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伴生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铅锌矿,浮选,铜矿,药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
伴生银论文文献综述
胡振,伍红强,黄神龙,龙会友,陈鹏飞[1](2019)在《某伴生银铅锌矿石的选矿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某伴生银的铅锌矿石中有回收价值的元素为铅、锌、银,铅氧化率为16.57%,锌氧化率为6.03%,银广泛分布在有用硫化矿物中。为高效回收矿石中的铅锌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75%的低碱度条件下,采用1粗3精1扫浮铅、1粗3精1扫浮锌流程,可获得铅品位为65.89%、含锌2.89%、含银796 g/t,铅、锌、银回收率分别为90.74%、1.71%、50.19%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为45.68%、含铅0.46%、含银109 g/t,锌、铅、银回收率分别为93.03%、2.16%、23.69%的锌精矿,锌精矿含银超过100 g/t,达到计价标准。(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10期)
徐飞飞,于雪,陈新林[2](2019)在《黑龙江某铅锌伴生银多金属硫化矿浮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黑龙江某铅锌伴生银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铅锌硫依次优先浮选流程,可以实现铅锌的高效分离,并可将大部分伴生银矿物富集到铅精矿中。闭路试验获得铅品位65.83%,回收率为93.12%的铅精矿,锌品位为51.10%,回收率为89.24%的锌精矿,硫品位为46.03%,回收率为33.35%的硫精矿,铅精矿含银品位为1 105.50g/t,银回收率为86.27%。(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期刊2019年02期)
陈倩文,艾光华,罗丽芳,杨冰,王澜[3](2018)在《某伴生银铅锌矿低碱浮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伴生银铅锌矿石,采用低碱优先浮选工艺,对铅、锌以及伴生银进行综合回收。通过闭路试验,最终可获得铅精矿铅品位60.29%、回收率92.71%,银品位826.13 g/t、银回收率67.69%,尾矿中银回收率13.85%;锌精矿锌品位47.11%、回收率91.79%。对铅精矿产品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铅精矿达到了二级品标准。说明低碱工艺有利于伴生银的综合回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王志远,马斌[4](2018)在《南京栖霞山铅锌矿提高铅精矿中伴生银回收率试验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复杂多金属伴生矿金属之间共伴生关系密切、随着矿体开采深度的增加矿物嵌布粒度变细、提高回收率困难的问题,通过对原矿工艺矿物学分析,对矿物在磨矿细度、药剂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提高磨矿细度、调整选铅捕收剂苯胺与BK808的配比等工艺参数,实现了铅中银回收率的提高。实际生产中铅中银回收率提高了3. 74个百分点、铅回收率提高了4. 0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着,达到了提高铅及铅中银回收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8年11期)
宋宝旭,邱显扬,胡佛明,李沛伦,邹坚坚[5](2018)在《云南某含银铜矿伴生银矿物强化回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某含银铜矿石银品位为21.77 g/t,主要赋存于黄铜矿、游离银和磁黄铁矿中,在选别过程中铜硫分离时兼顾银的回收具有一定的难度。采用抑硫浮铜流程,研究筛选出石灰及Z200作为合适的调整剂和高效捕收剂,在抑制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同时强化银的回收。最终闭路试验获得了品位23.92%、回收率97.10%的铜精矿,且含银136.38 g/t,银的回收率达到77.05%,实现了铜硫分离的同时强化银的回收。(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8年03期)
韩玉光,方建军,尧章伟[6](2018)在《硫化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硫化铅锌矿是重要的伴生银矿物来源。综述了近年来国内伴生银矿资源回收利用的研究报道,从工艺矿物学、选矿工艺以及浮选药剂等3个方面进行评述。提出加强工艺矿物学研究,改善磨浮工艺,提高主金属回收率,使用组合药剂及开发无毒、高效的新型捕收剂,是提高伴生银回收率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8年01期)
雷阿丽,吴彩斌,江领培[7](2018)在《某低品位伴生银铅锌多金属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低品位伴生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别指标低、药剂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在分析原矿组成和矿石性质配矿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室选矿条件试验,确定了抑锌浮铅的优先浮选流程。将丁铵黑药和丁基黄药按照1∶1的配比组成组合药剂作为铅的捕收剂,Na_2S为硫诱导剂,CaO和Na_2CO_3为黄铁矿及磁铁矿的抑制剂,ZnSO_4和CuSO_4分别为锌的抑制剂及活化剂,丁基黄药为锌的捕收剂。通过两粗叁精叁扫的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铅品位为60.29%,回收率为92.02%,其中含银826.13×10~(-6),银的回收率为72.75%;锌精矿锌品位为48.32%,回收率为92.30%,其中含银61.71×10~(-6),银的回收率为19.19%,说明该工艺浮选指标良好,对此类矿石的选别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王锦龙[8](2017)在《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勘探取得重要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2017年度工作会议获悉,该局自有矿权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项目地质找矿取得重要成果,也是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找铜矿取得的主要成果。近年来,该局精心组织,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加强项目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7-03-28)
余新阳,王浩林,王强强,魏新安[9](2016)在《江西某伴生银难选铅锌矿浮选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江西某伴生银的复杂铅锌矿分离困难的特点,分析了原矿矿物组成、有价组分种类、矿石结构构造及赋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选矿试验原则流程,进行了铅锌选矿试验研究。以丁基铵黑药和乙硫氮为捕收剂,石灰和碳酸钠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抑制剂,硫酸锌与亚硫酸钠为锌矿物组合抑制剂优先浮选铅矿物;铅浮选尾矿经石灰调浆、硫酸铜活化后,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进行锌浮选。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铅精矿铅品位50.21%、铅回收率88.78%,锌精矿锌品位46.82%、锌回收率74.30%,铅精矿中银回收率为68.60%的选矿指标。(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徐有枢[10](2016)在《四川某铜矿铜金属及伴生银的综合回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某铜矿以铜为主要回收对象,其铜矿物主要是辉铜矿和孔雀石,另外含有少量斑铜矿和和黄铜矿,主要伴生矿物为银,具有综合回收价值。矿石氧化率为25.00%,属于硫化氧化混合矿。根据矿石性质,进行了伴生银的综合回收试验研究,通过适当降低铜精矿品位,能将Cu金属的回收率提高3.32%,Ag金属的回收率提高13.47%,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6年01期)
伴生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黑龙江某铅锌伴生银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铅锌硫依次优先浮选流程,可以实现铅锌的高效分离,并可将大部分伴生银矿物富集到铅精矿中。闭路试验获得铅品位65.83%,回收率为93.12%的铅精矿,锌品位为51.10%,回收率为89.24%的锌精矿,硫品位为46.03%,回收率为33.35%的硫精矿,铅精矿含银品位为1 105.50g/t,银回收率为86.2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伴生银论文参考文献
[1].胡振,伍红强,黄神龙,龙会友,陈鹏飞.某伴生银铅锌矿石的选矿试验[J].现代矿业.2019
[2].徐飞飞,于雪,陈新林.黑龙江某铅锌伴生银多金属硫化矿浮选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9
[3].陈倩文,艾光华,罗丽芳,杨冰,王澜.某伴生银铅锌矿低碱浮选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8
[4].王志远,马斌.南京栖霞山铅锌矿提高铅精矿中伴生银回收率试验及应用[J].现代矿业.2018
[5].宋宝旭,邱显扬,胡佛明,李沛伦,邹坚坚.云南某含银铜矿伴生银矿物强化回收实验研究[J].贵金属.2018
[6].韩玉光,方建军,尧章伟.硫化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研究进展[J].贵金属.2018
[7].雷阿丽,吴彩斌,江领培.某低品位伴生银铅锌多金属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2018
[8].王锦龙.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勘探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矿业报.2017
[9].余新阳,王浩林,王强强,魏新安.江西某伴生银难选铅锌矿浮选分离[J].有色金属工程.2016
[10].徐有枢.四川某铜矿铜金属及伴生银的综合回收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