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动力不足而发展增速放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背景下,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理念的产业新城综合开发式建设有助于推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双重目标的实现。但政府难以独立完成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需要考虑对接可发挥市场优势的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产业新城在规划、规模、成本、激励等方面的高效运作,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产业新城PPP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经营性子项目与公益性子项目边界不清晰、回报机制存在合规性风险、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明晰项目定位和产出目标,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善政府支付模式、强化运营管理、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以期实现产业新城PPP模式实践与政策的"良性共振",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论文目录
一、引言二、引入PPP模式对产业新城发展的作用 (一)规划效应 (二)规模效应 (三)成本效应 (四)激励效应三、国内PPP助力产业新城发展的现状 (一)市场进入退出壁垒高 (二)有限运营商在竞争中共生 (三)实际运作中体现为建设开发型和产业开发型两种类型四、产业新城PPP模式的现存问题 (一)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打包”的边界界定不清晰 1.立项阶段论证粗略,难以对项目实施形成硬约束。 2.判断子项目间是否存在“实质性联系”的标准缺位。 (二)回报机制存在合规风险 (三)不合理、不到位的风险控制会强化产业新城项目固有的高风险特征五、优化产业新城PPP模式的政策建议 (一)明晰项目定位和产出目标,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1.明确公益性为项目的主导属性,合理匹配产业发展要素,使经济性与公益性互为支撑。 2.摒弃“重建设、轻运营”思维,从提升运营效果和推动产业发展上谋求绩效。 3.创新项目操作流程,提高前期论证的水平和效果。 (二)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善政府支付模式 1.合理确定项目合作内容和投资规模,减少不合理打包项目。 2.用好滚动开发的投资时差,为下期投入留出“余量”。 3.以土地作价入股,减轻政府的整体支出压力。 4.探索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合规使用于PPP项目的途径。 (三)强化运营管理,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1.鼓励产业开发类项目的发展。 2.重视项目规划的设计和执行。 3.强化绩效考核,降低委托代理下社会资本的“越位”“缺位”风险。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贾康,吴昺兵
关键词: 模式,产业新城,回报机制,风险分担
来源: 经济纵横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
单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 F283;F124
DOI: 10.16528/j.cnki.22-1054/f.201912025
页码: 25-32+2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780K
下载量: 42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模式论文; 产业新城论文; 回报机制论文; 风险分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