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山东省威海市264400)
摘要:配网电压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生产、生活质量,“低电压”是电压质量不合格一重要表现,随着农村经济不断持续增长,“低电压”问题成为提升供电质量一大瓶颈。近年来,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配网结构、装备水平及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通过农网改造,优化农村电网结构和提升供电能力,通过建立和利用智能监控平台实时监测、预控,指导低电压防控和治理,有效提升了居民客户端供电电压质量和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关键词:电压质量低电压治理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一方面商业服务用电、其他用电等非居民用电持续增长,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用电也不断增长,为适应经济发展,保障供电质量,农村配电网结构、规模就需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需要较长周期,为此强化配网精益运维,重视用户侧管理,深化配网新技术应用,综合管理、技改等多种手段,优先集中力量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特别是严重影响到用户生产、生活的低电压问题。
1农村配网低电压常见问题
配网低电压现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季节负荷变化(入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大规模人口流动(如春节期间)、大用户负荷增长迅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等原因动态产生。
农村低电压一般以季节性低电压和长期低电压为主。
1.1因为农村地区原建设改造标准低,低压供电线路线径一般选为35mm2或25mm2导线,配电变压器一般选择50~100kVA,近年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家用电器全面进入农村,农村用电量快速增加,部分农村电网与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不相适应出现了设备过负荷和低电压问题。
1.2随着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农村果品蔬菜等经济作物规模扩大、禽类养殖业、貂貉养殖业、海水养殖业的繁荣,季节性大量超容量用电,造成用电负荷要远远高于原用电负荷配置标准,低电压问题严重。
1.3农业抗旱、春耕及果蔬灌溉季节三相动力负荷激增,以及冬季农村大量空调取暖,都是季节性低电压的主要原因。
1.4随着沿海经济带规划的推进,小城镇、中心村的改造进度加快,部分农网改造工程与政府基础建设共同进行过程中,范围大、工期长,出现大量分散零星供电用户,供电线路长,低电压问题严重。
经过运维人员现场勘查,用户低电压产生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10种情况。①台区三相供电的最远端用户;②台区两相供电的最远端用户;③台区最小线径分支线的最远端用户;④表后线超40m或老化、破损严重用户;⑤单相供电超100m的用户;⑥老化及接头多的低压线路末端用户;⑦低压线路迂回供电用户;⑧月最大负荷超8kW的单相表用户;⑨受理的低电压咨询、投诉工单用户;⑩季节性生产用电(如果蔬、海水养殖等)的用户(一般为线路较远端用户)。
2优化管理结构
2.1建立电压风险防控机制,强化电压风险预警。
合理利用用电采集系统、智能配电网运行监控平台,采集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配变出口及所有用户电压信息,对电压越限事件预警提示,主动实施低电压防治改造,提升低电压治理的超前性与针对性,实现电压治理主动性、提前性,促进电压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2.2建立“低电压”常态排查机制。
运检部、各供电所设立专责人,利用智能配电网运行监控平台等数据掌握“低电压”情况,按照“日监控、周分析、月汇总”的要求,对系统中出现的低电压逐条分析原因、安排现场查勘并落实整改。加强用采系统中重超载配变及三相不平衡台区监测、分析与整改,严防重超载或三相不平衡引起低电压。加强迎峰度夏和春节保供电期间电压监测,防止负荷激增导致“低电压”。
2.3建立消除低电压整改机制
通过对“低电压”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建立“低电压”治理项目储备,从根本上解决“低电压”问题,综合利用配农网建设改造、技改大修等多渠道资金,落实治理项目,制定整改计划,对出现“低电压”用户区域进行精准投资,改善“低电压”现状。根据低电压原因,利用中低压线路改造、配变增容改造、配变档位调整、低压台区优化调整、三相负荷平衡等措施,系统解决配网“低电压”问题。
3现场综合治理
3.1加强配网建设。
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心村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中压配网网架结构,提高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新增配变与增容改造,减小供电半径,对中压干线导线改造,消除“卡脖子”,加强低压线路改造,消除最后“一百米”线径过细导致的低电压。
3.2加强配电变压器档位管理。
强化新增配变初始档位管理。新建或更换配变时,依据不同线路长度和装设位置,按照“首尾兼顾”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变初始运行档位。并将配变初始档位列入工程验收内容,依据所供的首、末端用户电压实测数据确定配变档位。根据用电负荷规律,利用配网智能监控平台、用户用电采集系统两个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必要时调整配电变压器档位。
有限采取无功补偿方式治理,对于补偿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台区通过新增配变布点、改造低压线路、缩短低压供电半径解决。对于部分供电半径长,近电远送,通过末端用户切改临近台区,减小供电距离,消除末端低电压。加强三相不平衡严重的台区的运维管理,采用台区低压线路调相、均匀负荷等方式平衡台区各相用电负荷。对于部分老旧线路,线径细,导线老化,通过更换低压导线方法,消除接触不良、漏电引起的低电压。
3.3加强新技术应用。
供电公司充分利用近年来配电网新技术,在负载变化较大,三相不平衡严重的负荷点,并且人工调相效果不明显的,选用三相有功动态调节装置自动调节三相负荷分配,避免单相重载、低电压;在无功变化较大的负荷点选用配网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于供电半径过长分散零星山区用户或小城镇改造期间的低电压问题,通过电压调节稳定装置提升线路末端电压,进而消除低电压。
3.4加强用户侧管理。
为防止小动力用户超载用电引起配网低电压,供电公司从接入方案审查和用电督查方面加强管理。一是优化接入方案,用户接入方案的编制时充分考虑配变承载力和负荷增长裕度,必要时应新增配变布点满足负荷接入需求。二是加强低压小动力用户负荷监测,对长期超容用电用户,督促整改,降低配变因超容超载发生低电压的风险。
3.5针对农村低电压问题,加强对周期性、季节性负荷波动的跟踪调整,做好季节性供电高峰的监测、调整工作。除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春节保供电期间,还根据季节加强农业春耕及灌溉季节,沿海养殖等期间的低电压监控,开展特巡工作,变整治为防控,减少低电压发生的几率。
4小结
通过合理利用配网智能运行监控平台、用户用电采集系统两个平台,提高电压监控实时性,准确性,进行闭环管理,实时准确的全面监测,治理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针对所有用户、台区“低电压”,严格执行闭环机制,做到发现一处,治理一处,归档一处,确保治理过程中不遗漏任一问题用户或台区。通过一阶段综合治理工作,低电压用户占比由原0.41%,降低到0.002%.
参考文献:
[1]吴少华220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J].广东电力,2010,23(6):38-42.
[2]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朱子坤.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J].西北水电.2005,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