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银行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险,网络,银行,系统,布朗运动,商业银行,模型。
网络银行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陈顺德[1](2019)在《网络金融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银行各项业务开展中,银行信贷业务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及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银行金融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银行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尤其在现代网络金融形势下,更加需要重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本文就网络金融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进行分析,从而使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降低,使银行信贷业务开展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翟永会,边巧妹[2](2019)在《银行借贷与系统性风险防控——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的风险关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如果只关注银行间的风险,往往会忽视系统性风险的真实来源,即实体行业的信贷关联。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矩阵法模拟了2008—2017年银行间市场的微观借贷数据,结合历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实际贷款,构建银行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业务关联网络。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银行间借贷网络结构的变化,并动态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传染性银行、系统重要性行业,阐释其现实意义与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历年来系统性风险相对稳定;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为风险传染性银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制造业、交运仓储业、房地产业等是系统重要性行业,且行业重要性排名呈时变特征。因此,防控系统性风险,在关注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同时,还需立足经济的全局视角,监控系统重要性行业,实现"稳增长、控风险"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武汉金融》期刊2019年11期)
范祚军[3](2019)在《银行系统风险传染机制新的理论探索——《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银行间市场系统风险传染机制研究》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银行间关系网日益复杂的现实背景下,加强对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银行系统风险传染及其防控的研究尤为迫切。谭春枝教授的《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银行间市场系统风险传染机制研究》从复杂网络理论出发,构建了符合银行业实际的有向含权无标度网络宏观模型及异质性银行主体行为微观模型,巧妙利用计算实验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深度挖掘了银行间市场系统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染效应,并对风险传染防控策略及其效果进行多维度的蒙特卡罗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该专着不仅创新性强,而且展现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区域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周施懿[4](2019)在《电子商务时代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评估与监管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推进,经济、政治、思想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于日常生活中各项交易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信息技术等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为之提供了专业背景与智力支持。电子商务慢慢展现在人们眼中、渗透进人们生活,网络银行开始凭借虚拟数字、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人们解决各项日常银行业务,使得足不出户便能充分掌握交易情况的美好愿望逐渐成为现实。然而,在满足人们方便快捷需求的同时,目前我国的网络银行仍然存在一系列风险和缺陷,在监管方面还有待改进与完善。本文以电子商务为背景,从网络银行的技术要求、历史发展、功能分类等角度出发,对网络银行在技术、应用、信息、信用、法律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且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和监管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31期)
黄玮强,范铭杰,庄新田[5](2019)在《基于借贷关联网络的我国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是银行经营困境或破产倒闭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基于我国银行间市场的总体借贷数据,首次综合运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间接推断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对比分析两种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差异,以及两种网络下银行随机倒闭风险的网络间传染路径和程度。综合两种网络下的风险传染结果,分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和抗风险能力,并挖掘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密度法下的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具有实际网络的连接稀疏性、异向连接匹配和无标度度分布等特征;与最大熵法所推断的网络相比,基于最小密度法网络的银行倒闭风险传染范围更广、传染强度更强;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坏账准备占不良贷款比例越高,风险传染效应和系统重要性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弱;银行同业拆借率越高,风险传染效应和系统重要性也越强。研究结果有利于对银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防范或抑制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志民,徐汉亭,于曼[6](2019)在《基于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银行货币存贮网络模型系统风险和最优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银行间货币流动的动力学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由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并且有中央银行参与的银行货币存储网络模型.每家银行以特定的比率从其他银行拆借货币,并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向中央银行拆借资金,但由此会产生借贷成本.系统中银行的货币存储满足文中给出的随机微分方程,计算并给出了系统风险指标——总体破产概率,系统活动总量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线性二次型控制方法,求得银行向中央银行拆借资金的最优成本.(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9期)
于咏梅[7](2019)在《浅析商业银行网络信息发布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全覆盖,商业银行也探索利用移动互联渠道,如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自有产品和服务,此类宣传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生动活泼、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有时为了追求宣传效果和生动性,也可能面临被消费者投诉的风险。本文对因信息发布用语不规范可能产生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金融》期刊2019年09期)
罗树浩[8](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通常会面对一个重要风险,即流动性风险。对该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可及时发现风险并做出对策,减少流动性风险损失。BP神经网络不仅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模式识别能力,作为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在新准备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BP神经能够自我学习和培训,对变化多端的经济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文章运用BP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对南京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预警。(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9年09期)
孙莹[9](2019)在《网络银行的风险及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银行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银行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而且得到了普及应用,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风险问题。本文对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并从强化风险控制、完善风险监管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的个人素养叁方面,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的主要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李守伟,解一苇,杨坤,龚晨[10](2019)在《商业银行多层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6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多层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首先,利用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其次,基于银行股票收益率间叁种相关性,构建了银行多层网络模型;然后,选取多层网络结构中心性指标,建立了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多层网络结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银行多层网络中,度中心性对系统性风险溢出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而中介中心性则对系统性风险溢出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网络银行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的风险关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如果只关注银行间的风险,往往会忽视系统性风险的真实来源,即实体行业的信贷关联。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矩阵法模拟了2008—2017年银行间市场的微观借贷数据,结合历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实际贷款,构建银行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业务关联网络。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银行间借贷网络结构的变化,并动态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传染性银行、系统重要性行业,阐释其现实意义与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历年来系统性风险相对稳定;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为风险传染性银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制造业、交运仓储业、房地产业等是系统重要性行业,且行业重要性排名呈时变特征。因此,防控系统性风险,在关注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同时,还需立足经济的全局视角,监控系统重要性行业,实现"稳增长、控风险"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银行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陈顺德.网络金融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2].翟永会,边巧妹.银行借贷与系统性风险防控——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研究[J].武汉金融.2019
[3].范祚军.银行系统风险传染机制新的理论探索——《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银行间市场系统风险传染机制研究》书评[J].区域金融研究.2019
[4].周施懿.电子商务时代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评估与监管对策[J].现代商业.2019
[5].黄玮强,范铭杰,庄新田.基于借贷关联网络的我国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J].系统管理学报.2019
[6].李志民,徐汉亭,于曼.基于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银行货币存贮网络模型系统风险和最优控制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7].于咏梅.浅析商业银行网络信息发布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金融.2019
[8].罗树浩.基于BP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9].孙莹.网络银行的风险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
[10].李守伟,解一苇,杨坤,龚晨.商业银行多层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