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朝宗藩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朝鲜,中朝,朝日,西山,以夷制夷,体制。
中朝宗藩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秦琳[1](2019)在《从晚清中朝宗藩关系走势看藩属体系的衰败》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原有的宗藩体系面临极大的危机,原有的藩属国安南、暹罗、缅甸等都与中国结束了宗藩关系。最终只剩下朝鲜一国还尊奉中国为宗主国。清政府为了维系住最后的藩属国,做了一些努力,从60年代的消极不干涉到80年代的"以夷制夷"最终又到实行全面干预,但是结果却是失败的。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新约》,标志着中朝宗藩关系最终走向了灭亡。中朝宗藩关系的结束是大势所趋。中朝宗藩关系的结束标志着亚洲藩属体系的崩溃。(本文来源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孟瑞雪[2](2019)在《两次“朝俄密约”事件与中朝宗藩关系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840年,清政府被迫打开紧闭的国门,逐渐卷入资本主义的浪潮之中。在列强的侵扰之下,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的晚清政府不仅实力大大衰退,其作为宗主国的权威也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日益崛起的西方列强势力纷纷涌入东亚,严重冲击了中国几百年来维系的传统的宗藩关系。为了稳固日渐崩塌的宗主国地位,维护日渐瓦解的宗藩关系,晚清政府对其藩属国朝鲜的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起初的清政府坚持“俱不干涉朝鲜内政外交”的传统宗藩体制,在面对日俄对朝鲜的实质性威胁后转而劝导朝鲜“以夷制夷”,而随着朝鲜危机的日益加深,清廷对朝鲜政府又转向“强加干涉”的政策。另一方面,被迫开放门户的朝鲜政府面对各国列强的纷纷侵扰和宗主国清廷的强权干涉,逐渐意识到晚清政府实力的严重衰退,应当寻找更为强大的力量作为自己的保护伞。为了摆脱清政府的强压,朝鲜统治集团中的亲俄派主张“引俄自卫”,将俄国作为新的靠山,而沙俄政府对朝鲜的觊觎早已有之,朝鲜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沙俄一直对其别有企图,适值朝鲜政府寻求外力保护,双方一拍即合,继而发生了两次“朝俄密约”事件。朝鲜政府在穆麟德的积极劝说下,试图同俄国签订秘密协议,然而此番行动被意外发现,第一次“朝俄密约”事件告一段落。密约事件后,袁世凯入朝并实行了一系列高压干涉政策,引起朝方不满情绪,于是再度策划背离清政府的计划,被袁世凯问责,朝鲜政府以“小人造假”推脱责任,第二次“朝俄密约”事件以“暂就了结”结束。虽然两次“密约”事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且李鸿章表现出对事件不做过多深究的态度,但是朝鲜政府高层所表现出来的对清王朝的背离倾向,使晚清政府感到了对朝鲜的统治危机。李鸿章深知对朝鲜的政策已经不得不做出相应改变了,不仅确立了对朝全面干涉措施,还赋予袁世凯极大的权限干预朝鲜事务,对朝鲜实行了内政外交更加强势的干涉,加深了中朝之间的裂痕,加剧恶化了中朝关系。(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10)
张雪天[3](2018)在《乾隆、嘉庆时期中国与越南西山朝宗藩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771年,越南爆发了由阮氏兄弟(阮惠、阮岳、阮侣)领导的农民起义,因爆发于西山(今越南平定省绥远县西山邑),所以被称为西山起义。西山起义是越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西山起义成功推翻了南方的阮主与北方的后黎朝、郑主,结束了越南南北分裂的局面,统一整个越南,成为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整个越南南北的封建王朝。西山朝不仅是越南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王朝,同样西山朝与清朝的宗藩关系也是中越宗藩关系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个时期。本文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参考前人的成果,再结合自己的一些看法,重新梳理了这一时期的中越宗藩关系。在叙述这一时期的宗藩关系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前言,主要讲述了选题缘由意义、研究综述、研究重点与创新点。然后是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西山起义的背景、西山朝建立后对越南的统治以及西山起义的性质。其次是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乾隆时期安南之役的相关过程,同时也着重分析了清朝出兵安南的原因。接着是第叁章,主要讲述了阮惠时期中越宗藩关系的缔结情况,包括阮惠对清朝的屡次试探,阮惠入朝进京朝贺以及阮惠时期的中越贸易。最后是第四章,主要讲述了阮光瓒时期的中越宗藩关系,分析了阮光瓒在位时西山朝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到最后阮朝代替了西山朝加入到了清朝的宗藩体系当中。(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进[4](2018)在《近代朝鲜海关与中朝宗藩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的中朝关系是一种东方式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即宗藩关系。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扩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朝宗藩关系面临着全面挑战。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为了维持宗藩体制的传统,更为了保障大清王朝东北地区疆土的安全,调整对朝政策已成为清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抉择。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及其附属条款《通商章程》后,借助条约极不道德地攫取朝鲜的关税权益,欺诈朝鲜,对其关税权大肆破坏。清政府出于保护藩属国的义务,遏制日本侵朝行动,决计与朝鲜政府联袂,通过在朝鲜设置海关的举措,从根本上抑制日本在朝势力的恶性发展,从而抵御东西方列强侵略朝鲜,维护中朝宗藩关系。中朝双方通力合作,筹议创办海关已是呼之欲出。迫于朝鲜缺乏熟悉西方关务的人才,清政府凭借自身较为成熟的海关管理经验积极辅助朝鲜创办海关。委派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穆麟德赴朝,搭建起海关的框架体系,初步尝试掌控朝鲜海关。后派遣第二任海关总税务司墨贤理入朝,整顿关务,优化海关管理,使关税收入成为朝鲜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人事任命权完全掌握在清政府手中、海关业务定期呈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而全面掌控朝鲜海关。在清政府的统筹调度下,史纳机等人先后接任朝鲜海关总税务司,朝鲜海关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财政命脉,朝鲜开化意识导致离华自主倾向愈加明显,尝试收回海关管理权,且以海关抵押向列强借款,试图脱离清政府的掌控,清政府见招拆招,把朝鲜海关牢牢掌握在手中,成功阻止了朝鲜一次次的抵押借款,并主动放贷对朝施控,效果显着,中朝宗藩关系得以强化。至甲午战争前,中朝宗藩关系还在清政府的掌控中,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日本军队入侵占领朝鲜,清政府一手筹办的海关被冲击溃散,清政府布置在朝鲜海关税务司的人员,纷纷逃难流离失所,凭借海关维持中朝宗藩体制,已无实际意义。甲午战败,中朝宗藩关系解体加速。(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晓光[5](2017)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中朝宗属关系衍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60年代以降,民族主义在中国逐步生成。随着西方器物制度的传入,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也渐增强,民族国家构建亦渐次拉开序幕。而属国问题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时不可逾越的议程。近代中朝宗属关系的衍变正是在中国由“传统”多民族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进程中展开的。为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晚清政府开始寻求解决属国朝鲜问题之策略。本文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晚清政府属国政策之转变、晚清士大夫对属国朝鲜地位的构想及对策的考察,探索中朝宗属关系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至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这一期间内是如何衍变的。同时,为了更全面地观察上述衍变过程,本文对属国朝鲜如何应对清帝国的国家转型予以探讨,对欧美日列强如何看待中朝宗属关系,以及诸国基于各自的利益在朝鲜问题上的博弈也进行了探究。论文由6部分构成,即序章、正文4章和结章。序章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思路、先行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予以交代。正文第一章主要论及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逐步生成后,清政府通过如设立近代式的外交机构、派遣驻外使节等具体的行动来实现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初步尝试。属国地位也因之被重新考量,属国政策亦随之发生变化;第二章主要阐释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背景下,晚清朝臣及士大夫对属国朝鲜地位是如何重新设想与变更,以及如何通过制定政策、签订条约等措施予以落实的问题;第叁章主要论述朝鲜在面对晚清政府对属国的诸种政策时,所采取的应对之策;第四章主要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阐述欧美日列强对近代中朝宗属关系的立场及演变问题。结章主要对近代中朝宗属关系的特质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王贺龙[6](2017)在《李鸿章与中朝宗藩关系的转变(1876-1885)》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由来已久。伴随着西方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强势入侵,朝鲜的社会秩序遭受了猛烈的冲击,对中朝宗藩关系产生了诸多冲击,至清朝末年这种宗藩关系逐渐瓦解。在此过程中,李鸿章作为晚清朝鲜事务的主持者对宗藩关系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变革。为了避免朝鲜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维护清朝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李鸿章期望通过提高对其的掌控和内政的干涉来对其进行控制,以企保全朝鲜进而保障清朝的安全。1876年至1885年期间,从不断致函于朝鲜官员,想要说服他们开国到从中斡旋,到劝导朝鲜签订与美国的通商条约,到对朝鲜壬午、甲申两次事变积极介入,到最终全面干涉朝鲜的整个过程中的李鸿章对朝政策一直是清晰而明确的,并非仅仅只是为了巩固清政府在朝的势力,重中之重在于确保两国的宗藩关系不动摇。但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以清政府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所以对藩属国朝鲜的利益有所牺牲,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属国对宗藩关系的背离,客观上导致中朝宗藩关系逐渐瓦解。对于李鸿章在中朝宗藩关系转变中观念到手段的梳理,揭示出来的却是李鸿章在晚清变革时代,面对西方列强军事、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冲击,在东方保守的传统思想文化与适应列强带来的西方思想文化之间来回挣扎、不断调整的心路历程。不可否认的是,李鸿章也曾试图对宗藩制度和西方近代国际秩序进行融合,但是最终效果却不尽如意。甚至很大程度上,这两种观念交汇产生的不是融合,而是冲突。而这些观念给李鸿章的对朝外交实践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综上所述,1876-1885间李鸿章对朝鲜的政策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具备明显的阶段特征,同时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宗藩体制内部的不平等、清政府国力的衰落等诸多因素影响,宗藩体制逐渐走向了瓦解。而李鸿章加强对朝鲜事务的干涉所引发的负面效果也令人深思,在近代国际主权观念越发受到认可和接受的背景下,干涉乃至控制他国内政只能引发对抗和冲突。因此,在建立新型国际秩序上,必须坚持和平协商的理念,力求国与国之间从名义到实质都能够体现出平等精神。(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5-19)
刘洋[7](2016)在《中越与中朝宗藩关系解体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和越南分别于1637年、1667年与清朝确立了宗藩关系。直到近代以前,中越及中朝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围绕传统的宗藩关系进行的。宗藩关系中的中国与属国之间虽然具有不平等性,但是和平往来是宗藩关系的主流,有力维护了古代东亚世界的稳定。但是,到了近代中越宗藩关系和中朝宗藩关系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解体了。二者解体的过程有诸多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其共同之处表现为,在宗藩关系内部支撑宗藩体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全面崩溃。主要原因是:法国和日本对越南和朝鲜的侵略、清政府实力衰弱无力保护藩属国、越南和朝鲜产生了离华的倾向。而二者的解体过程又各有特点:中越宗藩关系逐渐解体了,而中朝宗藩关系却一度出现加强的趋势。二者出现不同的原因是:法国和日本采取的侵略政策不同、清政府对两国采取的具体政策不同、越南和朝鲜的具体状况也不相同。而中越宗藩关系和中朝宗藩关系的解体,给越南、朝鲜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法国和日本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宗藩体系在近代的解体具有历史必然性,体系内部国家实力的衰落是导致其解体的根本原因。而宗藩体系解体之后,中国、越南和朝鲜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被剥削的对象。这给叁国人民带来了深刻的苦难,他们不得不走上寻求民族独立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05-20)
张静[8](2016)在《朝鲜大院君被囚保定与中朝宗藩关系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一直被清朝视为重要的"外藩"。近代以前,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比较松散,清廷对朝鲜国内的事务干预较少。随着西方列强及日本势力进入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中朝之间的传统宗藩关系面临严峻挑战。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廷派兵镇压并以煽动兵变为由将朝鲜大院君羁禁于中国保定。此后,围绕大院君释回问题,中朝双方以及朝鲜内部各派系之间多有争论。最终,清廷为防止日俄势力对朝鲜的控制,于1885年释放大院君回朝,力图强化中朝宗藩关系。清廷对待大院君的政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朝之间宗藩关系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谢桂娟[9](2015)在《华夷观视角下的中朝宗藩关系——以明清时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华夷观指导下,朝鲜李朝与明代中国建立了堪称楷模的朝贡——册封关系。明在"华夷无间"这种外交观指导下,始终奉行"不征"的和平外交政策,明代的中朝关系呈现出理想的国家间关系模式。中朝两国的和谐关系一直持续到16世纪末。随着清朝以夷狄身份入主中原,朝鲜华夷观内涵发生了变化,中朝宗藩关系呈现出两面性的特质,即中朝之间只是表面上维系着宗藩关系,但实际上,中朝宗藩关系表现出极大的特殊性。(本文来源于《朝鲜·韩国历史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黄泽平[10](2015)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近代中朝宗藩关系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近代中朝宗藩关系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大量的专题论文和着作出现。这些论着中既有中朝宗藩关系整体性研究,也有专题性质的研究,如历史事件与中朝宗藩关系的研究。这些整体和专题性质的论着虽然把近代中朝宗藩关系研究推向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地步,但是该研究领域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中朝宗藩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40年,清政府被迫打开紧闭的国门,逐渐卷入资本主义的浪潮之中。在列强的侵扰之下,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的晚清政府不仅实力大大衰退,其作为宗主国的权威也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日益崛起的西方列强势力纷纷涌入东亚,严重冲击了中国几百年来维系的传统的宗藩关系。为了稳固日渐崩塌的宗主国地位,维护日渐瓦解的宗藩关系,晚清政府对其藩属国朝鲜的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起初的清政府坚持“俱不干涉朝鲜内政外交”的传统宗藩体制,在面对日俄对朝鲜的实质性威胁后转而劝导朝鲜“以夷制夷”,而随着朝鲜危机的日益加深,清廷对朝鲜政府又转向“强加干涉”的政策。另一方面,被迫开放门户的朝鲜政府面对各国列强的纷纷侵扰和宗主国清廷的强权干涉,逐渐意识到晚清政府实力的严重衰退,应当寻找更为强大的力量作为自己的保护伞。为了摆脱清政府的强压,朝鲜统治集团中的亲俄派主张“引俄自卫”,将俄国作为新的靠山,而沙俄政府对朝鲜的觊觎早已有之,朝鲜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沙俄一直对其别有企图,适值朝鲜政府寻求外力保护,双方一拍即合,继而发生了两次“朝俄密约”事件。朝鲜政府在穆麟德的积极劝说下,试图同俄国签订秘密协议,然而此番行动被意外发现,第一次“朝俄密约”事件告一段落。密约事件后,袁世凯入朝并实行了一系列高压干涉政策,引起朝方不满情绪,于是再度策划背离清政府的计划,被袁世凯问责,朝鲜政府以“小人造假”推脱责任,第二次“朝俄密约”事件以“暂就了结”结束。虽然两次“密约”事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且李鸿章表现出对事件不做过多深究的态度,但是朝鲜政府高层所表现出来的对清王朝的背离倾向,使晚清政府感到了对朝鲜的统治危机。李鸿章深知对朝鲜的政策已经不得不做出相应改变了,不仅确立了对朝全面干涉措施,还赋予袁世凯极大的权限干预朝鲜事务,对朝鲜实行了内政外交更加强势的干涉,加深了中朝之间的裂痕,加剧恶化了中朝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朝宗藩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秦琳.从晚清中朝宗藩关系走势看藩属体系的衰败[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2].孟瑞雪.两次“朝俄密约”事件与中朝宗藩关系的变化[D].延边大学.2019
[3].张雪天.乾隆、嘉庆时期中国与越南西山朝宗藩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8
[4].张进.近代朝鲜海关与中朝宗藩关系[D].聊城大学.2018
[5].李晓光.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中朝宗属关系衍变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
[6].王贺龙.李鸿章与中朝宗藩关系的转变(1876-1885)[D].延边大学.2017
[7].刘洋.中越与中朝宗藩关系解体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6
[8].张静.朝鲜大院君被囚保定与中朝宗藩关系的变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9].谢桂娟.华夷观视角下的中朝宗藩关系——以明清时期为例[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15
[10].黄泽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近代中朝宗藩关系研究综述[J].普洱学院学报.2015