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回水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环境,营养元素,时空分析
回水区论文文献综述
袁子勇,曹玉平,焦树林[1](2019)在《喀斯特高原水库马岭河回水区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马岭河回水区水文参数和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在马岭河丰水期(2016年9月)和枯水期(2017年2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水温夏季出现明显热分层:0~10 m为表水层;10~20 m为温跃层;20~50 m为底温层;pH值7.85~8.16,水体呈弱碱性,丰水期氧化还原电位(ORP)在底部出现负值。氨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酸盐(PO_4~(3-)-P)两期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8 mg·L~(-1)、5.77 mg·L~(-1)、0.07 mg·L~(-1),除PO_4~(3-)-P之外,NH_4~+N、NO_3~--N均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和底泥沉积物氮、磷营养盐释放是回水区氮、磷元素的主要补给源。(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庆文,宋林旭,纪道斌,方海涛,何金艳[2](2019)在《香溪河库湾水质特征与非回水区水华响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香溪河在受倒灌影响较弱的河段水华暴发征兆及机理,于水华高发期5~8月对香溪河进行监测,分析电导率、水温、叶绿素a(Chl-a)以及流速.结果表明,在6~8月,香溪河倒灌现象于XX05点(峡口镇)处基本结束,XX06~XX09受倒灌来水影响较弱;香溪河于7月暴发水华,各个监测点位上Chl-a含量均值达到100μg/L以上,XX05~XX06与XX07-XX09点位上暴发不同种水华;在水华暴发前后,水体温度无显着变化,且并无明显分层现象,说明水温分层是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这一理论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非回水区;通过对电导率数值的研究发现,数值在垂向上出现显着拐点,而拐点出现在临界层与光补偿层之间,同时与叶绿素a含量分布呈现显着负相关性.香溪河总氮(TN)、总磷(TP)平均值为1.849mg/L和0.157mg/L,均超过富营养化的阈值,水体氮磷含量与Chl-a浓度无显着相关性,水体中除N、P营养盐外的其它离子对香溪河水华的暴发起着重要作用.在水华消退后,电导率数值又逐渐恢复表层高底层低的垂向线性分布特性,与水华的暴发、消退有着明显的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虞红海[3](2019)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在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典型码头工程通航论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叁峡水库调度运行特点及变动回水区基本特性。基于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以实证模拟法,针对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因码头修建影响通航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所处河段具有水库和天然河道的双重特性,工程的建设对通航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珠江水运》期刊2019年11期)
胡文成[4](2019)在《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卵石输移音频信号分析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变动回水区在叁峡水库175m蓄水以来以消落期卵石浅滩碍航问题为主,但测量卵石输移强度难度较大。结合自主研发的水下卵石音频采集设备,基于Matlab平台,设计卵砾石音频分析计数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具有读取音频文件、提取音频文件信息、音频文件预处理、音频特征参数分析、卵石碰撞识别计数、估算卵石输移强度等功能。为解决叁峡变动回水区卵石碍航问题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赵梦,焦树林,梁虹,曹玉平,赵宗权[5](2019)在《万峰湖水库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特征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喀斯特高原水库回水区丰枯水期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规律及二氧化碳扩散通量特征,本文以云贵高原喀斯特水库——万峰湖为例,于2016年9月和2017年2月对该水库回水区水体表层进行走航监测和采样,利用水质参数仪现场测定水体参数,其余水体参数于实验室做进一步测定分析,pCO_2通过水化学平衡原理和亨利定律计算得到.结果表明,丰水期回水区表层pCO_2变化范围为124.84—374.06 Pa,均值为219.580 Pa;枯水期回水区表层pCO_2变化范围为210.19—371.53 Pa,均值为290.607 Pa,丰水期pCO_2值小于枯水期.相关性分析得出,枯水期pCO_2与T(温度)呈负相关,且pCO_2与Cond(电导率)和TDS(总溶解固体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丰枯水期pH与pCO_2都呈显着负相关.丰水期和枯水期pCO_2均为过饱和状态,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大气pCO_2值为40.63 Pa).通过计算得出该研究区CO_2扩散通量(F)丰枯水期分别为49.27—193.82 mmol·m~(-2)·d~(-1)、54.02—102.83 mmol·m~(-2)·d~(-1),平均通量为104.998 mmol·m~(-2)·d~(-1)和76.822 mmol·m~(-2)·d~(-1).与世界其他水库相比,库区水体丰枯水期CO_2扩散通量低于热带地区,普遍高于亚热带、温带地区.(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苟万春,李俊青[6](2019)在《叁峡变动回水区炸礁一期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蓄水后,库区航道条件大为改善,然而变动汇水区的碍航礁石成为制约库区航道条件整体提升的瓶颈,严重制约了长江上游航运经济的发展。为推动长江干线水运事业的发展,有关单位部署实施了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碍航炸礁一期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实施完毕。本文对该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分析发现该项目综合实施效果良好,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5期)
王婕,吴挺峰,丁艳青[7](2019)在《富春江水库变动回水区蓝藻水华成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富春江水库蓝藻水华为研究对象,对变动回水区生态水文特征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受上游多年调节型水库千岛湖下层滞水泄流和兰江自然来水影响,富春江水库库尾存在显着的温差异重流。源自千岛湖的低温水在密度差的影响下沿富春江水库底部向下游流动;水温相对较高的兰江水则以表层流的形式在水库库尾做往复运动。这种异重流结构为蓝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动力、光照和营养盐条件。此外,水库库尾流速减弱导致大量泥沙发生沉降,使得此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下光传输能力增强,从而使表层水体中的蓝藻快速增殖,并在长水力停留时间作用下累积形成水华,进而影响溶解氧的垂向和纵向分布。本研究可为其他水库变动回水区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雷雅文[8](2018)在《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整体泥沙冲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对长江黄金水道的航道运行状态及其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利用相应测站的水位流量输沙量数据,对叁峡水库175 m蓄水后变动回水区区域水文特性进行分析,采用输沙量法,计算确定出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所在河段泥沙冲淤现状。结果表明:江津至涪陵段由蓄水前的自然冲淤平衡状态转为蓄水后的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的累积性淤积状态,近年来由于人工采砂活动以及来沙变化影响,2012年起至2015年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累积性淤积量稳定在2.3亿t左右,整体淤积总量近期趋于"稳定态势"。(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S2期)
袁玉洁,朱梦玲,万成炎,徐德毅,彭建华[9](2018)在《叁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期间环境因子对微囊藻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江是叁峡库区北岸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其回水区富营养化备受关注。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小江回水区高阳断面和双江断面爆发了水华。以高阳断面和双江断面为监测区域,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水华爆发期微囊藻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找出水华应急阶段关键水环境因子,为小江回水区微囊藻水华预警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水深逐渐增加,微囊藻的丰度逐渐减少,高阳断面上表层(水下0.5m)、中层(1/2水深)、底层(底部以上0.5m)微囊藻丰度为2 467.67×10~4个/L、792.58×10~4个/L、729.72×10~4个/L;双江断面表、中、底层分别为1 337.57×10~4个/L、298.75×10~4个/L、108.79×10~4个/L;高阳断面微囊藻丰度明显高于双江断面。高阳断面的水温、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明显高于双江断面,其他水环境指标的差异性不显着。冗余分析Monte Carlo检验结果显示,高阳断面溶解氧与微囊藻丰度呈显着正相关(P=0.045),电导率与微囊藻丰度呈显着负相关(P=0.047);双江断面水温与微囊藻丰度呈极显着正相关(P=0.002),透明度与微囊藻丰度呈显着负相关(P=0.011)。(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路信,黄尔,王森,赵新益,官夏菲[10](2018)在《陡坡河段变动回水区推移质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物理模型试验,探讨典型河段变动回水区推移质的运动特性,分析在库水位消落及来流增大过程中,淤积体平面形态及淤积体推进轨迹变化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河段比降较大,水库回水尖灭点上下游呈现不同的流态,从急流变为缓流的过程中,输沙能力会陡然下降。在库水位消落过程中,保持上游来流不变,泥沙淤积体输移的距离大致与水库回水尖灭点前行的距离相当,且下游水位降至875 m时,淤积体在河道湾顶附近被水流切割分成上下两部分,两级淤积体间泥沙颗粒级配差异较为明显,反映出水流的分选作用。在来流增大过程中,当推移质来沙量不变时,保持下游库水位不变,增大上游来流量,推移质淤积体向下游推进的幅度相对较小,表明研究河段变动回水区内的推移质运动受下游回水作用影响较大。对于陡坡性变动回水区,在给定上游来沙总量的前提下,泥沙淤积体前沿的推进幅度主要受到库水位降低的影响,而受上游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回水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香溪河在受倒灌影响较弱的河段水华暴发征兆及机理,于水华高发期5~8月对香溪河进行监测,分析电导率、水温、叶绿素a(Chl-a)以及流速.结果表明,在6~8月,香溪河倒灌现象于XX05点(峡口镇)处基本结束,XX06~XX09受倒灌来水影响较弱;香溪河于7月暴发水华,各个监测点位上Chl-a含量均值达到100μg/L以上,XX05~XX06与XX07-XX09点位上暴发不同种水华;在水华暴发前后,水体温度无显着变化,且并无明显分层现象,说明水温分层是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这一理论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非回水区;通过对电导率数值的研究发现,数值在垂向上出现显着拐点,而拐点出现在临界层与光补偿层之间,同时与叶绿素a含量分布呈现显着负相关性.香溪河总氮(TN)、总磷(TP)平均值为1.849mg/L和0.157mg/L,均超过富营养化的阈值,水体氮磷含量与Chl-a浓度无显着相关性,水体中除N、P营养盐外的其它离子对香溪河水华的暴发起着重要作用.在水华消退后,电导率数值又逐渐恢复表层高底层低的垂向线性分布特性,与水华的暴发、消退有着明显的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水区论文参考文献
[1].袁子勇,曹玉平,焦树林.喀斯特高原水库马岭河回水区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庆文,宋林旭,纪道斌,方海涛,何金艳.香溪河库湾水质特征与非回水区水华响应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虞红海.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在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典型码头工程通航论证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9
[4].胡文成.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卵石输移音频信号分析系统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5].赵梦,焦树林,梁虹,曹玉平,赵宗权.万峰湖水库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特征时空变化[J].环境化学.2019
[6].苟万春,李俊青.叁峡变动回水区炸礁一期工程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7].王婕,吴挺峰,丁艳青.富春江水库变动回水区蓝藻水华成因初探[J].水电能源科学.2019
[8].雷雅文.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整体泥沙冲淤研究[J].人民长江.2018
[9].袁玉洁,朱梦玲,万成炎,徐德毅,彭建华.叁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期间环境因子对微囊藻丰度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8
[10].路信,黄尔,王森,赵新益,官夏菲.陡坡河段变动回水区推移质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