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注:本文是201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理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GHYJ06
摘要:目前,“教工小家”是高等院校工会建设的一个特色项目,它深入基层,让工会建设更贴近普通教师,但在建设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多方位、多层次、有特色地进行“教工小家”建设,使它摆脱活动场所这一单一功能,在未来高校工会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工会;教工小家;建设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工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会工作一方面要对党忠诚,一方面要服务职工群众。工会改革的思路设计、原则遵循、制度构建、政策制定等,都要着眼于这个使命担当和职能定位。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要强化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的意识和效果,以扎实有效的服务工作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在近几年的高校工会建设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色就是“教工小家”的建设。忽如一夜春风来,在各个高校中,不仅各高校工会花力气建设“教工之家”,符合要求的学院也按自身的特色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教工小家”,有温馨舒适的,有活力满满的,有休闲放松的,也有严谨高雅的。每个学院都有了工会活动场所,不同的工会还可以交叉举办工会活动。而且平时“教工小家”可以做休闲放松场所,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教工小家”以其形式多样化、场所固定化、活动生活化等特点和优点受到广大高校教职工的欢迎,工会工作以一种新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贴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中,使大家切实感觉到工会工作不再是简单粗暴的过节发劳保、平时搞活动了。
但在“教工之家”建设当中,慢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工之家”的活动缺少持续性,渐渐出现了闲置的情况,一些“教工之家”长期被占用,成了搞接待、甚至给学生上课的场所。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显示出部门工会工作的困难之处:作为部门工会,资金、人力上的缺口都比较大,长期持续地搞活动难度很大,而且高校教师本身科研压力大,对很多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低。另一方面,其实也从某个侧面体现出现在我们对高校工会工作的理解和关注不够。高校是为国家的建设和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以高层次、高水准、国际化的方向作为自己未来前进的指导方向,而高校工会在这方面的先锋意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与之并不匹配。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是从学校的层面上,必须从高屋建瓴的未来发展观上对工会建设与工会未来蓝图规划予以重视。首先,高度注重工会在高校民主化生活和建设中的地位,让老师通过工会生活参与学校建设和学校管理这一高校民主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从制度上进行保证,而不仅仅让老师们仅在教代会上做“橡皮图章”;其次,建设学习型工会,将高校的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校际合作、院院合作,建设具有执行力的、完备的工会组织模式和长效的工会生活模式,让工会生活正规化,且可操作;第三,与高校所在城市所在区域单位工会建立联动机制,群策群力,从各个方面为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关心他们的买房租房、交通医疗、孩子入托、老人养老等切切实实的生活困难;最后,各级工会要抓住“互联网+”的契机,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工会工作前沿和发展的最新信息,同时建设好网上工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将高校工会工作高效化、细致化、透明化,用网络手段增强与高校教职工的联系与互动。
只有高校上层工会自身建设疏导好,各方面理顺了,才能更好地为其领导下的各级工会扫清路障,让各个“教工小家”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此,各级“教工小家”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想办法让“教工小家”活起来动起来,使它不仅仅是一个花了钱和心血操持起来的参观室和休闲屋,而是让工会生活落到实处的联结点与事实上的纽带,更是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的服务中心。
首先,要更好地在每个“教工小家”原有的功能设计上,集思广议,按时代发展和教职工要求进行重新定位和加工,确立每个“教工小家”基本职能和服务方向。鼓励“教工小家”定位多样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且在有一个基本定位为核心的同时,也能有其它侧面的呼应,以适应不同教职工的需求。并且,能够将这种设计与定位的变革与改良常态化,鼓励教职工积极为“教工小家”的发展献计献策,也能使“教工小家”的建设和定位时刻与时代发展同步,与高校发展同步,与教职工的需求同步。
第二,建设学习型“教工之家”。考虑到高校教职工的研究方向都是国际国内最尖端的知识前沿领域,又是坚定履行终身学习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对学习和交流的热情很高,“教工小家”的建设也应该适当向这个方向倾斜。与学校学院、以及相关单位的人事部门、科研部门合作,发布各种科研信息、学习信息,并且与其它学院工作举行横向协作,举办各种讲座和研讨会。并且利用工会工作的细致性,关心每位教职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组织学习小组和研究小组,将“教工小家”与教职工的教学和研究联系起来,逐步改变大家“教工小家”就是聊聊天、喝喝茶的这种刻板印象,让它学术起来,“高端大气”起来。但在举办这种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工会工作的特殊属性,切不可让“教工小家”的学术活动与学校学院举办的同类活动同质化,甚至只是学校与学院活动简单粗暴的复制版,注意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以讨论和研讨为主,促进大家的信息共享和知识分享,并且将这种分享和交流常态化。
第三,以“教工小家”为根据地,增强教职工的联系,增强他们对学校生活与学校未来的参与度与关心程度。高校教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彼此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相差巨大,而高校生活涉及的方方面面又繁琐。教职工既要钻研科研与教学,又要懂学校规章,还要明白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相关条例,千头万绪难免挂一漏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职工对参与学校民主生活、参与学校未来规划与建设有一种抵触情绪。其实民主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具体而微的生活。“教工小家”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帮教职工条分缕析地解释清楚各种规则的原则、现状和具体要求,将这些规则简化、明朗化。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大家对规则和制度的意见和改进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意见反映到学校工会和学校相关部门。从一条条了解规定和规则的制订和执行开始,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生活发展意见和建议,并逐步将这些讨论延伸到学院校的未来规则和建设上,将高校民主具体到实处、细处。
第四,目前高校工会组织确实经费和人手比较缺乏,而各学院的工会组织的经费人员就更加单薄,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工会工作,为工会工作献计献策。这一切不妨从让教职工自己组织和管理“教工小家”开始。可以在各级学院领导和教职工的配合下,流动或固定选择有相应能力的教职工对“教工小家”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定阶段对当前阶段“教工小家”的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依此对下一阶段的活动进行推进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