒体演示目标 |
5.2 实例初始化过程 |
5.3 设备演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UPnP目前缺陷以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2)基于OSGi的数字家庭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数字家庭网络研究现状与课题来源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数字家庭网络研究分析 |
2.1 数字家庭网络标准规范分析 |
2.2 数字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 |
2.2.1 UPnP技术 |
2.2.2 JINI技术 |
2.2.3 UPnP技术与JINI技术在数字家庭网络中应用比较分析 |
2.3 数字家庭网络与开放式服务网关协议OSGi |
2.3.1 OSGi概述 |
2.3.2 OSGi在数字家庭网络中的应用分析 |
2.4 数字家庭网络间资源共享技术分析 |
2.4.1 NAT技术 |
2.4.2 Web Servi ces技术 |
2.4.3 C/S架构及优缺点分析 |
2.4.4 SOA架构及优缺点分析 |
2.4.5 C/S架构与SOA架构在数字家庭网络资源共享中的分析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3 数字家庭网络资源共享解决方案 |
3.1 需求分析 |
3.2 总体设计方案 |
3.3 UML建模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OSGi的数字家庭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
4.1 客户端网关模块的设计 |
4.2 服务器模块的功能分析与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OSGi的数字家庭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的测试 |
5.1 系统客户端网关模块单元测试与分析 |
5.2 系统服务器模块单元测试与分析 |
5.3 系统集成测试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多系统下DLNA数字家庭网络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Android 系统应用软件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3 数字家庭网络中人机交互的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实现的主要功能 |
1.5 本章小结与全文主要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UPnP 协议的理论基础 |
2.1.1 UPnP 协议介绍 |
2.1.2 UPnP 体系结构 |
2.1.3 UPnP 协议工作原理 |
2.1.4 UPnP 协议中涉及到的组件 |
2.1.5 UPnP 协议中 AV 框架的介绍 |
2.2 Android 系统平台理论基础 |
2.2.1 Android 平台简介 |
2.2.2 Android 平台架构介绍 |
2.3 JNI 技术基础 |
2.3.1 什么是 JNI |
2.3.2 为什么要用 JNI |
2.3.3 JNI 的使用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系统下 DLNA 人机交互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课题主要实现功能和总体设计 |
3.2 硬件部分总体设计 |
3.3 软件部分总体设计 |
3.3.1 开发板嵌入式系统的选择 |
3.3.2 Android 系统应用程序概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ndroid 系统下人机交互系统软件部分的具体实现 |
4.1 Windows 下 Android 应用程序调试开发环境的搭建 |
4.2 基于 UPnP 协议的 Cling 开源包的简单介绍 |
4.2.1 Cling 开源包的总体介绍 |
4.2.2 适用于 Android 系统的 Cling |
4.3 Android UI 编程介绍 |
4.4 代码具体实现部分 |
4.4.1 Android 系统串口通信代码实现 |
4.4.2 项目核心代码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系统下 DLNA 人机交互系统效果演示 |
5.1 搭建演示环境 |
5.2 项目效果演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项目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4)UPnP A/V架构研究及控制点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家庭概述 |
1.2 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 |
1.3 典型的 UPnP 应用场景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UPnP 工作机制 |
2.1 UPnP 总体架构 |
2.2 UPnP 的基本组件 |
2.2.1 设备组件 |
2.2.2 服务组件 |
2.2.3 控制点组件 |
2.2.4 UPnP 基本组件之间的拓扑架构 |
2.3 UPnP 标准中重要术语 |
2.4 UPnP 工作机制 |
2.4.1 设备寻址 |
2.4.2 设备发现 |
2.4.3 设备描述 |
2.4.4 设备控制 |
2.4.5 设备事件 |
2.4.6 设备表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UPnPA/V 架构研究 |
3.1 架构目标 |
3.2 UPnP A/V 架构 |
3.2.1 控制点(Control Point) |
3.2.2 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 |
3.2.3 媒体渲染器(Media Renderer) |
3.2.4 信息交互过程 |
3.3 通用 UPnP 交互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UPnPA/V 架构下控制点的实现 |
4.1 开发环境介绍 |
4.2 重要功能模块设计 |
4.2.1 UPnP 服务配置子模块 |
4.2.2 UPnP 协议栈子模块 |
4.2.3 路由子模块 |
4.2.4 注册子模块 |
4.2.5 Control Point 子模块 |
4.3 Control Point 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相关改进 |
5.1 UPnP 标准改进 |
5.1.1 UPnP 标准的缺点 |
5.1.2 相应的改进措施 |
5.2 UPnP A/V 架构改进 |
5.2.1 现有 UPnP A/V 架构的缺点 |
5.2.2 改进的 UPnP A/V 架构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6.2.1 多标准融合 |
6.2.2 远程控制 UPnP 设备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5)面向数字家庭网络的可视化框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工作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数字家庭可视化框架技术构成 |
2.1 数字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 |
2.1.1 技术概述 |
2.1.2 主流的中间件标准 |
2.1.3 UPnP 标准介绍 |
2.1.4 UPnP 网络构成 |
2.1.5 UPnP 工作流程 |
2.2 基于 OGRE 的可视化技术 |
2.2.1 主流三维图形引擎 |
2.2.2 OGRE 引擎介绍 |
2.2.3 OGRE 资源管理 |
2.2.4 OGRE 场景管理 |
2.2.5 OGRE 渲染管理 |
2.2.6 OGRE 工作流程 |
2.2.7 OGRE 坐标空间与三维变换 |
2.3 相关工具及背景介绍 |
2.3.1 英特尔 UPnP 开发套件 |
2.3.2 物理引擎 Bullet |
2.3.3 用户界面 QT |
2.3.4 场景编辑器 3DSMAX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总体方案概述 |
3.1.1 系统需求说明 |
3.1.2 系统总体设计 |
3.2 服务端软件设计 |
3.3 客户端软件设计 |
3.4 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 |
第四章 UPNP 子系统详细设计 |
4.1 设备访问控制模块 |
4.2 设备数据库模块 |
4.3 设备管理器模块 |
4.4 C/S 结构通信实现 |
4.4.1 请求应答机制设计 |
4.4.2 设备数据库同步 |
第五章 可视化子系统详细设计 |
5.1 系统显示框架 |
5.1.1 OGRE 显示框架 |
5.1.2 QT 显示框架 |
5.1.3 可视化系统显示框架 |
5.2 OGRE 场景管理 |
5.2.1 摄像机控制 |
5.2.2 场景模型设计与使用 |
5.2.3 物理系统 |
5.3 用户交互系统 |
5.3.1 控件显示 |
5.3.2 鼠标显示 |
5.3.3 控件工作方式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6)家庭网关UPnP QoS架构扩展及其接纳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家庭网络 |
1.2.2 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 |
1.2.3 家庭网络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
1.3 本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家庭网络相关技术 |
2.1 家庭网络结构 |
2.2 家庭网络组网技术 |
2.2.1 有线组网技术 |
2.2.2 无线组网技术 |
2.2.3 各类组网技术的比较 |
2.3 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 |
2.3.1 中间件技术 |
2.3.2 通用即插即用 UPnP 技术 |
2.4 相关QoS 标准 |
2.4.1 IEEE 802.1D 标准 |
2.4.2 IEEE 802.11 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UPnP QoS 架构扩展及其接纳控制算法研究 |
3.1 UPnP QoS 原理与分析 |
3.1.1 UPnP QoS 架构 |
3.1.2 UPnP QoS 分析 |
3.2 UPnP QoS 架构的功能扩展 |
3.2.1 UPnP QoS 架构的扩展 |
3.2.2 UPnP QoS 扩展架构的工作流程 |
3.3 UPnP QoS 架构中的接纳控制算法 |
3.3.1 接纳控制算法 |
3.3.2 业务优先级设定 |
3.3.3 降级策略 |
3.3.4 算法描述 |
3.3.5 分析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仿真与结果分析 |
4.1 仿真环境设置 |
4.1.1 业务源设计 |
4.1.2 仿真目标 |
4.1.3 仿真环境及配置信息 |
4.1.4 仿真程序设计 |
4.2 仿真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数字家庭网关上的QoS架构与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动机 |
1.3 论文架构 |
第二章 数字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发展现状 |
2.1 数字家庭网络中间件平台架构 |
2.2 OSGI开放服务网关 |
2.3 HAVI体系 |
2.4 JINI技术 |
2.5 UPNP通用即插即用技术 |
2.5.1 UPnP网络的组成 |
2.5.2 UPnP协议栈 |
2.5.3 UPnP网络的工作步骤 |
2.5.4 UPnP网络的QoS架构 |
2.6 数字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比较 |
第三章 数字家庭网络QOS管理研究现状 |
3.1 有线与无线局域网QOS |
3.1.1 有线局域网 |
3.1.2 无线局域网 |
3.2 综合与区分服务QOS |
3.2.1 综合服务(IntServ) |
3.2.2 区分服务(DiffServ) |
3.3 数字家庭网络QOS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数字家庭网络QOS架构与算法改进 |
4.1 数字家庭网络结构 |
4.2 分类受控的QOS架构 |
4.2.1 分类受控QoS架构的提出 |
4.2.2 设计思想 |
4.2.3 设计方案 |
4.2.4 流量优先级验证机制 |
4.2.5 用户优先级配置 |
4.2.6 准入控制机制 |
4.2.7 分类带宽控制机制 |
4.2.8 分类受控QoS架构总结 |
第五章 模拟与结果分析 |
5.1 无QOS管理或简单QOS管理 |
5.2 固定下限的分类带宽控制 |
5.3 动态调整的分类带宽控制 |
5.4 模拟实验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基于OSGi的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家庭网络的发展 |
1.3.1 研究现状 |
1.3.2 家庭网络特点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 |
2.1 家庭网络体系结构 |
2.1.1 智能家电平台体系结构 |
2.1.2 家庭网络处理平台 |
2.2 家庭网络技术规范 |
2.2.1 UPnP介绍 |
2.2.2 Jini介绍 |
2.2.3 LonWorks介绍 |
2.2.4 HAVi介绍 |
2.2.5 OSGi介绍 |
2.2.6 几种技术比较 |
2.3 OSGi技术 |
2.3.1 OSGi发展历史 |
2.3.2 OSGi特点 |
2.3.3 OSGi规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OSGI的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2 关键技术 |
3.2.1 服务模型 |
3.2.2 服务接口 |
3.2.3 服务实现 |
3.2.4 服务注册卸载 |
3.2.5 服务引用 |
3.2.6 DS机制 |
3.3 体系结构 |
3.4 服务设计 |
3.4.1 设备管理服务 |
3.4.2 用户权限管理服务 |
3.4.3 安防服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紧急呼叫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设计 |
4.1.1 网络连接架构 |
4.1.2 工作流程 |
4.1.3 体系结构 |
4.2 服务开发 |
4.2.1 服务开发平台 |
4.2.2 服务设计 |
4.2.3 服务实现 |
4.2.4 服务运行 |
4.3 服务移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UPnP与IGRS设备互联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数字家庭网络技术标准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数字家庭网络及其中间件技术 |
2.1 数字家庭网络概述 |
2.2 数字家庭网络中间件 |
2.2.1 中间件的引入 |
2.2.2 中间件的功能 |
2.2.3 多种中间件技术 |
2.3 UPnP |
2.3.1 UPnP网络的组成 |
2.3.2 UPnP关键术语 |
2.3.3 UPnp协议栈及所用协议 |
2.3.4 UPnP工作过程 |
2.4 IGRS |
2.4.1 IGRS基础协议 |
2.4.2 IGRS应用框架 |
2.4.3 IGRS应用 |
2.4.4 IGRS基本概念 |
2.5 OSGi |
2.5.1 服务框架 |
2.5.2 bundle |
2.5.3 服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OSGi的IGRS服务设计与实现 |
3.1 设计目标 |
3.2 IGRS服务总体结构 |
3.2.1 IGRS设备交互模式 |
3.2.2 IGRS服务框架 |
3.3 IGRSMainbundle设计 |
3.3.1 设备管理服务集 |
3.3.2 设备组管理服务集 |
3.3.3 设备管道管理服务集 |
3.3.4 会话管理服务集 |
3.3.5 服务管理服务集 |
3.3.6 事件管理服务集 |
3.4 IGRS服务实现 |
3.4.1 开发环境 |
3.4.2 bundle设计过程 |
3.4.3 IGRSMainbundle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IGRS和UPnP设备互联 |
4.1 UI代理概念的引入 |
4.2 IGRS协议和UPnP协议比较 |
4.2.1 设备寻址 |
4.2.2 设备和服务发现 |
4.2.3 设备和服务描述 |
4.2.4 服务控制及事件 |
4.2.5 服务事件和通知 |
4.3 基于OSGi的UI代理设计 |
4.3.1 UPnP代理服务器工作原理 |
4.3.2 UPnP代理服务器设备描述更新与发布模块 |
4.3.3 UPnP代理服务器服务描述更新与发布模块 |
4.3.4 UPnP服务调用代理模块 |
4.3.5 UPnP服务调用模块 |
4.4 UPnP代理服务器Middlebundle的实现 |
4.5 UPnP代理服务器可行性的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中间件技术在家庭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家庭网络概述 |
1.2 家庭网络的典型功能 |
1.3 家庭网络的组成 |
1.4 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 |
1.5 家庭网关的提出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7 课题的内容安排 |
第2章 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 |
2.1 信息家电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
2.1.1 设备驱动程序层 |
2.1.2 基本操作系统层 |
2.1.3 逻辑资源层 |
2.1.4 中间层/运行环境层 |
2.1.5 网络应用层 |
2.2 家庭网络中间件 |
2.2.1 将中间件引入家庭网络 |
2.2.2 中间件的功能 |
2.2.3 多种中间件技术 |
2.3 Jini技术 |
2.3.1 Jini体系结构 |
2.3.2 Jini核心概念 |
2.3.3 Jini的工作过程 |
2.4 HAVi体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UPnP技术 |
3.1 UPnP概述 |
3.2 UPnP组成结构 |
3.2.1 UPnP设备 |
3.2.2 服务 |
3.2.3 控制点 |
3.3 UPnP协议栈概述 |
3.4 UPnP工作过程 |
3.4.1 设备寻址 |
3.4.2 设备发现 |
3.4.3 设备描述 |
3.4.4 设备控制 |
3.4.5 设备事件 |
3.4.6 设备展示 |
3.5 UPnP与Non-IP Network的连接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UPnP家庭网关的设计 |
4.1 家庭网关概述 |
4.2 家庭网关集中控制和转发 |
4.2.1 控制界面的自动生成与集中控制 |
4.2.2 家庭网关的集中转发 |
4.3 UPnP与Jini互联结构的设计 |
4.3.1 UPnP与Jini的服务发现机制 |
4.3.2 UPnP与Jini的互联结构 |
4.3.3 UPnP与Jini互联结构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UPnP设备编写框架 |
5.1 Intel开源UPnP协议栈结构分析 |
5.2 UPnP设备编写框架的实现 |
5.2.1 设置和初始化设备 |
5.2.2 处理请求 |
5.2.3 发送事件通知 |
5.2.4 关闭设备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四、家庭网络中间件技术UPnP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PnP协议的数字家庭网络多媒体设备的研究和实现[D]. 刘雪梅.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2]基于OSGi的数字家庭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D]. 李元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3]多系统下DLNA数字家庭网络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鹏.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6)
- [4]UPnP A/V架构研究及控制点的实现[D]. 陈全.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6)
- [5]面向数字家庭网络的可视化框架开发[D]. 王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6]家庭网关UPnP QoS架构扩展及其接纳控制算法研究[D]. 詹艳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7]数字家庭网关上的QoS架构与算法研究[D]. 池烨.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8]基于OSGi的家庭网络中间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刘涛. 青岛大学, 2009(11)
- [9]UPnP与IGRS设备互联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 张佳. 青岛大学, 2009(10)
- [10]中间件技术在家庭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D]. 张博.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