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覆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矿山企业,矿产资源,露天煤矿,超层越界开采,资源主管部门,采矿权,创新监管方式,自然资源管理
动态覆盖论文文献综述
任金玲[1](2020)在《宁夏多措并举推进露天矿山深度综合整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任金玲)2019年,宁夏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以矿产资源领域行业乱点乱象整治为重点,坚持治标治本、源头管控,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技术手段,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露天矿山深度整治,全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明显好转。一是以“停产整治、关闭取缔(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20-01-07)
马秀秀,王雅萍,程结海,何湜[2](2019)在《临汾市近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对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汾市1998年、2007年和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临汾市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2007年和2018年临汾市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92%、58.76%和60.09%,处于递增的态势。在这20年间,极低覆盖度和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都有减少,而中等覆盖度、高覆盖度和极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增加。高覆盖度和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变化最大,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增加了3 063.14 km~2,约占临汾市总面积的15.21%;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减少了3 192.38 km~2,约占临汾市总面积的15.85%。说明临汾市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这与该区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以及封禁治理有关。(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刘佳,李彤,贾宝全[3](2019)在《北京市城乡交错区农村居民点林木树冠覆盖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交错区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土地类型变化频繁,人地矛盾突出。以北京市城乡交错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林木树冠覆盖这一新指标,以覆盖研究区域的分辨率为0.5 m的2002年8—9月真彩色航片和2013年8—9月的WordView-2卫星影像为基础,探讨2002和2013年该区域农村居民点林木树冠覆盖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目前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指导。研究结果显示,2002—2013年间,城乡交错区整体的林木树冠覆盖率由19.54%增加到22.15%,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428个,居民点平均林木树冠覆盖率由17.78%增加到25.01%。从林木树冠覆盖等级来看,2013年高覆盖度和极高覆盖度农村居民点数量所占比例比2002年分别提高14.27和6.45百分点,极低覆盖度农村居民点数量占比减少0.13百分点。在空间分布上,无论是2002年还是2013年,农村居民点林木树冠覆盖率均呈现随着环路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11 a间,一直保留存在的居民点林木树冠覆盖率由19.03%减少至16.39%,对其的土地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发现,该类村庄中,建设用地最稳定,保持自身不变的概率达到84.50%。新增农村居民点林木树冠覆盖率(25.70%)明显高于消失农村居民点林木树冠覆盖率(15.54%)。对不同变化模式农村居民点变化部分的统计分析显示,扩张、新增和边缘新增模式的农村居民点林木树冠覆盖率分别为25.05%、25.70%和27.71%。(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卢力维,雷霆,于寒松,张严心[4](2019)在《基于V-DE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覆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来越广的实际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覆盖问题已成为当前传感器网络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从动态覆盖的节点移动性出发,针对已有虚拟力算法在覆盖率优化程度上的不足,提出了结合虚拟力算法与差分进化算法进行优化的虚拟力差分进化算法(V-DE算法)。论文详细分析了改进前和改进后算法,通过仿真结果得出V-DE算法在覆盖率、节点部署时间以及覆盖节点的稳定状态方面都有着显着的优化效果,并且在覆盖率方面优于基于能量受限的V-FB算法。(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蒋一波,王伟,何成龙[5](2019)在《一种单目标路径覆盖分区动态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检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应用。在目标检测过程中,用户在获取目标丰富的图像信息的基础上,对目标的路径覆盖情况更为关注。针对单目标在整个运动路径中均能被K级覆盖且传感器分布密度达到最小这一问题,首先结合有向感知模型和单目标位置数学预测模型,给出了传感器在理论上的最小分布密度,然后设计了单目标路径覆盖分区动态优化算法。该算法依据传感器自身与目标的距离,将整个监控区域中的传感器分为外部传感器、中部传感器和内部传感器,对每类传感器分别实施不同的旋转决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的算法相比,有效地降低了监控区域中传感器的分布成本。(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S2期)
王瑾,闫庆武,谭学玲,邹雅婧[6](2019)在《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2005—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以植被覆盖度FVC为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指标,利用时间信息熵、时间序列信息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强度和趋势;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矿区、河流、降水、地形等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5—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强度较平稳,变化趋势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人们日益重视保护环境,保护植被,也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矿区的整治。2)从空间上看,在2005—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东高西低,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3)降水、矿区、河流都是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降水充沛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往往较高;矿区植被覆盖度低于非矿区;河流的发育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距河流较近的区域植被覆盖度高;不同的地形对植被覆盖度有显着的影响,低缓坡度和海拔较低的地区相较于坡度较陡、海拔较高的地区,更适宜植被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冯李,胡文英,李应鑫,张恩伟[7](2019)在《Google Earth Engine在四川省多年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是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收集四川省2001—2016年Landsat TM/OLI的复合NDVI遥感影像,综合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等方法,估算2001—2016年的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并对16年的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GEE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可以对大面积研究区域进行长时序的动态监测;2)2001—2016年16年间,四川省的植被覆盖整体呈现比较良好的状况且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比较稳定;3)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大体呈现从边缘到中心覆盖度逐渐降低的趋势。16年间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轻度增加的趋势,总体而言,四川省的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赵昊天,王林青,郑勇,谢天资,蒋雨轩[8](2019)在《基于Landsat的青神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andsat TM/OLI系列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RS和GIS为技术手段提取NDVI值,通过像元二分模型得出青神县2009年、2013年、2018年叁期的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并用转移矩阵和差值法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神县植被覆盖总体良好,植被覆盖度以中高以上为主。2009—2013年该地区中高以上植被覆盖区占总面积的比例由71.73%降到62.69%,2018年有所改善,占总面积的67.77%,说明2009—2018年青神县植被覆盖度经历了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但整体发生了小幅度退化,退化面积比改善面积多出6.22 km~2,占总面积的1.6%。据分析,城区的扩张、基础设施的建设侵占了耕地和林地,是造成青神县植被覆盖度退化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及周边的植被覆盖度。(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侯刚栋[9](2019)在《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的国有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对国有土地覆盖变化监测时,未对高空间特征提取,与无人机遥感数据融合效果不佳。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国有土地覆盖变化检测问题。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采集国有土地覆盖图像;采用边缘轮廓特征法对国有土地覆盖无人机遥感特征进行检测,构建土地覆盖遥感图像的像素空间重构模型;依据图像区域重构遥感图像的高空间特征,通过相似度信息融合无人机遥感数据与图像高空间特征,实现国有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融合高空间特征与无人机遥感数据,国有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效果较好,同时无人机遥感特征提取的精度较高,实现了国有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反馈。(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晶,王旭峰[10](2019)在《2000~2016年石羊河北部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以石羊河流域北部盆地防沙治沙区为研究对象,统计该区域2000~2016年间植被覆盖度,并结合温度、降水数据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研究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从16.30%增长到20.79%,高盖度植被面积增加明显,劣覆盖度植被面积减少。②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虽然各地类的平均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但种植土地的植被覆盖度增加速度要明显高于非种植土地。③研究区降水、气温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相关性较低,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恢复与一些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有关。(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9年08期)
动态覆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对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汾市1998年、2007年和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临汾市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2007年和2018年临汾市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92%、58.76%和60.09%,处于递增的态势。在这20年间,极低覆盖度和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都有减少,而中等覆盖度、高覆盖度和极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增加。高覆盖度和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变化最大,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增加了3 063.14 km~2,约占临汾市总面积的15.21%;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减少了3 192.38 km~2,约占临汾市总面积的15.85%。说明临汾市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这与该区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以及封禁治理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覆盖论文参考文献
[1].任金玲.宁夏多措并举推进露天矿山深度综合整治[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
[2].马秀秀,王雅萍,程结海,何湜.临汾市近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J].能源与环保.2019
[3].刘佳,李彤,贾宝全.北京市城乡交错区农村居民点林木树冠覆盖动态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4].卢力维,雷霆,于寒松,张严心.基于V-DE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覆盖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
[5].蒋一波,王伟,何成龙.一种单目标路径覆盖分区动态优化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9
[6].王瑾,闫庆武,谭学玲,邹雅婧.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9
[7].冯李,胡文英,李应鑫,张恩伟.GoogleEarthEngine在四川省多年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林业资源管理.2019
[8].赵昊天,王林青,郑勇,谢天资,蒋雨轩.基于Landsat的青神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9
[9].侯刚栋.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的国有土地覆盖变化动态监测[J].信息技术.2019
[10].王晶,王旭峰.2000~2016年石羊河北部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空间信息.2019
标签:露天矿山; 综合整治; 矿山企业; 矿产资源; 露天煤矿; 超层越界开采; 资源主管部门; 采矿权; 创新监管方式; 自然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