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结构论文_张锁

导读:本文包含了诉讼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刑事诉讼,结构主义,行政诉讼,迷思,关系,简易程序。

诉讼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锁[1](2019)在《我国刑事诉讼结构调整研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传统的刑事诉讼结构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本文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模式,调整制度设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诉讼制度改革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入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4期)

章剑生[2](2019)在《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的判断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过去近40年的行政法历史看,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标准经历了"直接利害关系标准""行政相对人标准""法律上利害关系标准"和"利害关系标准"四个发展阶段。在"刘广明案"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中,没有发现有引入保护规范理论的判例,法院判断"利害关系"时,要么采用"直接联系论",要么采用"实际影响论",其判断标准都偏向于主观性,因而难免个案中法院判断方法上的任意性。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刘广明案"引入域外法上的"保护规范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形塑了一个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结构,即:公法规范要件、法定权益要件和个别保护要件。这个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结构淡化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标准的主观性,同时增加了其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学》期刊2019年04期)

赵贵龙[3](2019)在《迈向司法结构主义:以审判为中心诉讼结构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诉讼是一种行政结构主义下的融合性诉讼结构,承担着统治型治理功能。新中国政法模式下,演化为从属性诉讼结构,法院治理功能呈现多元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诉讼结构的两次转型。迈向司法结构主义,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独立性诉讼结构——价值结构以公平正义为追求、制度结构以审判中心主义为核心、集体结构以法官员额制为依托——实现中立型的司法治理功能,是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法学》期刊2019年03期)

薛冰[4](2019)在《代位诉讼的法律结构重塑与既判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同法第73条第一款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务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这一法律条文确立了代位诉讼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代位诉讼在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充分周全保障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含混不清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厘清与破解对于完善合同法理论和促进代位诉讼司法实践具有现实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远宁[5](2019)在《刑事诉讼侦查结构基本理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刑事诉讼构造理论发展的背景下,刑事诉讼侦查结构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体现了一定侦查目的下刑事诉讼职能的划分及刑事诉讼职能主体间的关系。在刑事诉讼法领域,刑事诉讼侦查结构具有法定性、动态性、稳定性及双向性的特征。从理论角度而言,刑事诉讼侦查结构包括纠问式、诉讼式以及弹劾式这叁种结构,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侦查目的,刑事诉讼职能主体的权力行使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选择合适的侦查结构。(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2期)

阳灵[6](2019)在《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思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只有对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组成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有效把握各个组成成分之间所存在的具体关系,才能够制定出满足我国时代发展需求以及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刑事法律。现阶段,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存有一定问题,如辩争权较弱、审判权缺失等等,导致人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有效缓解以上问题,本文认为须对我国刑事诉讼结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进而达到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01期)

杨凯[7](2018)在《论民事诉讼文书样式体系与结构续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民事诉讼文书样式程序规制功能和规则指引作用,带动开拓民事诉讼程序规制和审判流程管理的新路径,进一步续造民事诉讼文书样式的体系与内在结构,实现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对司法行为、诉讼程序、实体处理的规范性指引作用,拓展员额法官写作民事诉讼文书的思路和方法,能较好地锻造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律思维实践理性并形成共识,弥合司法实践与诉讼法理论之间的鸿沟,并融合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价值功能与制度规范,从而在"激活"民法典的同时"盘活"民事诉讼法,实现司法实务对立法的因应与制度完善。(本文来源于《法治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柳琪[8](2018)在《有效辩护的迷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辩护起源于美国,辩护律师需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辩护义务,就所有的权利积极地提出有利于被追诉人减轻或免除罪行的意见,最终达到被追诉人和辩护人预期合理的效果。如果律师未尽职辩护则会导致无效辩护的后果。我国学者秉承这一概念,认为若在我国实现有效辩护需要以律师为中心,保障律师辩护权利、提高律师职业素养、加强对律师的监管等。但律师尽职尽责为被告人辩护,却可能受到法官的排斥,被视为“死磕派”律师,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有效辩护制度存在着某些深层的结构因素,但我国学者并未意识到此点,因此成为“迷思性”概念,而澄清此概念不仅有利于分析我国有效辩护制度的困境,也能够倡导一种“表层制度—深层结构”之结构主义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和结构主义研究方法,以律师为中心、以审判方式为中心以及以刑事诉讼结构为中心的叁层次为分析框架,对美国有效辩护制度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有效辩护制度必须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础;而我国欠缺当事人主义的结构基础,故无法真正引入有效辩护制度,也无法把责任归咎于律师。只有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结构下,必然会强调律师的作用,必然会出现有效辩护与无效辩护;在职权主义的诉讼结构下,律师的作用可有可无,而仅与法官有关,故只会存在追究法官责任的无效审判制度。只有实现刑事诉讼结构的当事人主义转型,弱化法官的权力,加强控方和辩方的平等对抗,才是有效辩护制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12-01)

刘晓巍[9](2018)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利益结构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仅仅单指自身,还会牵涉到国家、社会、个人的公共利益,且叁者之间的着重点互不相同,从国家利益上看其着重点为国家整体的利益性,受国家法律特别的保护且分为程序利益主体、实体利益主体两部分的则是社会公共利益。从本质内容上看着两者是具有重复交叉部分的,但是从我国法律上看两者却是完全不同的涵义,国家利益符合优位原则,受害人的利益位于社会公共利益之前,而社会公共利益又优先于侵权人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应该尊重、服从国家的利益。完善我国诉前程序的结构体系并严格施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及民事私益诉讼之间具体界限标准以及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要加以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理和解决。(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33期)

孔令勇[10](2018)在《刑事速裁程序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关系论——兼及刑事诉讼程序叁元结构的形成与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速裁程序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程序之一,这是由二者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刑事速裁程序独立并且区别于刑事简易程序,是对简易程序的进一步发展。由速裁程序、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组成的刑事诉讼程序的叁元结构具有相应的程序外部构造、程序分流机制与程序转换机制。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发展,刑事诉讼程序叁元结构具有向二元结构转变的可能。(本文来源于《警学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诉讼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过去近40年的行政法历史看,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标准经历了"直接利害关系标准""行政相对人标准""法律上利害关系标准"和"利害关系标准"四个发展阶段。在"刘广明案"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中,没有发现有引入保护规范理论的判例,法院判断"利害关系"时,要么采用"直接联系论",要么采用"实际影响论",其判断标准都偏向于主观性,因而难免个案中法院判断方法上的任意性。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刘广明案"引入域外法上的"保护规范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形塑了一个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结构,即:公法规范要件、法定权益要件和个别保护要件。这个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结构淡化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标准的主观性,同时增加了其可操作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诉讼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锁.我国刑事诉讼结构调整研判[J].法制与社会.2019

[2].章剑生.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的判断结构[J].中国法学.2019

[3].赵贵龙.迈向司法结构主义:以审判为中心诉讼结构的形成[J].中国应用法学.2019

[4].薛冰.代位诉讼的法律结构重塑与既判力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5].张远宁.刑事诉讼侦查结构基本理论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9

[6].阳灵.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思考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9

[7].杨凯.论民事诉讼文书样式体系与结构续造[J].法治论坛.2018

[8].柳琪.有效辩护的迷思[D].燕山大学.2018

[9].刘晓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利益结构问题探讨[J].法制博览.2018

[10].孔令勇.刑事速裁程序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关系论——兼及刑事诉讼程序叁元结构的形成与适用[J].警学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4虚假诉讼标准结构模型59我国审判结构的异化第一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专题报告审计风险研究(20)专题报告审计风险研究(13)专题报告审计风险研究(14)

标签:;  ;  ;  ;  ;  ;  ;  

诉讼结构论文_张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