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坡丘陵论文_张敏,刘爽,刘勇,张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坡丘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缓坡,丘陵,土壤,林分,黄土,水分,植被。

缓坡丘陵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刘爽,刘勇,张红[1](2019)在《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在山西省五寨县分别对玉米农地、柠条林地、苜蓿草地0-100 cm土层进行连续3年的土壤水分观测,掌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农林草地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基本呈"M"形分布,叁者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但土壤含水量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表现为苜蓿草地>柠条林地>玉米农地;(2)玉米农地与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S"形分布,苜蓿草地的变化趋势与两者完全相反,玉米农地仅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与降水存在显着相关性,柠条林地和苜蓿草地0-60 cm土壤含水量均与降水显着相关;(3)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在0-100 cm土层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玉米农地CV先逐渐降低后保持稳定,柠条林地CV始终持续降低,苜蓿草地CV先呈现波动变化后明显降低,叁者整体表现为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大于深层;(4)0-100 cm范围内,玉米农地的土壤层自上而下依次可划分为速变层、活跃层2个层次,柠条林地和苜蓿草地的土壤层划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3个层次。本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在涵养土壤水分方面优于农田,林地和草地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为该区域土壤水分管理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洪芹[2](2019)在《北方丘陵漫岗缓坡型黑土改良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疆,东北依俄罗斯,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构成。主栽作物为玉米,土类以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黑钙土区土壤板结较重,春季风沙大,降雨少,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比较薄,砂砾底土壤占本区域60~70%,不适合进行深翻整地;本文针对该区域丘陵漫岗缓坡型黑土的状况,介绍一下该区域土壤改良的基本方法。1土壤改良方法及原理(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9年07期)

洪曙光[3](2018)在《荒山冲造出优质田》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省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多年来,青阳县新增耕地主要以县域北部圩区坑塘、滩涂改造为主,但持续的开发致使此类资源面临枯竭,加之近年来集中连片的水域湿地耕地后备资源划入生态红线,已不再适宜开发复(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8-11-30)

张波[4](2018)在《鄂尔多斯缓坡丘陵区小流域治理措施与效益分析——以盐池县张记沟小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保治沟工程、田间蓄水工程与人工林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盐池县张记沟小流域治理面积达3 097.6 hm2,治理程度达87.5%,实现了人均产粮过"双千"、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均高于盐池县平均水平。经过治理,张记沟小流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20期)

杨磊,张涵丹,陈利顶[5](2018)在《黄土宽梁缓坡丘陵区次降雨对土壤水分补给效率与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降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水分来源,其对土壤水分的补给直接影响到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但由于降雨特征和植被结构影响,有限的降水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研究次降雨事件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的补给效率和阈值,对于指导植被恢复、提高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天然荒草、小麦、红豆草、沙棘和油松5种典型植被为例,通过不同水文年降雨和土壤水分动态监测,以土层20cm土壤水分动态作为衡量降雨是否得到有效补给的判断依据,研究了次降雨事件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补给效率与阈值.结果表明:(1)降雨补给的延滞时间、补给速率和补给效率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不同植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天然荒草土层20cm处降雨补给的延滞时间为26.4h,其次为小麦27.8h、沙棘41.8h、红豆草50.0h和油松81.8h;降雨补给速率依次为:小麦0.40mm h~(-1)、天然荒草0.30mm h~(-1)、沙棘0.17mm h~(-1)、红豆草0.14mm h~(-1)、油松0.09mm h~(-1);降雨对土壤水分补给的效率依次为:天然荒草35.1%、小麦29.2%、沙棘16.8%、红豆草11.5%、油松4.2%.(3)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不同植被具有土壤水分补给作用的降雨有效补给阈值为:小麦6.8mm、天然荒草10.5mm、沙棘20.5mm、红豆草22.6mm、油松26.4mm,由此可知天然荒草地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较为敏感,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则难以得到降水有效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牛姝烨[6](2017)在《黄土缓坡丘陵采煤塌陷预测中概率积分法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煤炭资源的85%来自井工开采。井工开采必然导致地表下沉、裂缝的产生,从而影响矿区生产、人民生活。加之,我国的煤矿区大多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陕、蒙区,因此,对井工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进行深入探讨迫在眉睫,特别是在黄土丘陵区塌陷地的塌陷形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塌陷地塌陷程度进行准确预测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塌陷地的预测、治理及恢复提供依据。目前塌陷预测使用较多的方法为概率积分法,该方法在平原区较为适用,在黄土缓坡丘陵区的适用性有待研究。因此,本文以平朔井工叁矿9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概率积分法作为平朔井工叁矿903工作面塌陷预测的方法并对工作面上100×100m塌陷区样地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塌陷地各属性值(塌陷面积、塌陷深度、裂缝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平朔矿区塌陷地形态特征;最后将概率积分法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讨论该方法在黄土缓坡丘陵区塌陷预测的适用性。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运用概率积分法,并借助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开采沉陷软件(MSAS),对井工叁矿903工作面进行塌陷预测。通过下沉等值线图和下沉云图,得到下沉最大区位于903工作面中心,为9269mm。对样地范围内塌陷预测结果表明,塌陷下沉范围为1-9m,而对样地塌陷地DE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自东向西100米范围内塌陷程度逐渐加重,塌陷下沉范围为1-3.5m。(2)平朔矿区井工开采对地表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表的下沉和裂缝。经预测计算和遥感解译,井工叁矿903工作面占地塌陷面积有220.02 hm2,其中耕地占200.18hm2,林地占19.82hm2。对塌陷区样地(100×100 m)实地测量结果表明,样地范围内塌陷面积和裂缝数空间分布均匀,但塌陷深度空间分布并不一致,对塌陷地空间研究表明:样地的中部和南部塌陷较严重,而西北部塌陷不严重,这可能和井工开采的工艺及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有关。(3)将塌陷区预测下沉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得实际值的均方根误差是标准差的2.18倍,根据标准化的均方根误差定义,预测塌陷下沉值与实测塌陷下沉值之间的误差较大,这可能与丘陵区地质特征、样地范围等因素有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冯颖雪[7](2017)在《黄土缓坡丘陵区采煤塌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井工开采会形成大范围的采空区,使地表塌陷并出现大量地裂缝。采煤塌陷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威胁,还会产生土壤侵蚀,水分流失,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矿区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变化,研究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对生态脆弱区井工矿的土地利用与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研究区遥感影像、地形和植被等研究区基础数据,结合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采用空间信息技术GIS对提取的信息进行迭加分析,比较了矿区内部的塌陷地、复垦地的土壤侵蚀及土地利用状况,研究了平朔叁号井工矿采煤塌陷对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煤炭开采会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平朔叁号井工矿开采后出现了两种新的地类:塌陷地和复垦地。塌陷地地表植被退化、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地破碎化程度高,土地质量下降;复垦地在恢复可利用状态之后,植被覆盖率高,地形更适宜种植,土地质量上升。(2)2000—2013年,井工矿采煤塌陷地土壤侵蚀模数总体表现为增加的特征。塌陷地与未开采前相比,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有显着变化,强度、极强烈、剧烈这叁个等级占塌陷地的面积由46.09%增加到85.11%。复垦地区域,土壤侵蚀中度及以上等级所占面积均有所下降,同时轻度和微度区域增加,土地复垦有效控制了矿区土壤侵蚀。(3)2000—2013年,与井工开采前相比,矿区土壤侵蚀总量增加13049t,塌陷地土壤侵蚀量增加4389.61t,复垦地土壤侵蚀量减少3806.13t。矿区土壤侵蚀受到六大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坡度、坡长和水土保持因子保持着较高的相关性。(4)煤炭开采使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发生变化。矿区在井工开采强烈的扰动下,塌陷地区域的耕地数量下降,其土地利用类型逐步退化为草地,影响了土地利用,但矿区以保持土地动态平衡为目标,在开采结束后也将积极配合复垦措施,保证矿区土地质量;复垦地在开采前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采煤造成塌陷之后,对该区域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土地利用类型仍为林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陈绪钰,王东辉,李明辉,徐如阁,田凯[8](2016)在《丘陵山区城市低丘缓坡土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宜宾市城市规划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丘陵山区城市由于平地较少,城市快速扩张对建设用地需求日渐增大,人地矛盾尤为突出,为科学、安全地利用丘陵山区城市储备丰富的低丘缓坡土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应对丘陵山区城市低丘缓坡土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以成渝城市群南部丘陵区宜宾市城市规划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低丘缓坡土地定义。并在对研究区地质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两方面的5个评价要素和18个评价因子的多层次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评价单元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在arcgis10.0平台上,对宜宾市城市规划区低丘缓坡土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低丘缓坡土地共2106.38km~2,占全区面积的68.77%;低丘缓坡土地工程建设适宜性整体较好,其中适宜性较好区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的42.21%,适宜性好区占18.73%,适宜性较差区占29.72%,适宜性差区占9.34%,适宜性好-较好的土地分布面积广,且成片分布规律好,开发潜力大,为城市建设区域的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研究成果在完善低丘缓坡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基础上可为区内低丘缓坡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3)

刘青柏[9](2016)在《辽西低山丘陵缓坡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分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主导因子,研究林地土壤供水与林木需水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对于提高森林植被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加快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西低山丘陵缓坡林地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刺槐纯林、西伯利亚杏纯林为试验对象,通过野外定位观测试验和盆栽试验,进行了土壤水分动态、林木耗水特性和林地植被承载力的研究。试验在北票市林木良种繁育中心进行,设置了4种林分类型固定试验地,以无林地为对照,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水分、树干液流及气象因子等;布设油松、刺槐和西伯利亚杏盆栽试验,测定各树种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水分生理及光合生理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相关物理性状。总体看,在0-20 cm和20~40 cm两个土层内油松刺槐混交林持水性、渗透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d<0.01 mm的粒级含量高于各类型纯林,纯林高于无林地,油松刺槐混交林为该地区水土保持林的最优林分类型。采用指数模型θ=ae-bs模拟了4个林分类型和无林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确定了各林分类型的土壤萎蔫系数,分别为:油松刺槐混交林3.95%,油松纯林4.30%,刺槐纯林4.70%,西伯利亚杏纯林4.00%和无林地4.80%。(2)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时间动态特征。土壤水分日变化方面,在晴天的夜间,土壤0-20 cm土层含水量保持较高数值,白天呈“V”字形变化;阴天时,变化趋势与晴天相似,但程度上大幅减弱。土壤含水量日变化与大气温度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极显着正相关。根据森林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土壤水分消耗期(4月至5月),土壤含水量低、变化幅度较小;土壤水分恢复期(6月至8月),土壤含水量高,波动较大;土壤水分消退期(9月至10月),土壤含水量由高转低逐渐消退;土壤水分稳定期(11月至翌年3月),土壤冻结,土壤水分变幅很小。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有降水天气条件下气象因子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季节变化的关联度:林内温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分别为0.88、0.81、0.77和0.72;无降水天气条件下:风速>相对湿度>林内温度>大气温度,分别为0.92、0.86、0.74、0.61。构建了4种林分类型和无林地0-20 cm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ARIMA(1,1,1)。(3)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分布特征。总体看,土壤剖面自然含水量大小排序为:油松刺槐混交林>西伯利亚杏纯林、油松纯林>刺槐纯林>无林地。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无林地>油松纯林>刺槐纯林>西伯利亚杏纯林>混交林;构建了4个林分类型和无林地的以0-10 cm、10~20 cm和20~30 cm叁个土层含水量估算30~100 cm剖面土层含水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将大幅降低观测工作量;通过聚类分析将土壤剖面划分为叁个水分变化特征层次:土壤水分速变层(0-30 cm),特点为土壤含水量均值较高,全年变异系数较大;土壤水分稳定层(60-100 cm),土壤含水量均值较高,变异系数较小;土壤水分过渡层(30~60 cm),土壤含水量均值低,变异系数处于前两者之间。采用半方差函数模型描述了土壤含水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4)不同树种耗水特性。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进行了树干液流观测,油松、刺槐和西伯利亚杏树干液流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的液流密度极小甚至降至为0,白天晴天时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呈宽峰型单峰曲线,阴天呈锯齿状多峰型,雨天基本上无液流活动。生长季各月份晴天时液流密度日均峰值为:油松>刺槐>西伯利亚杏;采用时间序列模拟了3个树种液流密度的季节变化;空气温度、光照强度、水汽压亏缺与树干液流呈显着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树干液流呈显着负相关,构建了基于环境因子变化的3个树种树干液流预测模型。(5)土壤水分对林木树干液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对不同树种树干液流密度影响差异较大:在0-100 cm土层深度内,对于油松和刺槐,有较深层次土壤水分与树干液流关联度大的趋势;对于西伯利亚杏,0-60 cm土壤各层次水分状况与树干液流关联度大。土壤水分对林木光合指标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各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大,当土壤含水量到达一定的阈值以后,Pn和WUE又逐渐减小。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土壤水分有效性进行了分级,划分为高产高效水、中产中效水、中产低效水和低产中效水4个等级。(6)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建立了3个树种生长期内各月份的树干日液流量(y)与树干直径(x)关系的指数模型,估算了3个树种不同径阶单木耗水量。对试验林土壤水分有效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林在土壤水分恢复期内林地土壤水分可达到中效水和高效水范围,在土壤水消耗期和消退期,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但高于萎蔫系数,为决定植被承载力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以现有试验林密度为基础,以土壤水分消耗期的有效水分储量和土壤水分消退期、消耗期的单木耗水量为依据确定密度的增减,进而确定最大承载力的方法。估算了油松、刺槐和西伯利亚杏不同径阶的最大保留密度,分别为:油松径阶在10-22cm范围内承载力1621~294株·hm-2,刺槐径阶在10-24cm范围内承载力2069~287株·hm-2,西伯利亚杏径阶在6-14cm范围内承载力4186~1059株·hm-2。为辽西地区林分密度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综上,本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域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和剖面分布规律,划分了4个土壤水分时间动态时期和3个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层次,明晰了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量化了林木需水定额;提出了林地土壤水分生产力分级标准,为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提供了依据;提出了林地植被承载力的估算方法,估算了油松、刺槐和西伯利亚杏不同径阶的最大保留密度。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林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15)

杨慧[10](2015)在《晋西北缓坡丘陵风沙区低效林改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晋西北黄土缓坡丘陵风沙区,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年降水稀少、干旱严重、风大沙多,造林立地条件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是我省的自然灾害重灾区。多年来,为了防风固沙,大面积营造了以小叶杨为主的防护林,目前树势衰退甚至枯死,属"小老树"状低效林。为了保证生态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低效改造必要而迫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分类改造、启动新项目、加强研究和加大投入等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缓坡丘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疆,东北依俄罗斯,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构成。主栽作物为玉米,土类以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黑钙土区土壤板结较重,春季风沙大,降雨少,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比较薄,砂砾底土壤占本区域60~70%,不适合进行深翻整地;本文针对该区域丘陵漫岗缓坡型黑土的状况,介绍一下该区域土壤改良的基本方法。1土壤改良方法及原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坡丘陵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刘爽,刘勇,张红.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刘洪芹.北方丘陵漫岗缓坡型黑土改良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

[3].洪曙光.荒山冲造出优质田[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

[4].张波.鄂尔多斯缓坡丘陵区小流域治理措施与效益分析——以盐池县张记沟小流域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8

[5].杨磊,张涵丹,陈利顶.黄土宽梁缓坡丘陵区次降雨对土壤水分补给效率与阈值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

[6].牛姝烨.黄土缓坡丘陵采煤塌陷预测中概率积分法适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7].冯颖雪.黄土缓坡丘陵区采煤塌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8].陈绪钰,王东辉,李明辉,徐如阁,田凯.丘陵山区城市低丘缓坡土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宜宾市城市规划区为例[C].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9].刘青柏.辽西低山丘陵缓坡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10].杨慧.晋西北缓坡丘陵风沙区低效林改造初探[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5

论文知识图

黄土缓坡丘陵区以牧为主草地生态...康保县2001~2008年耕地转变成林地、草...康保县2001~2008年耕地转变成林地、草...3 黄土丘陵阳向斜缓坡反射光谱曲线与地...2 黄土丘陵阴向斜缓坡反射光谱曲线与地...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生境草地土壤温度的...

标签:;  ;  ;  ;  ;  ;  ;  

缓坡丘陵论文_张敏,刘爽,刘勇,张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