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得海水中溶解的CO2含量升高,海水pH降低,水环境的这种改变可能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和有害赤潮频发。本文以多尼骨条藻和赤潮异弯藻(两株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近岸赤潮种)为研究对象,以二氧化碳含量为自变量(100Oppm-2000ppm),以生长速率,细胞元素组成和沉降速率为因变量,研究不同二氧化碳分压下微藻的响应。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至400pPm,多尼骨条藻的生长速率平稳增长,之后趋于饱和。对于多尼骨条藻,温度和二氧化碳有一个显著的交互作用——温度升高显著降低了该藻CO2半饱和常数。与多尼骨条藻不同的是,随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至1000ppm,赤潮异弯藻的生长速率一直增加,之后才趋于饱和。25℃下,在所有二氧化碳分压下(1000ppm除外)赤潮异弯藻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多尼骨条藻,二氧化碳半饱和常数高于多尼骨条藻。低温15℃和高温25℃下,多尼骨条藻的细胞元素组成对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响应趋势不同。高温25℃时,随着二氧化碳分压从400ppm升高到2000ppm,多尼骨条藻的C:P,C:Si,C:Chl a,C:N和N:P先升高再降低,在1000ppm时有最大值。低温15℃时的N:P同25℃时的趋势一致。低温15℃时,随着二氧化碳分压不断升高,多尼骨条藻的C:N增加。低温15℃时,随着二氧化碳分压从400ppm升高到2000ppm,多尼骨条藻的C:P和C:Chl a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赤潮异弯藻细胞元素组成的影响较小。在25℃下,和多尼骨条藻相比,赤潮异弯藻细胞的N:P更高,C:P更高,C:Chl a更高。随着二氧化碳分压不断升高至2000ppm,多尼骨条藻的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赤潮异弯藻的上浮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当今二氧化碳水平下该藻上浮速率最快。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水体中,多尼骨条藻较赤潮异弯藻有更大的潜在生长优势,特别是在水华后期,水体中pCO2较低的时候。未来酸化的海水环境对赤潮异弯藻更为有利,这可能会加剧赤潮异弯藻引发赤潮的频次和强度,同时可能会改变中国近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这将会影响中国海域食物网结构和海洋中碳和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贾民娟
导师: 孙军
关键词: 海洋酸化,微藻,生长速率,元素组成,沉降速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海洋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山东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134,41676112和4127612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54002),天津市高校创新群体培养项目(TD12-5003),天津市131创新群体项目(20180314),孙军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T2014253)
分类号: X55;X173
总页数: 55
文件大小: 6136K
下载量: 275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外赤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研究进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1)
- [3].近十年福州沿海赤潮的基本特征研究[J]. 海洋预报 2018(04)
- [4].红色赤潮藻主导的混合赤潮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浙江南部沿海为例[J].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5)
- [5].深圳海域红色赤潮藻赤潮在线监测数据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海洋技术学报 2018(04)
- [6].北部湾涠洲岛红色赤潮藻的分子鉴定[J]. 海洋科学 2020(09)
- [7].海洋赤潮过程数值分析研究进展[J].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19(01)
- [8].2009年至2016年华南近海赤潮分布特征[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2)
- [9].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3种常见有毒赤潮藻荧光识别技术[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 [10].运用PCR-RFLP技术区分赤潮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 [11].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特征[J]. 海洋科学 2018(11)
- [12].主要环境因子对一株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生长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5)
- [13].赤潮藻拮抗微生物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 2008(05)
- [14].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J]. 海洋学研究 2008(02)
- [15].秦皇岛近岸海域赤潮生态风险评价[J]. 水产科学 2019(05)
- [16].常见赤潮藻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1(05)
- [17].有害赤潮藻卡盾藻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9(11)
- [18].三种赤潮藻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特异性分析[J]. 海洋科学集刊 2009(00)
- [19].龙须菜对赤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海洋学研究 2011(02)
- [20].赤潮藻类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随机分岔[J]. 海洋通报 2008(02)
- [21].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6)
- [22].我国东海常见6种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J].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3)
- [23].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红色赤潮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9(02)
- [24].2012年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前后年份春季福建沿海温盐及环流结构对比[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5].基于赤潮控制要素识别的近海富营养化压力指数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6].2012年至2017年广西区海域赤潮及水华发生趋势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08)
- [27].秦皇岛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及分析[J]. 河北渔业 2019(08)
- [28].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与生物特征[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04)
- [29].海洋在线监测浮标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5)
- [30].一株桑沟湾赤潮藻的分子鉴定[J]. 海洋科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