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下水灌溉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下水,系统,水气,产权,制度创新,坎儿井,异名。
地下水灌溉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佳[1](2018)在《环球分布的地下水灌溉系统:坎儿井的起源与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坎儿井作为一种古老的地下水灌溉系统,近环球分布在北纬15°至45°范围左右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在世界农业史及水利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至今约有叁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发现有坎儿井或类坎儿井,由于不同群体语言文化的差异,约有二十多个术语用以指称具有坎儿井功能的地下集水设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坎儿井技术由起源地向周边扩散,形成不同的核心分布区,引起了各地社会、经济、生态与景观的变化,并随着新的历史契机在时空范围内进一步向周边扩散。(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8年01期)
谢军波[2](2011)在《基于ARM的地下水气混合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灌溉中水分布的不可控和灌水器的易堵塞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地下灌溉技术。借鉴传统地上的雾化喷灌技术和地下渗灌技术,在地下灌溉系统中,采用水和空气混合灌溉,由埋于作物下方的灌水器输出水气两相流,通过气相流带动水分向根区土壤浸润、扩散,将水送达作物根部。一方面水气混合灌溉有效的解决了地下灌溉的堵塞问题,另一方面,用气相流带动水分分布,可使灌溉到土壤的水向上分布,这样通过调节水气混合比例,实现水分布的可调控。该系统采取一种基于ARM9微处理器S3C2440A和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架构的地下节水灌溉系统开发方案,构建了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系统硬件外围电路,搭建了软件开发环境,移植了u-boot、Linux内核、yaffs2文件系统,完成了系统的外围设备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软件设计。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它为旱区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1-11-01)
王金霞,黄季焜[3](2002)在《机电井地下水灌溉系统分析及其技术效率——河北省机电井地下水灌溉系统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河北省机电井系统的实地调查 ,建立了机电井系统供水量的随机边界生产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制、治理机制和系统规模等是影响机电井系统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 ,非集体所有制的技术效率明显优于集体所有制。同时对如何引导灌溉系统的持续高效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2年02期)
向青,黄季焜[4](2000)在《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河北省为实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使农业生产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 ,原来属于集体所有的许多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与农村分户经营的模式不相适应 ,水利工程破坏或老化现象严重 ,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陈雷和杨广(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00年05期)
王金霞[5](2000)在《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效率及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和工业的扩张,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困扰人民日常生活的大问题。以前,灌溉水源主要是地表水(从全国范围内讲),自从70年代以来,新增加灌溉项目的水资源大部分来源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地下水资源大面积超采和水位逐年下降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传统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总是求助于工程和技术的手段,运用政策、制度和管理手段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未引起政策制定者和管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资源管理不善是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许多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先后出现了将灌溉系统的权责从政府向农民协会和其它私人组织转移的改革浪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缓解水资源尤其是农业用水的紧张态势。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我国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权责(主要是小型水利工程)也正从政府(或集体)向农民团体(个体)或其它私人组织转移;在村和农户一级,出现了许多产权制度不同的地下水灌溉系统。 由于不同产权制度的地下水灌溉系统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水利工程运行效率的影响不同,因而研究其产权变动规律及其相关的效率等问题对于缺水日益严重的我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和实践意义,但是对这方面深入的尤其是定量化的研究国内几乎是空白。 鉴于这种情况,论文总的研究目的是要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实证分析诱导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因素及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和产出水量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运用更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工具来提高灌溉系统的运行效率、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制定政策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根据研究目的我们提出了五点理论假设,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经过多次的预调查及与中央和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官员的深入探讨,我们最终在水资源短缺较为严重、地下水灌溉面积较大、地下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较为明显、各种产权制度并存的河北省选择了3个县,并在这3个县中随机抽取30个行政村和87个地下水灌溉系统进行了县级、村级、地下水 灌溉系统的实地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自从80年代以来,以河北省为代表的地下水灌溉系统的产权 制度止逐渐从集体产权制度向非集体产权制度演变,非集体产权制度所占的比例 己经从80年代初期的17%提高到1998年的69%。在集体产权制度中,混合产权 逐渐替代纯集体产权;而非集体产权制度的主体形式是股份制产权制度,个体产 ,权制度主要在90年代中后期发展较为迅速。随着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 新,地下水灌溉系统的运行机制逐渐向市场运行机制转变。在地下水灌溉系统产 权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农民由一种自发行为逐渐向一种自觉行为转变,而政府的 态度则由漠然,到默许,直到目前的积极发动与参与。总体分析表明,地下水灌 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并不是一种政府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是政府在放 松约束下的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行为。 数据的单因素定性分析显示,自从80年代以来,30个样本村的年均地下水 位逐年加速下降,灌溉用水中地表水所占的比例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数据分 组分析显示,年均地下水位越低,非集体产权所占的比例也越大;另外,灌溉用 水中地表水所占的比例越小,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越高,非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的 可能性也越大,可见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加大很可能是导致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因 素。相对于趋于增长的农民经济实力而言,集体经济实力总体看却是不断衰落的; 而且集体的经济实力越弱,非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的可能性也越大。随着农民文化 程度的不断捉高,农民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强化,因而就为非集 体产权制度的地下水灌溉系统的产生莫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本的基础。社区人均耕 地面积越小,生存环境越恶化,非集体产权制度产主的可能性就越大。分组分析 的总体趋势表明,得到水利财政补贴的村的数量越多,而得到水利信贷的村的数 量越少,非集体产权所占的比例就越高。随着市场发育程度和商业化水平的提高, 两业化性质不显着的集体产权制度的地下水灌溉系统就会向商业化性质显着的非(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0-06-01)
王金霞,黄季焜,Scott,Rozelle[6](2000)在《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越来越被认为是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国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过程和诱导因素 ,为国家引导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本项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 ,建立了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模型 ,分析数据来源于作者对河北省 3县 3 0个村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80年代以来 ,以河北省为代表的地下水灌溉系统的产权制度逐渐从集体产权向非集体产权演变。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生存环境、社区经济条件、社区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水利财政政策和水利信贷政策等因素。本项研究还对如何引导产权制度创新更快更有效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00年04期)
地下水灌溉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地下灌溉中水分布的不可控和灌水器的易堵塞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地下灌溉技术。借鉴传统地上的雾化喷灌技术和地下渗灌技术,在地下灌溉系统中,采用水和空气混合灌溉,由埋于作物下方的灌水器输出水气两相流,通过气相流带动水分向根区土壤浸润、扩散,将水送达作物根部。一方面水气混合灌溉有效的解决了地下灌溉的堵塞问题,另一方面,用气相流带动水分分布,可使灌溉到土壤的水向上分布,这样通过调节水气混合比例,实现水分布的可调控。该系统采取一种基于ARM9微处理器S3C2440A和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架构的地下节水灌溉系统开发方案,构建了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系统硬件外围电路,搭建了软件开发环境,移植了u-boot、Linux内核、yaffs2文件系统,完成了系统的外围设备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软件设计。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它为旱区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下水灌溉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佳.环球分布的地下水灌溉系统:坎儿井的起源与扩散[J].农业考古.2018
[2].谢军波.基于ARM的地下水气混合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
[3].王金霞,黄季焜.机电井地下水灌溉系统分析及其技术效率——河北省机电井地下水灌溉系统的实证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2
[4].向青,黄季焜.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河北省为实证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0
[5].王金霞.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效率及政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
[6].王金霞,黄季焜,Scott,Rozelle.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