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胆固醇胆结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方利胆排石汤,腔镜保胆取石术,胆固醇型,胆结石
胆固醇胆结石论文文献综述
刘波[1](2018)在《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的效果。方法 80例胆固醇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且均在手术后采取常规抗感染补液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复方利胆排石汤进行术后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度进行比较分析,在6个月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测记录患者的结石余留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前的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度分别为(38.23±5.01)%、(3.56±0.49)mm,对照组分别为(38.05±4.92)%、(3.71±0.48)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度分别为(61.75±7.45)%、(2.50±0.39)mm,对照组分别为(51.02±6.24)%、(3.30±0.55)mm,两组胆囊收缩功能均明显优于手术前,胆囊壁厚度均明显薄于手术前,且实验组的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的结石余留率和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5%、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3、5.0000, P<0.05)。结论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疗效显着,能够改善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度,可有效降低结石余留率及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8年36期)
贾学峰,马吉安,谭孝华[2](2018)在《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胆固醇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接受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术后均行常规补液和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加服复方利胆排石汤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厚度及胆汁成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胆囊壁厚度和胆汁中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钙离子含量均显着降低(P均<0.05),胆囊收缩功能和胆汁中总胆汁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病理性胆汁成分,调节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程世海,何金汗[3](2016)在《核受体在胆固醇性胆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胆固醇结石病(cholesterol gallstone disease,CG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疾病,其发病机制被认为是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胆石病的发生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核受体是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不仅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而且还对机体内许多生理,特别是代谢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进行调控。该综述主要概述了肝X受体、法尼醇X受体、孕烷X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在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陈永芳,吴战军[4](201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并发胆固醇性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胆结石尤其是胆固醇性胆结石患病率较高。NAFLD和胆结石的发生均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NAFLD与胆结石均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综合国内外多项研究,主要从NAFLD患者并发胆固醇性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因素有关,而年龄、性别、肥胖、血脂紊乱、血糖异常等是其高危因素。了解NAFLD患者并发胆固醇性胆结石的机制及危险因素,对防治NAFLD、胆结石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朱晨宇,高曰文,朱华,朱耀明,王广胜[5](2012)在《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固醇性胆结石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熊去氧胆酸(UDCA)和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性胆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胆固醇性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UDCA(每次250mg,每日3次)和TUDCA(每次250mg,每日3次)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通过B超对患者的溶石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UDCA和TUDCA对胆结石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7.8%和56.8%,6个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7%(28/37)和78.4%(29/37)。2组比较,3个月时TUDCA对胆结石的疗效优于UDCA(P<0.01);但经过6个月的治疗,二者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DCA和UDCA均可有效溶解胆固醇性胆结石,且安全性较好,但TUDCA的溶石速度大于UDCA。(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2年04期)
席子明,马远方[6](2010)在《胆固醇与胆结石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固醇与胆结石的关系.方法:对某高校3905名教职员工进行健康检查,采用彩超进行肝胆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总胆固醇测定,分析他们二者的关系.结果:3905名教职员工健康检查发现胆结石189例,其中胆固醇增高(>5.17mmol/L)68例(35.98%),胆固醇正常偏高(4.67-5.16mmol/L)40例(21.16%),胆固醇正常(<5.17mmol/L)81例(42.86%),胆固醇正常偏高和增高与胆固醇正常相比,其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胆结石与高胆固醇增高有一定关系,在胆结石保守治疗时,应注意降低胆固醇.(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陈永辉,刘志江,蔡宗利,耿读海[7](2009)在《陷胸叁金汤对胆结石患者胆汁中总胆汁酸及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陷胸叁金汤对胆结石患者胆汁中总胆汁酸及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胆结石术后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服用陷胸叁金汤,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术中及服药后30 d测定2组胆汁中总胆汁酸及总胆固醇含量。结果治疗组术中总胆汁酸、总胆固醇与术后3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 d优于术中;2组术后30 d总胆汁酸、总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总胆汁酸升高,总胆固醇含量降低。结论陷胸叁金汤可明显升高胆结石患者胆汁中总胆汁酸含量,降低胆汁中总胆固醇含量,对胆结石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09年10期)
谷明林,娄彬,沈建平,于圣永,龚觉晓[8](2008)在《胆固醇及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胆结石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红素、胆固醇代谢与冠心病(CAD)、胆结石及CAD合并胆结石(合并症)的关系。方法279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是否有胆结石分为对照组93例,胆结石组19例,CAD组115例,合并症组52例,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胆固醇代谢水平。结果CAD组合并结石率高于CAD正常组。C组TB低于A组、B组,C、D组的IB、TC、HDL-C、LDL-C均不同于A组,B组HDL-C低于A组。结论胆固醇代谢异常是CAD及胆结石共同危险因素,胆红素浓度降低与CAD相关,胆结石导致的DB升高可能对冠心病发病无明确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08年06期)
宋绵新,卢喜瑞,周天亮,边亮[9](2008)在《沸石粉体对胆固醇型人体胆结石体外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沸石粉体对胆固醇型人体胆结石体外吸附的可能性,采用SEM观察了胆固醇型人体胆结石的表面形貌;利用IR对其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天然斜发沸石所具有的较强吸附性能,分别研究了天然沸石粉体和盐酸活化沸石粉体对胆固醇型人体胆结石的体外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体外环境下两种沸石对胆固醇型人体胆结石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后者吸附效果较前者差,其吸附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张如茵[10](2007)在《中药复方利胆排石汤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胆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死率占外科住院病例之首位,是急腹症的重要死亡原因,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本研究所用中药复方利胆排石汤由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滑石、葶苈子、黑芝麻、柴胡等组成,此复方在临床应用多年,治疗胆结石病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与机理,本文进行了相关药效学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病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该方的最大耐受量;观察该方在体外对胆结石的溶解作用;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法、棉球肉芽肿法以观察该方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化学刺激扭体法观察该方的镇痛效果;通过对大鼠和小鼠采血观察该方对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大鼠搜集胆汁观察该方的利胆作用和对胆汁流量的影响并测定胆汁成份。结果: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利胆排石汤最大耐受量大,毒副作用小;具有体外溶石作用;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明显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对热板刺激所致小鼠疼痛反应及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血脂没有影响;影响大鼠的血液生化学指标、利胆作用、胆汁流量和胆汁成份。结论:利胆排石汤毒副作用小,能溶解体外结石,具有抗炎、镇痛、利胆排石、抑制胆石形成等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胆固醇胆结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胆固醇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接受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术后均行常规补液和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加服复方利胆排石汤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厚度及胆汁成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胆囊壁厚度和胆汁中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钙离子含量均显着降低(P均<0.05),胆囊收缩功能和胆汁中总胆汁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病理性胆汁成分,调节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固醇胆结石论文参考文献
[1].刘波.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
[2].贾学峰,马吉安,谭孝华.复方利胆排石汤配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3].程世海,何金汗.核受体在胆固醇性胆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6
[4].陈永芳,吴战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并发胆固醇性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
[5].朱晨宇,高曰文,朱华,朱耀明,王广胜.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固醇性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12
[6].席子明,马远方.胆固醇与胆结石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
[7].陈永辉,刘志江,蔡宗利,耿读海.陷胸叁金汤对胆结石患者胆汁中总胆汁酸及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9
[8].谷明林,娄彬,沈建平,于圣永,龚觉晓.胆固醇及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胆结石的关系探讨[J].西部医学.2008
[9].宋绵新,卢喜瑞,周天亮,边亮.沸石粉体对胆固醇型人体胆结石体外吸附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8
[10].张如茵.中药复方利胆排石汤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的药效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