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论文_李居平,李丹明,党文强,郝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水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水分,锡尔河,耗水量,刺槐,桉树,火星。

土壤水分论文文献综述

李居平,李丹明,党文强,郝剑[1](2019)在《火星土壤水分光热采集方法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展望火星采样返回、载人火星探测和火星基地建设等未来任务,目前开展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已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和需求。已实施的火星探测表明,火星的水资源存在于火星北极与南极的冰盖以及火星的土壤和大气中。文章针对火星表面含有水冰的土壤,提出一种利用太阳光辐射使水冰受热升华再凝华成霜来实现水分采集的方法,给出原理性装置设计,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一定厚度土壤内的冰完全升华所需的时间,据此分析论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王浩,罗格平,王伟胜,PACHIKIN,Konstantin,李耀明[2](2019)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锡尔河中下游农田土壤水分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学习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含量(SMC)是目前SMC研究的热点,因较少考虑温度、蒸散等重要SMC影响因子,反演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用Sentinel-1影像、MODIS产品和SRTM数据,提取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等32个SMC影响因子,经相关分析选择27个显着的SMC影响因子(P<0.05)作为反演因子,并设计叁组因子组合。这叁组因子组合分别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叁种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发现基于随机森林结合所有因子的方案,其SMC反演精度最高,该组合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9 m~3/m~3,将该方案被用于反演2017年生长季锡尔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农田SMC。结果表明:从上部至下部SMC总体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但存在显着时空差异,春季和秋季SMC较高而夏季较低。SMC差异主要由土壤质地、热量条件和地表植被状况差异引起。春季平原区下部农田SMC要高于上部,SMC的主控因子是土壤质地和地表植被状况;在夏季,土壤水分的主控因子是热量条件,农田灌溉弥补了热量条件差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导致空间上平原上部和下部土壤SMC空间差异不显着;秋季SMC的主控因子植被状况抵消地表温度和土壤质地差异对SMC的影响,使得秋季SMC空间差异不显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考虑SMC影响因子不足而获取更高SMC精度的限制。(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安乐生,赵宽,李明[3](2019)在《表征全吸力范围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评估及其转换函数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力性质数据库(UNSODA)中选取的从砂土到黏土共256个土壤样本,系统性地评价了表征全吸力范围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LIAO模型)的适用性,并构建和验证了预测LIAO模型参数的土壤转换函数(PTFs)。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van Genuchten模型(仅适用于描述毛管水运动)相比,LIAO模型对不同质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预测精度更高,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约45%;(2)LIAO模型参数与土壤基本性质(如砂粒、粉粒、黏粒、有机质含量和容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参数θs与容重的相关性(r=-0.783,P<0.01)最强,而其余参数与粉粒的相关程度最高;(3)基于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的PTFs能够解释LIAO模型参数总变异的31%~65%,其中对θs的预测精度最高,经双交叉验证表明PTFs稳定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水文模型提供参数支持。(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蒿宝珍,马静丽,方保停,姜丽娜,赵凌霄[4](2019)在《水分胁迫对不同耐旱性玉米土壤水分消耗、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郑单958(耐旱性强)和驻玉309(耐旱性弱)为供试材料,通过池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两个玉米品种的吐丝前后土壤水消耗、水分利用和子粒产量的影响。正常供水下,两个品种吐丝前和吐丝后土壤水消耗量、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子粒产量均无显着差异。水分胁迫下,全生育期各土层(0.2~1.6 m)水分消耗量均为郑单958少于驻玉309,吐丝前和吐丝后郑单958土壤水消耗量分别比驻玉309少12 mm和21mm,且分别以0.2~0.4 m(吐丝前)和0.8~1.0 m(吐丝后)土层品种间差异最大。水分胁迫下,郑单958和驻玉309的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为454 mm和487 mm,子粒产量分别为8 320 kg/hm~2和7 290 kg/hm~2,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耐旱品种郑单958以较少的水分消耗生产更多子粒,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宁,毕华兴,郭孟霞,孔凌霄,侯贵荣[5](2019)在《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在干旱缺水地区,植被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以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选取林分密度1 300株/hm~2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监测系统(FDR)和热扩散探针(TDP)技术对当地刺槐人工林地0—150 cm范围内各土层体积含水量与树干液流量进行长期连续定位观测,采用土壤有效水与单株刺槐耗水量的比值来衡量研究区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结果表明:(1)月降水量和月土壤储水量是决定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且二者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之间均呈现显着的正比例关系(P<0.05)。(2)根据构建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模型,计算出当地林龄为19年的刺槐人工林0—15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1 224株/hm~2,稍小于研究区实际林分密度(1 300株/hm~2),为保证当地刺槐人工林分耗水深度控制在0—150 cm土层范围内,同时也为促进当地林分生产力处于最优水平,建议在今后的营林造林过程中将刺槐人工林密度控制在当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范围之内,在减少林地深层水分消耗、调整林地土壤水资源平衡的同时,促进当地林业产业的合理发展。(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学睿,金双根,宋叶志,杨磊,李轩然[6](2019)在《GNSS-R/IR土壤水分遥感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不同遥感平台,详细叙述地基、塔基、机载和星载GNSS-R技术土壤水分监测的发展现状,综述辐射计联合GNSS-R技术进行土壤水分监测的发展状态及GNSS-R地基和星载接收机的发展现状,探讨GNSS-R/IR进行土壤水分反演的重难点。(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12期)

黄海■,黄桂烨,黄宏智[7](2019)在《基于多线程并发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处理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处理平台,基于多线程并发处理技术、TCP及FTP网络通信协议,通过构建TCP数据流接收、要素数据提取及计算、报文形成及上传等功能模块,实现对广东省土壤水分监测网络的全网观测数据集中处理,有效提高了农业气象观测的服务效率。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软件运行稳定可靠,较好地满足了气象业务需求。(本文来源于《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期刊2019年04期)

马晓玲[8](2019)在《基于STC12C5A16S2土壤水分测量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体积分数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其中大多用水量用于农业灌溉,但是目前我国平的农业用水利用率较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作物产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我国农业节水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农田土壤体积分数的测量是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实时测量,可以掌握农田的土壤环境,这样就有利于进行节水灌溉,同时实时的节水灌溉也对提高产量有很大的帮助。由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核心单片机组成。FDS100土壤水分传感器主要负责测量植物的土壤体积分数,并将测量到的模拟信号经I/O口传给单片机STC12C5A16S2进行处理计算。(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赵敏,桓姝琦,张玉香,冶生霞[9](2019)在《DZN3土壤水分观测仪的标定及故障解决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工作原理、标定目的和结果,介绍该仪器安装前标定工作,进一步找出土壤水分观测仪器运行中常见故障,提出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3期)

陈丽艳,王城城,赵从举,叶文伟[10](2020)在《海南西部桉树林地土壤水分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桉树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过程与特征,揭示其变化的形成机制。采用TDR与土钻法对海南儋州林场桉树林地0-150cm土层土壤水分和气象因子进行为期8年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日尺度晴天土壤水分基本不变,而雨天土壤水分随着降水量增加呈非线性增加;晴天土壤水分与相对湿度呈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太阳辐射、气温相关性不显着(p>0.05);雨天土壤水分与降水呈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太阳辐射、气温、湿度相关性不显着(p>0.05)。2)月尺度土壤水分处于高值时段较长,最高值出现于雨季后期的9月,土壤含水量为10.27%;土壤水分最低值出现于旱季末期的4月,土壤含水量为7.43%;月尺度土壤水分含量与降水量呈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太阳辐射、气温、湿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3)2010-2017年桉树林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差异显着(p<0.01),而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差异不显着(p>0.05),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多年保持相对稳定。(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20年01期)

土壤水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器学习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含量(SMC)是目前SMC研究的热点,因较少考虑温度、蒸散等重要SMC影响因子,反演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用Sentinel-1影像、MODIS产品和SRTM数据,提取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等32个SMC影响因子,经相关分析选择27个显着的SMC影响因子(P<0.05)作为反演因子,并设计叁组因子组合。这叁组因子组合分别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叁种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发现基于随机森林结合所有因子的方案,其SMC反演精度最高,该组合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9 m~3/m~3,将该方案被用于反演2017年生长季锡尔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农田SMC。结果表明:从上部至下部SMC总体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但存在显着时空差异,春季和秋季SMC较高而夏季较低。SMC差异主要由土壤质地、热量条件和地表植被状况差异引起。春季平原区下部农田SMC要高于上部,SMC的主控因子是土壤质地和地表植被状况;在夏季,土壤水分的主控因子是热量条件,农田灌溉弥补了热量条件差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导致空间上平原上部和下部土壤SMC空间差异不显着;秋季SMC的主控因子植被状况抵消地表温度和土壤质地差异对SMC的影响,使得秋季SMC空间差异不显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考虑SMC影响因子不足而获取更高SMC精度的限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水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居平,李丹明,党文强,郝剑.火星土壤水分光热采集方法可行性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9

[2].王浩,罗格平,王伟胜,PACHIKIN,Konstantin,李耀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锡尔河中下游农田土壤水分反演[J].自然资源学报.2019

[3].安乐生,赵宽,李明.表征全吸力范围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评估及其转换函数构建[J].自然资源学报.2019

[4].蒿宝珍,马静丽,方保停,姜丽娜,赵凌霄.水分胁迫对不同耐旱性玉米土壤水分消耗、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9

[5].王宁,毕华兴,郭孟霞,孔凌霄,侯贵荣.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9

[6].吴学睿,金双根,宋叶志,杨磊,李轩然.GNSS-R/IR土壤水分遥感研究现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7].黄海■,黄桂烨,黄宏智.基于多线程并发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处理平台[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9

[8].马晓玲.基于STC12C5A16S2土壤水分测量仪的设计[J].现代盐化工.2019

[9].赵敏,桓姝琦,张玉香,冶生霞.DZN3土壤水分观测仪的标定及故障解决方法[J].农家参谋.2019

[10].陈丽艳,王城城,赵从举,叶文伟.海南西部桉树林地土壤水分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论文知识图

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氮素形态对玉米...不同样地的土壤光谱反射率曲线利用梯形法进行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示...毛细管现象早在1936年的第一届国际土...东营2012年一月至五月土壤含水量的季...土壤含水量采样图

标签:;  ;  ;  ;  ;  ;  ;  

土壤水分论文_李居平,李丹明,党文强,郝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